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说梵网经直解卷第五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寂光时间:2019-05-31 14:35:46
○四体性尔焰地(二) 初明断证义 二正释文义。○初明断证义。此地菩萨。断一种微细烦恼现行障。此即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微细无明之惑现起。故名之也。又断二种愚执。一者。等至爱愚。二者。法爱愚。断此愚障。方登焰慧地。谓此菩萨

佛说梵网经直解卷第五

○四体性尔焰地(二) 初明断证义 二正释文义。

○初明断证义。

此地菩萨。断一种微细烦恼现行障。此即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微细无明之惑现起。故名之也。又断二种愚执。一者。等至爱愚。二者。法爱愚。断此愚障。方登焰慧地。谓此菩萨。初入证智。善修三十七品菩提分法。能起焰慧智火。烧一切根本烦恼。及随烦恼之薪。便能永断。愚障既断。智火最胜。故名焰慧地。所证真如。名无摄受真如。谓此真如。无我执等。所依取故。菩萨位寄兜率天王。假修三乘等法。化导众生。于十波罗蜜中。精进波罗蜜最胜。

○二正释文义。

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地中。尔真焰俗。不断不常。即生。即住。即灭。一世。一时。一有。种异异现异故。因缘中道。非一。非二。非善。非恶。非凡。非佛。故佛界。凡界。一一是名为世谛。其智道观。无一无二。玄道定品。所谓说佛心行。初觉定因。信觉。思觉。静觉。上觉。念觉。慧觉。观觉。猗觉。乐觉。舍觉。是品品方便道。心心入定果。

若佛子三句。标显名德位。以明加行心义。菩萨因中。修习无边菩提分法。大精进力故。果地中。双照平等。名体性尔焰地。别经名焰慧地。谓为焰自在故。尔真焰俗等者。正明尔焰地中体用观照法门。谓此地中。焰慧增胜。为焰自在。故能率尔照真了真。照俗了俗。照真了真故不断。照俗了俗故不常。所谓般若无相。二谛常然。以其不断不常。故即生。即住。即灭。以即生。即住。即灭。故一世。一时。一有也。一世者。三相平等故。一时者。劫量平等故。一有者。诸法平等故。种异异现异故者。谓真性平等。元无差别。所以有差别者。盖即能熏种子之异。种子既异。则所熏起现行亦异故也。然种异现异。但随因缘和合而有。因缘别离而无。而本真如自性。不属因缘有无变易。是因缘不迁不变之体。名为中道。以是中道。非一。非二。云何非一。真如不变随缘。故非一也。云何非二。随缘不变真如。故非二也。璎珞经云。二谛常尔故非一。圣智照空故非二。既真谛俗谛。非一非二。即善恶凡圣等果。一切皆非。故佛界。凡界。一一皆名为世谛。何故佛界亦名为世谛。谓对俗言真。对恶言善。对凡言圣。俱属对待故耳。其智道观。无一无二者。菩萨以智道观之。非一非二。千臂经云。菩萨如是观照。寂灭中道。第一义谛之理。本来无一无二是也。上明智慧照用相义。下明定品寂灭。相义玄道定品。所谓说佛心行者。既云无一无二。云何又有菩提道法。贤圣差别。盖以玄妙道法。一切定品。无非说佛因地心行。佛心行者。即菩提妙心中所起智行。此乃三世诸佛。一切菩萨。本因地中。发起始觉。悟本妙觉。最初入道一步下手工夫。初觉本定为因。一切凡夫。俱迷此定。无智慧觉。诸佛菩萨。今悟此定。始觉有本。故名初觉定因。繇初一觉。觉得自性本定。实与三世诸佛。等无差别。一信永信。永无退转。故次之曰。信觉。信者。论云。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所以信乃入道根本。是故十觉支中。信觉为第一。虽然所信本定。若不思惟修行。终成空信。故次之曰思觉。思者。即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谓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诸善。然虽善思。若无定力所持。恐属乱思。故次之以静觉。静。即定也。于所观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然此定力印持以静觉中。若无精进之力。恐堕无记。故次之以上觉。上觉者。即精勤心。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然精勤不懈。更当念兹在兹。而不忘失故次之以念觉。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为性。定依为业。然虽念心不忘。必加慧心照境。分明不惑。故次之以慧觉。慧者。于所观境。拣择为性。断疑为业。然虽慧心了境无惑。属粗。必须更加微细观察。故次之以观觉。观者。照察于所观境。谛审为性。入理为业。繇观觉入理。而身心轻安。故次之以猗觉。猗者。即轻安也。于所观境。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惛沉。转依为业。又曰离重名轻。调畅名安。以是轻安调适。能令身心悦乐。故次之以乐觉。乐者。即悦喜也。以所证理。不生颠倒为性。正智如如为业。以是悦乐不倒。而得解脱。故次之以舍觉。舍者。即行蕴中舍。谓精进等诸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此十觉支。合言七觉。合者。以念觉。合思觉。以观觉。合慧觉。以猗觉。合静觉。此虽品品不同。皆助修道法中。前方便道。能令行人。心心念念。证入定果也。

是人住定中。焰焰见法行空。若起念。定入生心。定生爱顺。道法化生。名法乐忍。住忍。证忍。寂灭忍。故诸佛于入光光华三昧中。现无量佛。以手摩顶。一音说法。百千起发。而不出定。住定。味乐定。着定。贪定。一劫。千劫中住定。见佛莲华坐。说百法门。是人供养听法。一劫住定。时诸佛光中摩顶。发起定品。出相。进相。去向相。故不没。不退。不堕。不住顶三昧。法上乐忍。永尽无余。

此广明证入定果之义。是人住定中者。是人即当位人。此人因修道品。得住定中。繇住定故。即从定中发起智慧光焰。焰焰照见诸法行相。荡然一空。所谓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也。若起念。定入生心者。谓若起念之时。无非从定入中。发生一念清净慧照之心。故云定入生心。定生爱顺者。繇定发生慧照心故。得觉法乐自在三昧。于是定中贪爱逸顺。故云。定生爱顺。道法化生等者。谓修菩提道法。故名道法化生。于此道法。忍可于心。乐可于身。故名法乐忍。菩萨于此忍中。安住不动。深证不转。以是定爱。及与法爱。二爱难除。此地虽证寂灭。而于八地等无生。寂灭。二忍未获。是故诸佛大悲心念。无缘慈力。于入光光三昧中。现无量佛。各以右手摩顶安慰。而加被之。一音说法。百千方便劝发。而是菩萨。亦不出定。何故。以住定。味定。乐定。着定。贪定故也。初住名住。住已有滋。名味定。得味安然。名乐定。执乐为实。名著定。着而固守。名贪定。于是乎根利者。住定一劫。障深者。千劫中住定。即定为行。定中发光。光中见佛。在宝莲华上坐。为诸众生。说心地等。百法明门。是菩萨人。兴诸供养。听受妙法。信念长远。一劫住定。广修福慧。日深日厚。得与诸佛心相体性。入出无难。时感诸佛。复于光光华三昧中。以手摩顶。二番加劝。方始发起利生定品。于光光华三昧者。以二光。破二障。以福花。灭罪花。以三昧安心。摩顶安身。于是身心安隐。尔时菩萨受摩顶职。得大解脱。即时发起定品。现身益物。故有出相。进相。去向相也。出。即起定。进。即入定。去。即应现。向。即方所。所谓东方入定。西方起。南方入定。北方起。童子身中入正定。童女身中从定起。乃至眼入。耳出等。是也。故于此定。知出而不没。知进而不退。知去而不堕。知向而不住。所以不住顶三昧。即法上乐忍。亦复不住。如是定爱。及与法爱。二障俱离。故曰永尽无余。

即入一切佛土中。修行无量功德品。行行皆光明。入善权方便。教化一切众生。能使得见佛体性。常乐我净。

此释住无问心义也。承上繇不住定爱。即能现身。入一切佛国土中。承事十方诸佛。勇猛精进。更加修行。无量无边一切功德法品。行行皆大光明。行光明者。即智行双运也。以不住法爱故。即入种种善根方便。教化一切众生。能使一切得见诸佛体性。不止得见而已。亦令证此如来。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之四德也。

是人生住是地中。行化法门。渐渐深妙。空华观智。入体性中道。一切法门品满足。犹如金刚。上日月道品。已明斯义。

此结当地功德智慧。不可思议。以明解脱心之义也。是人生住等者。言此菩萨。既生是地。亦住是中。于此地中所证。度生一切行化法门。从此而去。渐渐深妙。难可测量。菩萨所证空华观智。入诸佛体性中道。一合而行。所以一切诸佛法门品。皆得圆满具足也。此处略说。大部内喻如金刚。上日月道品中。已更广明斯义。

○五体性慧照地(二) 初明断证义 二正释文义。

○初明断证义。

此地断一种下乘涅槃障。此即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厌生死苦。趣涅槃乐。依彼所起。故名之也。并断二种愚执。一纯作意。背生死愚。二纯作意。向涅槃愚。此之三法。能障五地。断此愚障。方登难胜地。菩萨今修菩提分法。二智圆通。真俗无碍。能合难合。无差别道。便能永断。愚障既断。故名难胜地。所证真如。名类无差别真如。谓此真如。于生死。及涅槃。其类平等。无差别故。菩萨位寄化乐天王。假修三乘等法。化导众生。于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最胜。

○二正释文义。

若佛子。菩提萨埵。慧照体性地。法有十种力生品。起一切功德行。以一慧方便。知善恶二业。别行处力品。善作。恶作。业智力品。一切欲求愿。六道生生果。欲力品。六道性分别不同。性力品。一切善恶根。一一不同。根力品。邪定。正定。不定。是名定力品。一切因果。乘是因。乘是果。至果处乘因道。是道力品。五眼知一切法。见一切受生故。天眼力品。百劫事。一一知。宿世力品。于一切生。烦恼灭。一切受。无明灭。解脱力品。是十力品智。知自修因果。亦知一切众生。因果分别。

若佛子三句。标显名德位。以明加行心之义。慧照体性地者。谓此菩萨。因中修习。不可言说。深禅大定之力。故果地中。乃得诸谛相应之慧。圆照法界。故云慧照体性地。别经名难胜地。是以二谛难合。合此难合。令其相应。故名难胜地。法有十种力生品者。乃明所证之法。谓此地中。所证真如大法。有十种力生品。能起一切众生。世出世间。无量功德行品。皆以一慧方便所起。上明所证十力之体。向下释明十力之用。一知善恶二业。别行处力品者。谓此智力。善能了知一切众生。作善作恶。因缘果报。差别处也。所言差别处者。谓作善业。不得善报。反招恶报。及作恶业。不得恶报。反招善报。问。何修善者。反招恶报。答。即如印经。造像。斋僧。建会。是修善也。其中非是真实建立 三宝。乃是假公济私。诬因昧果。故修善得不善报也。所谓天堂未就。地狱先成即此。云何作恶。反招善报。如除恶人。恶兽。破坏外道和合。乃至杀一阐提。是作恶也。其中非是实为恼害众生。乃是杀一救多。除害兴善。正是菩萨大悲所为。如此作恶。是故无恶报也。所谓慈心杀人。越多生者即此。如是差别行处。一一为众生说。故云。别行处力品也。二知善作。恶作。业智力品者。谓此智力。能了知一切众生。三世所作善恶诸业。诸受因果。或受长寿报时。而为短寿。或受短寿报时。而为长寿。或富而贫。或贫而富。何也。此业果报。总在积因损因。积德损德。以转变之。所谓因德延寿。损德而促寿也。又般若云。是人先世所造恶业。余业未尽。命终应堕恶道。以今持经功德。先世罪业。即为消灭。不但不堕恶道。当得菩提。此乃出世法力广大因故。所以不可不修世出世善因也。如是定与不定。一一为众生说。故云。业智力品。三知一切众生欲求愿。六道生生果。欲力品者。谓此智力。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中所欲。所求。所愿。一切欲者。即乐欲也。谓或常欲供养三宝。天地君王。父母师长。亲近善友。常报恩德。或常欲念财色名食睡等。一切求者。即乞求也。谓或乐求好师好友。或求名闻利养。或求功名富贵。乃至求生好子孙等。一切愿者。即愿要也。谓或愿生西方。成佛度生。或愿生天。生人。乃至愿生地狱。饿鬼。畜生。是名一切愿求。愿六道生生果。如是差别。一一为众生说。故云。欲力品也。四知六道性。分别不同。性力品者。谓此智力。善能了知一切众生。性分不同。或利。或钝。得果大小。上中下别。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当得菩提。如是一一为众生说。故云。性力品也。五知一切善恶根。一一不同。根力品者。谓此智力。能善了知一切众生。根界差别。云何差别。谓善种子。起善现行。不善种子。即起不善现行。此善恶根。有轻。有重。轻者。易受教化。重者。难受教化。易受化者。如善来诸比丘。袈裟着身。须发自落等也。难受化者。如城东老母等。如是根界差别。一一为众生说。故云。根力品也。六知邪定。正定。不定。是名定力品者。谓此智力。善能了知一切外道邪定。小乘偏定。菩萨正定。凡夫不定。一一通达。为众生说。故云。是名定力品也。七知一切因果。乘是因。乘是果。至果处乘因道。是道力品者。言此智品。了知六道。乘有漏因。至有漏果。乘无漏因。至无漏果。以至果处而乘因道。一一了达。为众生说。是名道力品。八五眼知一切法。见一切受生故。天眼力品者。其眼有五。谓天眼通非碍。肉眼阂非通。法眼惟观俗。慧眼只缘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此举天眼而言。谓证知天眼。彻见现前一切世间。根尘染净。差别等法。并见一切众生。以随善恶业缘。受报好丑。生时死时。一一示诸众生。故云。天眼力品。九知百劫事。一一知。宿世力品者。言此智力。了知一切众生。种种宿命。百千万亿劫前。死此生彼。姓族名字。苦乐寿命。如实为众生说。故云。宿世力品。十知于一切生。烦恼灭。一切受。无明灭。解脱力品者。言此智力。了知于一切生。烦恼因灭。一切受。无明果灭。烦恼无明。一切习气。因果灭尽。如实为众生说。故云。解脱力品。如是十力品智。知自身修因果。亦知一切众生。所修因果。分别明了。无差错故。此十种智。前五。了知众生。生灭因缘。后五。了知众生。还灭因缘。

而身心口。别用。以净国土。为恶国土。以恶国土。为妙乐国土。能转善作恶。转恶作善。色为非色。非色为色。以男为女。以女为男。以六道。为非六道。非六道。为六道。乃至地水火风。非地水火风。是人尔时以大方便力。从一切众生。而见不可思议。下地所不能知觉。举足下足事。

此释住无间心也。以显此地体用不可思议。不但所得十力智品而已。其身心口。更有差别妙用。不可测也。而身心口。别用等者。以身。能现通。心。能系念。口。能说法。此即三轮妙用之力。故云。而身心口别用。以是三轮妙用力故。能以常寂光净土。示为五趣杂居地。即能以五趣杂居土。为极乐国土。以是国土本无差别。但随众生。一一变现。故云。以净国土。为恶国土。以恶国土。为净妙国土。法华三变净土是也。能转善作恶者。如无厌足王是。能转恶作善者。如广额屠儿是。色为非色。非色为色者。如放光散花。东涌西没。西涌东没。种种神变等是。以男为女者。如舍利弗。被天女一指。转为女人相者是。以女为男者。如法华。龙女倏转为男。于无垢世界成佛者是。以六道。为非六道。非六道。为六道者。六道。即凡。非六道。即圣。即如面然大士等是。乃至地水火风。非地水火风者。其中足一句。应云。非地水火风。为地水火风。如以十八神变。身为水火。担负干草。入中不烧等是。已上善恶等性。一一皆不可得。若有定性。则不能转。如是种种自在神用。皆是菩萨大方便智力用所作。任从一切众生见之。而皆使顿入不可思议也。不但下凡众生。见而不可思议。即前下地诸菩萨等。皆所不能知觉。菩萨举足下足之事。所谓初地不知二地事也。

是人大明智。渐渐进。分分智。光光无量无量。不可说不可说法门。现在前行。

此结当地功德。不可思议。以明解脱心也。承上而言。下地所不能知者何也。谓此菩萨。大明慧智。渐渐深远上进。以能分分证入诸佛一切种智。所证智光之光。无量无量。及一切不可说不可说。种种法门。如是一时。一一现在前行。是岂凡小心识。所能思量言议者哉。

○六体性华光地(二) 初明断证义 二正释文义。

○初明断证义。

此地断一种粗相现行障。此即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所起。故名之也。并断二种愚执。一者。现观察行流转愚。二者。相多现行愚。此之三法。能障现前地。断此愚障。方登现前地。今知一切法。无有染净。住无相作意。令真如圆满。便能永断。愚障既断。般若现前。故名现前地。所证真如。名无染净真如。谓此真如。体性无染净故。菩萨位寄自在天王。假修三乘等法。化导众生。于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最胜。

○二正释文义。

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能于一切世界中。十神通明智品。以示一切众生。种种变化。以天眼明智。知三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分分成六道众生身。一一身。微尘细色。成大色。分分知。以天耳智。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非非音。非非声。一切法声。以天身智。知一切色色非色。非男非女形。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土劫量。大小国土中微尘身。以天他心智。知三世众生心中所行。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苦乐善恶等事。以 天人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宿世苦乐受命。一一知。命续百劫。

若佛子三句。标显名德位。以明加行心之义。体性华光地者。谓此菩萨因中。修习无量智慧。故果地中。得证诸佛般若波罗蜜多。大智行华。一时开敷。故云。体性华光地。别经名现前地。谓本一切功德智慧。俱得现前。故名现前地。能于一切世界中。至百千大愿品具足一节。此释住无间心也。菩萨住是地中。能于十方一切世界之中。而运十种神通大明智品。以示一切众生。种种变化。一切难可测量也。何名十种明智品。一以天眼明智者。即天眼通。谓此智品。能了知十方三世国土中色。微尘等分。地水火风。一切四大幻色。分分聚成六道众生身相。而其一一分段身中。毛孔等色分际。皆知是几微尘细色。而成一身形体大色。如此分分色相。一一了知而不错故。二以天耳智者。即天耳通。谓得此智。能闻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身心逼悦。受苦受乐。所出音声。非非受苦乐音。非非受苦乐声。乃至一切江河湖海。水流风动。钟铃锣鼓。种种诸法音声。一一知故。三以天身智者。即色身通。谓得此智。能觉知一切色色非色。言色色者。即诸众生。依报国土境色。正报身体根色。如是根境。诸内外色。是名色色。言非色者。即佛所住。真如法性土色。及佛光明遍照。清净法性身色。故云非色。非男非女形者。谓色既非色。故男女等相。一切皆非。如是一切色色非色等形。于一念中遍知。及知十方三世国土。劫量大小。延促长短。及国土中微尘等身。四以天他心智者。即他心通。谓得此智。能了知过现未来。三世众生。心中所行。及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若念苦乐善恶等事。五以天人智者。即宿命通。谓得此智。即能了知十方三世。国土之中。一切众生。宿世善恶业因。感现前苦乐受命果报。能一一知。及其受命长短。相续百劫等事。一一明了。为众生说。已上五智。以知世谛缘起。无有染相可得。向下五智。以知真谛解脱缘灭。亦无净相可得。

以天解脱智。知十方三世众生解脱。断除一切烦恼。若多若少。从一地。乃至十地。灭灭皆尽。以天定心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心定不定。非定非不定。起定方法。有所摄受三昧。百三昧。以天觉智。知一切众生。已成佛。未成佛。乃至六道。一切人心心。亦知十方佛心中所说之法。以天念智。知百劫千劫。大小劫中。一切众生受命。命久近。以天愿智。知一切众生。贤圣十地。三十心中。一一行愿。若求苦乐。若法非法。一切求。十愿。百千大愿品具足。

此释后五品智也。以下所言众生。皆指贤圣。与上不同。六以天解脱智者。即灭尽通。谓得此智。了知十方三世众生解脱。随其智量。断除一切烦恼。若多若少。其从一地。乃至十地。次第断证。以除一分无明惑障。得证一分真如妙理。终极金刚究竟灭灭。皆尽无余。如是种种解脱。一一知故。七以天定心智者。即神境通。谓得此智。了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其心定与不定。非定非不定者。及诸起定方法。有所摄受三昧。及百三昧。一切禅定等法。一一知故。八以天觉智。即言音通。此智了知一切众生。已成佛者。未成佛者。乃至六道一切人之心心所念。如法华云。知诸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等。不但知诸众生。心心所念。亦知十方诸佛心中。随为众生根行所说。九以天念智。即未来通。此智了知百劫千劫。大小劫中。一切众生受命。命之久近。劫量差别。而此时劫。本无延促。但随众生烦恼。轻重厚薄不一。是故劫量。亦有长短大小不等。一切众生受命。亦有久近增减不一。如是命劫。一一遍知。所谓一念普观无量劫也。十以天愿智。即无作通。此智了知一切贤圣众生。一一所修行门。一一所发大愿。若求苦乐。其求苦者。即如药王。烧身然臂。不轻。所受杖木打掷。阿难。五浊誓愿先入等是。其求乐者。如韦提希。愿生乐土。法藏比丘。誓愿众生。咸生安养等是。其求法者。即以权实显密。正教等法。其非法者。即为天魔。外道。邪教等法。乃至愿为阎罗天子。制诸罪人。皆名非法者是。一切求者。总结上求下化。无所不求。十愿。如普贤愿王。与十无尽句。乃至诸佛无量无边。百千大愿品。此地菩萨。一一具足。而悉知之。

是人住地中。十神通明中。现无量身心口别用。说地功德。百千万劫。不可穷尽。而尔所释迦。略开神通明品。如观十二因缘品中说。

此结当位智德。以明解脱心也。是人住地中者。结本体性华光地名。十神通明中等二句。结上十种智品。三轮差别妙用德也。说地功德三句。总结当地功德。甚深无量。无穷无尽。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万亿劫数。说不能尽之义。而尔所释迦牟尼如来。但以略开此地神通明智品耳。此处所说。在大部内。如观十二因缘品中所说。无有差别。

○七体性满足地(二) 初明断证义 二正释文义。

○初明断证义。

此地菩萨。断一种细相现行障。此即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所起。故名之也。并断二种愚执。一者。细相现行愚。二者。纯作意。求无相愚。繇有此之三法。能障远行地。断此愚障。方登第七地。今远三界。近法王位。行过二乘。善修无相。到无相边。功用至极。望前过远。故名远行地。便能永断。愚障既断。所证真如。名法无差别真如。谓此真如。能了种种教法。皆同真如。不无相故。菩萨位寄初禅天王。假修三乘等法。化导众生。于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最胜。

○二正释文义。

若佛子。菩提萨埵。满足体性地。入是法中。十八圣人智品。下地所不共。所谓身无漏过。口无语罪。念无失念。离八法。一切法中舍。常在三昧。是入地六品具足复从是智。生六足智。三界结习。毕竟不受故。欲具足。一切功德。一切法门。所求满故。进心足。一切法事。一切劫事。一切众生事。以一心中。一时知故。念心足。是二谛相。六道众生。一切法故。智慧足。知十法趣人。乃至一切佛。无结无习故。解脱足。见一切众生。知他人自我弟子。无漏无诸烦恼习故。以智知他身六通足。是人入六满足明智中。便起智身。随六道众生心行。口辩说无量法门品。示一切众生故。随一切众生心行。常入三昧。而十方大地动。虚空化华故。能令众生心行。以大明智具足。见过去一切劫中佛出世。亦是示一切众生心。以无着智。见现在十方一切国土中。一切佛。一切众生。心心所行。以神通道智。见未来中一切劫。一切佛出世。一切众生。从是佛受道听法故。

若佛子三句。标显名德位。以明加行心也。满足体性地者。因中修方便度。故果地中。证得如来一切智行。圆满具足。故名满足体性地。别经名远行地。此菩萨出三界河。过二乘地。到涅槃城。近法王位。故名远行地。入是法中等者。标所证之法也。谓入满足体性法中。已是如来十八圣人智品。不与二乘权小所共。不但不于此共。即下地诸菩萨。亦所不及。故云。十八不共。何名十八圣智。一身无漏过者。亦名身无失。谓此菩萨。从无始来。常以诸戒修其身心。一切烦恼等障。净尽无余。以是身业清净。得大神通。故云。身无漏过也。二口无语罪者。亦名口无失。谓此菩萨。从无量劫。常以五语随诸众生方便。为说种种妙法。令得道果。是以口业清净。故云。口无语罪也。三念无失念者。亦名意无失。谓此菩萨。从无始来。常修诸禅。心无所著。意无放逸。但随众生机宜。方便摄化。是以意业清净。故云。念无失念也。四离八法者。亦名无异想心。谓此菩萨。从因地来但于众生方便。教化。已离凡夫。及以二乘。执有有相。执无无相。执常常见。执断断见。以是心无八种颠倒。故云。离八法也。五一切法中舍者。亦名无不知舍心。谓此菩萨。从无始来。以大般若照察。世出世间。一切染净诸法。当体全空。了不可得。以是心无贪着。故云。一切法中舍也。六常住三昧者。亦名无不定心。谓此菩萨。从无始来。常恒不离甚深大定。但随众生。隐显摄化。故云。常在三昧也。是入地六品者。结前六品智也。复从是智等者。起后六品智也。谓繇具足六品智体。复从是智生六满足智用。何名六智。一欲具足者。亦名欲无减。谓此菩萨。示生三界。摄化众生。于三界结习烦恼。毕竟不受。故云。欲具足也。二进心足者。亦名精进无减。谓此菩萨。于诸如来一切智慧。诸功德藏。一切化导方便法门。所求圆满具足。故云。进心足也。三念心足者。亦名念无减。谓此菩萨。能了达世出世间。一切安立法事。一切劫量长短。大小延促等事。一切众生。因缘果报。受命长短。苦乐等事。一切众生。心念等事。以一心中。一时了知。故云。念心足也。四智慧足者。亦名智慧无减。谓此菩萨。能了达真俗二谛。有无二相。六道众生。一切心念因果等法。一一为众生说。故云。智慧足也。五解脱足者。亦名解脱无减。谓此菩萨。能知十发趣人。乃至一切诸佛。断除一切烦恼。无明结习。灭尽无余。故云。解脱足也。六六通足者。亦名解脱知见无减。谓此菩萨。具足天眼。天耳。他心。漏尽。神境。如意之六通故。所以彻见。一切贤圣。六道众生。并能了知一切他人自我所化弟子。无漏无诸烦恼习故。繇是以智知他身相。及自身相。故云。六神足也。是人等下。结前六足智也。便起智身等者。起后六智也。是菩萨人。不止已入六满足明智中而已。复更具足六种智用。何为六智。一便起智身。随六道众生心行者。亦名身业随智慧行。谓此菩萨。方便运起智身。随智而转。普为六道众生。现神变相。调伏众生种种心行。令其各得见相解悟。证入道果。故云。便起身等。二口辩说无量法门品。示一切众生故。随一切众生心行者。亦名口业随智慧行。谓此菩萨。能以清净微妙语业。随智而转。随顺一切众生心行。善巧开导。令得解悟。证入道果。故云。口辩说等。三随一切众生心行。常入三昧者。亦名意业随智慧行。谓此菩萨。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顺一切众生心行。常入三昧。观根逗教。而为说法。除灭众生。无明痴暗。是以三轮业用。定慧圆明。是故十方大地。六返震动。虚空之中。天雨四华。能令众生。开悟心行。故云。随一切众生心行等。四以大明智具足。见过去一切劫中佛出世。亦是示一切众生心者。亦名过去无碍智。谓此菩萨。以大明智。了见过去世时。一切无量无边。说不可说劫中。所有一切诸佛出世。为一切众生说法。是诸众生。从是诸佛受道听法。悉能遍知。以此开示现前一切众生心行。令各各悟入故。五以无着智。见现在十方一切国土中。一切佛。一切众生。心心所行者。亦名现在无碍智。谓此菩萨。以无着智。见现在世。十方所有一切国土之中。一切诸佛出世。为一切众生。说种种法。是诸众生。从佛听法。悉能受持。心心所行。亦示一切现前众生。令得开悟故。六以神通道智。见未来中一切劫。一切佛出世。一切众生。从是佛受道听法者。亦名未来无碍智。谓此菩萨。以神通道智。照见未来世中。一切劫等。所有一切诸佛出世。为一切众生。说种种法。是诸众生。从是诸佛听法受教。亦示现前众生。令得心开。以悟入故。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4月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7日出...

1997年5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0日...

1997年4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4日...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8日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4日出...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