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教的持戒与印度的苦行有什么区别?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2 17:36:10
谈到持戒,许多人都会把它当作是一种苦行来看待,比如酒戒就很难受持,当今社会想要搞好人际关系就避免不了用酒作为纽带,对许多嗜酒的人而言持这个戒就会无比痛苦,但从另

谈到持戒,许多人都会把它当作是一种苦行来看待,比如酒戒就很难受持,当今社会想要搞好人际关系就避免不了用酒作为纽带,对许多嗜酒的人而言持这个戒就会无比痛苦,但从另一方面说,酒对修行会造成很大障碍,戒了酒能有助于修行者清净修行。在佛教的发源地有一种类似持戒的行为叫印度苦行,这种苦行往往行为怪异让人难以理解,修这种苦行的行者都有着非凡的毅力能常年以往的坚持,那么这种行为和佛教持戒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这里引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内容,波斯匿王问佛陀:“我的父亲跟随婆罗门师修行,精进智慧,修行苦行,为了得到福报,不顾生命,有投岩、焚身、断食、翘脚独立、张口向日、卧于荆棘、以石碎胸等苦行,求生梵天,这样的苦行有什么功德呢?”佛陀告诉他:“行苦会有苦报,行乐会有乐报。”

波斯匿王这时候就感到疑惑,他反问佛陀:“世尊让人受持禁戒,不也是苦行嘛?人在饥饿的时候不能得到食物就会生出烦恼,心怀愤怒,而自己却不知道甚至会图谋不轨,这样的行为会多生受苦,不也是在作恶嘛?”

佛教的持戒与印度的苦行有什么区别?

佛陀听闻后便解释了自己制定戒律的原因:“我从前制定了过午不食的戒律,因为许多比丘舍弃了外道修法,于佛法中 出家修道,从前修行苦行,怀有饥饿心,在得到充足的饮食之后却不知节制吃的过饱,导致食物难以消化产生各种疾病,所以才制定这个戒律,并不是以饥苦而得到福报,如果修行外道法门的人看见佛弟子昼夜乞食,没有节制,就会讥笑佛法还不如外道修法,所以饥苦不是为了求得福报。总之,制定戒律是为了那些愚痴而没有善巧方便的人,并不是为了有智慧的人制定的。“

佛教的持戒与印度的苦行有什么区别?

我们从古老的佛经能看出两千多年前印度的苦行与现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折磨自己的肉身来得到福报是完全不合理的,种什么因自然得什么果,这是最基本的因果规律!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