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怎么理解“烦恼即菩提”这句话?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06 09:06:29
“烦恼即菩提”这句话在不少大乘经典中经常见到,这句话比较令人费解,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菩提?烦恼。烦恼是梵文的意译,我们一般

“烦恼即菩提”这句话在不少大乘经典中经常见到,这句话比较令人费解,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菩提?

怎么理解“烦恼即菩提”这句话?

烦恼。烦恼是梵文的意译,我们一般人的意识中,烦躁不安、痛苦忧虑就是烦恼。但在佛教中,这个烦恼的意义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指烦躁、焦虑、不安。佛教把一切扰乱众生身心安宁,并使之发生迷惑、苦恼的精神作用都称为“烦恼”,因此,各种情绪和欲望,包括一切世俗思想的认识活动,都是“烦恼”。比如愤怒、嫉妒、自私、贪婪、执着、傲慢、愚昧、发脾气、虚荣、自卑、厌恶等等这些,只要是负面的情绪,不好的思想状态,都能扰乱我们内心的清净平和,都称为烦恼。

怎么理解“烦恼即菩提”这句话?

菩提。菩提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在佛教是指断绝烦恼,破迷开悟,如人大梦方醒,大彻大悟,恢复了自性的光明,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所以佛教中常讲菩提之路,菩提大道,这也是佛教弟子修行的目的所在。

烦恼和菩提这两个词,本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为什么经典上又说“烦恼即菩提”呢?因为人人皆具佛性,我们的自性里本就具有智慧、菩提,因为妄想、执着、无明以及无始以来的业,让我们产生了诸多烦恼,障碍了菩提智慧的显现。只要我们一念觉悟,放下烦恼,菩提智慧那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一念迷惑,菩提就又不见了,烦恼就又产生了。

所以,这个烦恼和菩提是在一念觉悟与迷惑之间,互相转换,相辅相成的。菩提要在烦恼中修,烦恼要因菩提而灭。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没有菩提也就没有所谓的烦恼了。好比我们古人的阴阳学说,也是对立统一的一对,没有阴哪有阳?没有阳又何谈阴?

佛法经常讲不二法门,万法一如,《心经》上著名的一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是这个道理,色和空是一不是二,烦恼和菩提也是一不是二,两者是相互存在,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正因为有了烦恼,我们才有了修行觉悟之道的必要;也正因为有了菩提觉悟之道,我们才能斩断烦恼,获得解脱。

这样绕感觉还是有点乱,最后再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我们的自性就好像一面镜子,上面沾染了尘垢,就不能照见自我,就好比我们产生了烦恼;我们把它擦拭干净,又能照见自我,就好比觉悟菩提。那么无论干净还是沾染尘垢,都是这面镜子,你总不能说是两面镜子吧?所以说,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只是在一念之间,互相转换而已。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