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学佛必知的基本常识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06:32
佛教常识  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3、缘觉:是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4、声闻: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  5、阿罗汉:是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  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 -  7、菩提心:即发

佛教常识  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3、缘觉:是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4、声闻: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  5、阿罗汉:是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  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 -  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  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  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 -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众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 -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  12、二执:我执(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  14、二障:烦恼障(障碍涅槃),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  17、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  19、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  20、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 -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  23、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  24、三藏: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达磨)。 -  25、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宝。 -  27、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 -  28、小乘:是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 -  29、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  30、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再加大乘诸法实相为四法印) -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  32、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  33、四等:即四无量心。 (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  34、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  35、菩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  36、四德:常,乐,我,净。 -  37、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38、四念住:(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  39、四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40、四种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  41、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42、五欲:财,色,名,食,睡。 -  43、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  45、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  47、五盖: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 -  48、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  49、五恶见:(一)身见(萨迦耶见),(二)边见(执常,执断之见),(三)邪见(谤因果,坏善事),(四)见取见(非果计果),(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  50、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  51、十惑: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亦名十使。 -  52、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  53、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  54、六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衰耗人之真性。 -  55、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56、十法界:佛陀,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57、六波罗蜜:即六度的异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  58、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 -  59、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  60、六时: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  61、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  62、六难:(一)遇佛世难,(二)闻正法难,(三)生善心难,(四)生中国难,(五)得人身难,(六)具诸根难。 -  63、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  64、阿弥陀佛:译意是无量光、无量寿,故亦称无量寿佛。 -  65、僧伽:义为‘和合众’,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  66、达磨:义为‘法’,指佛法之法,即经典。 -  67、涅槃:作圆寂解,亦作寂灭或不生不灭之义。 -  68、无为法:是圣智所证的真理,没有因缘的造作。即断了烦恼,证得清净自在的理法(又名无漏法)。 -  69、有为法:是因缘造作的世间法,有烦恼,不能清净。 -  70、无学: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称为无学。(修习戒定慧,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  71、无学果:是阿罗汉的果位(又名无生)。 -  72、佛陀有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  73、发菩提心:佛经上说过,发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广修无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广度无量众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  华严经云:‘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则真,心真则志愿坚固,信仰便始终不转移,而能勇猛精进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成语名称以水投石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í成...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