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谭嗣同认为的众生平等是什么样的?又要怎样做才能达到?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8 11:30:09
我们当代的许多语言都是来源于佛教,这已成为普遍性的文化,例如“平等”最初就是来源于佛教。谭嗣同也认为仁以通为第一要义,而通之象则为平等。关于“仁—通—平等”理论

我们当代的许多语言都是来源于佛教,这已成为普遍性的文化,例如“平等”最初就是来源于佛教。谭嗣同也认为仁以通为第一要义,而通之象则为平等。关于“仁—通—平等”理论,他在《仁学》的开篇的《仁学界说》中进行了总结,其中他认为“通”有四个组成部分,即:中外通、上下通、男女通、人我通,那么作为通之象的平等,与之一一对应的也形成了四种平等,即:中外平等、上下平等、男女平等、人我平等,第一个是关于国家间,民族间的平等,第二个是关于君与民、父与子的平等,第三个是讲性别平等,而第四个可以说是对前三个平等的总结和升华。

做到了前三个平等,那么人我平等也自然会实现了。他说:“人我通,多取其义于佛经,以‘无人相,无我相’故也。”在他看来,人我通就是众生平等,就是无分别无等差,也就是“无人相,无我相”。但进行实践起来,不能只谈人我平等,否则太抽象,难以把握,因此还必须回归到前三个平等,分别同时实施,缺一不可。关于中外平等,谭嗣同说:“以心挽劫者,不惟发愿救本國,并彼极强盛之西国,与夫含生之类,一切皆度之。···以此为心,始可言仁。”

谭嗣同认为的众生平等是什么样的?又要怎样做才能达到?

无论国家的贫与富、大与小、人口的多与少,只要是地球上的一切苍生,都是要解救的。不要留下任何死角,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同时,谭嗣同认为要破除国界,提倡全球人类皆为兄弟姐妹,依法治国,这个法要在国际上具有约束力,使各民族互利互惠,不再有侵略和压迫。教行天下,此教要打破教界的束缚,可结合各民族的信仰,开启全人类的智慧。他从政、教、法三个方面阐明了自己关于中外平等的理解。

关于上下平等,谭嗣同首先针对三纲进行了批判,他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则民,而民则君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民办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认为君臣本来源于民,且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君臣的职能就是为民办事,人民所上交的赋税只是让君臣用来为民办事的,而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的。如果君臣能为民办事办得好,那么人民就拥护他。反之,则可以换别人来做君做臣。这些都反应出谭嗣同的民本、民主思想。其次,他又反驳了父子之名,他说:“子为天之子,父亦为天之子,父非人所得而袭取也,平等也,且天又以元统之,人亦非天所得而陵压也,平等也。”不要被父子之名所束缚,父子均为天之子,相忘则能达到平等。

关于男女平等,谭嗣同说:“佛书虽有"女转男身"之說,惟小乘法尔。若夫《华严》、《维摩詰》諳大经,女身自女身,无取乎转,自绝无重男轻女之意也。茍明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平等相均”。可见,女性也具备佛性,若能持戒修行,也能修炼成佛。佛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一般的凡夫俗女若得证悟,就可以超越性别上的差异,不再有男女的分别,中国佛教里也有观世音菩萨化现女人的说法,也正是说明了女性所拥有的慈悲、教化的形象,以此来表达女性对社会贡献的肯定。

谭嗣同认为的众生平等是什么样的?又要怎样做才能达到?

关于人我平等,谭嗣同说:“人与人,地与地,时与时,事与事,无所往而不异,则人我安得有相通之理……今求通之,必断意识;欲断意识,必自改其脑气之动法……意识断,則我相除;我相除,则异同泯;异同泯,则平等出;至于平等,則洞澈彼此,一尘不隔,为通人我之极致矣。佛氏之言云:‘何是山河大地?’”又说:“夫仁者,通人我之谓也;通商仅通之一端,其得失已较然明白若此。故莫仁于通,莫不仁于不通。”社会如果能达到“仁—通‘的境界,首先还是要先断意识,也就是除去个人私心私欲,也就又回到了佛教的“破我执”,其次,意识断后则无我相,无人相,也就是无差异,无攻取,则平等之世界自然形成。

四个平等中以人我平等为重中之重,人我平等包含了中外平等、上下平等及男女平等,只要做到了真正的人我不隔,互尊互爱,那么前三个平等也会自然形成。近代社会的变革是以“平等、自由、民主”为口号的,而传统的儒家文化没有关于平等的人文渊源。谭嗣同运用了佛学的众生平等论,建立出了一个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都平等的“仁—通”社会。虽然他的平等的佛学观在理论上还极不成熟,但在在批判专制伦常下的悲惨现状时却入木三分。他的平等理论解释了社会关系的原始状态,认为初有社会是一个人性平等的民主的社会,而佛学的心性论强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此,谭嗣同是利用了平等的佛性来论证了平等的人性。当一切众生遍地成佛之时,也即社会实现了普遍的平等后,臣民与君主的差别也就自然泯灭了,到那时社会则又回到了人类关系的本然状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