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2 17:58:44
佛教看待某些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有些不同的。比如说有关安乐死的问题。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

佛教看待某些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有些不同的。比如说有关安乐死的问题。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每个生命的形态及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决定,帮助其他众生死亡,表面上看结束了这一生的痛苦,但不一定能利益到他的来生。一个生命在什么时候完结,是该生命的业力及因缘所生,并不应由另一个人决定。

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任何杀生的行为,包括自杀,都是佛陀所禁止的。就像我们现在所谓的安乐死,临命终的病人确实会很痛苦,但是这些痛苦源自他过去的业力,所以最终也必须一己承担,旁人是帮不上忙的。即使我们基于悲心把他的生命终止了,并不代表我们就解决了他的痛苦。业力是逃不了的,这些苦报在他的下一生或未来生一样会再呈现,单单把他杀了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而且还会为他的未来生带来更大的痛苦。当然不是在说这些人是活该受苦的。我们佛教徒要有悲心,不能对别人的痛苦麻木。我们可以念经念佛给他们回向,可以让他们皈依三宝,可以让他们自己念佛往生,这样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助念,助念的意义是帮助亡者自己提策正念。佛教对于临终关怀(无论是人或动物)有独特的出发点和意义,不仅要帮助临终的众生获得尊严、平静的死亡,更是要帮助他们种下无限生命中越来越好的种子;不仅是减少肉体的痛苦,更是给予心灵最深层次的关怀。

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

如果我们明白了业力的规则,便会知道把病人或自己杀死并不能带来帮助,只会把痛苦增加及拖延而已。这样的死亡方式很有可能会让它的来生更痛苦。无论逃到哪里,都脱离不了因果业报。 就算死亡到来,我们所造的恶业也要背着走。死亡是切不断业果的,最好的办法是启发他们对三宝和无限生命的信心,才能增长希望、减轻痛苦、改变业果,真正意义上的走向安乐之道。生命无限,希望永存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4月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7日出...

1997年5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0日...

1997年4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4日...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8日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4日出...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