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心理学秘籍:实相论,冲破无明,恢复本来的纯净心体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21 23:00:29
【简短篇系列七】世间人都知道,释迦牟尼成佛,彻底结束了生死轮回,我们姑且不去探讨到底有没有轮回这回事,就说每天的念头,你是否可以把控,是否做到了对烦恼无轮回的层

【简短篇系列七】

心理学秘籍:实相论,冲破无明,恢复本来的纯净心体

世间人都知道,释迦牟尼成佛,彻底结束了生死轮回,我们姑且不去探讨到底有没有轮回这回事,就说每天的念头,你是否可以把控,是否做到了对烦恼无轮回的层次。

心理学秘籍:实相论,冲破无明,恢复本来的纯净心体

所有图片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相信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对吧!毕竟大家都在世俗中忙活,大半精力给了工作学习、家庭,在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何止考验一个人的心性,有耐性难免执着,没有耐性又不可避免产生浮躁,外加环境因素,念头丝毫没有一刻清闲,特觉得心乏,世间人如此,佛门中人也不在少数。

所有图片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神秀曾为达摩袈裟作偈左右为难,奔着佛门信物作偈岂不成了俗人,不作偈的话对不住用心栽培他的师父,师父叫他重新作一首偈,他倒也自知之明,可能再面壁十年,也写不出慧能那种境界的偈语。虽说神秀心善,但悟道、得道是不能掺杂着任何相体的存在,为何这样说呢?

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指大意,但凡菩萨皆知虚幻现象,应当保持正觉清净心,不应该住在现象上产生各种虚妄心,而当不住所有现象自然产生心念。

佛陀深知中道根本,证悟佛性本空,故留下真经供世人实证、参悟。其实,事实也真如释迦牟尼所说的那样,真实不虚,在中道观中,必有一个真东西,那个真东西即是本质,而现象只是本质中所产生的一种假相。

通常,人们只会想有的东西,要达到某种愿望,也是习惯从有的、能见、能得的以此为出发点作最大的努力并付诸行动,这种想法与行为,笔者把它称为“着相法”,以着相的思路或是任何行为达成期望值,只会流转于相中,徒增无明和更多的虚妄,人若能颠倒过来,以无所得、空灵的心识,从清净中自然滋生万法,那与诸菩萨并无差别。

“没有”的东西,无需你刻意去启动它,它本来就没有嘛!也没有什么名字,无关生灭,无关任何文字,只是空无一物,原本就那么干净,却能自由推动无量法门。

原来没有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实相,带有任何法相去开启它,也都是虚妄的,包括佛经相,还有正如此刻我所写的文字,你只需理解其中的意思,重要的是心行。

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注意了,一切菩萨一切圣贤,都是不能执取任何相与说法来阐述没有的东西,无为虽是无上正觉清净心,本来就不可说,虽然它也不可说,但也是差异的,能识得法相非法相,即能见到本来清净的面目。为何这样说呢?

金刚经中须菩提云:“若复有人得闻此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陀说:“如是如是,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注意,又是清净,什么大智能、智慧本来也是虚幻中的事,实相非实相,才是如来所说的实相,离开任何相,即能称是诸佛!

佛陀又道:“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真正的实相无一法可得,这才能称是菩萨,如果菩萨已经没有我,无任何相,那就是真菩萨。

须知,所有的现象本依托根本而生,根本即是实相,但实相本质上也来于虚幻,现象本身就是虚幻。常人流转于相中,把相当成实有,是不识根本所致,故而为相所迷,那各种心累就不足为奇了!得道者所见只有真如实相,这种无上微妙感,非关乎文字、任何经文,只能自行亲证。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那是对假相来说,绝大多数人都能吃苦,为了好的生活,不遗余力,付出所有的聪慧,只可惜活在了现象中,已忘了根本是为何物,实相才是根本呀!深知实相者,就好比看到了美丽的浪花,浪花即水,水即浪花,心不起一丝波澜。人若是在现象中不停的追逐,你会发现自己执迷某个形体,某个缘物,你会想得到与占有,占有后还想拥有更好的缘物,一旦得不到又抑郁寡欢,于是自怨自艾。人这动物,天性顽劣,不能以世间的观点与聪明修炼自我,不识根本,再如何聪慧绝顶,也只能流转于相中,痛苦轮回。

修行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即是能逐渐发现自身的缺陷,并完善心性。应当知晓,面对世态变迁,念头随时会产生各种波动,这时,就需要一种法门去规范自己,随着实证的深入,你会发现,还不能彻底将法圆融,也无法真正说服自己,因此会再次掉进一段漫长的心行过程,当熬过这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后,你将会认识中道,而中道中遍及无数法门,每个法门似乎都有道理,一样让你难以割舍,这时,只需再接再厉,历经反复验证,你才会看到不二。最后你又会发现到,法门无数,原来实相只有一个,它才能令你真正脱离心灵上的无边苦海。

因此,佛家们也说,烦恼也是菩提,若真有菩提,那也是从烦恼中爬出来的,才能叫做菩提!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佛禅、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