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我们对佛教误解太多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02 09:07:21
人自来处来,往去处去?此处“来处”指何处,“去处”又是何处?佛教作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明确告诉我们,来处和去处都存乎一心。而“心”又在哪里?觅“心”的途径在

人自来处来,往去处去?此处“来处”指何处,“去处”又是何处?

我们对佛教误解太多

佛教作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明确告诉我们,来处和去处都存乎一心。而“心”又在哪里?觅“心”的途径在哪里?

昨日笔者有幸请到一部《感悟人生》,该书以图文并茂形式,雅俗共赏、循序善诱的语言给了我们拨云见日的感受,以至于不忍猝读。一夜之间,一部崭新的宏著被我勾划、标注、涂写得面目全非。

我也想试图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我们对佛教误解太多

一、开显内心的光明

“佛法是以人为中心,以有情为中心,以一切众生为中心的,它的着眼点是在众生,在人,在人心,在众生心,是从众生的心理去做功夫,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摘自《感悟人生》P198)

佛法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无上尊重与关怀,基于此,人们似乎理所当然的应当相信、理解、接受,并笃行之,进而至少达到完善自我之目的。而现实展现给我们的却不尽然,究其原因何在?

二、学佛之难

除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而外,阻滞人们信仰追随佛法的原因多不胜举:

(一)艰涩难懂的语言文字,对学佛人构成了第一道大障碍。我国佛法翻译以唐代居多,自唐以降,历时1000余年,语言的变迁,以及文字的简化,成了阻滞佛法普及的第一障碍。更何况,古文中为了追求精炼往往一字一词表达数意,一意也可以数字、数词表达。举例说明,“心”在佛法中至少表示了生理的心器官、心理,及妙明真心(即佛性、本我);再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色”是指有形的物理世界,有时 “色”也与“法”表达同一内涵,而与现实社会公安机关“扫黄打非”中的“色”毫无瓜葛,现代人很难从该圈子里跳出来。

(二)汗牛充栋的佛学坟典,营造了一个宏博、庞杂,不所不包的体系。这种体系严密又有严谨的逻辑性,世人难以找到着力点,无从下手,此足以使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三)明师难遇。缺乏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辅导,致使不少已经踏进佛门的人,也减退,甚至丧失了最初的发心。

(四)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特殊历史,对佛教形成的误解。无数人认为信佛是“迷信”,却不知道自己正处在迷途不能自拔。如果说这世界上蒙冤最重的,当属释迦牟尼佛。

繁复的佛教仪式仪轨,又给坚持佛教是“迷信”的人们提供了“证据”。

(五)现代经济“短、平、快”的节奏,给不信仰佛教的人们提供了“理由”。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三、《感悟人生》:一部人人都应该读、读得懂,难得的弘法好教材

(一)为初学者提供了入门的捷径

1.语言朴实易懂。全书仅用了为数不多的常见佛教术语,不存在理解上的难点。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没有“专业化”、生硬的说教,而是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娓娓道来,阐述佛教与世俗观念的差异,佛教思维方式的优越性之所在,使读者潜移默化地理解了佛法。

2.系统地介绍如理如法地修证佛法。谆谆告诫:认识烦恼是修行的起点;世俗欲乐与法乐之不同;如何保持初心不退;如何次第修行;如何随师友共同提高,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师父的厚德与关怀。

3.从心理角度层层剖析学佛人的各种心态,引导读者超越自我。师父从多角度论述了“我”潜力的无限性,引导每个读者“把自己生命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感悟人生》P013),实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目的。

(二)为有所悟者提供了进身的阶梯

1.师父看到了修佛人要经历的种种境界,并预设了对治的方式方法。如,发心的退转等,大有“良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风格。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数年前,笔者患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在医院救治了整整4年,反而越来越恶化,当时是万念俱灰。经朋友推荐,看了公益性纪录片《和谐拯救危机》后,开始逐步深入了解、学习佛法,通过禅修,身体迅速康复。

身体的康复,本来是自己不断修行的结果。“好了伤疤忘了疼”,人的劣根性此时却悄然而起,认为自己掌握了佛法的全部,从此却步不前。对照《感悟人生》突然感觉到其振聋发聩的力量,使我猛然警醒。当时的感觉幼稚道:“放眼四望,有一种无书可读,无师可法的苍凉与孤傲感”(摘自笔者彼时的日记),武侠小说中狂傲的“孤独求败”,大概如此。我慢心悄然升起,自己却浑然不觉,真是傻得实在。

拜读《感悟人生》,不能忽视其浅显文字背后的力量,以及师父的良苦用心,非亲历者难察其深意。

可以说,师父唯恐哪个行者走错了路,早在修行的岔路口等候我们了。而我却像拉磨的驴子,脱缰的野马,不论是固步不前还是横冲直撞,总之是茫然失去了方向。

2.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师父反复强调,行者要根据佛主告诉我们的道理去修行,才能与佛菩萨心相应,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而佛菩萨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

对此,笔者深感此言不虚。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觉得佛法不过如此,自己已经参透了。世间已没有值得学习的内容,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厌世心理,闲来无事即以喝闷酒打发时光。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的所谓“厌世”,决非清净的出离心,而是烦恼的出离心。

喝酒耽误了很多事,引起了诸多亲朋的不满。等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时,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酒精依赖,虽多次下决心戒酒,始终没有成功。

幸运的是,我参加了龙泉寺“五一”期间举办的共修法会,拜忏和蒙山仪式后,我即产生了对酒的厌恶心理。回家后,再想到酒就反胃,更不用说喝了。

3.佛教具有超越世间法的力量。

儒家《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与佛法“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几乎没有区别。区别仅在于佛法给我们提供了自觉、觉他的方法体系,指明了修行的次第。“佛法像太阳一样,它能够普照大地,温暖万物。”(摘自《感悟人生》P169)佛法是无门之门,只要行者找到了太阳(佛),任何一缕阳光都可以把他带到佛的世界。

《维摩诘经》:“心净则佛土净,佛土净则国土净。”佛法在济世救世功能上,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回顾近30年的从警经历,破案无数,抓人无数,但对社会产生的正面效果微乎其微,因为世间的工作方法是“堵”和“防”,仅仅是从水流上解决问题。而佛法是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六亿神州尽舜尧”,何愁国不泰,民不安?

(三)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认识佛教的通俗读本。该读本对弘法利生必将发挥“不俗”的作用和影响力。

(四)趣味盎然的插图。

书中的插图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甚至一幅图就代表了一段禅修公案:或诙谐,或幽默,或厚重,还有点儿滑稽……令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尤其插图配文,不禁意境丰富,书法亦别具一格,不取工巧,却又拙中见巧,浑然天成。

本书图文相得益彰,实属难得。

(五)书中充满哲理与智慧的语言,俯拾皆是。

此处不予赘述。

皈依师父前,我一直研读南怀瑾先生的书,对南老恭敬有加。对南老的书,不敢有任何勾划、标注,涂写。但拜读师父的书一改旧习,竟然一夜之间“被我勾划、标注,涂写得面目全非。”

佛法圆融,勾划、标注、涂写也好,不勾划、标注、涂写也罢,都是一样的恭敬心。

《论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再次感恩师父!

读书的心得而已,不敢妄称“书评”!

【书籍信息】

作者简介

学诚法师,俗名傅瑞林,1966年出生,福建仙游人。1982年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福建佛教》主编等职务。

贤书法师,俗名刘书红,1970年出生,2010年5月在北京龙泉寺于上学下诚法师座下剃度。2012年11月于福建莆田广化寺受具足戒,师父学诚法师为得戒和尚。

贤帆法师,俗名王一帆,1987年出生,2012年2月在北京龙泉寺于上学下诚法师座下剃度。2012年11月于福建莆田广化寺受具足戒,师父学诚法师为得戒和尚。

新书简介

本书是在学诚法师“感悟人生”系列开示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后编辑而成,文字内容深刻,配以融合了传统国画艺术及现代漫画元素的绘画,使之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是汉传佛教传播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汉传佛教自二十世纪80年代在大陆恢复后,佛教书籍传播一直沿用传统模式,由信众出资捐印,寺院流通处免费赠送,内容上未经诠释因而艰涩难懂,形式上亦难满足现代人阅读习惯。因此,佛教书籍一直未能走入主流书籍市场。

而与此同时,在国际上,南传、藏传佛教在佛教书籍通俗性推广方面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代表人物如越南的一行禅师,以英文写作,文字优美,深受读者欢迎。此外,日本和中国台湾也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18日...

1997年4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14日...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