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本焕长老追思会4月5日上午举行 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03 09:04:26
本焕长老追思会于2012年4月5日上午10时举行,本焕长老法体环寺一周(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摄影:王磊)2012年4月5日10时将举行荼毗法会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本焕长老追思会于2012年4月5日上午10时举行,本焕长老法体环寺一周(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摄影:王磊)

2012年4月5日10时将举行荼毗法会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2012年4月5日上午9时许,本焕长老追思法会将在弘法寺举行。记者了解到,在本老的火葬之地,将建起万佛塔,本焕老和尚的骨灰将保留在其中。

本焕长老追思会4月5日上午举行 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2012年4月4日是本焕圆寂的第三日,前往弘法寺吊唁的人群大幅增多,据弘法寺统计,4月4日单参加吊唁的人数就超过10万。2012年4月4日下午,深圳市长许勤前往弘法寺吊唁本焕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台湾中国佛教会会长圆宗长老等诸山长老、高僧大德,相继前来吊唁。

本焕长老追思会4月5日上午举行 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另据了解,泰国总理英拉和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本焕长老送来花圈,泰国僧王也送来花圈。尼泊尔佛教界人士及中国台湾佛教代表团、香港和澳门的佛教界人士等也已抵寺,参加2012年4月5日的追思会。

记者从本焕长老治丧委员会了解到,追思会时长预计1小时,议程共10项。届时,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及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领导均将出席追思会。

追思法会结束后,还将进行荼毗法会。佛家高僧圆寂后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保留肉身,一种是荼毗。而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介绍,荼毗是老和尚自己做出的选择,认为 生归丛林死归塔、烧了干净 ,按照印顺大和尚的理解,老和尚此举也有环保的意思在其中。记者了解到,在本老的火葬之地将建起万佛塔,本焕的骨灰将保留在其中。

为见本焕长老最后一面,不少信徒和社会人士纷纷前来吊唁。虽然连续三日深圳来仙湖植物园门口的上山之道排起了长龙,但秩序井然。据了解,2012年4月4日18时至4月5日18时,深圳仙湖植物园将临时停止对外营业,莲塘片区部分道路临时交通管制。

□名词解释

荼毗,梵语,又作荼毘,本为燃烧之意,通常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即火葬之意。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佛教东渐后,中国、日本亦多用之。

本焕长老生前每天饭前都会念颂供养咒。

修行修行,要修更要行

佛教有三宝 佛法僧,佛宝是佛祖释迦牟尼,法宝是佛教的教义与实践,僧宝是续佛慧命的出家僧人。如果说本焕长老是僧宝中之至宝,肯定没有人不认同。

106岁,82年修行,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无论生命如何坎坷,本焕长老都不改信仰,高扬佛教,这种虔诚之心,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本人自1930年元月十五日正式披剃落发出家,于是年四月初八受具,深心赞仰佛菩萨慈悲无我高尚精神,力求早日脱胎换骨,而往江苏省扬州高曼寺亲聆来果和尚七年,此间受益之大,深铭肺腑。 本焕在《普贤行愿品序》中这样描述自己当初出家后的感受, 觉得自己是佛子,应学菩萨发大深心、大悲心,不使人生空悲叹。更痛自己孽障深而巨重,生于末法时代,幸未失人身,又能耳闻目睹正法之伟大,顿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之心,如不好自珍惜,必得痛饮终生,尤使我感愧万分。

可是,发愿容易修行难,要么佛教怎么会有 用行山填愿海 之说呢?本焕自己也承认: 大家要成佛,这不简单。 怎么个不简单呢?他说: 成佛要发大心,发大菩提心,要利益众生,救渡众生,成就众生,这就要做事情、做大事情。

在本焕长老看来,要利益众生,救渡众生,成就众生,这就是大事情。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他82年的修行实践。他坚忍不拔的毅力正体现在这里。

正是因为他感受到 行 之难,在许多场合,他都在谈 行 。 修行修行,要修更要行。不仅要修智慧,还要认真地行,行,行,行。 本焕长老一生都在 行 ,这或许是他为人景仰的所在。

本焕长老《普贤菩萨行愿品》血经。

苦修禅法,8年不出庙门

1930年4月,本焕决定 多走些名山古刹,多参拜高僧大德 。4月中旬,他从武昌乘船到镇江,步行60华里到达扬州,朝礼禅宗名山高曼寺,参拜大善知识来果禅师为依止师。来老视其虔诚与宿缘,便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同乡做徒弟。来老要他手抄宋仁宗撰的《赞僧赋》,并教他 好生体会什么叫僧人,怎样修行? 又跟他讲述临济宗义玄祖师的故事,鼓励他要以祖师为榜样,通过严格修持,以成法门栋梁。

在高曼寺用功的情形,本焕法师后来回忆, 昼则勤修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视消息。 1934年,本焕法师参加八个禅七后,又连打五个生死七,九十一个日日夜夜,禅坐静思坚持不倒单,效法古人 头悬梁 苦参禅法。本焕的用功,深得来果上人嘉许。1935年,他任禅堂维那,次年任堂主,后接衣钵。在高曼寺一住8年,足不涉俗,静心证悟,对本焕来说可谓甚得禅悦,终生受益。2009年5月,弘法寺 重走本老路 成员在高曼寺时,高曼寺德林长老谈及这一段公案时言语中饱含敬仰。

刺血为墨,书写经典20余万字

1939年4月8日,本焕有缘与同参接续广慧老和尚的临济法脉,担任碧山寺监院。在此,本焕每日诵读《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知 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生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为重法故,不惜生命,难行苦行 ,本焕开始刺舌为墨醮血书经,日写六百字。

1946年,39岁的本焕到山西阴县净土寺结夏安居,继续刺舌、指之血抄经,与前共书写血经20余万字。

后来,本焕曾经屡次寻找这些经书,但 终是渺茫 。1987年8月1日, 忽然由终南山来一僧人 , 特为送一部经来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本焕《普贤菩萨行愿品》血经。本焕在 普贤行愿品序 中感叹: 能回到我手里,实在是天大难事,于今思起佛法之伟大,无与伦比。

本焕长老生前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这是本焕长老103岁时用放大镜读报的情景。

拜行五台,行程400里磕头22万个

1937年1月,本焕法师发愿拜行五台,参偈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道场。

还是隆冬时节,本焕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跪朝五台。经漕河、太行山、狼牙山、太白山等地,一路上餐风宿露,历时65天,于当年3月3日拜到五台圣境。随即,本焕又三步一拜,参拜完五个台顶,共拜行了四百余里。

事后回忆这段经历时,本焕说,当时虽然腰酸腿疼,膝盖磨出了层厚茧,可是心中充满无比的喜悦。有僧人作过统计,在半年时间里,本焕共磕了22万个头。

敬孝母亲,肩窝里装上菜油点灯

1948年4月的一天,正在上海普济寺参修的本焕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立即赶回湖北新洲,到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

本焕坚持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15里回家照料母亲,晚上又返回报恩寺研读三藏,并天天施放焰口。在5个月内,本焕伺候老母,端茶送水,喂药敬食,殷殷相护,细致入微。

母亲病逝后,本焕在母亲坟前搭一灵台,在自己两个肩窝里装上菜油,放上灯芯草点燃供养,双膝跪在母亲床前,日夜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孝四十九日,其 燃臂行孝 一时成为佛门乡邻佳话。

在本焕看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不忘父母养育大恩,才能永弘佛法,建设光明的佛土。

每当出现灾害,本焕长老都会捐出善款给有需要的人。

不幸蒙冤,二十年狱中不忘修行

1958年,因为一段为日本兵4个月修路的经历,本焕被指为汉奸,不幸蒙冤入狱。

在监狱15年,本焕把监狱当道场。他以憨山大师岭南充军,虽脱却袈裟,禅心依然未减为楷模,坚持修持。在其入狱期间,本焕与坚守南华寺中的亲传弟子、僧众们一道,成功让历经千年的 六祖真身 躲过了红卫兵的毁坏。

1980年,本焕被平反昭雪,此时他已是73岁古稀之年。但是, 躬逢盛世,国富民强。宗教信仰政策全面落实,佛教法事活动繁盛 的背景下,本焕深感 弘佛法,扬宗风,禅门有望焉 ,于是,倍加珍惜,踌躇满志,重又开始兴教弘法护国利民。

对自己的牢狱之灾,本焕显得很是淡然: 坐牢虽然名声不好听,但也因祸得福。当右派在外面就要被斗争,而把我关起来,不被打骂,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午餐后,侍者陪同本焕出门散步,本焕看到记者相机,调皮地说: 拍得不好看,可不要上报哦。

建寺为业,晚年修建庙宇十多座

1980年,仁化县政府礼请本焕长老到该县丹霞山恢复别传寺。本焕长老来到丹霞山后,面对一片残垣断壁,佛像被毁,名刹荒废,不禁黯然泪下。经过4年的苦心劳作,最终募化人民币900余万元,重修殿堂5000余平方米,还修复了澹归墓、浮屠塔等重要文物。1984年4月8日别传寺举行了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

1986年12月,80岁高龄的本焕长老,奉中国佛教协会和广东省宗教局礼请为广州光孝寺首任方丈,并担重修光孝寺的重任。光孝古刹,始建于三国,衰于民国,建成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中国早期佛教译经的地方,又是六祖慧能大师弘扬南禅的祖庭。本焕长老驻锡光孝寺10余年中,总投资2000余万元,把光孝寺变成了一座清净、古朴、文明、安全而又具有岭南古代文化特色的佛教名刹。

重修羊城首刹光孝寺,亲建深圳名山弘法寺,复兴出家祖庭湖北新洲报恩寺,重建禅宗四祖道场黄梅正觉禅寺,为让尼众安身修行而又复建南雄莲开净寺。此外,还先后兴建十方丛林大雄禅寺、浠水斗方寺和烟台成道禅寺等等,挽法运未颓而广修梵刹,虑道风式微而严净毗尼。

本焕长老在被平反之后,基本上都在修建庙宇。据粗略统计,有14所之多。

民所好之,好之;民所恶之,恶之

本焕长老自1930年出家,至今82年。虽然他称自己 还没有开悟,还是一个凡夫 ,但是他承接历代祖师的智慧,受益于虚云、来果禅师培福修慧的引导,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禅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如果我们把出世间的智慧 佛教的般若也作为人生智慧的话,那我们就会发现,本焕长老就是一个生活的智者。

顿悟渐修,为修行者找到用功的路径

在本焕长老的开示中, 用功 二字说得最多。在 即心是佛 的佛教中,用功当然不能向外求,只能向内求 求自己的心。

如何求自己的心?那就是消除妄想。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们发现了许多用功的方法,比如 参话头 ,问 念佛的是谁? 或 父母未生前我是谁? 你能够在一个疑处一直参一去,就不仅仅是一个不明白,而且会很有滋味。按本焕长老的话说,就是 疑情提起来,功夫就得现前 。

本焕长老是顿悟渐修路上的实践者,他为修行者找到了绝佳的用功路径。先打佛七,继而渐修。打佛七,当然是过去佛祖留下来的,但本焕长老把它用活了。通过七天时间,让修行者克期取证, 开悟之后,睁开眼睛就不是瞎摸,就可以在成佛的道路上好好地行 。

在弘法寺,每遇打佛七,本焕长老都要亲自前点香,坐上一二支,用自己的行动,率先垂范,给修行者作出示范。当然,他的每一次开示都为信众广泛传播,为在家修行者导航。

修慧培福,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在本焕长老看来,要成佛成祖,修慧和培福缺一不可。修慧,就是通过修,来获得解悟和证悟的大智慧;培福,就是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土,用俗话说就是在奉献中为自己培养公信力。

修行与培福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体的。本焕长老之所以将修行与培福两种单独提出来向世人讲说,主要是其强调这两种修行的重要性。

在本焕长老看来,修行修行,落脚点在于行。本焕长老说: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脚踏实地地行,认认真真地培福修慧。大家想一想,我们做哪一件事不需要行呢?

在本焕长老的心中,离开了行,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小乘的自了汉,做不了大菩萨,更成不了佛。正因为如此,本焕长老在给大学生演讲时也常希望同学们, 好好为国家、为人民多忙,越忙得多,地位越高,那就越好!

众生第一,为世人立起度人度己的高标

修行,首先要破 我执 。我是什么,我是一个 臭皮囊 ,不值得贪恋。有些人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什么都是 我的 ,我的钱,我的妻,我的子,我的位置 说白了就是没有 找回自己 。所以本焕长老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过无量无数劫,生了死,死了生,死死生生,六道轮回,转来转去转到现在 。既然人身是了不起的福德因缘,了不起的善根,当然人身难得。而为了不让自己 一失人身,万劫难逢 ,就要修行。

怎么修行?本焕长老告诉我们途径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福修慧。如何培福?那就是 做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益、对菩萨有益的事情 。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本焕长老的这句话既可用于出世间也可用于世间。事实上,他对从政的官员就说过 民所好之,好之;民所恶之,恶之 ,他认为这就是为官的妙诀。

说平常话,用自己的方式让佛教与时俱进

如何把出世间的佛教语言和世间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弘法,这是中国僧人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在这方面,本焕长老的 说平常话 树立了榜样,可以说,他之所以有200多万的信众,与他的这种独特的弘法语言不无关系。

本焕长老的平常话首先在于他善用俗语。许多记者都看到,本焕长老常敲着香客的头说道 升大官,发大财 ,有人甚至对此颇有非议,却不知道这正是本焕长老的高明之处。本焕长老正是借用世人的美好愿望,将佛教的美好祝愿送达众生,以方便法门行佛法之光。

本焕长老善用比喻。人们难懂的一些 道 经过他一说,不仅立马让人听懂,甚至还流传开来。比如他将修行培福比作 回家 就很贴切,因为修行功德圆满,就是到达目的地了,而这个目的地就是你 家 ,也是你的解脱的终极所在。 早行早回家,迟行迟回家,不行就永远回不了家。 没有正知印正见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时会越行离家越远。 本焕长老的这些话许多人都背得。

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为教为众

出家人,慈悲为怀! 看过电影《少林寺》的人可能都记得这句话。但是电影里的慈悲,其含义主要是不杀生。

佛教中的慈悲有更深广的意义。佛教主张 缘起论 ,认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因缘关系而独立存在,每一个人都与众生息息相关,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正因为有了这一理论基础,才有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之说,作为佛家弟子就必须 慈悲为怀,自贵其心 。

在本焕长老心中, 佛教是最关心人的宗教 ,佛教要人重视人生难得,佛教弟子视众生如己,要人去善待一切,认真对待每个生命。他也认为, 佛教是讲善的宗教 ,主张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作为佛家弟子,就要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大无畏精神,广渡众生;要以有利众生、有利国家、有利佛教为善,开发自己的善心,广事利他,从事善行,这样人类社会就能变得更加美好。

本焕长老说,佛家弟子普渡众生,不是施舍,而是报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父母恩,报三宝恩。 以一种报恩之心去利益众生、救渡众生、成就众生,这就是要做的大事情。 本焕长老认为,修行者就是在这种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的过程中成佛成祖的。

正行社会,慈悲众生,是本焕长老始终强调的。本焕长老秉持报恩之心要 存于中,形于外 ,不能只说不做,而是重在实践。慈者离苦,悲者得乐。 各人福德、智慧、愿力不同,各有各的成佛之道。但你发心利益众生多,成就众生多,接众生缘多,培福多,修慧多,成佛就快了!

老家重建报恩寺建医院学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焕长老在平反后回湖北新洲老家,昔日出家的寺院 报恩寺已经被毁,传圣法师早已离开人世。今昔相比,本焕感慨万千,觉得自己有负于出家的寺院,有负于领他入佛门的传圣法师。于是,他发愿重兴报恩寺,让祖师安心,为家乡的佛教振兴出力。

1988年,报恩寺恢复工程开始动工,1994年全面完工。整个工程耗资15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新报恩寺规模是昔日寺院的十几倍,更加雄伟壮观,成为江夏名刹。

1994年9月21日,本焕长老在重兴祖庭欢度87岁生日。这一天,佛像开光、方丈升座、水陆法会 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举行,成千上万人前来祝贺、参观、敬香,将一个小小的新洲县城变成了人间福地。

在随后的几年,本焕长老为湖北新洲李集镇修建了一座焕新小学,为新洲李集镇兴建了一座健民医院,解决了当地儿童上学难、人民就医难的问题。

大灾当前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1998年8月,长江流域洪水水灾严重,正在住院治病的本焕长老不顾医生的劝阻,从医院回弘法寺,冒着酷暑,亲自主持法会,募集善款,支持赈灾活动,自己带头为三峡灾区捐款10万元人民币。弘法寺僧人多次捐款捐物并发动社会四月众弟子捐款,总计人民币70余万元。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魔危害全国。4月25日,本焕长老向全国佛教界发出呼吁,号召全国23个省、自治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佛教团体,同时拜大悲忏或举行水陆法会,在家居士持念大悲咒,共同抗击非典,以求早日消除灾祸。当日,本焕长老向国家民政部捐款130万元。在本焕长老的带动下,香港杨钊、高佩璇两位居士分别捐款3000万元和1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2岁高龄的本焕长老亲自主持祈悼法会,本焕长老手系黄丝带点燃莲花灯为遇难众生祈福,愿他们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四众弟子齐诵祈愿文,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随后,他向灾区捐款300万元,并组织义工前往灾区救助。

最多时一天接待信众5万人

弘法寺方丈室,是本焕长老接待信众的地方。凌晨4时许起床,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两个小时,然后便端坐在方丈室开始接见香客。

一年365天,老和尚都坐在这里,甚至连生病手上打着吊针也如此坚持。前不久病重得厉害,他想的还是到方丈室接待信众,只是因为医生坚决不允许,他才作罢。

2010年大年初一,有5万香客来到方丈室要见本焕长老。本老端坐在那里,香客流水般地从他面前走过。长达六七个小时的端坐,年轻人都难以承受,但老和尚却始终坚持,不时绽放出憨态可掬的笑容,并与小孩子们打招呼。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为众。 他常跟香客们说起这些,而他也做出榜样。

据弘法寺统计,每年从初一到十五,本焕长老在方丈室要接待88000多人。

生命最后时刻还在关心别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本焕长老关心的还是别人。

据陪护在本焕身边的义工们讲述,老和尚非常关心身边照顾他的人,时间晚了,就惦念他们有没有夜宵吃。 你们有没有夜宵吃,吃什么?要他们多准备一点,要吃得好一点。

有一天凌晨两点,老和尚穿好衣服坐在沙发上,手上打着吊瓶,把义工们叫到身边,要求大家回去休息,他说: 你们年轻,还要照顾家,熬坏了身体是不行的。 看到义工们一个个都答应了,老和尚笑得很开心。

一位义工说,他扶老和尚上厕所时,老和尚问他: 你来照顾我,他们有没有意见? 得到否定的答复后,老和尚又问: 你老婆会不会骂你? 又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老和尚叹一声: 你来照顾我,都是缘缘缘。 这位义工告诉记者,在照顾老和尚的最后2个月里,老和尚一直跟他念叨: 你们都在这照顾我,不好不好不好!你们还年轻,睡不好觉影响身体,你们还要养家。

老和尚在最后的时刻还非常关心极乐寺、万佛禅寺、报恩寺、慈恩寺的建设,强调要把好质量关。老和尚对义工们说: 我现在身体好一点,要回去建寺院,要把好质量关,要把它建好。

修行80余载,皈依弟子200余万

作为南禅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长老曾任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南雄莲开净寺、韶关丹霞山别传寺、南雄大雄禅寺、武汉新洲报恩寺、浠水县斗方寺、湖北黄梅县四祖寺等寺庙的方丈主持,一生都在结人缘、结善缘、结佛缘。

本焕长老常告诫弟子们: 未成佛道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为教为众。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绩,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使佛教的理义能深入社会,能在群众中植根。 他的这些修慧培德方法得到了广泛响应,不管是不是信众,人们都愿意与他交朋友。

据本焕长老治丧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本焕长老修行80余载中,皈依弟子200余万人,法嗣弟子近千人。印顺大和尚说,本焕长老的功德款,甚至比整个弘法寺还要多,但他一分不留,全部拿出来,要么建寺安僧,要么捐助给有需要的人。

我想走的时候,你拦也拦不住

把庄严和幽默融为一体,确实是难事。可偏偏本焕长老能将二者完美统一于一身。

本焕长老的幽默源于他对佛学的透彻领悟。佛经三藏十二部,已变成他流淌的血液;佛教各派的源流变迁,他了然于心;佛教史上的公案、掌故,在他脑中都活灵活现。他无论演讲、开示还是交流,都可顺手拈来,趣味横生。

本焕长老的幽默源于他作为出家人的超脱。以出世间的眼光看世间人,以成佛成祖的眼光看凡夫俗子,自然有着人们难以企及的风景和趣味。

本焕长老的幽默源于他漫长的人生历程对人性的洞察。百年坎坷的人生阅历,特别是22年的牢狱之灾,使他对人生和人性、出世和入世、顺境和逆境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过来人的眼光看正在走路的行人,当然有行人揣摩不透的心理。

本焕长老的幽默是高僧大德菩提心的自然流露。利益众生的方式多种多样,让人一笑难道不是利益众生之一种?佛教里有 同喜施 一说,如常人所说,送一个欢喜给别人,你就有了两个欢喜。本焕长老以幽默让人同喜,正是一种弘法的妙道。

幽默是本焕长老人生的组成部分,面对本焕长老的圆寂,我们大可不必过于伤心。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眼前浮想的是本焕长老和印顺大和尚说的一句话: 我想走的时候,你拦也拦不住!

普渡众生,中巴小了点

2007年7月的某日,本焕长老一行自太原飞往西安。在咸阳机场,早有四众弟子恭迎。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些人中有一行身着藏传佛教僧衣的僧人。

本焕长老坐定,就有弟子指着一位僧人介绍: 这是仲巴活佛。

见到藏传佛教的活佛,本焕长老甚是高兴。仲巴活佛也施礼拜本焕长老为上师。

大家熟悉了,本焕长老的幽默就出来了。他问: 你真的是中巴(仲巴)?

仲巴活佛答: 是的。

本焕长老说: 中巴小了点。

众人对此不解地瞪大眼睛。

本焕长老一本正经地说: 是的,中巴小了点,要普渡众生,还是大巴装的人多啊。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本焕长老向仲巴活佛、嘉泽活佛一行传授了《心经》。

离开五台山,向文殊菩萨告假

2007年7月13日,本焕长老一行乘车自五台山返回太原。

早上8时,太阳刚照到五台山标志之一的白塔顶,本老乘坐的轿车从饭店驶出,左拐弯上道,车头正向着殊像寺白塔处。

本焕长老道: 大家不要讲话了,我们大家一起来向文殊菩萨告假。

经本老这么一提示,大家才想到,就要离开五台山,该向文殊菩萨告假啊!

我们来五台山拜文殊菩萨,好像实现了一个愿望。实际上,佛菩萨就在我们心中。 回到深圳,作为侍者的印顺在日记中写道。

修行修行,不仅要修还要去行

时值炎夏,峨眉山山下像个火炉,室外温度高达40℃,而金顶却仍然是清凉境界,与山下的温度相差20多℃。正是在这种忽冷忽热的气温下,已过100岁的本焕长老从山下来到山上,在峨眉山金顶参拜普贤菩萨。

礼毕。随行的悟始走过去问本老: 您老人家这般高寿,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地去登上山顶拜普贤菩萨呢?

本老答: 这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是行大愿的。我登山算什么?学佛,就是要学菩萨的精神,去行大愿! 他意犹未尽地说: 修行,修行,不仅要修,还要去行啊!只有行,才能到家;只有把修与行统一起来,这个成佛的金刚种子才能萌生。古人有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之说,各人修各人得,多修多得,不修就没得!在修行的路上,没有年龄大小之分,只要行大愿,只要在不断地修行,总有一天会修到家的。

升大官发大财,自度度人啊

本焕长老在方丈室接待各方信众,有时候,他会拿着扇子敲着信众的头,口中念念有词:升大官,发大财,升大官,发大财

某日,一群人上山跪拜本焕长老,长老依然用手拍着对方的头道: 升大官,发大财!

那人抬起头说: 长老,您祝愿我升大官发大财我很高兴,可您为啥要这样祝福我呢?

本老道: 你未入佛门,是顺道来讨个吉利的,我将佛教的美好祝愿送达你!

佛教不是讲普渡众生吗?那您对我的要求太低了吧! 那人说。

不然,佛教讲自度度人,你升的官越大,发的财越大,不就对国家的人民的贡献更大? 本老反问道。

没就是得,得就是没

某日,一个本老老家(湖北新洲)的干部来看望本老。

长老,晚辈向您请安了! 那个干部恭敬道。

本老答: 我是个小和尚,一岁的小和尚。

一岁的小和尚?

是的,一岁的小和尚,我什么都不懂! 本老说。

您要是一岁的小和尚,那我不就没得了? 对方用湖北方言答。

听到湖北方言,本老来了兴趣。停了一会,他拉着对方的手一字一顿地说: 没就是得,得就是没啊!

今天是你们还包子债

在弘法寺,佛七到了第六天,本焕长老跟大家开示。

你们各位,今天跟过去不同,为什么跟过去不同呢?今天是你们还包子债。 本老开口就把大家怔住了。

你们天天晚上吃包子,吃了很多包子,今天是要你们还钱的。你们还钱怎么还?不是让你拿钱来还,是叫你们拿用功的开悟来还。 本老跟大家说,你们在这里打禅七,天天和尚也讲,班首也讲,维那师父、监香师父都来帮助你们大家用功。帮助你们大家用功做什么?就是叫你们克期取证,这七天里要证果的。

如何取得证果?本老说: 你们大家要好好认真站好,要把这个功夫提得足足的。因为功夫提得足足的,或者和尚,或者班首师傅考的时候,磕着、碰着,马上就开悟。如果你在这个七中开悟了,那你一个人就还了大家的钱。如果有很多人开悟,也可以把那些包子钱还了。

坐10多个小时辛苦吗?

冇门抬啊

记者到弘法寺方丈室采访103岁的本焕长老。

本老还在打吊瓶,只是将插着针头的手放在桌子下,接待香客。

记者问他为什么生病了还这样,他说: 大家都是来求平安的,我要把更多的祝福送出去啊!

记者问: 那您每天在这里坐十多个小时,辛不辛苦啊?

本焕长老一改湖北方言,用广东白话答: 冇门抬啊! 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他自己也开怀大笑。

本老告诉记者,他身体健康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思想安定,身体安定,做走动的运动,还有就是参禅。当记者说也要参禅时,本老说: 觉得好,那就学我嘛。我好,你学了,将来也好了。

我们都是老张

在弘法寺方丈室,105岁的本焕长老正在接待信众,看到面熟的晶报摄影记者,非常高兴。

你看我年纪多大? 本老问记者。

也就八十吧! 记者答。

他开怀大笑,活脱脱一个弥勒佛。

记者说: 本老,我也姓张啊!

本老俗姓张,名志山。听到记者说也姓张,他狡黠一笑,道: 我们都是老张。

小和尚赶忙纠正: 不是,他是小张,您才是老张。

旁人都被逗得前俯后仰。

净慧长老: 他把寒风苦雨当作修行的磨练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79岁净慧长老追忆本焕老和尚:

62年前,阳春三月,他18岁,和本老因缘相识;62年后,依旧是莺飞草长的春天,他79岁,本老却已圆寂。他,就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忆及与本老的相识相随相知,60年间求道的风雨同舟,净慧长老不无感慨。

谈及本老的佛法之精、人心之善、修道之艰,净慧长老满是敬仰。2012年4月4日,净慧长老更是一口气作诗七首,以 幻生幻灭等浮云 为题,悼念本焕长老。

忆往昔:62年他是师兄也是老师

净慧长老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与本老最初相识的情景。他说,1951年3月,他怀着求道的心情,从湖北武汉走到广东,与老和尚见面,因缘相识。此后,便决定追随他,为佛教界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一次见面的时间,与本老离世的时间,月份非常接近,非常巧合。 他不无感慨。

净慧长老和本老相识62年,两人都是湖北新洲人,同为虚云大师的法徒,既是同乡,又是同门。他说,本老长他27岁。第一次见他时,本老40多岁,他才18岁。60多年来,他始终把本老当成自己的老师。

净慧长老回忆称,本老很慈悲,一直把他当师弟看,不仅在佛法上熏陶他,而且在生活上关怀他,在法务上支持他。 我也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几十年来,大事小事,风雨同舟,互相支持和关爱。

60余年的风雨相随,化作两句简诗:瓶钵追随六十年,临终相送了前缘。吾师入定超三界,百万人天瞻古颜。

叹别离:他走而不走只暂时告别

在组诗中,净慧长老首叹本焕长老的离去。他这样写道:弥留一念归真际,古貌尊颜尚宛然。末后因缘齐往圣,幻生幻灭了无牵。

对净慧长老来说,本老是自己的同门师兄,更是在佛法上的指引者,他还曾当过本老的侍者。在本老生病期间,净慧长老不时前来探望。用他的话说,本老对自己有恩,所以自己一直怀着报恩之心。 世纪老人离开了,虽然我们依依不舍,但是人生无常,寿命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本老享年106岁,也已是人间奇迹。

故人已走,物是人非。净慧长老称,对生死,佛教界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本老走而不走,他只是暂时的告别,还会再来。所有信众都在祈祷,希望他乘愿再来,完成这辈子的未竟之业。这也是佛教的菩萨精神,不仅当世要做,生生世世都要做。

他感叹道,本老的离去,不仅是弘法寺和中国佛教界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世界佛教界的损失。但活着的人,要继承本老慈悲济世的精神,弘扬他为众生服务的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将其未竟事业发扬光大。

谈相知:有寒风苦雨有春暖花开

沧海桑田,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两个同道之人有何感人的故事呢?净慧长老称 一言难尽 ,并做了简洁的 总结 : 62年里,我们既有过寒风苦雨的季节,也有春暖花开的时节,前者是指文革前后,后者是指改革开放以来。

1958年,本老被打成右派反革命,遭受了长达22年的牢狱之灾。净慧长老说,其实,即使在文革结束后,还有针对本老的不利言论,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在净慧长老及多方大力呼吁下,针对本老的不实之词得以纠正,让他得以继续弘扬佛门大德。此后,本老在各地弘法,净慧长老也竭力相助。

净慧长老还感慨道,尽管本老历经人生的曲折和道路的坎坷,但他不会对过去耿耿于怀,而是把这些 寒风苦雨 当做学习的机会、人生的经历和修行的磨练,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过去和现实。 其实,过去的不仅是佛教界的经历,也是全社会的经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坦然面对过去一切的心态。 他说。

感怀本老慈悲之心,净慧长老有诗句为证:悲怀念念系苍生,救难扶贫事事亲。谁说佛门逃世外,名山开创是僧人。

净慧长老挽联

(龙门对)

柏林鼎建,屡荷匡扶,曾数度毗尼共演,戒德庄严,人天共仰;

双峰忝位,历蒙奖掖,六十年风雨同舟,禅河波息,草木含悲。

一世清修,掩关入定,刺血书经,道成北国,寿相戒珠朗耀,衣钵有传人,天下丛林永垂典范;

百年砥柱,祖刹中兴,禅风丕振,法衍南宗,慈容硕望潜辉,身心无挂碍,神州大地痛失津梁。

衣末净慧拜挽本公长老莲右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