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六祖坛经,慧能的戒律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相融合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9 11:07:10
佛陀起初并未制定具体的戒律,是因为没有制戒的必要,所以最初的戒律都是随犯随制而成,制戒的目的是为了扫清修行的障碍,获得解脱。佛陀涅槃后,要求弟子“以戒为师”,对

佛陀起初并未制定具体的戒律,是因为没有制戒的必要,所以最初的戒律都是随犯随制而成,制戒的目的是为了扫清修行的障碍,获得解脱。佛陀涅槃后,要求弟子“以戒为师”,对戒律理解的不同使佛教形成了不同的部派,但基本的戒律内容却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可以说,戒律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六祖坛经,慧能的戒律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相融合

慧能的戒律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相融合,增加了入世的色彩,也因此被认为是世俗化的表现。但其戒律思想仍然坚持止恶扬善,“利、乐、有、情”,普渡众生,所不同的只是不拘泥于具体的戒相,注重内心自性。所以,不能将慧能的戒律思想等同于不守戒律,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强调对戒律的持守,后人将无相戒阐发为完全不守戒律是一种极端的做法,并非正确的理解。

什么叫祖师禅昵?下面举一则公案:沩山、香严都是百丈禅师的弟子,沩山灵祐最先出世坐山,但香严却没有见性。百丈圆寂后,香严又依止沩山。有一天沩山对他说:“你在百丈先师处聪明伶俐,问一答十,问十答百,但都属于分别思维,没有找到生死的根本,现在我问你一句,但不许引经据典,要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父母未生你时是什么样子呢?”香严对这样的问题,若回答呢,心里尽是经典的。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老师的,而自己的却不知在哪儿,回答不出来,于是叹息说:“毕竟画饼不能充饥啊。”于是就把平时看的书全部烧了,说:“今后我也不学佛法了,当一个行脚僧算了。”他告别了沩山,就到南阳忠国师的墓前,搭个茅棚过日子。一天,他在田里除草,偶然把田里的瓦片抛开,击竹有声,一下就悟了。这时,他感慨流涕,对着沩山的方向礼拜说:“感谢和尚当时没有为我点破,不然怎么会有今天的悟呢?”

《坛经》中怀让禅师与六祖间的一段问法因缘。怀让禅师第一次去见嵩山安国师,安国师令其前去曹溪参六祖能大师,怀让由是而见六祖。“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六祖坛经,慧能的戒律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相融合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六祖关于明暗的开示也很精到,一般人总是把明暗对立起来,把烦恼菩提对立起来。但是“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你如果在明暗之中去寻道就错了。还是那一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明也是它,暗也是它。洞山的《宝镜三昧》有两句可以作为六祖这里的注解: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天黑了,万物都暗了,你的自性并没有暗,它正光明着哩!天亮了,阳光普照,你的自性也不会因之而明显了。为什么呢?这些明暗都是客尘,都是外境,都在自性中生灭,而这个自性动都未动。

自己就是佛,“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六祖大师归结的这一总纲,就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六祖在这一段中所阐述的,是整部《坛经》的浓缩,你看:“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不论因也好,果也好,六祖把佛与众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放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消除了一切差距。所以,每一个人,只要你发心,只要你按 照六祖的开示去修,去行,你的解脱是没有问题的。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的,可以说全是祖师禅。“我有一机,瞬目视伊”,与唐五代许多机锋、棒喝,你说这是初禅呢,二禅呢?谈不上嘛。道家所讲的炼精化气一类,连如来禅都未到,说什么祖师禅。如来禅必须讲修行的次第,祖师禅则肯定人人都有佛性,这个佛性不是修得来的,只是见与未见的问题。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六祖认为,智慧与烦恼是二,不是不二,从体上来讲,烦恼即菩提,所以禅宗从高一层的意义上讲,是不断烦恼的,断烦恼等于断了菩提。所以既不重于菩提,也不畏于烦恼,而只重明心见性,这个问题谈得多了,这里就不多讲了。

《六祖坛经》记载了惠能大师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及言教,他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看到,于一经所述中,处处皆见“明心见性”之意旨,他是从究明人心的形相与作用为入手处,而去真实地会悟本性的妙体,从而得出轮回,得了生死,的证无为。释佛灵山拈花,迦叶会意而笑,“我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独得宗门之称,明心见性即是此宗门下之正能量。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坛经》中,不论六祖千说万说,实际上只说了一句话,这就是“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什么是如“此心”,就是我们大家人人都有的这个心,对这个心,你不能把它推到一边,也不能把它推到未来。就是现在你能思、能想、能作、能为的这个心、这个念啊!有的人说:“我们现在这个心是凡夫心,怎么能与佛心相比呢?”错了,若说你心上的那些善恶是非,当然是凡夫,不能与佛的光明相比。

但你那个能善能恶,能是能非的作用,恰恰就是佛性,佛在这上面并不比你多个什么。慧能的戒律思想在他和弟子神会等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对戒律的革新和发展,他们强调心性清净在持戒守律中的作用,将坐禅与持戒融合为一,为禅门清规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成语名称以狸饵鼠成语拼音yǐ lǐ ěr shǔ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