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说:众生皆具有佛性,但是这三种人佛不会渡,看看有你吗?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2 17:38:44
佛陀是无边智慧与德行的化身,他向来以慈悲对待生灵,以慈悲为本,以渡世为愿。并且佛曾说众生皆具有佛性,人人都是未来佛,而且对于大乘的法身佛而言,佛法已经超越了能所

佛陀是无边智慧与德行的化身,他向来以慈悲对待生灵,以慈悲为本,以渡世为愿。并且佛曾说众生皆具有佛性,人人都是未来佛,而且对于大乘的法身佛而言,佛法已经超越了能所,无所谓能与不能。虽然众生无边,但佛的慈悲愿念也无边,不过有三种人连佛和菩萨都不会救渡,佛经上有云:“佛有三不渡,即无缘者不渡,无信者不渡,无愿者不渡。下面就来解释一下这三不渡,看看有你吗?

一、佛不渡无缘之人

佛说:众生皆具有佛性,但是这三种人佛不会渡,看看有你吗?

佛门有言:“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佛度有缘人,指的是闻佛法、修佛法、思佛法或者是机缘成熟的人,有缘人佛讲法他能相信,他能接受,他能听的明白,他能够依教奉行,所以才可渡。而佛门还有言:“良医难救将死人,佛祖不度无缘人”,意为再好的医生,也难以救活将死之人;即使是佛祖,也无法去度无缘之人。佛是智慧的化身,无缘者就难以接触到真正的智慧,这样无论佛怎样劝说都听不进去,那该如何渡他?

佛说:众生皆具有佛性,但是这三种人佛不会渡,看看有你吗?

二、佛不渡无信之人

“信”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之一,而仁义礼智都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只有相信仁义礼智,才能真正做到。而无信者,即使有机会接触到智慧的教法,他也会心生疑顿。信佛是修佛的基础,你不信佛陀能带你超脱,佛法无边也不能解脱你。修佛甚至不要求人去烧一炷香,但是人必须要觉悟,相信且有信心,否则内心飘忽不定,难以真正得到佛菩萨的救渡。“信为道源功德母”,有信佛陀传授的道理,才能获得无边的智慧,你不信,那佛也无可奈何,便无法渡你。

三、佛不渡无愿之人

所谓愿者是指修行人的“宏愿”,源于自身,或者说你希望通过学习佛法得到什么,是做人的智慧。许愿是为自己,发愿是为众生,你说哪个功德福报大?没有愿力的人,已将自己抛弃,何谈福报与佛缘?发“宏愿”是得道、修道,以至成道成仙作佛最重要的关键。没有愿力,也就是没有向上的积极的心,这种人菩萨都度不了。

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我们需如法修行,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世事无端,机缘不可能一成不变。无论与佛家有缘还是无缘,一切都不需要过早下定论,每个人自身因果业力不同,根机悟性有异,所以不是每个人今生都能与佛结缘的,佛菩萨哪有不去度人的?不度是缘分不到,等到缘分到了,菩萨一定会来度人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成语名称以水投石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í成...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