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坛经》的精髓是什么?对俗人有何启示?六祖的“无相颂”是……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9 11:46:28
题记:学《坛经》,长智慧,去烦恼,求幸福。一、《坛经 · 般若品第二》经文(系列之八 · 此品尾声)……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

题记:学《坛经》,长智慧,去烦恼,求幸福。

一、《坛经 · 般若品第二》经文(系列之八 · 此品尾声)

……

《坛经》的精髓是什么?对俗人有何启示?六祖的“无相颂”是……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已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二、经义“人生君”解

爱学习的你们啊!我此法门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无念。

“无念”的内在状态是,“明心见性”,即通过修行“见到”自心中的“真如”本性。

无念的外在表现(或者说,修行达到“无念”境界后人的生活状态)是“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

即积极履行做人的职责(赡养父母,教育子女,承担家庭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在家做一个合格的子女、父母、配偶,在外做一位合格的公民),积极追求人生理想(合理合法地求财求名求利);但在一切行为中,心永远保持清净自由,不驻留于成功,也不纠结于失败,事中积极做为,事后了无牵挂。

真正了悟了“无念”法门,一法通则万法通;真正了悟了“无念”法门,也就达到了诸佛境界;真正了悟了“无念”法门,也就修到了佛之果位。

爱学习的你们啊!佛法慈悲,普渡众生,后世得我此法者,须要在志同道合者之间传播,不得私自专有。如能立大志于修佛,并能终身修持此法不退,久后必成正果。

我们禅宗法门从佛祖起,立下了默传“心印”的规矩,在因缘成熟之时,必须用“以心传心”的方法,将“正法”留传下去,不得隐匿私有。

但要注意,对于志不同道不合者,不得传付“心印”。以免愚人因不解此法,而生出毁谤佛法的言行来。毁谤佛法一来自断佛性,难以成佛,二来损毁先人,究竟无益啊!

爱学习的你们啊,在我讲经的最后,送大家一首“无相颂”,在家出家的人都可依此自修,久后必有福报。

……

六祖说完“无相颂”后又言:“愿众生听闻顿教,见性成佛,解脱烦恼”。当时韦使君、僧尼道俗等人闻听六祖教导,各有所悟。大家作礼谢师,私下赞叹:“善哉!没想到我们广东地界也有佛出世啊!”

三、启示“人生君”评

此段经文是《坛经》“般若品”的最后一部分,总结全品概括成一“无相颂”。在“人生君”看来,此颂将《坛经》精华尽收其中,学佛之人理当注意。

细察之下,此颂重点大约包括如下三点。这三点也是《坛经》“般若品”的精华所在,当然也是对我们俗人最有启发的地方。

其一,解脱烦恼、修道、成佛的正途是返回自性,见到自性中的“清净心”并用此清净心指导自己的俗世生活与观念。做到这一点了,也就离解脱烦恼、成佛、见道不远了。

这就是“无相颂”中的“菩提本自性,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等语言的意思。

六祖反对从身外求解脱。在六祖看来,解脱烦恼、追求幸福、成就佛果要靠自己,自心中升起正确的见解了,幸福也就来了。对神佛、高僧大德的信仰膜拜再虔诚,如果自性智慧不起来,也解脱不了烦恼,追求不来幸福,成就不了佛果。

其二,成佛既然是见到“自性清净心”,那么见到“自性清净心”的人生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在六祖看来,大约应该是这样的状态: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尽责。对父母认真履行做儿女的责任;对儿女热情履行做父母的责任;对配偶忠诚坦荡而又宽容爱护;对学习与工作绝不敷衍潦草;对朋友与路人绝不二面三刀……。做到这一切的思想动力是“人生在世理应如此”,而不是为了博得好名声或得到什么利益。

这就是“无相颂”中“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之意吧?

对我们俗人来说,六祖“行正即是道”之意实际就是主张做一个“负责任的好人”。

做一个“负责任的好人”能幸福吗?

当然能幸福。在家承担起了父母、儿女、配偶的责任了,家庭能不和谐吗?和谐的家庭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幸福港湾啊!工作上认真负责、对朋友忠诚友爱了,你的人格魅力也就建立起来了,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必然会领导器重、下属敬仰、朋友尊敬、甚至路人也会报之于笑脸,能不幸福吗?

其三,见性之人还应该是个“无念”、“无染”、“无著”之人:积极履行做人的职责,从容追求人生理想,但在一切行为中,心永远保持清净自由,不驻留于成功,也不纠结于失败,事中积极做为,事后了无牵挂。

这就是“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之意吧!

在六祖看来,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见性之人已通透了悟人生真谛:世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因缘聚合、生灭变化的过程,正确的人生态度理应只修原因,不纠结于结果。或者说,因明白了”因”之无奈,所以认识到了“顺纳结果,不纠结于结果”是人生之大智慧、也是人生之大积极。

这就是“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之意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