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典故事:恭敬有德国王顶礼旃陀罗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2 17:27:23
印度昔有一阿越提国,国王名为因提拔摩,他的弟弟须利拔摩亟欲争夺王位,造成内斗,纷争不安。有一次,须利拔摩掷下绳网,套住了因提拔摩王的头,急速收网之际,因提拔摩惊

印度昔有一阿越提国,国王名为因提拔摩,他的弟弟须利拔摩亟欲争夺王位,造成内斗,纷争不安。

有一次,须利拔摩掷下绳网,套住了因提拔摩王的头,急速收网之际,因提拔摩惊慌恐怖,当下至诚发愿:「如果今天有幸逃脱,我一定启建一场佛教的无遮大法会,广行财、法二施,平等普度、利益无量众生。」

发愿既毕,头上的网索刹那间松脱了,千钧一发逃过一劫的国王从此对佛法僧三宝深生敬信。

佛典故事:恭敬有德国王顶礼旃陀罗

国王唤来大臣浮者延蜜多,交办无遮法会之事。大臣立即奉命施设无遮坛场,不数日,十方僧众、善信檀越悉来听经闻法、食用斋供,人人法喜充满。

佛典故事:恭敬有德国王顶礼旃陀罗

当大臣在坛前关照会场时,望见上座比丘钵中尚有一半斋食,便合掌持咒结斋祝愿,之后端着盛有余食的钵,独自起身离去。

大臣十分纳闷,又不好开口质问。如此一连观察了三天,心中的疑虑愈来愈深,生起了种种猜想:「这位上座比丘行止必不清净!」

大臣将这件事禀告国王,国王反问他:「臣相,你对三宝很有信心吗?」

大臣回答:「我一点儿都生不起信心!为什么呢?我见上座比丘每次都留下一半斋食,便起身离去,一定是拿了这些供养去给他的女人,这种行为怎能不教人心生怀疑呢?」

国王听到大臣这番话语,不由得用双手捂住耳朵,严重警告他:「千万别这么说,你不该任凭臆想揣测、论断他人。你的智慧有限,岂能分辨上座和尚真正的用心?

如同佛陀所说:『若妄自评论众生,必然自损福德。』你切莫再颠倒是非、胡言乱语了。」

随即劝诫之:「沙门释子修持戒定慧,由多闻产生觉悟的智慧,清净功德暧暧内藏,如灰覆火,恒常默默地修习觉观之智及清净戒行。

世尊曾说:你未曾与他长时共住,怎能清楚他的修行如何呢?佛陀曾以庵罗果生熟难知,譬喻沙门之修行善恶难明,唯有佛能善分别──外熟内生、内熟外生、内外俱生、内外俱熟——四种沙门,因此你不应轻蔑任何沙门释子,从虚妄表相计度其修行。

譬如岩层中蕴藏无价宝矿,尘土掩覆其上,谁能知晓?王卿,你不需再去坛场了,朕将亲自去查明真相。从现在起,我躬身去供养众僧,以免愚痴昧于因果之人,使疗身之良药,变成戕害自他之毒药。」

于是大王恭诣坛场,手舀饭食供养一切法师。只见上座又如大臣所说,留下余食便结斋回向,持钵即欲起身离去。

国王立刻尾随其后,说道:「上座年事已高,请让弟子为您捧钵吧!」但是上座坚持不肯,国王继续紧跟着,几度开口索钵,一路到了旃陀罗村,长老还是不愿把钵交给国王。

但是上座感受到国王情真意挚,遂赞叹:「您身为一国之君,对三宝深具信心,真是难能可贵啊!您委身谦卑地欲为我执钵,虽拥有荣华富贵一切世福,却不骄傲、放逸;相较于一般国君为所欲为,往往骄纵、傲慢而遮蔽了双眼,造作许多恶业而招致堕落危患。

可见大王勇健又有智慧,善解财施以除悭贪,观身无常如幻化、如阳焰,懂得求取坚固的功德法财,令一切善法皆能增长。如同您能调伏自心,以身作则,这就是最好的教化。希望您依循着圣贤所行之道,引领全国人民亦步亦趋共同实践。」

接着又说:「今日我既接受大王的供养,大王又虚心请求为我执钵,事上、理上的供养皆已具足,不需再执意取钵了。」

然而国王听了,更加殷勤地恳求为上座持钵,长老心想:「大王今日为何一再要为我持钵呢?」当下入定观察,方知大王欲调伏大臣的缘故,因此欲借由取钵一探真相。

于是心想:「面对一切毁誉,我虽已不执着,但凡夫愚昧之人,欲动须弥山,于我生起不敬信,徒自减损福德。我今天就把钵交给他吧,以护念大王的心意。」

上座慈悲地把钵交给国王,国王小心翼翼地捧持着钵,如大象用鼻子掬取柔嫩的青莲花一般,跟随着上座比丘来到一户旃陀罗住处。上座请国王一起进屋里,国王却坚持站在门口,不肯踏进贱民的住处。

此时屋内上座的老母亲,听到门外语声,便运用她已证得阿那含果的天眼通、宿命通,观见国王来此因缘,随即开口:「大王,您尽管进屋里来,别担心会玷污了您高贵的身分。」

老婆婆表明:「大王不须猜疑,此是首陀罗的住处,或是旃陀罗之家?我的长子已证得四果阿罗汉,第三子为初果须陀洹,我则为持净戒之优婆夷,已证得三果阿那含,得一切智。

大王宜以戒行观照一个人清净与否,而非以出生之阶级及住处来评断人的高下。

您何不入内,问取我有何道德呢?我于人间修行,成道前最后一生,生于贱民之家,欲使教化功德更加殊胜;

犹如从沙石里能锻炼出真金,恶臭的伊兰木亦能生火,莲花生于淤泥而不染,可见看待一个人应观察他的道德修养,而非分别种族出身。无论是伊兰臭木与栴檀香木,用来燃火,皆能熟食,臭木与香木所成就的功用,并没有差别!」

国王听闻老妇人一番话语,惊叹:「此处竟有了悟佛法之大菩萨!佛陀以大悲心,平等教示旃陀罗契悟人人本具不生不灭的真生命,每个人皆能因修持佛法而得到解脱,如是旃陀罗之人亦能演说妙法、作师子吼。」

继而思惟:「如果从种姓来说,供养卑下之人则少有功德;若从供养清净有德之人来说,实不应分别其为旃陀罗阶级。」

于是国王又说:「应当供养有德之士,不应以出身种姓而生分别。譬如莲花虽生于淤泥,天人与阿修罗,皆恭敬地戴于头上。如果婆罗门犯了过错,所有的智者都会远离他;故知尊贵之人若造作恶业,能说他没有错失吗?其实,任谁都难脱其罪!

相对地,有德行之旃陀罗,难道就不值得学习吗?实际上也有功德,这样的旃陀罗,我应该至心供养。像这样的旃陀罗,于山林中勤苦修行,有所契悟而转凡成圣,实非昔日的旃陀罗了!

好比旃陀罗负责杀鹿,供国王食用;他们也负责造箭,供国王射猎之用……由此可见,我应该随顺佛陀慈悲平等之行,若旃陀罗修德有功,则应向他请益。」

语落,国王走进屋子里,长跪合掌后思索着:「我应该先礼敬长老的母亲吗?还是先礼佛好呢?……如来能教导旃陀罗解脱之正道、能开示一切众生究竟安稳之正道,所以我应该先至诚顶礼佛陀吧!」

随即以偈赞佛:「礼敬无上大医王!我今以学佛道故,恭敬礼拜卑贱阶级之人。如依止须弥山之乌鸦和鹿群,咸皆转为金色之身;我过去听闻此事,如今已亲证知:依止佛陀这座须弥大山,即使出生卑贱的种姓,亦皆明了平等无二的佛性最为可贵。

如来成就一切种智如海无涯,若能净化这念心,则能度生死流、登涅槃岸。

唯有佛陀能救世间苦,慈悲平等、无恶无着,视一切众生如亲友,普为揭示究竟的解脱之道,随其根机分别教导各种法门,不同于外道痴狂颠倒,执着于外相之种姓差别,不识心性本具呀!」

国王至诚顶礼之后,法喜赋归。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八(五○)》

省思

古德云:「有实功德应当供养,智者宜应恭敬有德。」所谓「有德」者,实由戒行清净而来,并非出身尊贵或仪表堂堂能证明之。如庵罗果,有些外表看来虽似生涩,里面却是成熟甘美;人间行者亦复如是,于平易的行止中,默默地、踏实地反观自省、磨砺习气、努力护持道场,亦能以德香普薰十方。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心外求法即是邪,切莫着相以滥凡圣。昔惠能初见五祖云:「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又言:「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应知真实功德从何而来,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福报,轻心、慢心则与道实不相应。进一步,「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随顺佛陀慈悲一切、平等普度之愿行,共入大觉智海,自然功德无量。

(转)

推荐几篇很好的文章:“从佛经中看什么是见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闻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六解一亡”、“《楞严经》精华篇:七处征心”、“《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王菩萨开示的唯心识观法门”。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