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修行只能伴着青灯古佛吗这些充满禅意的道场原来可以这么美化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6 11:34:30
桑吉平措 - 禅韵03:30来自新缘影视天下一说起修行的空间,我们的心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景象?青灯古佛、晨钟暮鼓,清净清凉,庄严肃穆,但是可能也会让人觉得千篇一
桑吉平措 - 禅韵03:30来自新缘影视天下

一说起修行的空间,我们的心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景象?青灯古佛、晨钟暮鼓,清净清凉,庄严肃穆,但是可能也会让人觉得千篇一律。

一说起修行的空间,我们的心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景象?青灯古佛、晨钟暮鼓,清净清凉,庄严肃穆,但是可能也会让人觉得千篇一律。

但是修行真的只能伴着青灯古佛吗?其实不然。在唐砖宋瓦搭建的千年古寺之外,不少现代化而又不失禅意的道场正悄然兴起。

修行只能伴着青灯古佛吗这些充满禅意的道场原来可以这么美化

今天禅风君想为大家分享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一起了解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又寄托了使用者什么样的用意。

农禅寺水月道场

法鼓山农禅寺,建于台北北投大业路稻田中,由圣严法师的师父东初老人启建,践行中国禅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理念。圣严法师将之扩建,而有了现在的水月道场。

水月道场的兴建因缘颇为有趣。在圣严法师一次打坐中,他看到了未来寺庙的样貌。用一句话来描述,便是“空中花,水中月”。因此,这一方修行空间便被命名为“水月道场”。

在佛经中,“水月道场”这个名字,其实还有个来处。《维摩诘经》有言:“启建水月道场,大兴空花佛事,降服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果。”这正是一个觉悟者对生命的洒脱豁达。

圣严法师的这个建筑理念,对建筑师姚仁喜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一句“空中花,水中月”,简单的六个字,成为了他有史以来接到过的最为简洁的一个任务书。

最终姚仁喜终于是参出了这句话里的禅机,交出了一个让世人惊叹的答卷。水月道场的风格简朴大气,充满了现代感,而又融合了佛教的禅理元素,呈现出一股欣欣向荣的姿态。

水月道场的主建筑是一个“长在水里,浮于水面”的大殿。但大殿的外形,并非传统的飞檐斗拱结构,不是一个水上的阁楼,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建筑。

大殿采用混凝土、石头、柚木等材料建成,线条与色彩都极简约,22根巨大的柱廊支撑,颇似希腊神庙的石柱风格。

讲堂里的木质墙壁,用镂空的方式将《金刚经》、《心经》等佛门重要经典镂刻于上。每当阳光投射到墙上,便会在地上呈现出一部“光影佛经”。人从中走过,佛经便映在了人身上。

简单的建筑线条,让建筑的外形最大程度的简化。而独具匠心的经墙、水池等搭配,却又能将佛门的庄重与洒脱完美融合,完美地将圣严法师“空中花,水中月”的理念表达出来。

在未来感中看到佛法的美,这便是水月道场。

进之宅

台湾台南的一个村镇里,住了一位比丘尼。她出家云游三十余年,经常思考“何处能修行”,最终在这里定居,盖了一个房子,取名为“进之宅”。

建筑师林柏阳运用低调的回收混凝土板,建构了一处充满光影的修行境地,日光变换,印照在空间里,使整栋房子充满了生命力,还获得2018年台湾住宅建筑首奖。

进之宅的主人出家30年,不只在台湾修行,还到过加拿大、印度、泰国、缅甸等地流浪修行。

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琢磨着“修行”的意义:何谓修行?何处修行?直到离开寺院,她决定为自己造一栋房子,实践“无处不修行”的理念。

进之宅有200㎡的占地面积,但室内只用到80㎡,剩下的120㎡分成了3个露天阳光庭院,开阔通畅,在其中打坐参禅,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进之宅的整个建筑中心是一颗松树,围绕这颗松树形成了一个弧形廊道,光线可以很自如地投入室内佛堂之中。廊道区隔开了佛堂与起居室,界限清晰但又不会像区隔墙那样带来约束感。

起居室内布置也极为简单,只设计了一个下沉45厘米的凹洞,洞中设桌子,边缘铺上榻榻米便可以作为桌椅,将沙发等物质欲望需求降到最低。

走过起居室达到卧室。卧室只有两米宽,放置一张床,一套桌椅和一个衣橱。

但卧室并不显得狭窄,因为卧室另一面与半圆形的后院相连。人在其中,仿若置身于自然之间,鸟语花香,清风明月,都不会被阻隔在外。

弧形的曲线,不仅为法师的采光、生活、禅修带来诸多便利,更打破了混凝土在人们心中“硬邦邦、冷冰冰”的刻板印象。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令人想到“烦恼如金刚,般若能摧伏”的譬喻。

在刚与柔之中寻到中道,这便是进之宅。

慈光精舍

位于湖北黄石的慈光精舍,是一个弘扬药师文化的道场。由正慈法师发心修建而成。

慈光精舍在建筑上便已经彰显了药师文化:精舍主体建筑是三栋楼,主殿是净琉璃宫,东边是慧日学堂,代表日光遍照菩萨,西边的楼是清凉上苑,代表月光遍照菩萨。

而在建筑之中,更是将药师文化带入其中。净琉璃宫供奉药师佛圣像,宝蓝色的琉璃药师佛在灯光下特别美,内外明澈,非常明净。

在慈光精舍里,有丰富的藏书,书架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顶,整齐地摆放着不染纤尘的藏书,人在其中阅读,可以感受到书籍在此获得的至高礼遇。

慈光精舍俱多处禅意景观,传统庭园的奇花异草,水岸庭阁与白沙、苔藓、山石、奇松的枯山水意境相得益彰,无不传达出雅、静、清、寂的禅宗美学。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能满足现代弘法之需”,这是正慈大和尚建设慈光精舍的初衷。“唐宋文化由日韩保留了下来,没有破坏。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份责任,要把唐宋的文化内涵通过建筑表现出来。”

正慈法师对于如何用文化给现代人带去正面影响极为关切,因此,这座慈光精舍,虽有传统的盛唐遗风,古老的佛教文化,但在建筑风格上,却展示出了丰富的公共生活气息,让人们愿意栖息其中。

在盛唐的古风里过现代的生活,这便是慈光精舍。

广州大佛寺

广州大佛寺位于广州闹市之中,一墙之隔便是经济繁荣,人流巨大的北京路步行街。然而身处闹市之中,却不能阻隔这一方天地中透出的静谧与禅意。

大佛寺的普觉楼,是一座具有综合功能的大楼,更是一个能满足都市人各类需求的所在。图书馆、茶室、素食馆、心理咨询室,咖啡馆……各种功能为人们开发这一空间更多用途提供了诸多可能。

例如大佛寺曾在普觉楼成立普觉琴社,如果你热爱古琴、古筝等古典乐器,希望学习,这里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

又如大佛寺曾在普觉楼举行花艺培训,将古老的插花艺术重新带回人们的身边。看着方寸之间,被插花装点出别样的精致,人们的心情也不觉舒畅。

而大佛寺的咖啡馆,更是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的好去处。每一杯咖啡,都是咖啡师精心研磨制作,在绿色健康之外,更别有一番佛系的不羁。

大佛寺方丈耀智法师对于在普觉楼开发这种种因应时代需求的功能,态度一向很积极。在他眼中,都市佛教除了承担起满足信众宗教需求的责任以外,还需要满足更多大众的文化需求。

在喧哗的闹市中找到清凉休息,这便是大佛寺。

当然,新时代新气象,佛门一向讲究与时俱进,契理契机,佛教中的创新,还有许多,禅风君这里无法一一为大家分享。

不过看了这些,小伙伴们还会觉得佛门寺院只是吃斋念佛,青灯黄卷吗?正如住在进之宅的那位师父所感悟的,生活处处可修行。佛门的智慧,与时代的气息交融,显现出的的确是一番别样的美。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