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学解惑,“诸法空相”这4个字,如何理解?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5 10:11:01
在佛教当中有一种说法叫:“诸法空相”,作为修行之人,如何理解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诸法”为什么一定是“空相”呢?佛像“诸法“在佛学之中指的是各种佛法以及各种修行的

在佛教当中有一种说法叫:“诸法空相”,作为修行之人,如何理解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诸法”为什么一定是“空相”呢?

佛学解惑,“诸法空相”这4个字,如何理解?

佛像

“诸法“在佛学之中指的是各种佛法以及各种修行的法门。

“空相“就是无相。所谓的相在佛学中指的是本心所产生的幻象,佛教认为我们所见的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心生的幻象,包括大地、山河、虚空等。

因此,把“诸法”看成“空相”,并没有错。因为“诸法”也是本所产生的东西,这些东西佛家统称为 “相”,用现代话来说,称为“观念”。

佛学解惑,“诸法空相”这4个字,如何理解?

我们看到外在的事物时,心里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与它相对应的相,这在《心经》中称为是“色”,心中的色和外面的物,即使看起来完全一样, 那也是还有所差别的,因为这两者的差别是绝对的,这种认识也叫“色”。

所以,我们不可以相(色)为实, 不可把相当真。因为它不是外面实有的东西,而是本心里所产生的幻象。

色也是如此,不但色如此,由它引发的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心里心外的东西都是从心里生出来的。心里生了才有,心里没有那就不存在。所以心生则相生,心灭则相灭,相灭也就是空相、无相了。

当然,心里生的东西也与外面的东西有关,所以,在佛教当中,也有因缘而生的说法。从心而生的东西,因缘而生的东西也称之为“常”,但这个“常”总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能成为一种存在(无常),因此,也是幻有。这也是“空”的意思。

所以《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它是幻有,人就不执着了。

因此,要理解“诸法空相”,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有相解无相。

换句话说,修行之人,能够理解“诸法空相”的人,就算不能当下觉悟,但对于修行还是非常有用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