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是由我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在洛阳创建并命名的。净检法师是徐州人,生于西晋末年(公元291年),24岁出家,70岁圆寂。徐州人为纪念其功绩,将东晋永和年间曾在东郊狮子山上的青园寺改建为竹林寺,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了。
据载,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到天竺的一个叫揭摩陀的小国弘法,国王高兴,改信佛教,并送竹林给佛祖,还在竹林建殿堂让佛祖居住。佛祖便把这地方取名“竹林精舍”,又叫“竹林寺”。
净检法师将寺院取名“竹林寺”,一方面指佛祖的传教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竹是气节的象征。竹林寺历朝屡废屡建,直至上世纪中期日寇侵华,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寺毁于一旦。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1938年5月,日军侵占徐州,中岛吉一所在日军驻扎在竹林寺,一天夜晚,听到有脚步声,却不见人影,脚步声奇妙地在寺庙后院消失,同样的情景连续出现了一个星期,在脚步声消失处挖出了一尊韦驮菩萨圣像,这圣像高约60公分,木制贴金、庄严肃穆,令中岛吉一大为吃惊,他转而明白了这是菩萨在警示日军不可滥杀无辜。
中岛吉一从小受佛教思想熏陶,于是竭尽所能,阻止了日军将对徐州百姓的屠杀,避免了“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在徐州重演。战争期间,中岛却毫发无损,中岛十分感激韦驮菩萨对他的护佑。临终前吩咐其女婿森秀敏,必须设法将韦驮菩萨像恭送到中国徐州竹林寺。
2009年9月23日,明道法师陪同森秀敏先生来到徐州,由森秀敏亲自将韦驮菩萨像移请到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徐州竹林寺。竹林寺韦驮菩萨成为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的见证。抗战期间:一尊韦驮菩萨圣像救了全城,所在寺庙只供女性出家。小白杨文化传媒,坚信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社会之所以发展,就在于它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