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与人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三个比喻或许能让你有所觉悟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9 21:33:37
每到初一十五,或者佛教中的重大节日之时,都有很多的信众来到寺庙进行祈福,他们或者非常的虔诚,向佛祈求财富,健康,升官发财;或者只是为了凑凑热闹,把佛教圣地当做旅

每到初一十五,或者佛教中的重大节日之时,都有很多的信众来到寺庙进行祈福,他们或者非常的虔诚,向佛祈求财富,健康,升官发财;或者只是为了凑凑热闹,把佛教圣地当做旅游景区一样,过来浏览观光一番,谓之曰放松身心;还有一部分人真正的仰慕佛陀至高无上的智慧,无边无际的福德,想要来净化心灵,求得解脱。大家属于哪一类呢?

关于佛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以上一、二类人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把佛看成是万能的,似乎不管生活中遭遇了什么不顺心顺意的事,只要虔诚来祈求,就都可以在佛这里得到圆满的答案。佛究竟是谁?他与人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番,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感悟。

佛与人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三个比喻或许能让你有所觉悟

1、佛不是神,而是觉悟的人。

佛与人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三个比喻或许能让你有所觉悟

佛可不是西方人眼中所认为的上帝,也不是神,佛也是人。佛不单单指2000多年前在印度创建佛教的释迦摩尼佛,而是泛指“觉悟的人”。佛本是人,之所以称为佛,是因为佛是觉悟的人,那么与此相对应,普通的人就是不觉悟,迷惘中的人了。

2、怎么看待一个花瓶?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都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花瓶当然也不例外,而从佛学的角度出发,花瓶是由于地、火、水、风四大和合而成,一切事物也不例外,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就好比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物质的本性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相却各有不同。普通人只看相,而看不到本体,自然如在迷中了。

3、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

如上所说,万事万物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世界有“成、住、坏、空”的变化,人有“少、壮、老、死”的变化,万事万物皆是如此,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当下呢?在你说话之时,时间正在一秒一秒的流逝,刚才的那一秒的事情早就过去了,事物早就发生了变化。明白了这一道理,你也就明白了“无常”。人生是一场旅途,时刻充满着无常,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哪有恒久不变的事物呢?

总结起来,人和佛的区别就在于,人太执着于“相”了,既然一切“相”都不能持久,那么一切“相”其实都是假相。人在假相中执着,进而产生了“分别”、“爱憎”、“贪,嗔,痴”等,对于各种“假相”而喜怒无常,加入了各种不同的情绪进去,才形成了对整个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的颠倒。而佛则是真正的大觉悟者,不对任何“相”起执着,分别之心,犹如《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本文由“修善无上”原创独家发布。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