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万行大和尚开示:轻重缓急就是道 之三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8 11:46:11
问:HH师打坐,弯腰驼背,还往左边倒,是不是气血不足?师:对,是气血不足。男人左边是气,右边是血。你们看我,左耳大,左脸大,左肩膀高。这说明我的气非常足,所以我

问:HH师打坐,弯腰驼背,还往左边倒,是不是气血不足?

师:对,是气血不足。男人左边是气,右边是血。你们看我,左耳大,左脸大,左肩膀高。这说明我的气非常足,所以我的脾气非常躁,爆发力非常强。左边脸稍大的男人气足,气足的人比较勇敢、有魄力。而右肩膀高,右耳朵高,右边身体长得结实的男人,比较有耐心和韧性,或者说比较深沉。但是过了度也不好。女人右边是气,左边是血,男人和女人恰好相反。所以在道教里面,男的叫乾道,女的叫坤道。

问:五官长相与年龄有关吗?

师:什么时候你修到阴阳平衡了,五官就协调了。五官协调了,思维也就协调了。为什么我们左手和右手的手纹,一个代表先天,一个代表后天呢?如果左右手的手纹一样,说明性格脾气比较好,不会反复无常。如果不一样,说明身体不协调。这样的人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反复无常。我就是一个典型,今天的想法到了明天就被自己推翻了。这种人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气血不再往上冲了,性情才会稳定。

人的气血与生理成长是同步的。男人的气血一般到四五十岁就不再增长了,这时候阴阳就平衡了,思维也就稳定了。而女人一般到三十岁气血就不再增长。到了更年期,身体好的,气血能平衡十年;身体不好的,平衡五年就开始往下跌。

万行大和尚开示:轻重缓急就是道 之三

世俗人有夫妻生活,到三四十岁气血就不再往上升,平衡五年到十年后,就开始往下跌。而我们出家人禁欲,加上不间断地修炼,生活有规律,气血会一直往上升,升到五六十岁开始平衡,一直平衡到八九十岁死去为止。

问:师父,您不是说人死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耗光了吗?那禁欲的修行人能量没有耗光,怎么会死呢?

师: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人死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耗光了,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能量真正耗光而死;二是能量不再增长后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下跌而死。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状态,这不符合自然规律。这两者的生命品质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修行人每天都在打坐观想,能量是往上走的。尤其是修莲花生法门很注重头部的观想,一开始修这个法门,它就把你的能量扭转过来往上输送了。有些修行人教人观想脚底,观想下丹田,把意识都拉到了下面。如果一直这样观想,到死的时候,意识就从脚底出去,进入地狱道,或者从肚脐眼出去,进入饿鬼道。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之后,意识从头上出去,才能往生天道或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如此,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把意识放在头顶、放在眉间,或者随着呼吸进出呢?

问:师父,是不是在某个阶段需要把意念放在脚底或者下丹田呢?

师:不需要!尤其是年轻人,你只要把意识放在下丹田,晚上一定会漏丹。所谓的气沉丹田是指过了五十岁的人。但是,如果你五十多岁了,身体依然很好,像三四十岁,你也不能这么做。或者你只有四十来岁,但身体枯萎了像五六十岁,你的意识就可以放在下丹田。

什么叫丹?什么叫田?丹可不是硬邦邦的实物,而是一团发光发亮的东西。产生万物的地方叫田。丹田就是产生能量、光亮的地方。能量产生以后,你不把它往头上送,它就会从下面漏掉。你把它送到头上,眼前就会放光。年轻人的能量本来就很足,就看你怎么把它提升上来。一旦提升上来,马上就可以用了。

问:师父,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应该不是一回事吧?

师:它们是一个道理,意识都放在下丹田。你的意念放在眉间,能量就上到眉间。你要是不相信,可以把意念放在你的一根手指头上,十分钟后你会感觉到这根指头发胀。你的意识放在哪里,你的气血就往哪里走。

问:如果因为寒湿引起肠胃不好,把意念放在肠胃上,是不是能把肠胃里的寒气驱走?

师:你要是懂得运转,就可以用意念把它转走;要是不懂运转,就驱除不了,甚至还可能把其它寒气聚集过来。

问:如果我加上观想呢?

师:理论上是这样,但要会用这个功夫才行。理论和功夫还有一段距离,懂理论的人未必会运用理论。就像学开车一样,我五分钟就可以教会你怎么开。但你不可能马上就会开,需要反复练习才会开。功夫上的“理”你会了,功夫上的“用”你未必会。要想掌握功夫,首先要有见地。有了见地,你一次不会用功,十次肯定会,尝试多了自然就会了。

问:师父,您告诉我们意念始终观想头顶莲花,吸气的时候气沉丹田,然后念咒,是不是这三者不是同时的,而是有先后?

师:实际上这套功是同时兼顾的,吸气的时候气沉丹田,同时念咒和观想,意念始终停留在眉间。这几个动作是同时的,不可能观想了上面,就顾不了下面。当然,这需要长期训练,

它和开车的道理一样。

开车时,你手把方向盘,看着前方的红绿灯和路况,脚踩油门又兼顾离合,听着音乐,和旁边的人说话,还可以思考问题。无论你一心几用都不妨碍,因为你的身心已经协调了。但是一个刚学开车的人,给了油门就忘了踩离合,看着红绿灯就忘了看仪表盘,他无法达到一心多用。

实际上一心多用的功能人人都有。高境界的人可以六根互用,耳朵可以识字,闻味道,眼睛可以听声音……六根不过是六个不同的窗口,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里面的“她”,“她”可以用不同的窗口对外交流。

问:师父,一天能不能念一千次六字明?

师:不需要念那么多。

问:那您的《善用其心》里面是这么写的,是不是写错了?

师:我那是打比方,实际上不需要念那么多,打比方跟实际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说一天打坐十个小时,同时念三字明,你的力量很快就恢复了。如果你抓住我这句话不放,那就是错的。就像我的一位同学去学藏传佛教,搞了个喇嘛的名字后,出了一本小册子来反对我,结果他也出名了。他把我的东西抛前舍后,抓住其中一点死死不放,这样断章取义肯定是错的。

况且,很多时候一个观点针对你讲是对的,针对他讲可能就是错的;在这个环境里讲是对的,到另一个环境里讲可能就是错的。想在文章里找错误很容易。这也告诫了我做什么事都要严谨、谨慎。

问:师父,我学到现在,好像完全找不到那种状态的感觉?

师:这很正常。在修行途中,有时候你会觉得没有一点希望,灰心丧气地想放弃;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已经开悟了。这些都是情绪,也是功态的反应,都是沿途风光。

问:这个过程会伴随我们多久呢?

师:只要没有开悟就会一直出现,直到你开悟。真正开悟得道了,你永远是自知的。有些人所谓的自信并不自知。没有自知的自信是自狂,既然自狂,有时候就会非常自卑。你手里拿着一万块,谁说你没钱,你都不会在乎,你心中有数,很踏实;谁说你有多少多少钱,你心里也很清楚。无论别人说得对与错,你都会一笑置之,不会跟他争辩你手里究竟有没有钱,有多少钱。

有时候我们很狂,认为自己开悟了,把祖师都不放在眼里,那正说明我们还在途中;有时候我们又很自卑,见了谁都愿意给他磕头。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负的人,一个自负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自卑的人。因为一个人把自我的钟摆摆到左边,就意味着有一天他会把钟摆摆到右边。这些都是正常的。而且对一个渴望用功的人来说,这种情绪和心态的反复无常会更明显。在没有成就之前,我们很难持之以恒地保持平静的心态,情绪和心态往往是波动的、起伏不定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