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门90后(1)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3 11:24:01
对于一起学佛的居士而言,有第一个人走出这一步,还是会对剩下的人有影响和触动。他们会看这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是艰难、纠结,还是容易、坚定。总之,我这一步走过去之后,

对于一起学佛的居士而言,有第一个人走出这一步,还是会对剩下的人有影响和触动。他们会看这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是艰难、纠结,还是容易、坚定。总之,我这一步走过去之后,也就有了像悟引法师、妙发法师、界行法师这些身边同龄的90后,甚至00后一起出家。

佛门90后(1)

耀意法师

佛门90后(1)

耀意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云居山的夜雾很浓,此时还是行者的惟宽(耀意法师在家时的法名,下同)决定连夜出逃。

面对直接找到寺院的父母,惟宽非常恐惧,担心被 绑回去 。在慌乱中,惟宽行李也来不及收拾,径直逃下山。出了赵州关后,为了能连夜下山,不惜出高价坐车。在颠簸的路途上,惟宽的内心是矛盾的 既有远离俗世的决绝,又担心 爸妈都不怎么会开车,如果半夜来追我,出事了怎么办?

从真如寺 逃往 芦花庵,先是夜车下山到永修县城,再坐动车到九江,接着从九江打的到黄梅,最后又步行十几里路才能抵达。此时离父母已经有200多公里,这是能够让惟宽稍微安心的距离。拿起手机,惟宽给父母发了条短信: 我已到芦花庵,你们晚上就住真如寺,不要跟来,明天我在芦花庵等你们。

此番辗转,似乎让惟宽的内心更加坚定,他开始学会面对。

现如今,已经于老祖寺出家的耀意法师,除了每日严持戒律、深入经藏,也积极地让自身成为一座桥梁,联结社会青年和正法道场。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都会有许多大学生来到寺院,一边聆听法师的开示,一边体验僧人的生活。距离感消除,神秘感褪去,人们也就愿意去真正了解和正视佛教。

虽然日子非常忙碌,但耀意法师觉得很开心, 其实我个人最大的喜悦还是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而且,父母那边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老祖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谈及父母,此时的耀意法师引用了禅宗的一个观点: 要真正敢于面对自己,敢于面对现前的境界,这是禅宗所要的心不由境转,心能转境的一个开始。

以下为采访正文:

凤凰网佛教:最早是何时接触佛教的?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耀意法师:首次接触佛教是高中上课时偷偷看课外书,那本小说上有《心经》,当时觉得很有道理,就背了下来。最有触动的一句是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你自己关心的,就会变成自己的恐怖,这个很有意思。

当时我感觉佛教是很高深的,所以看看佛经,可以在同学间炫耀,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高中时期看佛经除了兴趣,更多就是这个因素。

如果再往前,小时候我表哥得了一种医院无法确诊的腹痛,当时姨母带我们去一位 大神 家,要我们去礼拜观音菩萨,然后问我们是否看见了佛菩萨。

当时我很反感,觉得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不应该这么浅薄,不应该是这样。现在回忆起来,也是一个缘起。

凤凰网佛教:在大学期间,做了哪些与学佛相关的事?

耀意法师:大学期间,我正式深入了解佛教。

首先,我找到了师法友团队,先是多宝讲寺的 万善学佛小组 ,然后是黄梅芦花庵。依两个道场的法师,受了三皈五戒,然后从皈依、五戒开始,对《菩提道次篇广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等经典有基本的学习。在芦花庵打了几次禅七,学会了丛林的基本规矩。

至于说做了什么事,几年时间做的事情当然很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大二时发的一个愿。当时去过几次芦花庵,觉得庵里道风非常好,师父们持戒精严,一心向道,而且特别包容、照顾居士。因此,我大二的时候发愿要把所有有缘的人都带到芦花庵,接触正信的佛法。

因此,大学本科这几年时间,所有的小长假,所有的寒暑假几乎都留给了自己的这个愿。先后也有五六百个大学生,跟我们一起去了芦花庵。

我的本怀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出家,让所有去过寺院的人都成为佛教徒,只是为了告诉他们:还有一群人,在山里面保持着这么纯真、这么禅意,那么宁静、那么祥和的生活。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个佛教徒,但至少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我们在外面看见一些负面的新闻,我们就能有更好的抉择能力。

因此,我大学期间带同学们去芦花庵时,首先会有传播佛法的安排,我们会请芦花庵的住持师父宏用法师或者是班首师父开示,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法理。

更多的时候是带他们去玩,怎么玩呢?让他们去体验大自然,体验寺院的生活,去听听风雷鼓,撞撞钟,一起下地采茶,一起去山上找隐士,一起去看美好的风景 这样的话,他们对三宝和寺院就有一个美好的印象,回忆起来,第一反应是快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种下了这个因,哪怕他们这辈子都没有进入佛门,但总会有这么一个种子在心里。

耀意法师和同学们(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凤凰网佛教:周围的人如何看待你学佛这种行为?

耀意法师:最直白的看法,就是看见一个信佛的人,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变得乐于助人了,好说话了,责任感强了。当然也有负面的,会觉得你迷信,迂腐落后等等。但是亲近的人,慢慢就都接受了你是佛教徒这个标签,从而开始护念。比如我很早就持酒戒,他们就会帮我解释,或者是聚餐不点酒,或者是当别人要求我喝酒时帮我出面解释。慢慢地,在大家心里就变成了一个稍许有趣的人,因为这个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

在身边人都知道你是佛教徒的情况下,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日常的三观,或者行为方式,也就代表了佛教的形象。如果你信佛的同时,让身边的人觉得你越来越好,越来越善良,或者让别人觉得佛教徒就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那么这本身就是在弘法,也是在维护佛教的形象。如果说你信佛之后,没有去了解正法和教理教义,而是封建迷信,或者做一些大家觉得很迂腐很落后的事情,别人可能就会对佛教有负面的认识。

凤凰网佛教:你一路学佛并最终出家,你觉得会给周围同龄人带来影响吗?

耀意法师:其实对于同龄人的影响,我自己的定义是以桥梁为主。我可以做一个桥梁,让身边的人通过我,能亲近正法道场,亲近那些出家时间很长、持戒精严、禅定功深,而且有一定知见,能够代佛宣法的法师,这就是一个桥梁的作用。

说到对身边人的直接影响,就是跟他们想象中的电视剧或小说里的出家人不太一样。我这样一个活脱脱的出家形象,让他们对三宝更加亲和,没有那么多距离感,也就是更接地气,不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中的和尚。

对于一起学佛的居士而言,有第一个人走出这一步,还是会对剩下的人有影响和触动。他们会看这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是艰难、纠结,还是容易、坚定。总之,我这一步走过去之后,也就有了像悟引法师、妙发法师、界行法师这些身边同龄的90后,甚至00后一起出家。

他们可能都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没有勇气、或者魄力走出这一步。这个时候我们首先把自己的脚伸出去了,后面的人就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他们也就敢伸出自己的脚,这还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凤凰网佛教:出家前最大的挣扎是什么?

耀意法师:出家前最大的挣扎是自己的懦弱和执着,就是一直不敢面对。

因为当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必须要舍离,必须要割舍,甚至是有点残酷的隔绝。这个时候就会知道自己的懦弱,哪怕我们在心里很确定出家是一件好事,是一个能够自利、利他的事情,但当我们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就会怕麻烦、怕费工夫。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懦弱、自己怕麻烦,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如何面对自己,就是一个课题。能够面对自己,就能够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这是改正的开始。我出家之前,先在云居山发心出家,爸妈找过去之后我不敢面对,连夜从云居山上逃跑了。后来在老祖寺出家的时候,爸妈也来了。那时,师父告诉我,以前古代的禅师、祖师出家,找个深山躲起来,交通不便、信息不便,几年之后,爸妈又有了自己的小孩,就不去找了。但现在不一样,现在爸妈不找到你是不会罢休的,所以解决办法就只有面对。通过面对,即使家人还是反对和不支持,但至少慢慢开始接受这个现实。

所以,要真正敢于面对自己,敢于面对现前的境界,这是禅宗所要的心不由境转,心能转境的一个开始。

凤凰网佛教:出家后最大的喜悦呢?

耀意法师:其实我个人最大的喜悦还是在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有这样一个身份,可以真正去建立一个青年和正法道场的联系。其实我一直想做的,就是做好这一座桥梁。社会的青年、在校的学生想接触了解寺院,想了解佛法,我们能够像桥梁一样把两边连接起来。出家众这个身份更加方便于做这样的桥梁。同时,个人的修行上,我对于戒律一直很感兴趣,也很敬仰那些发心学戒的祖师,所以能有可以深入学修戒律的身份,也很开心。

凤凰网佛教:能否讲一下剃度那天的情景?当时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耀意法师:因为我当了很长时间的行者,后来又变成形同沙弥,加起来大概半年的时间。对于我这样的急性子,时间已经挺长了,所以已经没有那种兴奋、喜悦或者大家可能想象的中大奖一样的感觉。我出家本身就是一个很理性的状态,理性地衡量出家和在家哪一个对佛法、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我个人觉得是出家,然后我就选择了出家,本来就是一个很理性的想法。

我剃度的时候也很理性,想着要把这个戒持好,要把这个衣服穿到老,要把这个使命完成。

耀意法师词作(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个人觉得到我们这一代,就是佛法如何现代化,如何接引现在的人。在这个大家越来越向外攀染的时代,解决现代大众的实质需求,解决一部分社会群众,至少是信教群众的实质需求。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之一,然后再重新提倡佛陀时代的戒律教法,革除一些我们汉传佛教明清以来的积弊。 如何把这个工作做好 ,剃度的时候我很理性地在思考这个问题。

凤凰网佛教:出家前与出家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耀意法师:头发变短了,还变短了挺多,本来头发还挺长的,穿着衣服也不一样了。

从内在来说,首先是知道了自己挺没用的。在家的时候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觉得自己特别优秀,各方面都挺强的,肯定能轻易的做出一番事业。出家之后就发现自己处处都不足,尤其是和师父、师兄们比,自己在寺院里面一直属于拖后腿的那一种。修行的时候也不是很得力,做一些常住的事务也不是很得力,经常帮倒忙。

真正出家之后,通过丛林生活,降服了一点点我慢,忏悔了一点点业障之后,懂得佛法的教理怎么在实践中运用,这个是出家之后比较大的收获。然后是作为出家人的责任感,一种护法护教的责任感。觉得传播正法、弘法利生是家务,是这种责任感的生起。

凤凰网佛教:为何选择在老祖寺出家?

耀意法师:根本原因就在于因缘。因缘和合,这里刚好就是一个出家的地方。其实我出家前没在老祖寺这里住过,跟师父没有说过话。最开始的因缘是有一次到老祖寺游玩,当时抱着个西瓜送到客堂。这个时候看见老祖寺门口的湖边有两位法师,我就抱着一个西瓜扑通扑通地跑过去,往那位穿黄衣服的比丘师父一递,旁边的沙弥师父赶快一接,我当时就想这肯定是一个大比丘,不然随侍的师父怎么接的这么快。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我师父崇延法师,就是这么一个西瓜种的因缘福报。

凤凰网佛教: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身边出家的同龄人吗?

耀意法师:首先是我大学的一个同学 芦花庵的悟引法师,我们在学佛路上经常互相影响。她是在芦花庵出家的,比我大一岁,好像是95年还是94年,我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她的特点就是特别干净,特别慈悲,而且特别无我利他。笑起来也很特别,无论到哪里都是用笑容布施,心量也特别广大,一直把利益众生看得很重,把传承教法也看得很重。我记得悟引师曾经跟我说,她出家之后一次脾气都没有发过,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丛林里住,多多少少也会磕磕碰碰,然而她一次脾气都没有发过,是挺神奇的。

还有那个很早就认识了的00后,好像是00年还是01年的,现在在西园律寺,就是界行法师。他是佛化家庭,佛化家庭出家应该比我们容易很多,但他出家跟我一样,也是偷偷跑出来了。

还有妙发法师,现在在广东佛学院。她出家的时候,她父亲给她写了一份信,我看了特别感动。然后她书法写得特别好,是湖北美院毕业的。她的特点是特别稳,特别静,跟我们这种风风火火的不太一样。

90后的法师很多,像我们寺里的耀传法师,耀立法师,都是90后。耀传法师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家里条件很好,本着一颗 上求佛法下度众生 的心来出家,做事严谨、认真,每天状态都很平和。随众都随得特别好,也没有看过他有太大的情绪起伏。

耀立法师是童真入道,特别有才,现在是我们的维那师,经常会教导我们法器,对宗门这一法有很大的信心。寺里还有耀解法师也是童真入道。除了我们寺里,芦花庵90后的法师可能有二三十位吧。

身边同龄的法师真的非常多。就教内而言,讲经说法肯定得长老们来做,但是做琐事,做杂事,为常住服务,还是需要年轻的人。

凤凰网佛教:目前90后的出家人越来越多,会给佛教界带来哪些变化吗?

耀意法师:其实我觉得不是90后出家人越来越多,而是90后到了出家的年纪,到了慢慢可以独立自主的年纪,所以应该叫年轻的出家众越来越多。

十年之后可能关注点就是00后的出家众越来越多,二十年之后10后出家众越来越多,这都是一个现象。佛法在这个时代必须要有和这个时代相应的人出去接众。比如说,我们都是在大学里面学习过的,我们了解大学生现在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现在的想法,也了解大学的生活。这样的话我们去跟大学生交流的时候就没有障碍。

我们说 众生无边誓愿度 , 众生无边誓愿度 的前提,我认为是 法门无量誓愿学 和 佛道无上誓愿成 。菩萨要度一切众生就要知道一切法门,一切世间和非世间的,如果有不知道的,可能跟有些人就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够很好地交流,就不能去接引他们。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出家,一定更方便接引年轻众生的原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有共同语言,我们才好交流。

再者,就是我们这一批90后出家众有独特的属性,我们都是在自然科学的教育下长大的,大多数人和严密的教理以及逻辑更相适应,和更早那一批谈玄论道,很潇洒玄妙的僧众略有不同。随着年轻的出家众越来越多,法相的复兴,戒律的复兴就开始有苗头了。

耀意法师词作(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凤凰网佛教:你觉得现在群众对中国佛教有误解吗?

耀意法师:误解当然很多,像觉得寺院里和尚是不是都是兼职,白天工作,晚上就戴假发出去逛夜店?是不是工资很高?是不是聘用制?是不是不持戒律?是不是寺里条件都非常好,富可敌国?诸如此类种种,而且都是偏向负面的。

其实这都是一个问题,就是社会群众对教界不了解,对寺院生活不了解。我在前面的问题也提到,愿意做一个桥梁,就是要让大家了解,了解才是消除误会的最好方式。

现代社会人人都是媒体,因此我们就要去接地气,让大家充分了解我们每天在干什么,充分融入到僧团生活,不必假装高冷的形象。每一个身边的人只要想了解,尊重我们的文化,尊重我们的宗教,都让他们进来深入了解,都可以在寺院里面住下。不仅仅是逛寺院,而是知道这里一群人剃光头,穿着奇怪的衣服,躲在深山里面在干什么。人们只要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误解自然就少了,所以还是要放开心量让别人来了解我们。

凤凰网佛教:目前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耀意法师:肯定是从自己的修行开始,严持戒律,每天忏悔,深入经藏,然后慢慢养成自己的僧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出家人。这大概要花五年、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慢慢用佛的知见替换我的知见,慢慢用戒律化的生活来取代现在自我化的生活,完全依佛所说,亦步亦趋地前行,这是自己的规划。从佛学的角度来说,可能还要以研究戒律为重,以后如果有福报因缘,也是想以弘扬戒律为重。

在接众方面,其实说了无数遍,大家听我讲话都听烦了:就是做一个桥梁,让十方大众都能进到寺院。住到寺院,能够了解这里面到底在干什么,这样能够让大家消除误会,拉近距离。

凤凰网佛教:能否推荐一本书和一部电影?

耀意法师:大家可以看看奥黛丽-赫本的一部电影,叫《修女传》。这部电影有很多对宗教的思考。

关于书,我推荐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因为道心的养成还是要多看高僧大德的传记,古代一些传记是用文言文写的,我们现代人不完全看得懂。而现代的传记可能是一些居士写的,有些不是太如法。倓虚老法师的这本《影尘回忆录》就很好的,记载了民国很多高僧的行仪,也比较如法。

凤凰网佛教:是否有设想过,假若没有出家,现在会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耀意法师:其实我本科毕业之后考了研究生,虽然没有考上自己想考的专业,但是可以调剂。如果选择调剂,现在可能会跟着一个不太满意的导师或者专业,过自己还算满意的生活。

暮鼓(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我曾经考了教师资格证,也去参加过农村义务支教教师的考试。所以要说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还是会跟读大学的时候差不多,有黑业和白业,有善业和恶业,可能被烦恼所控制,也尽自己所能做一点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一个不是太好,也不缺烦恼的生活。

临江仙

一别俗世轻云散,廿载不留烟尘。回首一笑温情意,禅亭冬后进,道心是秋筠。

此身今日稍得安,盖世名皆赠。梵音千曲经千声,丈夫行处是,念念皆众生。

山僧耀意

佛历二五六一年腊月初八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 ,做智慧的传播者!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