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达摩祖师传》你来了,真好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20 10:39:33
前段时间有读者让我解读一下电影《达摩祖师传》,耽搁至今。禅宗自佛陀以正眼法藏付嘱摩诃迦叶以来,到达摩祖师已是二十八代。达摩在南朝时期东渡而来,将火种播撒至汉地,

前段时间有读者让我解读一下电影《达摩祖师传》,耽搁至今。

禅宗自佛陀以正眼法藏付嘱摩诃迦叶以来,到达摩祖师已是二十八代。达摩在南朝时期东渡而来,将火种播撒至汉地,从此开枝散叶,大乘兴盛。达摩也被称为汉地禅宗的初祖。

达摩在汉地的形象既智慧又亲民《达摩祖师传》讲述的就是达摩出家、东渡和传法的过程,内核是佛教电影,但为了迎合商业市场,在情节上也进行了娱乐化的处理,所以不能按正史看待。

这部电影上映于1993年,创作班底都是香港人,主演是后来的大导演尔东升,和经常演和尚的功夫明星樊少皇。80、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期,电影工业成熟,大多数电影无论是台词还是表演都有保证,《达摩祖师传》也不例外,在快节奏的叙事上,很准确地表达了禅宗思想的主旨,也属难得。接下来,我将按几个部分,解读一下这部很有影响力的电影。

《达摩祖师传》你来了,真好

第一部分 冲突

《达摩祖师传》你来了,真好

冲突是电影最为明显的一个主题。达摩西来时,汉地佛教的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是只有少量经卷可供参阅,没有形成系统的修行体系;其次是缺乏核心佛法的支撑,学佛之人偏重理论,在实修上要么借鉴本土的道法,要么自创;最后是僧团的世俗化很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冲突在所难免。达摩西来的第一天,汉僧听闻有印度大师前来,聚结了好几百人,既显庄重,又不失排场。

净土宗始祖慧远道高望重,是当仁不让的首座,他问了达摩两个问题:1、随众怎么没带来?2、经书有没有带来?达摩的答案都是没有,他孑然一身,连双鞋都没穿,在海上漂了三年才达到东土。

这是第一次冲突,集中体现在身份认知上。汉僧认为,既是高人,肯定拥趸无数,前呼后拥;肯定带着数不尽的佛经,供佛弟子学习。达摩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用身行说明一件事:回归自我和自心。

慧远依然很恭敬,请达摩上台讲经说法。慧远是当时少数认识到汉地佛教存在的问题的人,只是找不到答案,很恳切希望有个人能解。

但达摩看了几卷经后,一言不发下台走了。这是第二次冲突。体现在经的认知上。达摩不想说的原因,其一可能是觉得这些经并非佛说,而是汉地演化出来的;

其二是他明白,双方认知差异太大,说法的机缘还不成熟。还有很多冲突是在法理上的,我把他纳入公案里一并讲述。

第二部分、公案

公案一:污泥与莲花,达摩在树坛坐禅。

一行僧人经过,说:“污泥中长出的莲花可采,淤泥要弃。”莲花代表清净,淤泥代表污浊。

达摩接口说:“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淤泥能生莲,也是好泥土。”

众僧说:“那凡事岂没有定论?坏的东西也有可取之处?”

达摩说:“没好没坏,因人而异。”

一僧人点头称是,另一僧人举拳头要打。达摩随机说道:“你现在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

众僧疑惑,纷纷念叨:“这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吗?”

达摩道:“没有先后,视造化而定。”

其中一僧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一切随缘,不要执着,普通人随缘即变,得道者随缘不变。”达摩点头默认。

公案二:磨瓦成镜

寺院有坐禅的功课,几个僧人要进行三日三夜的禁语打坐。但这些僧人坐了一会就受不了,扭来捏去,纷纷开口。

在一旁的达摩拿出一个碗,在桌子上磨来磨去,众人不解,问他在做什么。

达摩说:“磨瓦成镜。”

众僧问:“磨瓦岂能成镜?”

达摩说:“那坐禅岂能成佛?”

达摩这句话,并非否认禅,而是告诉他们:

一,行坐住卧都是禅,并非双腿一盘就是修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禅;

二,禅在心,如果不知道心在何处,那打坐就漫无目的,如磨瓦成镜一样,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公案三、有无功德

接下来就是与梁武帝那场著名的“无功德论”。

梁武帝:“我造佛无数,倡导佛法,功德有多少?”

达摩:“无功无德,好比是物件的影子,说是有,其实无。”

这个比喻实在是妙。影子是个时有时无的东西,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态也不同。影子的样子,跟本心又没什么关系。追逐功德,就像一个人把自己的影子摆得很好看,而不注重自身的形象一样。

梁武帝:“那做什么样的事才有功德?”

达摩:“洁净圆满的求道者才有,这世上是求不到了。”意思是心才是一个人的脸面,把心弄干净了才是真正的功德。

对话到这里,梁武帝其实已经很生气了,咬着牙问了最后两个问题:“请问大师,这世上有没有佛?”“没有。”“身为僧人,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不知道。”梁武帝拉下脸来,呵斥道:“真是话不投机,来人送客!”

公案四、打头会疼

几个僧人找到正在茶寮喝茶的达摩伦理。其中的大师兄摇头晃脑地问:“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那么现象也只是假象,无圣无凡,无施无受,无善无恶,一切皆空,对不对?”

达摩照着他的光头狠狠地拍了一下,疼得大师兄龇牙咧嘴。

达摩说:“你既说一切皆空,那何来痛苦?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

这个情节很有意思。大师兄说的都对,但不过是照本宣科,空到底是什么,他其实并不知道,只是口头上伦理而已。达摩这一掌,是告诉他不要在知道的事物上停留,不断深入到自己看不到、听不到、不知道的东西里,才能获得真理。

第三部分、神通

电影为了增加娱乐性,加了几段达摩显神通的情节。

神通一:一苇渡江

这是达摩从梁武帝那里出来,散游人间,来到江边想要过河。

江边一艘客船,本来还有位置,但船夫不让达摩上,认为印度人很脏,用手吃饭用手擦屁股,碰到他们就会倒霉。船上几个妇女倒是很同情达摩,觉得天黑了,应该把他带上(难道这就是后来佛教在妇女群体中蒸蒸日上的原因?)当船开到河中心,达摩展现神技,踩着一根芦苇渡江而去,顺便救了船家落水的女儿。

神通二:坚如磐石

梁王听说达摩不吃不喝面壁了好几年,又想请他回去论佛。不过这次是先礼后兵,要硬把他抬回去。但入定的达摩,坐在那里像巨石一般,无人可以撼动。官兵们费劲力气,甚至套上马拉,达摩也不动分毫。

神通三:钢钉入骨

达摩在面壁的时候,庙里有个熊孩子偷偷跑进洞,将一根长长的钢钉刺进达摩的手臂里,估计是想知道达摩到底是死还是活。

达摩无动于衷。一直到出关的时候,才将钢钉逼了出来。

神通四:穿越,这是电影最开始的一个情节

达摩原名菩提多罗,相传为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长相英武,武艺高强,很早就被钦定为王位继承人。因此引发了长子和次子的嫉妒,趁国王病重之际,欲相加害,派人去树林里刺杀达摩。

电影以此为开端。达摩闲来无事在树上睡午觉,不小心摔了下来,迷迷糊糊地看到一个正在打坐的白衣老人。这里玩了一把穿越,白衣老人被设定为正在“面壁九年”的老年达摩,穿越回来指点年轻的达摩,给他心里觉悟的种子浇点水。

第一瓢水,叫“无常”。

菩提多罗问:“老伯,这是什么地方?”

老人说:“对你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说了你也不知道。”

菩提多罗说:“你才不知道!这是我的国土,将来我要在这里继承王位。”

老人说:“我对目前的事都不能把握,将来的事你能肯定?”

菩提多罗无言以对。

第二瓢水,叫“苦”。

老人:“我了解你的一切,包括过去和未来。”

菩提多罗:“那你说说我今天会发生什么?”

老人:“今天你必会遭受九死一生的灾祸。”

第三瓢水,叫“无我”。

菩提多罗:“你到底是谁?”

老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说完,老年达摩就消失在迷雾中。不一会,有家奴来报,说国王突发重疾,让他赶紧回去。年轻的菩提多罗王子果然在路上碰到了埋伏的杀手,一番缠斗后脱身,回到宫里。

神通五、托梦现身,达摩是电影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平行线,就是禅宗二祖慧可的成长。惠可是个出家不久的年轻和尚,法名神光。他过去罪恶深重,如今虽然出家,却是天天晚上做噩梦,梦到他过去几世当官兵时杀人的情景。

业障折磨得他快要疯了,只好去找师父指点。师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叫他专心念经。

饰演神光的是樊少皇,在电影中一副傻白甜茫然无措的形象,与几年后《天龙八部》中的虚竹非常相似。可能正是因为演了神光,才被导演看中。

在《天龙八部》里,有梦姑;在《达摩祖师传》里,有梦兔。有一天,神光梦到一直被捕兽夹所伤的大白兔,他将它救治好。没想到兔子说话了,一边朝南跑一边说:“随我来。”

神光于是告别了师父,踏上了南下的旅程。期间救了一个被官兵追杀的长腿美女,荒郊野外,儿女情长,神光好不容易才忍下自己的色欲之心。临走之时,美女告诉他自己叫兔儿。梦兔到底还是变成梦姑了。

冥冥之中,神光来到的少林寺,见到了山洞里正在面壁的达摩。灯火之中,达摩的背上出现了一只兔子的影子。神光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兔子、美女都是达摩在考验他,指引他。

神通五、浴火重生,这段发生在电影的最后,达摩面壁给少林寺带来了巨大的声明,香火也旺了起来。这些香火钱被盗贼盯上了,趁天黑一伙人冲进寺院直接明抢。正在危急关头,出关的达摩如天神降临,先是跟盗贼过了几招,高接抵挡了几次盗贼射过来的箭。然后盘腿而坐,任由带火的箭矢射向自己。

烈焰之中,达摩不动如如。如此大无畏的精神感化了盗贼,弃香火钱而去。僧人们则围着达摩的火身诵经超度。这时就听到寺院里敲木鱼的声音传来,打开门一看,一袭白衣的达摩完好无损地在禅堂里。

众僧也不惊奇,纷纷跪下宣号“阿弥陀佛”。这是全片最感人的一幕。

第四部分:见道

电影有个绝妙的前后呼应,那就是关于达摩和惠可的见道过程。

达摩见道,年轻的达摩出家时,师父给他一个任务:盖一间稳固的房子,用来禅修。

这一段拍得相当好。如果王子没有出家,盖什么都轻而易举。但现在只能自己动手,而且找的是最简单的材料。和泥成基,编枝成墙。

但连盖了三次,劳累不说,还满身伤痕。结果不是被人为破坏,就是被狂风吹散。在这个过程中,王子切身地体会到了世间事物的无常和苦。最后他亲手拆去盖好的房子,对师父说:最稳固的房子,就是心房。不受天灾人祸所侵,常存常在。王子在这一刻了悟佛法即是心法的机要,步入见道的行列,剩下还要两件事:修道和证道。他在寺院里潜心修行,终成正果。

惠可见道,惠可在达摩打坐的洞外坐了三天三夜,在漫天风雪中成了一个雪人。达摩出定后,两个人第一次对话就是“安心”的公案,这里不再赘述。

小心眼和大胡子丨戏说禅宗第一公案,惠可在这里自断一臂,这与开头达摩“拆房”的情节是呼应的。身体和房子是一回事,经不起外力摧残,不是稳固的处所。因此,拆房和断臂都是见道的表现,显示出不再对外在事物执着的决心。断臂后,达摩正式收他为徒;正如开头达摩拆房后,师父才正式为他剃度一样。

第五部分 彩蛋

饰演达摩师父的,是台湾演员陈松勇——《方世玉》里那个成天嚷嚷着“以德胡人”的雷老虎,听到他的福建口音说“弘扬河法”,实在是很难入戏。

后记,达摩祖师传配乐,群星 - 空,在听起来有些悲沧的电影配乐中,写一下后记。

祖师西来意是禅宗第一话头,达摩为什么来到汉地,一直是学佛人参不透的奥秘。这部电影算是给出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普通人随缘而变,得道者不变随缘。正如天上凉月,照在印度,也照在中国。至于显与不显,无非是有没有乌云遮蔽。

这乌云,便是人心。祖师初来之时,无人识得天上月,就算来了,汉地也当没来一样。无非是贪嗔痴遮蔽了这份识月之心。

达摩说法不多,但字字珠玑,直指人心;现身也不多,光是在山洞里就面壁了九年,但以神通降服众生的傲慢。正是这样的智慧方便,才能掘开了汉地坚固的壁垒,让禅宗发扬光大。如今月还在,抬头有几人?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