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释迦牟尼佛,悟道前和悟道后,有何不同?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3 11:39:41
学佛者,都很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与成佛之后,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其实,这个问题,只有释迦牟尼佛自己才最清楚,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佛经去分析

学佛者,都很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与成佛之后,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其实,这个问题,只有释迦牟尼佛自己才最清楚,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佛经去分析,可以大概知道,得道前,与得道后的区别。

佛法,是一门修心的法门,所以说,一个人,悟道以后,心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外在或许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就好像一个修行人,悟道前,每天砍柴、挑水,在他悟道后,依然会每天,挑水、砍柴。

释迦牟尼悟道前与悟道后,在行为上,没有太大的改变,唯一不同的,是他在悟道后,生活中,多了一项讲经说法,在金刚经的开篇就提到过:佛在舍卫国,与大比丘众住在一起,午时该吃饭了,世尊披上袈裟,手持钵盂,并在城中挨家挨户化缘,化缘完毕后,返回到住处,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去打坐。

释迦牟尼佛,悟道前和悟道后,有何不同?

通过这段话的描述,佛陀其实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讲经说法,打坐修行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事可做。这也体现了平常心就是道。

释迦牟尼佛,悟道前和悟道后,有何不同?

所以,佛祖悟道前,与悟道以后,是没有什么分别的,悟道前,吃饭睡觉,悟道后,还要吃饭睡觉,这是在生活中,如果从精神和内心上去看,前与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大道至简,一个人,悟道前,会有种种痛苦和烦恼缠身,这是因为,无法降伏自己的妄心,心永远不会安住下来,但悟道以后,心一定像水一样平净无染,因为心,变得简单了,所以,一切都变得简单了,再无任何杂念,这样越是简单的生活,离大道就越接近。

学佛者要明白,悟道了,不是一下子,身体就发生变化了,悟道前后,自己还是自己,只是自己已经不是刚刚的自己了。这种变化,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

佛法不离世间,六祖坛经上说:离世求菩提,犹如求兔角。道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并不在身外,更不是求一个境界,因为悟道后,一切了不可得,唯一可以得到的,就是失去一切,因为失去一切,痛苦和烦恼,也就不存在了,真的断除了一切烦恼,也就达到了,觉悟的境界。

学佛,就是在修心,能够让心,时刻安住当下,不被妄念所牵,这就已经离道不远了,如果真的可以像佛陀一样,舍尽世间荣华,舍尽一切身外之物,在舍无可舍之时,最后剩下来的一物,那就是我们,本来清净的心,真正做到了,也就明心见性了,与佛一样了。

大家觉得,悟道前,与悟道后,有何区别?欢迎留言讨论,感恩阅读与分享。阅读更多佛学内容,欢迎关注悟空说禅。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