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四教义全文 第三卷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智者大师时间:2019-05-30 09:57:08
之非佛菩萨意也。次明共念处观。大智度论若观身为苦因缘生道。若有漏若无漏。受心法念处亦如是。解者不同。有师解云。共善五阴诸善心数法。合明心念处。若南岳师解。即是九相背舍胜处。诸对治观门助正道。开三解脱故名为共念处。故经云。当念空法修心观不净。是名诸如来甘露灌顶药服者。心无忧恼得至涅槃岸。此即是共念处之明文也。

四教义卷第三

复次上所引经论文。之非佛菩萨意也。次明共念处观。大智度论若观身为苦因缘生道。若有漏若无漏。受心法念处亦如是。解者不同。有师解云。共善五阴诸善心数法。合明心念处。若南岳师解。即是九相背舍胜处。诸对治观门助正道。开三解脱故名为共念处。故经云。当念空法修心观不净。是名诸如来甘露灌顶药服者。心无忧恼得至涅槃岸。此即是共念处之明文也。空法者。毗昙有门。止观生空名为空。修心观不净者。即是初背舍。不坏内外色相。四教义全文  第三卷以是不净心观外色。是名初背舍。从初背舍习不净观。不净观有二种。一小不净观。二大不净观。破净颠倒。内无色相入二背舍。乃至成就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狮子奋迅超越三昧。观欲界入初禅。皆是见不净破净颠倒。是名共身念处观。受心法念处亦如是。次明缘念处观者。智度论云。一切色法名之为身。十八及一入少分名之为身。六种受为受。六识为心。想行二阴及三无为名法。解者不同。有师解。通一切所观境界。皆名缘念处观。有言。十二因缘境界。有言。慈悲所缘境界。若南岳师解。缘佛说教所诠。一切阴入界。四谛事理名义。言语音词因果体用。观达无碍能生四辨。于一切色法心无所碍。成无碍解脱。是缘念处观二明别想四念处位者。有三种根性不同。若慧解脱根性别想四念处。但修性念处观若俱解脱根性。修性念处亦修共念处。若无碍解脱根性。俱修三种念处。成别想念处。若能于别想念处中。生四种精进名四正勤。修四种定名四如意定。五种善法生名之为根。善法增长遮诸烦恼。名之为力。分别道用名七觉分。安稳道中行名八正道。若入八正道。即能观四谛成别想四念处也。三明总想四念处位者。有人言。共念处即是总想念处。今谓不尔。应作四句分别。一者境别观亦别。二者境别而观总。三者境总而观别。四者观总境亦总。初境别观亦别。正是别想性四念处位。次境别观总境总观别。此二即是总想四念处之方便。四境总。观总此观若成即是总想四念处之位。今明境总观总。即是总上所明性念处所观五阴。作一身念处。观此身污秽不净及苦无常无我。破净颠倒及三颠倒也。是名总想性身念处。观总身念处观。或总二阴。或总三阴。或总四阴。或总五阴。具解释受心法念处亦如是。总想共念处。总想缘念处。亦如是类之可解。是名总想四念处位。此位亦有三种根性。类别想念处可知。若有方便。即入总想念处位。若无方便即非总想位也。如何有方便。若于总想念处之中。具足修总想。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皆如性四念处中说。但以总想善法深细为异耳。若安稳八正道中行。即能观四谛是时得性法念处。故能生于暖法。故智度论云。八正道中行。初得善有漏五阴。名为暖法。当知有方便者。已得三十七品也。问曰。八正见道七觉修道。今何得念处位中说耶。答曰。毗婆沙论云。若八正在前七觉在后。决定是无漏。若七觉在前八正在后。通有漏无漏也。此三贤人位并名干慧地。未得善有漏五阴相似理定水。定水未沾故名为干。而悉有观行能伏诸见。故名为慧。住持能生善法。名之为地。故名干慧地。亦名外凡人。四明暖法者。是善五阴是智慧性。生圣智火故名暖法行者。因有善方便总想四念处。性共缘法念处依六地定。瞿婆娑说。暖法亦依七地。初发善有漏五阴等知似解。得十六智火之气分。名之为暖。亦四正勤也譬如攒火暖气若发即有烟相。用念处观攒五阴境发智慧暖烟起正勤暖故名暖法也。又如冬冰。春阳气动则有消融之相。暖法解发。身边六十二见冰执渐觉消融也。故涅槃经云。得暖法观人七十三人。我弟子有外道则无。以佛法有别想总想四念处观。能破一切诸见颠倒。故得暖法。十八种六师。虽各称一切智人。戏论破慧眼。不见于真实相。故法华经云。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当知外人。如此执见罪障深重。岂得生暖法也。末法多有学问坐禅之人。不能如是修习念处。执着诤竞者。亦同外人之过。尚不能生暖法之善。大乘功德终不发也。略说暖法位竟。五明顶法位者。亦是善五阴。亦智慧性在暖法之上名之为顶。证暖法已用正方便正忆念。勤修增进暖法善根。依六地定亦依七地。若暖法增长。次生善根名为顶法。缘四谛十六行得四如意足定。见四谛分明。如登山顶观胆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法。若生法爱即顶堕也。六明忍法位者。亦是善五阴亦智慧性。于四谛堪忍欲乐。名忍法位。于顶法位用正方便。勤修增进顶法善。依六地定。若顶法善根增进。即生柔顺忍。亦缘四谛十六行。尔时信等五种善法。并得成根。以慧根故于四圣谛。堪忍欲乐故名忍法。忍法有三品。下忍于十六行依法谛观。比谛观中忍十番缩观。上忍但观欲界苦下四行。随观缘一行。若下中二品忍。虽起烦恼恶业而不受三涂报。由受人天百千生报。若上品忍成。但有人天七生业在。增上一刹那。即入世第一法也。问曰。暖顶亦堪忍。何故不名堪忍。答曰。若通论四善根。亦名四忍但忍法不退别受忍名。若暖法遇恶因缘退。能造五逆谤方等经。作一阐提堕无间地狱。若顶法退遇恶因缘退。虽不断善根犹作五逆等罪也。今此忍法智慧强惑弱。诸恶所不能动。以忍力大故。一切恶心非数缘灭。如狮子王群兽远避。问曰。若暖顶退者。云何名性地。答曰。此人虽造恶堕地狱。一入受罪竟终不重入。有性地善根故能得圣果。是故经云。宁为调达。不为郁头蓝子调达造于三逆罪堕于地狱。出生于人中得辟支佛。诸根猛利过舍利弗。七明世第一法位者。于凡夫所得最胜善根。名为世间第一法也。亦是善有漏五阴。亦智慧性。上忍一刹那依六地定。以生一刹那最胜善根。名为世间第一法。此一刹那具足五力。苦下四行随缘一行一刹那不住。故似见道。所以者何。行人有二种。一爱行。二见行。爱行有二种。我慢行。懈怠增。见行亦二种。谓我及我所。着我慢者。修无常行入世第一法。懈怠增者修苦行入。着我者修无我行入。着我所者修空行入。彼修总想念处次第生决定心。世间善有九品。下下下中下上名暖法。中下中中名顶法。中上上下上中名忍法。上上名世间第一法。若观五阴无常等善根名暖法。观三宝功德名顶法。观察圣谛名忍法。观苦圣谛次第圣道。名世间第一法。暖法若退法舍若命终舍。若度界地舍。顶法亦如是。忍法无退法舍。余二舍同上。世第一法一刹那无舍。复次是四善根人。皆用性共缘法念处。修道亦是四念处之异名也。即一得不失。更受胜名之义也。毗婆沙解释世第一法。遂有数十家异释不同。七贤名义无量。岂凡夫所知也。问曰。七贤之位。前浅后深。何故偏释干慧地。不委分别性地。答曰。干慧地最浅。如上分别。已自难知非世能测。正是初心所学邪正分派。一切佛法行人。即自匆用一切学问坐禅之人所迷没处。须略分别也。若入性地解慧目生。非凡能所测。多言妄说何可承信。所以一家讲读说法。必须委释初心。若贤圣深位但点章而已。其坐禅者。略知佛法大意。即须觉悟无常忏悔行道。岂可驰逐不急之言。其欲称说利物。得此正意分明名相。有所不达更自寻访。略说七贤位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古诗原文[挑错/...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古诗原文...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