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缘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02 09:05:45
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缘

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

让我们在佛陀出家日,来了解贵为太子的世尊出家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缘

那时,以太子菩萨本身来说,虽是决知往昔无量劫前,发心为利有情,愿于人寿百岁时,出现于世作众生依怙,持此宏愿,何时当得成佛。但是十方诸佛及护善诸天神,念太子菩萨若久同嫔妃共住,将延误度化无量众生时机。以此再三劝请太子菩萨出离俗家,迅速示现成佛事业。由诸佛神变力所有歌音及诸乐器音中发出颂说:“由观众生受诸苦,愿作依怙及皈处,成利众生与亲属,此为菩萨往昔愿。请忆往昔善勇行,与及为利有情愿,现今正是缘熟时,祈请大仙出俗家。”由这些颂音而作劝请。又众嫔妃音乐声中,也发出菩萨往昔生中事迹的歌唱声道:“三有老病苦炽燃,极炽不灭无救怙,轮回众生常愚痴,如入瓶中旋转蝇。三有不固如秋云,等观众生生死戏,众生寿命如空电,如山瀑布迅速逝。”又道:“祈请忆念往昔行,对痴无明所蔽众,赐无烦恼诸垢染,智慧光明正法眼。”这样广作劝请时,太子菩萨也思念已到迅速出离俗家的时候。

于是太子菩萨出外游观园林,出城东门时,净居天神化现为老人,太子观见其衰老不堪,被老苦所迫诸过患,问侍从道:“距车不远有一人,衰弱肉枯筋皮裹,头白齿脱身羸瘦,扶杖蹒跚是何人?”侍从答道:“殿下此人被老迫,根衰苦迫力微弱,亲眷轻蔑成无怙,不能作事如弃薪。”太子问道:“此族法耶唯彼有?抑或众生皆如是,当速答我正理语,闻而如理思其义。”侍从答道:“此非族法非方俗,众生至壮被老毁,尊之父母及亲族,皆无解脱老苦方。”太子复道:“少小诸人不善巧,受邪慧惑骄饱醉,故不见老我将老,速还为何作戏游!”

说后也就回到宫中。不久复出城南门,见病者,问侍从道:“侍者此人身色恶,诸根衰退呼吸难,四肢枯槁腹瘿瘦,站便溺中此何人?”侍从答道:“殿下此人患重病,由病垂危接近死,神彩全无力气失,将无救怙失亲属。”太子说道:

“无病亦等梦嬉戏,如是病畏极难忍,智者观此何嬉戏?当生苦难悲剧想。”

说后仍旧还宫。继复出城西门见死者,问侍从道:“舆中此人众肩抬,残发头上散土灰,诸人杂嚷随哭泣,围绕高抬是何人?”侍从答道:“殿下此人辞世死,以后亲属成永别,抛弃家眷并受用,与世长辞无见机。”太子说道:

“不老(苦)青春何可复?无病(苦)康乐何可复?

离死(苦)快活何可复?离贪明智何可复?

若欲成无老病死,然执五蕴为剧苦,以此老病死常随,当思善后谋解脱。”

说后也就仍旧回宫,继复出城北门,见比丘,问侍从道:“此士心情极调柔,一轭距离注视行,身着缁衣行极静,持缽无骄是何人?”侍从答道:“殿下此人为比丘,离贪行持律仪戒,勤求寂灭出俗家,远离贪瞋行乞食。”太子说道:

“此言极善我意乐,出家智者所常赞,于我有利亦利他,顺乐度命解脱果。”

说后也就还宫。

后来,太子菩萨年满二十九岁时,岁次戊子年,在孟秋七月初八日,胜星出现时,太子来到王宫善妙楼顶,向十方一切诸佛顶礼发愿为利浊世诸众生,愿速成佛。那时虚空中一切菩萨及梵天、帝释、护世四天王等一切善神,与其他夜叉,乾闼婆、天龙八部等捧持俱胝供品,布满空界,并由秘密主金刚手及毗沙门天王吩咐安真(义为玩五夜叉神主),于所有宫门,遣千百持械护法把守,并从王宫妙楼顶到神骏马具赞前速搭天梯。安真遵命立即将梯搭好,于是太子菩萨从梯而下乘骏马具赞。由帝释开启东吉祥门,梵种诸天神拥护在右侧方,欲界诸天神拥护在左侧方,梵天王及帝释二神作前导。虚空界布满千百俱胝供养,诸善神摇动绫拂,护世四天王托起持具赞骏马四蹄,迅速地经过释迦城,及格乌达城(义为洞马城)、力士城等处,而来到越过梅那雅城六由旬附近能断城的悦意河畔时,天刚黎明。有一些佛教史中说:“释迦王宫距梅那雅城有六由旬,梅那雅城距悦意河有六由旬。以此在拂晓时中,已逾越十二由旬。”到达的那一地方,有过去三佛的剃发塔三座,就在这些塔前,太子菩萨吩咐侍从驾御者(即车匿)道:“你将我的服饰装具及骏马具赞带回诸亲眷属之前去吧!”驾御者泪如雨下说道:“太子在王宫中,有万众侍眷共处,如何能独自隐居寂静山林中呢?”太子菩萨说道:

“众生生时独自生,如是死亦独自去,痛苦亦由独自受,轮回自来无侣伴。”

于是太子菩萨自己将发剪下。向空抛去时,当由帝释从空中接着,带回三十三天,作为诸天神供养之所依,每年也都盛开一次“供养发髻节会”.菩萨继复想到自己所穿特殊的迦尸迦衣,不合出家规,意乐穿缁衣的时候,由帝释将往昔诸仙人为菩萨出家因缘,祝愿留下的缁衣取来,供于太子菩萨之前。仍由帝释将迦尸迦衣捧在顶上,回到三十三天界中,奉安供养,仍是每年开一次“供衣节会”.据说在那里有下发塔、接受缁衣塔、及侍从驾御者回宫塔等三座宝塔。菩萨想到他所到地点,距释迦城虽有十二由旬(一由旬等于一百里)之远,但仍嫌接近,感觉不妙,于是渡恒河前往摩揭陀国。就这样我们的宗师,他对于转轮王的一切荣华,视如粪土而抛弃,甚至连饰服之微,也都抛弃了,现出家相而行乞。这是示范教诫应化众生,应当效法他那样的做法。即是前贤行传,取作后学众生的修行道用。以此意乐修行菩提道次第心要的人们,应当忆念宗师释迦牟尼的这些清净事业行传,最初应不留恋任何近乡本土,决心舍离,而入佛门出家,如山中飞禽野兽那样无所积蓄牵挂,在以行乞生活中,勤修菩提道次第心要。因此,应数数思念宗师释迦牟尼这些净善行传,能知取作自修的道用。

继后,菩萨前往王舍城中行乞时,被影胜王(即瓶沙王)同他侍眷等看见,认为稀奇而到菩萨近前仔细观察时,认识是太子一切义成,心中难忍而昏倒在地。苏醒转来顶礼太子而请求道:“我愿以一半江山供于殿下,请殿下作我助友,以后再不必去到山林住在那草铺之上。”

菩萨答道:“峰峦重叠成广大,巍巍雪山风能摧,我心坚依解脱道,贪欲之力岂能摇。”

于是菩萨去到诸仙人所居山林中,那些苦行仙人见得菩萨任做何种苦行,都能不断倍增行持的时候,他们叹为稀有,互相说这人决定是一大沙门,以此这以后都称菩萨名号叫作“大沙门”.继后,父王净饭听得菩萨无一侍仆独自行游的消息,他差遣了仆从三百人,及姨母王妃(佛为姨母所养大)复从神现城派遣了侍仆二百人到菩萨那里去。于是菩萨也就同这五百侍从一起修行时,继想到寂静山林中,使用这样多的侍从,是很不妙的,也就将一般大众都遣返回去。为顾全父王及姨母的情面,预知中有五人善根深厚,遂将憍陈如等五人留下,作为侍从。继后,菩萨去到尼连禅河侧边的一株大树前,坐修苦行。最初每日食麻米一粒,渐次连一粒麻米也断绝不食,结跏趺坐,专住三摩地,苦修六年之久。就这样运用这六年苦行,成熟了十二那由他零六十四俱胝数的天神及人众于三乘之中。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