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阿旃陀石窟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0 11:55:52
印度著名景点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境内,背负文底耶山,面临果瓦拉河。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直延续到7世纪中叶。现存

印度著名景点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境内,背负文底耶山,面临果瓦拉河。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直延续到7世纪中叶。现存30窟(包括一未完成窟)。从东到西长550米,全部开凿在离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除5窟(即第9、10、19、26、29窟)为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外,余皆为僧房。 阿旃陀(ā zhān tuó)以其壁画艺术著称于世。由于洞窟开凿年代分属三个不同时期,所存16窟壁画亦呈现出三种不同风格。 第9、10窟壁画涉及佛教的小乘形式。绘制于公元前后,以本生故事为主。佛教认为,佛陀是已入涅槃、彻底摆脱业报轮回的圣人,是不能再生的,所以多以象征性手法来表现,如法轮、莲花、小白象等。

第16、17窟为第二期壁画,约绘制于6世纪左右。以人像和建筑图案的配合为特色,构图富于变化,线条流畅,笔法洗炼,色彩绚丽,内容多为佛教宣传。 第1、2窟为第三期壁画,约绘制于7世纪左右。世俗性题材增多,与外来的中国、波斯风格融合混杂,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所表现,如帝王宫廷欢宴、狩猎、朝觐的场面,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等,构图活泼,栩栩如生。《波斯使节来朝图》记录了波斯和印度的聘问通好。 中国高僧玄奘曾在7世纪初朝圣阿旃陀(ā zhān tuó),《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记为摩诃剌他国东境的阿折罗伽蓝及石窟。随着佛教的衰落,这里门庭冷落,逐渐被人忘却,成为狐兔窟穴。直到19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引起世人瞩目 印度佛教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温迪亚山的悬崖上,历时1000年之久。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曾对它作了最早的记载。1819年英国人又重新发现。

该石窟今存洞窟29座,窟形分支提和毗诃罗两大类,以后者居多。支提窟内中央置窣堵波,依天然岩凿成,内殿四周,建造柱,在早期的支提窟中有明显的仿竹木构造痕迹,且装饰简朴;至中晚期后则趋于精美。毗诃罗窟内部有石床、石枕、佛龛等,陈设较简单 壁画是阿旃陀(ā zhān tuó)石窟中最为人们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 阿旃陀石窟 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上出现的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说明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已出现世俗化倾向。画中所描绘的众多的妇女形象,体态丰满,姿态优雅,形象高贵典雅,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 壁画依时代风格可分为早、中、晚3期。 早期壁画构图多为横幅长条形,人物造型、表现技法较之同时代的其他遗迹中的佛教艺术,有明显的进步。如9窟残存有佛传和佛本生故事,线条柔和纯朴;10窟有索姆、六牙白象本生和礼拜菩提树等画面,运笔大胆,风格豪放。 中期壁画正值笈多王朝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画面构图壮阔繁密, 布局紧凑和谐,作风沉着老练,色彩典丽,富有抒情趣味,能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和意境的表达,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阿旃陀石窟

人物描绘手法精细,注重姿态的变化,其中对妇女的描绘,均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其代表作有17窟的狮子国登陆图和佛说法图及太子与嫔妃劝酒图、16窟的佛传故事等。另外,各窟的装饰壁画,如卷云、蔓草、莲花及小动物等,均设计巧妙,想象丰富,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到了晚期,壁画创作在艺术上更臻完善。此时壁画构图宏大庄重,整体感强,线条稳健,色彩典丽,讲求透视,画面景物立体感有所加强,人物装饰更加华美,为阿旃陀石窟壁画艺术的最佳者。 阿旃陀石窟的雕刻和壁画艺术,对以后印度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随着佛教的传播,对其他国家的美术亦有很大影响 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古代石窟建得最多的地方。

而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保存的45座石窟中,阿旃陀的石窟是最著名的。从孟买赶到奥兰加巴德,第二天清晨又坐上当地巴士直奔阿旃陀,再乘上通往景点的大巴,这才终于进入这片布满石窟群的幽幽山谷之中。随人流爬上岩石山的半山腰处,山脚下那呈圆弧形的干涸的瓦格拉河在此蜿蜒而过。这些隐藏于深山密林中的石窟,8世纪后就已经废弃了,可后来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石窟发现的经过十分有趣且神奇。1819年,受一只巨大的老虎袭击而陷困境的军官约翰史密斯逃到深山密林中。这位英国驻军指挥官是应海得拉巴藩王国尼扎姆藩王的邀请参加打猎的。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阿旃陀石窟

当时,阿旃陀属该藩王国所辖。躲在瓦格拉河谷中的精疲力竭的史密斯环顾四周,准备开枪射击时,他的视线被枝叶遮盖的岩壁的奇异形状所吸引,走近一看,这是在岩石上雕刻的有精美装饰的马蹄形窗户。当天,史密斯虽然一只老虎也没打死,但却发现了阿旃陀的30座佛教石窟。这些石窟沿瓦格拉河的流向,呈圆弧形排列在长550米、高76米的断崖上。石窟群已经很久没有人迹,一排排柱子支撑着的圆形顶部,已成为密集的蝙蝠巢。史密斯赶走蝙蝠,在石窟里刻上自己的名字。 历史回顾 编辑 阿旃陀石窟(AjantaCaves)印度佛教石窟群。阿旃陀石窟的雕刻从题材上分佛教造像、装饰纹样。其中佛教造像可分早中晚3期,由于风化严重,早期雕像已很难辨识,中期雕刻手法趋于成熟,出现了许多精品,如16窟中的说法佛、19窟中的列柱和板框上的采花女子像及蛇王像等,

技艺精熟,为石窟造像之佼佼者。后期雕像,规模扩大,人物的刻画更加细腻精巧,形态也更加优美,如26窟中的佛陀降魔和涅盘、1窟中的释迦牟尼像,以及布满窟内四壁的佛传、佛本生故事浮雕等。 世俗性题材增多,与外来的中国、波斯风格融合混杂,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所表现,如帝王宫廷欢宴、狩猎、朝觐的场面,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等,构图活泼,栩栩如生。《波斯使节来朝图》记录了波斯和印度的聘问通好。中国高僧玄奘曾在 7世纪初朝圣阿旃陀。随着佛教的衰落,这里门庭冷落,逐渐被人忘却,成为狐兔窟穴。直到19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引起世人瞩目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