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万行大和尚开示:谈修行 之圣人证道的同与布道的异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8 11:46:18
圣人证道的同与布道的异在《金刚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思是如果跟最究竟的相比,贤圣们之间就有差别;如果不跟最究竟的相比,大家都是贤

圣人证道的同与布道的异

在《金刚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思是如果跟最究竟的相比,贤圣们之间就有差别;如果不跟最究竟的相比,大家都是贤、都是圣,都很高、都很有修行。从更浅一层理解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活得有滋有味,觉得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内在很富有。但是,与李白、苏东坡等文豪一比,就都是文盲了。若不跟李白、苏东坡等文豪比,只是跟一般人比,还觉得自己是个知识分子。在这里,李白、苏东坡就相当于无为法,代表了最高、最究竟的境界。

万行大和尚开示:谈修行 之圣人证道的同与布道的异

同样,自然界里有很多天人、神仙,还有罗汉、菩萨等,跟我们凡夫相比,他们都很高。但是跟佛相比,他们就不圆满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的修行都很好、都很高,都可以称为贤人、圣人,但是跟最究竟的相比,你们还不够圆满。

万行大和尚开示:谈修行 之圣人证道的同与布道的异

实际上耶稣基督、穆罕默德和释迦牟尼佛都是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得道的。耶稣基督为什么有六年失踪呢?这六年他就是在印度的克什米尔闭关修炼。你们看耶稣基督穿的是什么服装啊?是喇嘛装嘛!他在中东地区传教,为什么穿的是印度服装呢?由此可知,他曾经在印度生活过一段不短的时间。这种印度服装就是一块布,不需要缝,往身上一缠就是一件衣服,而且恰到好处,所以称为“天衣无缝(féng)”。结果我们中国人把它念成了天衣无缝(fèng),意思完全变了。耶稣是在印度拜师修道的,开悟之后回到中东去传教,一直保持着印度的着装。

你们若细读《圣经》和《可兰经》,就会发现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证悟的境界,和对开悟状态的描绘,跟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只是这两位教主出生在社会最底层。只有悉达多命好,是个太子,他的叔父兄弟六个,加上堂兄三十几个,当时几乎把整个印度都占领了,所以他说话谁都相信。而耶稣基督开悟后回去传教,谁都不相信他。他们说你是那个最穷的女人在马槽里生出来的,就凭你这德性还能开悟?

而当时的穆罕默德开悟之后,对自己说:我回去后跟第一个人——我的老婆说,如果我老婆都不相信,这辈子我就不用再跟别人说了。结果他回到家里,把他开悟的景象跟他老婆一说(他老婆非常聪明,比他大十五岁,出生于非常富贵的家庭),他老婆说:“你说的这一切我都相信!”

穆罕默德得到了极大的鼓舞。男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得到老婆的认可,是不是这样啊?(众笑)最失败的男人,就是老婆不信任他,朋友不认可他。穆罕默德的老婆很有智慧,她说:“我完全相信你,相信你说的都是对的,我相信你已经开悟成圣了,你现在就应该把你的感悟说给周围的亲戚朋友们听。”

穆罕默德的老婆很富有、很有地位,她找了很多有身份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要听我老公讲法,要相信他,欢迎他。”结果在第一场法会上穆罕默德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赞叹。从此以后他就更自信,劲更足,开始出去弘法了,之后就所向披靡了。如果第一次讲法就吃了闭门羹,他就不会再出去传教了,因为他发过誓:“如果我老婆都不相信,从此我就闭口不说了。”

所以,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牵扯到那个究竟的道、开悟的境界和对道的描绘,一定是一样的。因为无论过去的人、现在的人,还是未来的人,当他们得道时,他们到达的是同一个源头,亲履的是相同的本地风光,出来后对道的描绘自然也是一样的。

比如你们都到了东华寺的最高殿堂——自在堂,回去后你们向家人朋友描绘自在堂的样子,肯定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说明你们没有亲自到过自在堂,没有在这里待过、生活过,没有走进来再走出去。只要是到达源头的人,他们的描绘都是一样的,而且都不会错。中国的老子也是一个修行圆满的圣人,只是他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度和他有缘的人。

圣人都是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形式来度众生,不会以同一副面孔、同一种形式来度众生。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嗜好也不同。就像同一种质地的布料为什么要染成白色、黄色、紫色、黑色等不同的颜色呢?就是为了满足众生不同的审美、口味和嗜好。外在的表现形式、视觉效果虽然不同,但里面的产品是一样的。

所谓的差别是指在途中有差别,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不跟究竟的比,你们都对,都修得很高。但如果跟究竟的比,你们之间是有差别的。佛说话是非常圆融圆满的,他从来没说谁是外道,谁不是外道,只说究竟与不究竟,这就是他的德行和智慧。所以佛陀没有树敌。

各个宗教到现在都是八万四千法门,并不是佛教才有八万四千法门,基督教也分了很多派系,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也都有很多派系。原因是这个法传到某个区域,就必须与这个区域的文化、习俗和本土信仰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落地生根,不被排斥。

佛教进入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佛教里面有很多形式和仪轨,在原始佛教中是没有的。所以有些人说佛教里有很多东西是迷信。没错,的确有迷信的成分,但是它能流传两三千年,说明这种迷信是众生需要的,是能帮助众生的。你不要看到这些迷信的形式就全盘否定,因为迷信里也包含了真理。比如佛教里的焚香、烧纸、点蜡烛也是迷信,可是为什么我们祭奠祖先时,要燃几支蜡烛,烧一些纸,倒一点酒,盛一点饭呢?因为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孝敬父母的,所以也用同样的方式祭奠祖先。当父母亲百年去世后,我们也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孝敬他们。

所以你不能说这些纯粹是迷信。也许你会问,祭祀供奉的饭,祖先也没有吃,酒,祖先也没有喝,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他们的确没有吃没有喝,但是为了向祖先表达我们敬意和感恩之心、怀念之情,我们需要一个载体、一种方式。就像世间男女之间是怎么证明对彼此的感情的呢?赠送玫瑰或者戒指就是一种方式,玫瑰或戒指就是他们爱的载体。而我们以香、烛、灯来敬奉佛菩萨也是同样的道理,香、烛、灯也是一个载体,是我们需要这些载体、这些形式。

所以,茶以载道,文以载道,武以载道,香以载情、灯以载心,道理都是一样的,这些东西都是载体,通过它们,把实质的精神与内涵传递出去。所以修道的时侯,过程也非常重要,要想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就必须有一个圆满的过程。过程就相当于因,一旦过程不圆满,是畸形的,那么结果也是畸形的,也不会圆满。佛教特别讲究因,如果起因不好,结果肯定不好。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