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问道朱载堉,寻踪维也纳:十二平均律的前世今生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20 10:47:02
能够同时照顾到自然存在的“咪”和“嗦”这两个音符的,只有十二平均律。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十二音音阶系统分别在中国和古代希腊独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撰文 | 吴

能够同时照顾到自然存在的“咪”和“嗦”这两个音符的,只有十二平均律。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十二音音阶系统分别在中国和古代希腊独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

撰文 | 吴进远(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下午最后一门课考完,不用复习功课的晚上还多少有点无聊。我在宿舍半躺着刷手机,两双眼皮上下打架。

泉余室友冲我招招手:“带你去个好地方,我们实验室有兴趣没有。”

我迷迷糊糊跟着他来到实验室。

“看看,”泉余室友指着实验室中间一个尖头大圆筒:“咱们坐上这个,经过虫洞,穿越时空,到古代转一圈如何?”

问道朱载堉,寻踪维也纳:十二平均律的前世今生

“别逗了,”我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穿越虫洞?你需要的能量差N多个数量级好吧?你靠这个也就能哄哄非物理专业的妹子。”

“可如果是物理专业的学霸妹子,你暗恋的女神请你,又该怎么说呢?”泉余室友拉开舱门,里面是珍旭班长。

“这个么?”我后半句话还没有想好,人已经钻到舱里了。

“脑细胞在某些生物化学大分子浸润下,物理定律经常失效,”泉余室友有些得意地唠叨着,也进来坐到了后座。

舱门关上,灯灭了,我睁了一下眼。哦,宿舍熄灯了。

珍旭班长按下启动按钮,穿梭机开动了,可是刚走了不一会儿,机舱里的噪音变低了。看看显示屏,才走了400多年。珍旭班长点开另一个显示:“好像前面有人不高兴,影响了空间曲率,我们得先停一下了。”

我看看窗外,模糊地看到路边一块石碑一晃而过,上面的字是:“端靖世子”。哇,这是大名鼎鼎的明代音律学家朱载堉呀。

下了穿梭机,来到一间土屋,一位老者在案上秉烛握笔写作。

“世子老师好,”我们三人立定挺身,双手附心,高揖行礼。

老者起身拱手回礼:“坐吧。”

1 傻傻分不清的五音七音十二音

“世子老师,”泉余室友请教:“很多同学知道您发现了十二平均律,因此以为在您之前中国音乐只有五个音符,在您之后才有了十二个音符。”

“你们不会也这么以为吧?其实,十二音律出现得非常早,我找到的十二平均律是一种给这十二个音符确定音高的方法。”

“据传说,”老者接着讲:“在黄帝的时代,十二音就出现了。传说固然是传说,但我们可以相信,十二律的产生,是古代各族交流中音乐律制融合的结果。看样子你们对古代典籍存疑?那么从土里头挖出来的东西总该算眼见为实吧。战国时期的曾侯乙,他的编钟有完整的十二音律,可以旋宫转调。”

“十二音律产生的年代,比三分损益法早很多,自然更比我的十二平均律早。当然,十二音出现的具体过程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你们完全可以根据现代的声学知识去猜测。谁愿意先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人们是首先认识了音符。”我说:“在自然界的稳定单音高声音当中,比如老牛的叫声,就包含了基频的整数倍频率成分。这里面的 4,5,6 倍频就对应着‘多’,‘咪’,‘嗦’这三个音符,听力好的人,直接就可以听出来。实际上,用牛角号还可以把这几个音符单独吹出来。然后,通过不同牛角号之间这几个音符的匹配组合,人们就有可能认识五音或七音音阶,我前一阵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了这个猜想。”(见向牛学琴:伟大的七声音阶是怎样出现的)

“那么有了五音或者七音音阶,人们又是怎么得到12音阶的呢?”

“世子老师,”珍旭班长说:“借您的琴用用好吗?”

老者把柜子上的芭蕉木古琴搬到台案上,珍旭班长拨动琴弦:“我们把这个满弦的音唱成‘多’,或者‘宫’。”

她按住琴弦一半的地方,这时琴弦拨动后发出高八度的“多”。然后又按住不同的位置,逐个找到“来咪发嗦啦西”几个音符。老者拿了支毛笔,沾了白色的水粉,让珍旭班长把这几个音的位置标注在琴板上。

“七个音的位置画出来了,显然这些音之间的间隔是不均匀的,有的宽有的窄。”珍旭班长说:“看看这样的不均匀,大家有木有冲动,想在这些音中间插入新的音符呢?如果我们在比较宽的间隔中插入一个音,就会得到十二个音,它们的间距也会显得比较均匀了。这有点像是在钢琴的七个白键之间,插入五个黑键。”

“如果是从五音出发呢?”老者把“发”和“西”擦掉。

“五音在琴弦上的间隔也很不均匀,如果我们在比较窄的间隔中插入一个音,在比较宽的间隔中插入两个音,也可以得到12个音。这就有点像在钢琴的五个黑键之间,插入七个白键。”珍旭班长说:“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应该是以自然存在的‘多咪嗦’等音符为骨架,先获得五音或七音,然后在它们之间逐步插入其他音,最后得到了相对比较均匀的12音。”

“有了12音,我们就可以方便地把一首歌或者乐曲转调了。看看,这是我弹的。”泉余室友拿出手机,点开一个视频。“这里面,是CDEFG这几个音符分别作为‘多’的情况。”

01:03

呵呵,是《小小星星》,弹了五遍,一遍比一遍高一度。

2 从三分损益法到十二平均律

可是,这12个音在琴弦上的准确位置,应该是什么地方呢?也许这就该问问世子老师了。

“其实,人们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想这个问题了。”老者说:“那时候人们提出的想法叫做三分损益法。”

在古希腊也有类似的方法叫五度相生法,两种方法细节上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

老者先拨动了一下满弦,这个音是“多”。然后用手指按在琴弦2/3的位置,或者说,把琴弦“损”掉1/3。琴弦短了,拨动时发出的声音因此变高了,是“嗦”。

把“嗦”的琴弦长度量出1/3,然后加回去,或者说“益”1/3。琴弦长了,拨动时发出的声音变低了,听上去是“来”。把“来”的琴弦缩短或“损”1/3,得到“啦”。把“啦”的琴弦长度量出1/3,然后“益”回去,得到“咪”。

“用这种方法可以生成五音或者七音,继续做下去,还可以生成12个音,而且最后那个音基本上能够循环到高八度的“多”,只不过略微差了一点点”。老者指着我:“你算算看,差了多少?”

f(HI_DO)/f(DO) = 312/218 = 531441/262144 = 2.027

我拿出手机,算出上面这个数。高音“多”与“多”之间的频率比例应该是精确的 2。现在通过三分损益法或者五度相生法,得到频率比是2.027,差了1.3%左右。

“不要小看这么一点差别,实际演奏起来就会非常难听”。老者继续讲解:“这个方法中大部分五度之间都是和谐的,频率比值为3/2,但是最后那个五度,也就是从‘发’到高音‘多’之间,会显得非常不和谐。”

欧洲的音乐家管这样的五度叫做“狼五度”,意思是合在一起演奏像狼叫一样难听。除了“狼五度”,还有其他的“狼音程”,也很难听。此外,由于音程之间的频率比不统一,所以,一个乐曲一转调,听着就非常别扭。两千年来,有不少人试着解决这个难题,但结果一直不很理想。

“那么,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我的做法是把所有音符之间的比例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让任意两个相邻半音之间的频率比等于一个常数”:

“这样一来,不管你怎样转调,所有音程之间的频率比都是统一的。一首歌曲或者乐曲就不会因为转调而变得难听了。”

泉余室友用手机算出了这个数,我也拿出手机,找到世子老师《乐律全书》的书页,仔细地比较了一下这两个数。好嘛,一个字都不差,确切说,世子老师算的比手机计算器的结果还多9位,这可是用算盘打出来的呀。

3 朱载堉之烦恼

“世子老师的著述,我等读过感触颇深。”泉余室友道:“您的高尚精神,令我辈感动无比。”

“差矣,”老者摇摇手,明显有些不悦:“后世无知多谬语也。”

“世子老师,”我小心地问:“我们说了什么错话吗?您算出十二平均律的音律比例,几乎不用重抄就可以送印刷厂付印,不仅是在音乐艺术上的贡献,更是科学上的贡献。我们对您可是真心崇敬呀,您看,我在您的书页上还加了我的理解。”

“嗯,这也不怪你们。”老者说:“你们想必读了不少明史,被误导了。”

“现在的明史不少是清朝人写的,里面净是明朝的坏话。他们不会平衡地反映明朝近三百年,也有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的时候。不说别的中国历史上人口首次超过一亿就在明朝。他们想让人们对明朝的印象是残暴黑暗,民不聊生。可是这样一来,这个朝代岂不就不会出现了不起的航海家、音乐家、科学家了吗?而实际上,三百年间出了郑和、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还有我朱载堉这样的人物,这不是很打脸吗?于是他们就先设法忽视这些人物的成就,忽视不了就贬低,贬低不了就编造这些人物有无比高尚的精神,多么非凡,多么和皇上过不去,反正就是不能承认这些成就是在合适的环境中出现的。就说我吧,要不是连年丰收,百姓逛社火过大年,我写了那么多的歌曲,给谁唱?绘制了那么多舞蹈,给谁跳?”

老者很是气愤:“这种瞎编的人中国外国都有,我听说,外国有个作曲家写了个挺欢快、挺好听的曲子,有人就硬说他这么高兴是因为头一年他们国的领导人死了。照这么说,我研究音乐舞蹈几十年,中间死过两个皇上,我的这些成就岂不都可以说成是为了庆祝皇上驾崩?”

“您说的对,”旭珍班长表示同意:“我们到现在,还能读到有人说郑和航海没有用,只会耀武扬威,不会经商做生意。”

“你们现代人发射探测器去火星冥王星,难道不是为了探索未知?难道也是没有用?你们去那里难道就是为了经商做生意?”老者说:“在明朝初年科技条件下,人们看西洋,就像你们现在看火星冥王星一样。”

“您说得好。”我忍不住接话:“我回去用您的话去怼那帮人。清朝灭亡那么多年了,旧的误导还没有澄清,有人又编出新的。”

“你是说有人写了篇《挤一挤朱载堉泡沫》?那个人大概是嫌人们对我的介绍会引起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先硬说有个泡沫,然后挤一挤。”老者见我们惊讶,狡黠地说:“你们想知道我怎么了解这么多?我经常化身退休老头,到市里图书馆看书上网。那里一茬茬管理员从小姑娘熬成退休老太,大家都奇怪这个老头怎么还这么硬朗。”

“那篇文章我看过,他的意思是没有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巴赫也能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泉余室友说:“这就像是说,没有欧冶子在金属冶炼上取得的成就,关公用石头片绑树棍,也能当青龙偃月刀耍。”

“还有更可乐的,”泉余室友说:“我有个中学同学,硬说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是通过利玛窦从欧洲学的。”

“哈哈,”老者笑道,“欧洲那边过了二十多年才有人头一次提到2的12次方根这个数。过了五十多年才把这个数算对,你让我上哪儿学去?”

“可不是吗,”珍旭班长说:“这中间差着大约半个世纪了。”

“嗯,看到你们能独立思考,老朽甚慰。”老者说,“你们下一站到哪儿去?”

“我们想去访问毕达哥拉斯老先生。”

“好啊。”老者说,耐不住打了个哈欠,“你们先去玩吧,我要睡了,下次咱们再聊。”

“世子老师,您睡吧。”泉余室友说:“这些年真的委屈您了,要不要我们搬块大石头,帮您压着点棺材板?”

“钻你的虫洞去吧。”

4 可以有十七平均律吗?

坐进了穿梭机,我还是有个疑问:“朱载堉为什么发现的是十二平均律,而不是,13,14,15等等平均律呢?”

“我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个猜测。”泉余室友敲敲座舱的墙板,上面显示出一个表格。“这里是10到18平均律每个音符与‘多’的频率比。”

“我们设计音律的时候,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臆想闭门造车,而应该把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和谐频率关系包括进来”。泉余室友解释道:“比如说,‘多’,‘咪’,‘嗦’这三个音符,对应于牛角号基频的4,5,6倍频。其中,‘咪’,‘嗦’与‘多’之间的频率比,是 1.25 和 1.5 。”

“经过简单粗暴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只有 12 和 17 平均律可以比较好地近似得到1.5,重现‘嗦’这个音符,其他误差都很大。而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 1.25,重现‘咪’的平均律相对多一点,有12,15,16和18。由此可见,能够同时照顾到自然存在的‘咪’和‘嗦’这两个音符的,只有十二平均律。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十二音音阶系统(不一定是十二平均律)分别在中国和古代希腊独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

“嗯,有道理。”

5 在维也纳看见十二平均律的美妙

“这样说来,”我还有个疑问:“十二音音阶系统很早以前就出现了,那么,朱载堉算出十二平均律,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体现在哪儿呢?”

“我觉得,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听觉的领域。”泉余室友说:“就拿键盘乐器来说,确实是在朱载堉出生之前就出现了,但是,每一个键所对应的音高是按照不同的音律调出来的,难免出现类似‘狼五度’这样的问题。十二平均律这样一种定音方法传到欧洲后,键盘还是那个键盘,但每一个键所对应的音高已经不同了。这种变化能够听得见,但却不容易看到。”

“其实也能看到,有了十二平均律,音乐从听觉到视觉都变得更美妙了。”我听到珍旭班长的声音,好像是在一个空旷的音乐厅里回荡。仔细看看,是维也纳金色大厅,已经坐在钢琴边的她,确实让我感觉到了视觉的美妙。

珍旭班长让我和她一起做个实验,我按要求点开手机上一个叫Spectrum View的APP,珍旭班长在钢琴上从低到高把白键与黑键一个挨着一个演奏一遍。APP上记录下了这样一个图,嗯,她说的是美妙其实是这个意思。

这个图里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频率。我们可以看到,钢琴的声音在谱图上构成了几条完美平滑的指数曲线。我小时候总问一个音符的频率是多少赫兹,十二平均律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从音符A数,第n个音符的频率为:

从图里我们看到,每次按下钢琴的一个键,都会产生基频和二次三次等倍频,基频和每个倍频都分别构成一条完美平滑的指数曲线。如果钢琴不是按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这些曲线就会多少显得有点坑坑洼洼的。

珍旭班长从钢琴边站起来,音乐厅瞬间变成了一个展览厅。这里是维也纳技术博物馆,珍旭班长指着两件展品让我看。

早期人们发明的键盘一直流传到现在,虽然也有12个键,但是这12个键的地位却不是等同的。它们看上去是以七个白键为主,后来在中间插进了五个黑键。这种设置方法对于转调很不方便,同一个首歌曲,歌唱家唱着嫌高或者嫌低,想降半音或在升半音,钢琴伴奏的指法往往就有不少改动。从另一方面说,由于早期的键盘乐器是用五度相生法或者其他音律调出来的,转了调,有些音之间的频率比会改变,乐曲听起来多少会和原来感觉不同。

在十二平均律普及以后,乐曲转调已经没有了音乐上的障碍,而原来的键盘设计就变成了唯一的障碍。从17世纪中叶开始,很多人重新对乐器键盘做优化设计,在1882年,维也纳一位数学与音乐学生Paul von Janko发明了这种键盘。

这个设计当中,原来钢琴的白键和黑键,现在被错开行安排,于是所有键的地位都是相同的了。这样,在一个调之下学会一首乐曲,转调的时候,只要把手平行移动就可以了,不需要改变指法。当然,使用这种键盘需要钢琴家重新练习,这也就限制了这种键盘的推广。

哦,维也纳,一个音乐的城市,在这里和珍旭班长独处的时光才是真正的美妙。我刚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就发现一下又回到了灯泡耀眼的穿梭机里。泉余室友在后座装睡,嗯,还算自觉。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本文由《返朴》原创,欢迎个人转发,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未经授权转载和摘编。

《返朴》,一群大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与数十位不同领域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