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中国嘉德2018春拍】旃檀林——佛教艺术专场选粹:佛造像、唐卡、铜炉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16 09:06:56
原标题:【中国嘉德2018春拍】旃檀林——佛教艺术专场选粹:佛造像、唐卡、铜炉 佛教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反映佛教艺术精神的造像更是世界艺术

原标题:【中国嘉德2018春拍】旃檀林——佛教艺术专场选粹:佛造像、唐卡、铜炉

佛教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反映佛教艺术精神的造像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它能蕴含历史,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使得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佛像,尤其是金铜佛像制作精美,绚丽的纹饰、优美的造型、慈祥的面容、宝光四射的魅力,在给人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能“抚慰人的心灵”。因此被人们认为是“抚慰心灵”的艺术作品。这是其他艺术品所不能代替的。

此次中国嘉德“旃檀林——佛教艺术集粹”专场延续传统,荟萃了东北印度、尼泊尔、西藏、蒙古、明清宫廷各个时期上百件精美的佛造像和唐卡艺术精品,且新增铜炉专题,精选30余件明清精美铜炉,供诸家选藏。

近日,我们向朋友们推介了本场拍卖的封面和封底两件拍品: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封面拍品

Lot 3084

铜鎏金无量寿佛

蒙古 17-18世纪

高35.3cm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封底拍品

Lot 3123

铜鎏金帕木竹巴像

西藏 14世纪(丹萨替寺)

高32cm

点击浏览:【嘉德春拍】帕木竹巴铜像考

由于本场拍品阵容强大,题材丰富,艺术风格多样化,所以今天我们将为朋友们推介本场中的亮点拍品,其中亦不乏罕见精品。

Lot 3032

绿度母

西藏 12-13世纪

高 15.3cm

黄铜 嵌银 嵌红铜

这尊度母像的形体较为硬朗,背面塑造略为扁平,应为西藏模仿东北印度造像所制。然而此时的西藏造像,仍为纯粹模仿帕拉风格,还未形成独立的艺术特色,因此年份可能较早。其面部具有东北印度造像的形象特点,双眼、璎珞、手钏、腰带、以及长裙纹饰都有细腻的银或红铜镶嵌。不论造像的材质还是工艺,此尊造像应为同时期西藏仿帕拉风格造像中的精品之作。

Lot 3021

黄财神

西藏 13-14世纪

高 10cm

黄铜 眼嵌银

此尊造像头戴小三叶冠,其样式源于犍陀罗地区,是东北印度帕拉王朝时期流行的冠式之一。冠叶镶嵌绿松石,发髻高耸,顶现化佛。据此推断,此件作品为佛教题材,是西藏早期仿帕拉风格造像。面庞圆腴,眼睛嵌银,瞳孔居中,双唇微启,呈现出祥和喜悦之相。袒胸露腹,体侧分别绽放两茎乌巴拉花。周身配饰耳环、项链、长珠链、手镯、臂钏和脚镯。

下身着裙,轻薄贴身,裙上敲刻梅花点,采用了典型的帕拉风格造像装饰手法。左手握吐宝鼠,右手持布拉嘎如意宝,右足踩踏海螺宝瓶,舒坐于束腰式仰覆莲座之上,莲瓣较为扁平,布局舒展。此像造型生动,憨态可掬,保存完整,且装饰风格简约,项链和臂钏处镶嵌的绿松石与头冠相互映衬,为同类作品中的罕见佳作。

Lot 3037

不动明王

西藏 13世纪

高 17.6cm

黄铜 面部泥金彩绘

不动明王,“不动”意为誓愿、决心不动摇。佛经称其誓愿说:“见其身者发菩提心,闻其名者断恶修善,闻其法者得大智慧,知其心者即身成佛。”他是密教大日如来的忿怒身。

此尊呈忿怒相,三目圆睁,作切齿状。佩戴圆形耳珰,缯带贴耳上卷。袒上身,四肢粗壮,蛇似绶带一般斜挂上身,于胸前扭成结。右手高举宝剑,左手结斯克印持索,索延手臂而上,至上臂处系一活结。右展姿下踏象鼻天。高莲台,莲瓣扁而肥厚,是当时西藏佛造像常采用的制式。不动明王面部泥金,额际、眉须及唇为红色彩绘,双臂、与脚踝亦以蛇索为饰,帔帛自双肩垂落,在身体两侧飞扬而上。

整尊造像的面部结构、身材比例及装饰细节等方面均体现出藏西地区特有的民族化审美观念。这种薄胎造像对材质、刀工、镶嵌、以及整体铸造水平要求很高。

下面这尊高达42公分的阿弥陀佛造像,不仅造型端庄,法相庄严,而且胎壁轻盈,铜色细润,铸工精湛,保留了原封底,是一件西藏13世纪造像艺术的代表作。

Lot 3122

阿弥陀佛

西藏 13世纪

高 42cm

黄铜 嵌红铜

此尊造像一身菩萨装扮,头戴花冠,结高发髻,高大的冠叶之间有细铜柱横向相连。冠沿饰两排连珠纹,其间纹饰錾刻精美。耳上饰两朵小花,耳际处宝缯呈U形自然上扬,这种装饰风格受到了同期尼泊尔造像艺术的影响,但整体样式已产生了艺术性变化。面庞削瘦,额部宽广,眉眼细长,下颚削尖。身材清瘦,圆形帔帛形似背光,两根铜柱与身体相连,尾端飘垂于体侧。下身着裙,薄透贴体,无纹饰。

周身饰物精美,耳挂大圆珰,项戴银质项圈,尤其是胸前垂挂的三环式长链,以及手镯和臂钏的样式极具地域性装饰色彩,胸前和手臂还有花形饰物。手脚刻划柔软写实,双手结禅定印,跏趺端坐。束腰式梯形仰覆莲座上沿饰精密的联珠纹,下沿联珠颗粒颗粒较大,形制略方,是早期西藏造像特色之一。

Lot 3042

噶当塔

西藏 13世纪

高 13.2cm

噶当塔,顾名思义,与藏传佛教噶当派有直接的关系。相传此种塔为11世纪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传法时所传入,因流行于阿底峡弟子仲敦巴所创立的噶当派寺院,故俗称“噶当塔”。塔剎为莲花宝顶,下承莲纹华盖。十三层法轮为成佛的十三金刚地,结构精当,排列整齐。法轮之下为山字型多角须弥剎座。其下为覆钵式塔身,腰饰两道金刚圈。底部莲座雕有仰覆莲瓣。底圈饰连珠。古拙质朴,线条流畅富有力度,极具神韵。

Lot 3086

噶当塔

西藏 13世纪

高 33.8cm

此件佛塔的整体造型复古,保存完整,线条流畅古朴,为标准的噶当塔器形。塔由台座、塔基座、塔身以及塔刹四部分组成。最底为仰覆式莲台形制,双层莲瓣错落有致,宽厚饱满,瓣尖略微上翘。其上为覆钵形塔瓶,腰身以弦纹两道装饰,塔瓶之上是多角平台。再向上又为逐渐收分的圆形十三天,圆形华盖的边沿下垂一圈精美的流苏。塔顶饰有吉祥的日月宝焰及绶带,庄严华美。

Lot 3079

佛手(一对)

西藏 14世纪

高 23.5cm;高 24.5cm

黄铜 嵌红铜

此对佛手应来自一尊分体铸造的大体量佛像。手腕钏环上下各饰一道联珠纹,内嵌红铜并阴刻莲花图案,图案中央东南西北中五方嵌有五颗各色宝石。双手结施依印,亦称护法印,即拇指与无名指结成环,其他三指向上直伸,圆圈象征着施依是方法和智慧的结合,三个直伸的手指代表佛、法、僧“三宝”是所依之物。藏传佛教的神祗系统中,度母的各种化身或观音菩萨常结此手印。

Lot 3080

嵌宝浮雕仙尊像

西藏 14世纪 (丹萨替寺)

高 18.5cm

红铜鎏金 嵌宝石

参阅

《丹萨替寺的黄金时代》,OlafCzaja编,亚洲协会博物馆出版,2014年,第148页。

此件精美的作品无疑出自藏传佛教艺术的圣地——丹萨替寺。丹萨替寺始建于1158年,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宗师帕莫竹巴所创。20世纪40年代,丹萨替寺内14至15世纪所建造的八座扎西果芒塔因著名历史学家朱塞佩-图奇科考队所拍摄的照片蜚声国际。

这些灵塔由尼泊尔的纽瓦尔工匠领衔制作,用料豪奢,装饰华丽,气宇轩昂,无疑标志着西藏艺术史上的巅峰。虽然丹萨替寺已经被毁,通过图奇科考队所摄照片可以准确判断此件作品出自丹萨替寺。

此作应作为转角装饰放置于灵塔每层的四个转角处,虽为配件却自成一体。整体呈三叶草形,塑有浮于云中的仙尊三位。背景空间中整齐排列着象征吉祥如意的海螺和摩尼宝珠。

此件作品应来自八座扎西果芒塔中年份最早的几座之一,具有浓郁而生动的尼泊尔艺术气息。鲁宾博物馆藏有一件同样出自丹萨替寺的三叶草形饰件,但年份应比此件稍晚。

Lot 3081

胜乐金刚

西藏 14-15世纪(丹萨替寺风格)

高 19cm

红铜鎏金

参阅

「Himalayas:An Aesthetic Adventure」,Pratapaditya Pal著,芝加哥艺术学院出版, 第59页。

14世纪中叶帕竹噶举派取代了萨迦派成为了西藏的集权统治者。作为帕竹噶举派的祖庭,丹萨替寺成为了西藏14至15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丹萨替寺独特的造像风格深远地影响了西藏造像艺术的风格变化。此尊铜鎏金胜乐金刚造像,深具纽瓦尔艺术的特点,铜胎厚重,鎏金澄亮华丽,工艺考究,细节丰富,为14至15世纪西藏丹萨替寺风格造像的精彩之作。

本场拍卖中,另有两尊精彩的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造像,一尊为铜鎏金释伽牟尼佛;另一尊为铜鎏金金刚持。

Lot 3082

释伽牟尼佛

尼泊尔 14世纪(马拉王朝)

高 19.3cm

红铜鎏金 嵌宝石

参阅

《西藏佛造像(卷二)印度与尼泊尔的铜造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523页,图170C。

此像为红铜铸造,观佛之面,前额宽阔,下颚微收,成童子相。双眉高张,双目紧凑,眼型开阔,钩鼻小口,下颚短促。眉心白毫高隆,嵌一水滴状绿松石,更显佛面柔和明亮,完美无瑕。肌肉饱满富弹性,洋溢着青春气息。莲瓣细窄的深束腰双层莲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尊相原底尚存,更为殊胜。

Lot 3083

金刚持

尼泊尔 14世纪(马拉王朝)

高 24.3cm

红铜鎏金 嵌宝石

参阅

瑞士莱特伯格博物馆藏,《觉醒之路:苏黎世莱特伯格博物馆藏西藏艺术》,莱特伯格博物馆出版,第60页。

金刚持是同时期尼泊尔造像中比较罕见的题材,这件造像生动甜美,无论从艺术风格、用料、以及保存特点来看,都是一件纯正的尼泊尔马拉王朝造像作品,应为纽瓦尔工匠所制。金刚持是密宗总重要的主尊之一,其形象是头戴宝冠、披挂璎珞、着天衣彩裙,双脚结金刚跏趺坐,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且左手在内、右手在外。金刚杵代表慈悲、金刚铃代表智慧,铃杵交叉代表慈悲、智慧不二。

Lot 3023

阿弥陀佛

西藏 14-15世纪

高 16.3cm

黄铜 嵌红铜

14-15世纪是藏地佛造像工艺走向成熟的时期。技艺高超的工匠以光泽柔润的黄铜塑造出佛陀柔软的轮廓、圆润的手肘膝头。手掌、脚掌脚的塑造细腻、造型写实。袈裟衣缘嵌有红铜,上刻花纹。轻薄贴身的袈裟流畅地在脚前铺成扇形,衫脚轻挂左肩。阿弥陀佛双手结禅定印托长寿宝瓶,瓶口流苏向瓶身四侧伸展下垂,装饰华丽。此像融合了尼泊尔及印度两地的风格元素,是藏地造像中的精品之作。

Lot 3101

释伽牟尼佛

西藏 15世纪

高 28.6cm

红铜鎏金

这尊高达28.6厘米的西藏15世纪铜鎏金释伽牟尼佛,头顶肉髻高耸,宝珠顶严,螺发排列整齐,有绀蓝涂饰。面庞丰润如童子,天庭饱满光洁,弯眉高挑与鼻胫相连,眼睑微阖,沉静下视;双唇饱满,嘴角微扬,相容和煦,流露出无限智慧和宽广的慈悲。

Lot 3038

文殊菩萨像

西藏 15世纪

高 25.5cm

红铜鎏金 嵌宝石

参阅

中国博物馆藏,《佛造像艺术精粹》,中国博物馆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

此像展现了西藏15世纪造像在尼泊尔造像艺术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藏地风格。像高25.5厘米,发髻高耸,头戴宝冠,面容安详宁静。双手则在胸腹前结智吉祥印并牵捻莲茎,莲芯各置智慧剑与般若波罗蜜多经。菩萨肩披云纹图案薄锦,腰饰璎珞,衣带锦帛绕臂而过,如云流转;下着帛裙,裙褶顺畅,裙上亦刻满莲花祥云图案,映衬着菩萨恬静优雅的姿态。

Lot 3022

双身密集金刚

西藏 15世纪

高 16cm

红铜鎏金 嵌宝石

参阅

《故宫藏传佛教造像:图像与风格》,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第140页。

15世纪的西藏及尼泊尔造像,鎏金明亮,装饰华丽,气宇轩昂,一向备受推崇。本场拍卖中的这尊西藏15世纪铜鎏金双身密集金刚像就是此类造像中的代表之作。此造像比例匀称,法器及周身饰物多处嵌松石,五官清晰,表情细腻,腰身完美,缨络宝饰细致雕銮,衣褶轻柔流畅,诸多特色成就了这尊充满活力、华美非凡的造像,为15世纪西藏佛教艺术初入成熟期的难得佳品。

Lot 3094

长寿佛

西藏 15世纪

高 32cm

红铜鎏金

此尊32公分高的西藏15世纪铜鎏金长寿佛,尺寸罕见,寄托着对寿数无尽的信仰和祈望。身着菩萨装,戴菩萨宝严,分别为宝冠、耳珰、项链、璎珞、臂钏、手镯等。造像容颜秀美,面涂冷金,唇眼眉目有彩绘。宽肩细腰,身姿端正挺拔。此像体量硕大,华丽非凡,是西藏佛教艺术鼎盛时期的难得佳作。

Lot 3030

弥勒菩萨像

西藏 15世纪

高 23cm

红铜鎏金 局部彩绘 嵌宝石

参阅

《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430页,113C。

而这尊西藏15世纪铜鎏金弥勒菩萨像,容颜秀美,仪态庄严。其发髻高挽,髻顶立半杵,五叶宝冠嵌满松石,样式精美;耳珰造型为昂首摩竭鱼,鱼眼处嵌绿松石,鱼身穿耳,鱼尾在耳垂后侧上扬,灵动而华丽。右手掌立于胸前施无畏印,左手自然抚小腿处捻莲茎,莲花绽放于左肩侧,花心置军持,此为判定弥勒身份的重要依据。原封底尚存,殊为难得。

Lot 3058

宝冠释迦牟尼佛

明早期

高 52.5cm

青铜

这尊明早期的宝冠释迦牟尼佛造像是本场拍卖中的一大亮点,体量高达52.5公分,青铜铸造,是目前发现的尺寸最大、最完整的一尊明早期的青铜造像。

此尊佛像在西藏造像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内地佛教造像的传统审美情趣,侧重对汉人面相特征和脸部表情的细节刻画,强调手脚的柔软度和指节纹路的清晰度。在服饰上展现了一种袈裟的新式披法,一改“通肩式”和“右袒式”袈裟的传统披法。

采用内地惯用的写实性手法处理衣裙纹褶,追求厚重、流畅、自然、生动的效果,并在衣缘处錾刻精美的缠枝花卉纹。以上这些特征分别反映出佛教造像艺术在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讲究人物造型与服饰搭配的整体艺术效果。

造像头戴宝冠,饰螺发,肉髻圆隆,宝珠顶严。耳上扇形冠结横出,耳际处宝缯上扬,两绺余发披搭双肩。耳珰上部为圆形,中心为六瓣花,下部为花叶。宝冠叶片大而舒展,冠叶正中的宝相花左右各出一茎向上呈弯月形,为14-16世纪西藏造像的常规冠式。其余四片冠叶与耳珰下部的花叶样式相同。面庞丰满,双目低垂,直鼻小口。下颌圆润,双唇微启,神态和颜悦色。身姿端正挺拔,肩部宽阔,腰部收束。颈部雕有三道蚕节纹,四肢佩饰单环式手镯和双环式臂钏、脚镯,右臂上可见花形饰物。上身斜披袈裟,右肩搭偏衫;下身着僧裙,胸前微露僧袛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跏趺端坐。

梯形束腰式仰覆莲座,上下沿均饰联珠纹一周。莲瓣宽肥饱满,饰三朵卷云纹,对称分布。此像端庄大气,铜质光亮润泽,雕刻工艺精细,对研究明早期佛教造像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Lot 3028

文殊菩萨像

西藏 15世纪

高 16.3cm

红铜鎏金

文殊菩萨说法相的形象比例较显左右对称,因此藏传佛教诸多寺院大殿或佛学院主殿正中央,多供奉有此型制文殊菩萨说法相之庄严造像。

此像体态优美,形象庄严,做工考究,为15世纪西藏地区深受尼泊尔造像风格影响的作品。其胸前饰项圈璎珞,腰系珠宝腰带,均以双连珠纹样式表现。帽冠、项链、臂钏、手镯、及小腿部钏饰皆嵌有各色宝石,显得雍容华贵。原封底尚存,更显殊胜。

Lot 3024

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

西藏 16世纪

高 13.5cm

红铜鎏金

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1110 -1193)是噶举派最重要的上师之一。杜松虔巴生于藏东康省,建立历代噶玛巴驻锡的祖普寺。相传杜松虔巴能够知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知晓”的藏语称为“虔巴”,所以后人称他杜松虔巴(又译都松钦巴),意思就是“知晓三世之人”,亦即“知三世”。

此尊造像的莲座比较精致,莲瓣宽大肥厚,绕座一周,这在明末清初时期的造像中,已经比较少见了。面相也极具个人特色,深刻的法令纹和突出的下颚,将祖师本人样貌生动再现。

清代佛造像遗存呈现出多地、多样化的造像艺术发展趋势,虽然存世量相对较大,但可见到的大尺寸、保存完好的确十分之少。此次嘉德春拍推出的这尊铜鎏金阎魔天像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像高36.8公分,造型非常生动,细节表现突出,充分体现出了大威猛、大忿怒的宗教特征,为比较典型的清乾隆时期造像佳作。

Lot 3057

阎魔天

清乾隆

高 36.8cm

黄铜鎏金 局部彩绘

参阅

巴黎佳士得 2007年12月7日 Lot 368,成交价:92.8万欧元

阎魔天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示现。阎魔天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地狱之主,主宰冥界。

此尊阎魔天牛头人身,双腿左展姿站立于水牛背上。头戴五骷髅冠,红色怒发上冲,三目圆瞪,露舌咧口,貌如怒吼。上身袒露,四肢穿戴钏环,胸前佩戴璧式璎珞,颈挂长蛇及五十人头骨长链,垂至双腿间。

主尊两脚踩在一头身材健硕的水牛身上:右腿屈,踏水牛头,以降伏水牛(即阎魔)的骄傲;左腿伸,踏在水牛臀部,以降服它的残暴。在水牛下面有一个赤身裸体的仰卧人,是阎魔王降伏的异教徒。

2007年12月,巴黎佳士得一件47公分高的清乾隆铜鎏金阎魔天像,曾拍出92.8万欧元的佳绩。

Lot 3025

大威德金刚

清乾隆

高 17cm

黄铜鎏金 局部彩绘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化身,是格鲁教派崇奉的最重要的主尊。乾隆皇帝(1736-1796),亦由于自封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而格外关注大威德金刚的形象以加持自身,故此乾隆时期以大威德金刚为主题的造像比较多。

此尊造型为常见的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主尊牛头栩栩如生,头戴五骷髅冠,红发顶端为寂静相的文殊菩萨头像。主臂双手分持钺刀和嘎布拉碗,其余三十二只手中分别以不同手势持不同法器向身体两侧伸展。主尊左展直立,左八足下踏八只飞禽,右八足下踩一人和七只走兽,飞禽走兽之下有八位明王。所有飞禽走兽、明王均五官清晰,神态各异,可见工艺之细腻。下承椭圆形仰莲座,莲瓣饱满精巧,排列规整。此尊如此复杂的造型,难得比例把握非常精准,打磨光滑,头、手、足均刻画得一丝不苟,显示出工匠精湛高超的工艺水平。

清乾隆时期的铜造像一直被广泛关注和收藏,不仅题材丰富、宗教内容涉及广泛,而且工艺精湛,异彩纷呈,反映了我国清代对藏传佛教艺术的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的北京宫廷曾以西藏本土特有的护法神祗铸造此类护法神像,胯下坐骑例如有龙、猪、牛、羊、象、马、狼。

此类护法神通常头戴五骷髅冠或五叶花冠,有的怒目圆睁,咧口卷舌,短须络腮,现忿怒相;有的慈眉善目,双目微合,面含笑意,呈喜悦相。以耳珰、珠宝璎珞、手镯、臂钏和脚镯佩饰其身,局部加以彩绘。上身肩披帔帛,袒露胸腹;下身着裙,纹褶流畅。

Lot 3053

白财神

清乾隆

高 15cm

黄铜鎏金 局部彩绘

以龙为坐骑,是白财神的重要标识,象征占有财富,又称骑龙布禄金刚,是观音菩萨的慈悲化身,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崇奉的五姓财神之一。其形象为侧骑一行走巨龙,龙首怒视前方,呈现前行奔走状,尾部高扬,凶猛威武。

此像的主要特点是造型生动,身姿平衡,坐骑雄健,四足有力,姿态灵动,身上的鳞片精细入微,其卓越的工艺和工匠的虔诚之心令人叹为观止,艺术表现力极为出众。

参阅 《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556页,160A。

Lot 3075

骑狼护法

清乾隆

高 19cm

黄铜鎏金 局部彩绘

此尊骑狼护法头戴战士盔帽,眉目倒竖,阔口卷舌,三目怒睁,眉呈火焰状,忿怒的表情怖畏慑人。身穿铠甲,护心镜上阴刻一「月」字,足着战靴,跨坐于狼背上,双臂一前一后张开,原应持兵器,衣袖上下翻飞,形象动感威武。护法骑狼作前行状,下承单层覆莲座。此造像应为大红司命主身边的护法之一,题材罕见,造型动感十足,充满张力。

Lot 3050

鹰面佛母

清乾隆

高 12.3cm

黄铜鎏金 局部彩绘

此尊造像为护法神,常在时轮金刚、胜乐金刚、和喜金刚坛城中护卫。其帛带飘于肩后,于双脚两侧呈“S”形上扬,这种形式源于17世纪扎什伦布寺造像,兴于清代宫廷造像和蒙古造像。此像应曾为某铜鎏金坛城的一部分,题材特殊,工艺细腻,较为罕见。

Lot 3027

米拉日巴

清乾隆

高 13cm

黄铜鎏金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终身坚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一生为弘扬佛教教义,在佛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遍游西藏各地,收徒传法,反对借佛教之名图富贵的宗教上层人物,扩大了噶举派势力。

米拉日巴造像普遍具有瑜伽行者的自然主义特质,并以右手置耳旁吟唱道歌的形式传法。造像头微倾,头饰整洁,发丝清晰。面庞丰圆,额际高广,眉清目朗,仪容庄秀。身材略显矮胖,肩胸饱满,身着系带僧祗支,外披袈裟,袒右覆肩。衣缘厚重,纹褶写实流畅,纹饰錾刻精美。右手抚鬓掩耳,正以吟唱道歌的形式向弟子传授教法,如意坐姿。双层卡垫一大一小,呈梯形叠摞,纹饰錾刻精美。

身后长发披肩,暗示着米拉日巴一生未曾出家,展现出瑜伽行者的自然主义特质。

原封底,封底盖上刻有十字金刚杵图案。此像造型自然生动,躯体线条流畅,情致安适祥和,面部表情甜柔,金色饱满悦目,品相完美。

在佛教造像的艺术历史中,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为另一高峰。本专场中的蒙古17至18世纪扎纳巴扎尔风格释伽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造像的铜胎厚重,鎏金明亮华丽,身姿雄健挺拔,为蒙古佛造像中的水准之作、典型之作。

Lot 3093

释伽牟尼佛

蒙古 17-18世纪

高 18.6cm

黄铜鎏金

参阅

「Treasures of Mongolian Art:Collection of Altangerel Ayurzana 」, Altangerel Ayurzana 编,第17页。

此像为标准的释迦牟尼成道像。眉线细弯,双目微闭,目视前方,口型小巧,刚好与鼻翼同宽,双唇略厚,与蒙古人相貌相近。身材健硕,宽肩束腰,身躯挺拔,具有健康而丰盈的美感。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左肩敷搭袈裟边角;下身着长裙,轻薄贴身,衣缘裙边以双线阴刻弧形花纹,精致漂亮。下承双层高台莲座,气势恢宏,扁平莲花瓣上下交错分布,瓣尖上翘,绕座一周。整尊品相完美,保有原封底,底板正中饰鎏金十字金刚杵,颇为殊胜。

Lot 3035

阿弥陀佛

蒙古 18世纪

高 14cm

黄铜鎏金

此尊阿弥陀佛坐像同为典型的喀尔喀蒙古扎那巴扎尔风格造像,以法身形象显现,双手结禅定印,跏趺端坐。头顶螺发规整,肉髻高隆,宝珠顶严。面庞圆润,白毫凸显,眼睑微垂,高鼻薄唇,庄严静穆。佛陀神态,慈祥大睿,体现出智善合一的佛性。身着袒右式袈裟,裙腰显露。衣薄贴体无纹,刻画极为简洁。双手腹前结禅定印,上托法钵。圆形大仰莲式莲座,上敞下敛,形式简洁明快,却富有生动细节,秉承了扎派造像一贯的细腻、精致的风格。

狮子,瑞兽一种,是看守门户的吉祥物,能解除多种形煞,亦加强官威或屋主之阳气,狮子最早是在汉章帝时代传入中国,其后逐渐进入民间。自汉代始,石狮多被赋予辟邪的含义,唐宋辽金皆是如此。明代之后,狮子的象征含义发生了变化,不仅衍生出了富贵、生财的含义,还被人们赋予了儿孙满堂及守护神等意味。故皇家宫殿、官府、寺庙殿宇门前多摆放一对铜狮。达官显贵家中门前摆放多用于镇宅化煞、旺权助运之用。据说凡是以口维生之行业,如:律师、艺员等,可在办公室内摆放一对振声威,有助于生财。

Lot 3130

铜宫狮 (一对)

清代

高 37.5cm;高 36cm

此对铜宫狮黄铜材质,工艺精湛。右为雄狮,伸出右腿正在玩弄绣球,绣球在古代代表权力;左为雌狮,伸出左腿爱护喜逗幼狮,有繁育子嗣之意。

铜狮均张口露齿、咆哮怒吼状,颈上有鬃,颈下系铃和缨络,肢爪强劲有力,望之凶猛威严,肌肉、毛发、轮廓、四肢、配饰等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铜狮下部配有宽厚、平整、华丽的四方形须弥宝座,纹饰依次为金钱文、卷草纹、莲瓣纹、西番莲纹和如意云头纹。

本场拍卖中,其中有五个拍卖标的(3107至3111),每个标的2幅唐卡,均以无底价起拍。全部为棉布矿物颜料,题材鲜明,画工精湛,特别是3107号拍品中的胜乐金刚唐卡、3108号拍品中的空行母、以及3110和3111号中的4幅唐卡,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Lot 3107

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唐卡 (各一张)

西藏 19世纪

棉布矿物颜料

109×70cm;94×61cm

Lot 3108

空行母、阿弥陀佛唐卡 (各一张)

西藏 19世纪

棉布矿物颜料

107×67.5cm;76×54cm

左侧唐卡中的主尊为空行母,全身袒露,六臂皆执法器,上面两手持弓箭,中间右手持钩,左手持绳,两端是环和钩,胸前主要两手,右手持钺刀,左手持嘎巴拉碗。身体呈舞立姿势,左腿单立,足踩一人,或以尸为垫;右腿盘曲。背后为红色火焰,四周众护法眷属围绕。(107×67.5cm.)

Lot 3109

药师佛、三昧耶曼荼罗唐卡 (各一张)

西藏/蒙古 19世纪

棉布矿物颜料

48×34.5cm;37×29cm

Lot 3110

阿秘尊者、日光莲师唐卡 (各一张)

西藏 18-19世纪

棉布矿物颜料

75×48cm;55.5×36.5cm

Lot 3111

吉祥天母、马头明王唐卡 (各一张)

西藏 19世纪

棉布矿物颜料

85×55cm;61×47cm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首次推出30余件明清铜炉精品。其中,清早期“大明宣德年制“款铜钵式炉,通体光素无耳,器壁薄厚适中,皮色沉穆润泽,抚之柔腻,盖因精通练铸所致,堪称罕见精品。

Lot 3136

铜钵式炉

直径 8.5cm

来源

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 Lot 3081

此件钵式炉,敛口,起唇线边,腹圆鼓,自腹向下渐收,形成上阔下窄之势。形似僧钵。据说僧钵的形状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其形宛如倒扣的佛顶肉髻,把佛教的最高果位比作可以直接实现空性的智慧。

平底,底中央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通体光素无耳,器壁厚薄适中,皮色沉穆润泽,抚之柔腻,盖因精铜炼铸所致。

Lot 3143

铜压经炉

直径 10.3cm

精铜为材,入手厚重,藏经色。平口沿,微束颈,鼓腹,下承三乳足。外底落“玉堂珍玩”四字篆书款。原配如意足铜座。整体素雅沉静,线条流畅,为压经炉中之精品。

Lot 3131

铜阿文炉

直径13.2cm

伊斯兰文化由唐宋至明清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在中国的穆斯林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增加。据《明实录》统计,从洪武至成化的百年间,西方来穆斯林近七十批,其中宣德六年的一次来归就达三百余口。明代形成继元代之后穆斯林入附中原的新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适应穆斯林文化需求的相关产品,多以伊斯兰书法装饰。明正德皇帝笃信伊斯兰教,因此,伊斯兰纹饰的器物盛行一时,后世仿者甚众。

此炉皮壳温润熟透,入手敦厚。圆口,周圈起边,束颈,鼓腹,下承三乳足。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器物周身饰阿拉伯文,为明正德年间极为典型的装饰纹样。

Lot 3142

铜阿文炉

直径 15cm

伊斯兰书法在伊斯兰艺术中无所不在,一些日常生活上实用的物品如瓶、炉、盒等,书法内容多为可兰经或赞美真主阿拉等为主。此炉束颈,鼓腹,粗乳丁状足。腹上三开光内浅浮雕阿拉伯文作饰,底部中央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炉铜质厚重,朴实简洁,制式规范。

Lot 3132

铜冲耳炉

直径 12cm

此件炉口圆润成规,双耳型如玉带,耳首细而浑圆,结实饱满,腹外鼓,三足尖细而不薄,缓缓而收,线条鼓厚沉匀。底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Lot 3135

铜戢耳炉

直径 9.5cm

香炉敞口,圆弧腹,圈足,炉身两侧凸塑抽象的鱼耳造型,敦实厚重,浑圆饱满,通体炉色藏经色,精光内敛,铜质间夹杂点点小斑,更显精美。

Lot 3137

铜弦纹炉

直径 9cm

此器无耳亦无繁杂纹饰,炉身中部加饰弦纹一道,以极简造型取胜,犹见匠心独具。下承三乳足,足极矮,敦厚中不失典雅,为案头陈设雅器。

Lot 3138

铜象首三足炉

直径 10.5cm

此炉平口厚唇,炉身素面无纹,器型如盏,打磨光洁,下承三象鼻足,象鼻象耳均刻画细致入微,底部“大明宣德年制”寄托款。皮色古朴,抚之可爱。

Lot 3139

铜竹节耳法盏

直径 12.5cm

此炉型似敞口的茶盏,又如初绽的花朵,线条舒展流畅,造型优雅大方,铜质精纯细腻,三兽足外包三分之二状,底刻“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岁月沧桑之下,也难掩其光华。

Lot 3141

铜天鸡耳熏炉

高 13.3cm

熏炉主要是古代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是为数不多的具有高实用性的陈设器物。此件熏炉,造型古朴,清秀文雅,层次分明,炉盖与炉身设计巧妙,盖身透雕龙凤,龙凤造型简洁,隐于团团祥云之中,工艺精湛,精妙绝伦。炉身徐徐而收,只做简单雕纹修饰,线条流畅,炉盖顶端以七圆孔做通烟道。

款识刻于炉身,以竖排楷书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皮色青中泛黄,上下浑然一体。天鸡耳矗立两旁,尽显威仪。

本场铜炉精品中,还另有明代“宣德年制”款铜马槽炉和清中期“宝月居”款狮耳炉。

Lot 3159

铜马槽炉

“宣德年制”款

长 9.5cm 高 6cm

此件明代“宣德年制”款铜马槽炉,配紫檀全镂雕炉盖,盖上雕有细腻的福寿纹,以蝙蝠纹样烘托两个“寿”字篆字。此炉形端体正,包浆醇厚,雕工精美,实为炉中佳品。

Lot 3157

“宝月居”款狮耳炉

口径 10.5cm

参阅

香港苏富比 2014年秋拍《尚古吉金:未了情园典藏青铜器》3415号,与本场这件器型如出一辙,尺寸略大,口径18.5,成交价:17.8万人民币

狮耳炉又称“狮头炉”,其型仿自宋代哥窑瓷炉之款式,宣德帝最早制此炉常御赐兵部尚书与高层军职要员,以率六君之统,故以狮首为饰,取其威猛之意。

本品为清代铜器,底刻“宝月居”三字清雅篆字款,铜质精纯,精光内敛,造型大气稳重,黑皮包浆醇厚,双狮耳神采奕奕,可跻身同类之精品之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