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错误连连的韩国电影票房冠军,细说《娑婆诃》中关于佛教的错误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2 18:38:55
年初韩国的一部宗教题材的悬疑惊悚电影《娑(suō)婆(pó)诃(hē)》大热,在韩国本土是备受追捧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国内也是被捧上神坛和同样的题材的《双瞳》相提

年初韩国的一部宗教题材的悬疑惊悚电影《娑(suō)婆(pó)诃(hē)》大热,在韩国本土是备受追捧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国内也是被捧上神坛和同样的题材的《双瞳》相提并论。

海报

《娑婆诃》是导演张宰贤继15年《黑祭祀们》第二次涉猎宗教题材。两部电影他同样都是身兼导演和编剧两职。《娑婆诃》在情节的编排悬念的设置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但片中对佛教的阐述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看完后让我这个对佛教的认知连皮毛都算不上的吃瓜群众觉得不吐不快,我只想说即便你不懂也可以来中国请个佛教顾问吧,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佛教的中心了,仅存的佛祖四舍利三枚都在中国供奉。

《娑婆诃》主要是导演对于邪教害人的痛斥。近些年韩国邪教事件频发,不但残害本国民众甚至还屡屡输出到海外制造多起惨案,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导演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来警醒民众不要再上邪教的当,可问题是韩国的主流宗教是基督教,前作《黑祭祀们》也是以天主教为背景的,而本片是以佛教为基础,佛教的体系与基督教完全不同,以基督教的思维是很难理解佛教的。片中不但出现了佛教概念常识性的错误,竟然还有用基督教的思维去解释佛教的现象,真滑天下之大稽。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影片竟然是韩国的票房冠军,可见佛教是韩国真是没有土壤啊,这么信口胡编都能蒙了观众。

错误连连的韩国电影票房冠军,细说《娑婆诃》中关于佛教的错误

影片从诞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山村中开始,双胞胎中的姐姐是个浑身长毛的怪物,妹妹虽然正常但在妈妈腹中时被姐姐啃食了小腿,导致出生腿便有残疾。此后这家灾祸不断父母短时间内双亡,姐姐被当做畜生一样养在黑屋之中,夜夜嚎叫不断,村民也把家畜的死亡归结于这家。

母亲腹中的双胞胎

十几年后,江原道地区的警察们发现一具被封在水泥中的女中学生尸体,尸体死状诡异口中被塞入了红豆和符纸等辟邪之物,显然这是一起牵涉到宗教的杀人案。当警方找到嫌疑人时,嫌疑人当着警方的面自杀了。在嫌疑人死前与母亲的对话中可以发现,他认为杀害那个小姑娘是与邪恶做斗争,世人都被蒙蔽。

接着登场的是影片的男主朴牧师,他以调查全国各地邪教为生。他在找到女学生尸体的江原道地区发现了一个名为“野鹿园”的佛教新宗派。他怀疑这是个邪教组织便展开了调查,随着他的调查这个教派越来越多的疑点慢慢浮出了水面。

朴牧师

教派的核心典籍称为《降魔经》作者金济石在修行界相当有名,他曾在20世纪四十年代创立了“东方教”,可在八十年代突然将教会解散本人不知所踪。如果还活着应该是百岁开外的高龄了。

于是朴牧师便求教了一位对于“东方教”很有研究的大师,大师告诉他金济石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是“达到圣佛极致的人”,注意这是影片中的原话。大师还告诉他金济石解散教派隐姓埋名是为了写一本经书,他本人很少露面除了他的弟子几乎没人见过。

显然金济石写的那本经书就是《降魔经》。朴牧师研究发现《降魔经》的核心内容是让“野鹿园”供奉曾为恶鬼后被佛祖点化的佛教四大天王(广目,多闻,增长,持国),并让这四大天王除魔卫道杀掉转生少女的恶魔。

随着调查的深入朴牧师还发现,金济石曾在少管所收养了四个因杀父而入狱的少年,而那个自杀的嫌疑人便是这四人中的一个,在他们教内被称为“持国”。呵呵,四大天王正好对应着四个少年。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四天神,那这个金济石把自己当成了什么?

原来金济石1899年出生于江原道,到20世纪初作为佛修者的他因抗日有功得以悟道,从此便肉体永固青春永驻一直保持着当年的容貌。直到80年代,一位密宗的高僧见过他后预言在他出生百年之后,在他的出生地也就是江原道地区会诞生一位他的天敌,而在他天敌流血之日便是他身死之时。

于是贪恋肉体不朽的金济石,便妄想通过杀掉所有1999年出生在江原道的女孩子,来达到他消灭天敌的永生不死的目的。

葬身火海的金济石

这便是影片的主要情节,其实就是个因贪念而误入歧途的故事。只不过因为导演强行加入的宗教色彩而让影片看起来异常的复杂和晦涩,而影片也因为导演对佛教的一窍不通而显得漏洞百出BUG连连。

首先在人物的设置上就有问题。金济石是因为想永生不死才杀人的,这对普通人来说说得过去,可金济石已经顿悟了啊在佛教中这叫做度已,已经可以被称为罗汉了。

何为罗汉?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这样。佛教追求的是心性的修炼,其中佛的意思是觉,觉有三重境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就是自我顿悟,了断尘世埋首修习佛法。觉他就是点化他人教化众生,所谓入世度人。

不同境界对应着不同的果位,达到自觉的境界便称为罗汉;在小乘佛教里这便是修行能到的最高境界了。大乘佛教里接着修行到了觉他的境界便称为菩萨;而达到觉行圆满的境界便是佛了,大乘佛教里佛是泛指一切达到这个境界的人,而小乘佛教里佛是专指佛祖释迦摩尼。

一个佛祖坐下的罗汉因贪恋人间的不朽肉体竟然组织邪教杀人,这不跟笑话一样么,如果他有如此贪念他是怎么顿悟成为罗汉的?罗汉可是六根清净,已脱生死,已断杀贼(杀贼,应供,无生),这根本就说不通啊。

会出现这样的严重漏洞是因为导演根本不明白佛教,用基督教的思想去解释佛教。这事如果用基督教讲就是,神赐他不死之身只有天敌可以破解,天敌降世他为了维持这个所以杀人。基督教讲的是神的恩赐,与个人的心境没有关系。佛教讲的是自我的修行,你的神通不是神赐予的是你自己修行得来的,而修行是与心境挂勾的,心境不到你就不可能有神通,所以就根本不存在导演这种臆想的说法。

其次在片中当朴牧师见到那位给金济石做预言的藏传佛教得道高僧时,高僧说他一见金济石通过他身上的种种异象便认定他是“弥勒”。真是让人喷饭,您明白“弥勒”的含义吗?

高僧

弥勒是未来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弥勒佛就是未来佛,是释迦摩尼的法理继承人,他的地位是要高于罗汉和菩萨的,这位高僧即便是藏传佛教也是属于佛教十宗之一吧,您只凭一点异象就断言对方是未来佛?没有哪位高僧会有这种水平吧。话又说回来了都已经是未来佛了还会贪恋娑婆世界的一点肉身吗?

佛有三身三世之说,三身分别为:法身,报身和应身,法身代表真理,报身代表修习的佛果,应身又称为化身佛,是佛祖为了超度众生随机缘化身为各种形态。按导演这么解释这“未来佛”也未免太没有志气了。

接引印,方向反了

第三就是当“广目”去杀双胞胎中的姐姐时,姐姐结了两个手印。第一个大概是想用弥陀接引印中的来迎印,来迎印是阿弥陀佛接引信众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一般来说此手印多见于阿弥陀佛站立相,你坐着这么比划多少有些不伦不类而且方向还反了。第二个手印应该是想结无畏印,是佛陀给予信众清静护佑的意思,这个不但方向反了而且此手印一般是专属于佛祖释迦摩尼的,你这么结是什么意思?

何意?这是无畏印

最后要说一下片名。娑婆诃”可以在《大悲咒》中找到共有十四处,一般在真言的末尾处出现。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可以理解为一种祈福消灾之咒。以这个为片名我有些不明白导演的意思,如果只是“娑婆”话到是与影片比较符合,“娑婆世界”在佛教中就是指我们的现实世界,“娑婆”意为“堪忍”佛祖认为众生在娑婆世界中忍受十恶不肯出离所以需要度化,这个才与影片的基调比较吻合。

其实导演在片中引入佛教,只是想让金济石这个人物活了百年还肉身不老不死的设定说的通,但是由于对佛教的不理解造成的了以上种种的BUG,其实他只要把金济石在片中的设定改的低一些,比如已窥得修行大道的大修行之人便可以将整个故事说的通了。

抛开片中对宗教的阐述,影片对于情节的编排悬念和反转的设置还是可圈可点的,对于邪教害人的主题也是点的比较明白让人警醒,瑕不掩瑜吧,如果你只想看悬念和反转那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以上都是个人的理解和看法有说错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弥勒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