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中所主张的自性及其超越是鲜活的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9 11:07:06
我们学禅宗、学《坛经》,一定要认真领悟到六祖大师这个法的根本之处是什么,如果不是真理,不是佛法,那么禅宗就绝对是建立不起。但是六祖不但把这个法门建立起来了,而且

我们学禅宗、学《坛经》,一定要认真领悟到六祖大师这个法的根本之处是什么,如果不是真理,不是佛法,那么禅宗就绝对是建立不起。但是六祖不但把这个法门建立起来了,而且在一千多年中取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从这里便可以看到这个法的殊胜。在坐禅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六祖大师的创新精神和法门的方便、殊胜。

六祖说:“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在前面我们多次提到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善恶、是非、成败、困果、烦恼、菩提等等都是相对的、分别的境界,能超越了这些相对、分别的境界,你才能见性,才能无障无碍。也才能“心念不起”,这就是禅宗的“坐”。

这种“坐”超越了坐相,哪怕你并没有坐在那儿用功,而是日用动静中,你仍然是“坐”。反之,你达不到这种境界,心里乱哄哄地在那些相对的分别境中打转,哪怕你坐上一百年,却与“坐”无关。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中所主张的自性及其超越是鲜活的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坐”是不动的意思,“站”是动的意思,但对于动静也不能看死了,动静是二,不是不二。这好比我们的心,你说它是有念还是无念呢?若说有念,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想;若说无念,我却什么都在想,那它到底是有念还是无念呢?

这个道理其实好懂,有念的有是我,无念的也是我,若要认定那个有念或无念的是我,反者则非,那就错了。那么,我是不是这两者合在一起来的呢?也不是,这两者都是从体相上显示出的作用而己,不是合并在一起的。若明白了这层道理,就达到了六祖所说的“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中所主张的自性及其超越是鲜活的

真阳之气要旺,那真阴之气一定要足,这样静坐才能见功夫。那么阳气从哪儿生呢?仅凭那点深呼吸是不行的,深呼吸是后来作用,与真阳无关。我说一点不知你们信不信,但可以试一试,你帮助了别人,做了件好事,心里就欢喜——这里就生了阳,阳气在心上一冲,你就有欣喜的感觉。

六祖坛经

六祖这里的“出没即离两边”“出语尽双”“来去相因”,是见道后本体的自发作用。是认识的最高作用,它对人对事,自然而然地处于“两边三际断”的作用中。你执着于东,给你说西,你执着于有,就给你说空;你执着于秽,就给你说净;你执着于过去,就给你说现在;你执着于无常,就给你说常,你执着于烦恼,就给你说菩提。反过来也一样,总要使人回头,要使人从所执迷的境中解脱出来。

这不是空的,阳也不是无缘无故生的,吃点补药也可以生阴生阳,但不是真阴真阳,总有点不纯。注意业感缘起的道理,你若能做到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么生出来的就是真阴真阳。这里可是高级气功。

《坛经》中等明文加以例证,可知“明心、见性”实为禅门之要,良由其为出道求证之本也。能“明心见性”则破妄显真,彻见心源。能“明心见性”,则即妄为真,从性起修。如是则必能于自修证上破烦恼魔,出生死流;于他利上,可弘宗演教,利及一方。识得自心本性,菩提本有,何愁不作佛?如斯则“明心见性”岂不是禅宗之“正能量”乎。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六祖又引《金刚经》的道理说“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以故呢?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啊! 从形式来看佛,从外表上来认识,那就不是正道,佛的道理不在坐,不在卧,不在行,也不在住;不在生,不在死,不在这种种的一切向上,你若在外在的形象上见佛,那就错了,你若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所以你看怀让接引马祖那一套手段,不是现身说法吗?佛、佛性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你在那儿坐禅习定,一方面执着于相,另一方面是企图有所来去,这当然不能说不是禅,但是凡夫禅,那怕你四禅八定都坐到了家,还是凡夫,智慧没有开嘛。

《坛经》进一步论述自性的生灭性,“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自性实际上能生万法,般若智慧也是从自性而出,但万法其性本空寂,若能回归真如本性,就是真如本性的显现,而非生灭法的显现。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坛经》所强调的对自性的认知,以及通过种种实践,最终是需要回归本自清净的自性,并且达到“见性成佛”的超越目的。换言之,“见性成佛”就是需要回归“清净本性”,要干净、直接且清晰地认识自我。

道家认为,我们身上精力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因为身上阴阳二气不断交替所产生的。我们在天地间所以能够生存,万物能得养育,是凭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媾。人身是一小天地,你身上所需要的滋养,都是因你身上阴阳二气融合的结果,产生出的那个东西才把你补充起来。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张三丰的大道歌说:“百日归一见笑颜,看准阴阳往上翻。即见黄婆为媒娉,婴儿姹女两团圆。笑不禁,谁能言,浑身上下气冲天。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落丹田。顷刻间,水火既济通宵眠,百日归老返童颜”。真的有这一套学问啊。

《坛经》中所主张的自性及其超越是鲜活的,是一切生活点滴之中即可时刻观照和用功的,慧能力求通过“双谴”,对立的两边同时加以否定,但又同时不否认应该在这种否定中积极地实修,这种运用极为通俗且不拘泥于刻板的名相的说教方式,不仅让更多人接受了佛法的真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