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教徒与戒律,佛教戒律规定,只要年满20岁才可举行受具足戒的仪式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2 17:36:09
佛教徒一般统称为“僧人”“僧侣”,我国汉族民间俗称为“和尚”“尼姑”,通常分为出家与在家两大部分。出家人又分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学戒女五种;在家信徒分为

佛教徒一般统称为“僧人”“僧侣”,我国汉族民间俗称为“和尚”“尼姑”,通常分为出家与在家两大部分。出家人又分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学戒女五种;在家信徒分为优婆塞、优婆夷两种以上总称“七众”。

比丘,指受过具足戒的成年男性出家人。佛教戒律规定,年满20岁方可举行受具足戒的仪式。在实际执行中略有宽松,一般为十七八岁。

教徒与戒律,佛教戒律规定,只要年满20岁才可举行受具足戒的仪式

比丘尼,指受过具足戒的成年女性出家人。

沙弥,指虽然出家,但因为年龄尚小,还没有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沙弥尼,指虽然出家,但因为年龄尚小,还没有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教徒与戒律,佛教戒律规定,只要年满20岁才可举行受具足戒的仪式

学戒女,指婚后女性出家人。因不知这位已婚妇女是否怀孕,故先以两年时间为“学戒女”。如果怀孕,则用这两年时间生产与抚育子女,两年后子女可以离开母亲,该学戒女就可以正式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

优婆塞,指归依三宝,遵守五戒与八斋戒的男性在家信徒。

优婆夷,指归依三宝,遵守五戒与八斋戒的女性在家信徒。

沙弥、沙弥尼、学戒女实为比丘与比丘尼之前的预备阶段。故此七众中最主要的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佛教认为,在家与出家相比,出家为尊,指导在家信徒;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为尊,指导女性信徒。四众之中,比丘的地位最高。

佛教对其信徒是否能出家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否有舍弃世间享乐和吃苦的决心。除了自愿献身佛门外,佛教律典明文规定十四种人禁止出家:7岁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有严重缺残的人;未经父母及监护人同意的人;阴阳两性人。

变性人;犯有重戒曾被开除僧团的人;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恶意出佛身血五逆罪的人;强奸过比丘尼的人;曾偷听比丘诵戒的人;破坏诋毁佛教的人;犯罪在逃的人;负有债务的责任人;在职的官员。

按照佛教的规定,信徒如果要求出家,应该首先到寺院中找一位僧人做自己的“依止师”,也就是师傅。这位僧人要向全寺僧众说清徒弟出家的情由,征得大家的同意后,方可收留此人为弟子。

信徒被允许出家后,首先要进行剃发、染衣。一般来说,比较严格的寺院在剃发的同时也必须剃须。染衣,即舍弃在家时的服装,改穿僧服乞所以人们也将出家称为“披剃”,即剃须落发、披上袈裟之意。“袈裟动是僧人服装的总称。

它是由梵文音译过来的,别名很多,如“道服”“法人衣”“莲花服”“慈悲服”“卧具”等等。染衣的作用似乎是为了让僧侣有丢掉美好的装饰,过一种朴素无华、清心寡欲的生活,也有统一着装,区别行于世人之意。

按照我国汉族佛教的规定,僧侣的服装忌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及绯、红、紫、绿、碧五种间色,只能用染成的三种杂色铜青、泥(皂)木兰(赤而带黑)。根据佛教的制度,僧衣只限于“三衣或“五衣”。

“三衣”分三种:一是五衣,由五条布缝制而成的内衣,音译为“安陀会”,其形状纵横交错,拼作“田”字形供僧侣日常劳动和夜间休息时穿用。

二是七衣,由七条布缝制的中衣,音译为“郁多罗”,供僧人平时诵经做功课时穿用。三是相当于礼服的祖衣,由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制,音译为“僧伽梨”,用来见客或出门时穿用。传统的“五衣”是以上三种再加上译作“僧袛支”的覆肩衣和译作“涅槃僧”的裙子。

“三衣”忌用正色或纯色,只能用“坏色”,即在新衣的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名为“点净”,以破坏衣色的整齐美观。由于僧衣多由碎布补缀而成,所以又称“衲衣”。

“三衣”或“五衣”是根据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特有的亚热带气候条件所制定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以后,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在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出家人即使是“三衣”合穿

也难以御寒,僧人们必须另外添加其他棉毛衣服才可以过冬,比较常见的是加穿一件圆领的长袍,又名“海青”,样式与一般百姓所穿无异,只是颜色多用褐、黄、黑、灰四色。

出家和尚都在寺院的斋堂内进餐,不分职务高低,饭菜基本一样,每人一份。起初,僧侣不事生产,云游乞食。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出家僧人仍靠乞食维持生活,人称“乞士”或“乞胡”。

随着佛教的发展、侣增多乞食制度难以推行,广大僧侣除坐禅修道之外,还必须参加农耕或其他劳动,大多数僧侣也不再乞食,寺院中也建起了香积厨、斋堂。

早期的出家人并非完全吃素,可以适当地食用“三净肉”,即没有看见、没有听闻和没有怀疑是杀生得来的三种肉食。汉族僧人持斋吃素的风习是经梁武帝萧衍提倡以后逐渐形成的。

严格的持斋方法是禁止食用“荤腥辛辣”的食物。但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内蒙古、西藏地区的僧侣,由于地处牧区,蔬菜缺乏,所以习惯上仍以食肉为主。

教徒日常修持仪轨主要是课诵,也叫“功课”,分早、晚两课。早课先念诵阿难赞佛发愿偈或香赞等,然后是《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此为正文;其后念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

晚课的正文是念诵《阿弥陀经》,念诵正文前也有相应的偈赞,念诵正文后念《往生咒》《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等,最后是回向,赞念佛名,称“三菩萨名”。如果遇到朔、望日,结夏、解制、冬至、新年等一年四节,以及佛、菩萨祖师诞辰、忌日、成道日等各种纪念日,早、晚课还要增加各种相应的祝颂、念唱内容。

与教徒有关的事务由教团处理。教团称“僧伽”,梵文 Safigha的音译。僧伽仅指出家两众,亦即比丘教团与比丘尼教团。其他五部人众没有独立的教团组织。所有教徒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所有教团都属于一个大僧团,称“十方僧团”。在同一所寺院共同生活、修习的僧人,谓之“现前僧团”。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18日...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