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圆因法师简介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10-11 09:07:36
圆因法师简介 圆因法师简介  圆因法师,俗姓敖,名乃樾,公元1910年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之望族人家。1961年至台湾莲因寺从忏云法师出家。后至后山修行闭关。曾多次主持台湾大放生的念佛法会活动。2002年6月21日,预知时至,往生于茅蓬内。慈德寺荼毗,得甚多舍利。
圆因法师简介

圆因法师简介


  圆因法师,俗姓敖,名乃樾,公元1910年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之望族人家。1961年至台湾莲因寺从忏云法师出家。后至后山修行闭关。曾多次主持台湾大放生的念佛法会活动。2002年6月21日,预知时至,往生于茅蓬内。慈德寺荼毗,得甚多舍利。

\

圆因法师事迹


  圆因法师先后毕业于上海(租界)英人所办的华童公学,无锡私立的辅仁中学,江苏省立水产学校(Marine Product College),旋即负笈日本,留学东京日本大学,专研经济,在求学期间为了加强日文能力,就单独到一个很少有中国人地区,向一个日本家庭租赁居住,仅仅一年的时间,其日文程度已远超过同校的学长。由此看来法师在未出家时,可说素有颇高的语言天份,除会英、日语之外,也擅长大陆八种的各省方言。不过那年,二十多岁时,有次利用学校放假期间,回家探亲时,却遭逢民国二十六年,中日战争爆发,毅然以爱国志节,弃学返国,举家迁徙西南后方,投身生产报国之抗战行列,初期服务运输业,续由兄弟二人***营商贸。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国势日强,军国主义思想抬头,便以积弱已久的中国为首先并吞的目标,由于这样子的浴血战争产生了无数的悲剧,断送数十万计的幸福家庭,牺牲千百万的宝贵生命,中国半壁的河山曾沦丧为日人的手中。其中不愿被奴隶的人们告别了家乡,告别了生我育我的土地,响应政府的号召向大后方转进,为了子孙后代的基业、为了长期抗战,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的迁移,在逃难的日子,前面是茫茫然的未来、艰苦狼狈的旅程,后面则是漫天的烽火、苦苦相追的敌人,偶尔还会遇到打家劫舍的匪徒从旁欺凌,那时住宿不定、饥渴逼人算是小事,各种的疾病、骨肉离散的死亡,种种的惨状相继而生。当时人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政府到那里我们就到那里,彼此相互鼓励。  在这场大浩劫中,法师一家人也无可避免的加入逃亡以及建设大后方行列中。在逃亡的日子中,一家人却每每有惊无险,奇迹的度过各种难关,非但是当时面之,即便是现在思之,总觉得太不可思议。  法师总觉得是自小抄《金刚经》而得佛菩萨感应所致,否则巧***那里只有一、两次,决不能处处都化险为夷。虽不免餐风宿露,但也是平安度过,有关此不可思议的旅程,由后面感应故事中可见之。  逃难的日子,是自无锡往南京,而汉口再向湖南的衡阳,接著由衡阳进入大后方,在抗战期间其足迹遍布滇、桂、黔、川各省。  过去法师曾在西南公路局昆明修理厂实习负责汽车材料及工具的管理。当时对此工作十分的投入,颇受厂长的赏识,后来厂长的朋友-朱研延光先生,交通大学毕业,来台时曾任交通部次长,并向厂长表示有家英将设分公司,欲网罗精英人才来经营业务,请其推荐,此时法师则为眼前最佳人选,此家英商公司在重庆专营汽车零件、五金材料、规模很大,当他掌管时,业绩甚佳。  其回想过去战争时候,物价极不稳定,涨幅的情形很惊人。不过法师在其间因投资有术而赚入不少的钱。因此抗战胜利之后,便返乡根本无须工作,当时被喻为不愁吃穿的-寓公。当时的年龄尚未四十。  再说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胃口养大之后就不得了,有钱后还希望更有钱,于是又将所赚的钱去投资于其他的事业上,并且获利甚多,仍然未之足,进一步又去玩股票,最后钱都赔在股票中,只剩少许留在身边。说到此,法师感慨的说:因果昭彰,丝毫不爽,如何来便如何去,一切总是春梦一回,学佛要趁早,免得被贪、嗔、痴三毒所蚀,万不可说等到××岁或赚到××钱才去学佛,恐怕那时已悔之晚矣!  中国的苦难,未因抗战胜利而结束,战争的阴影又再笼罩原本美丽的江南,顿使江南,日出不再红似火,江水春来也不再绿如蓝,颠沛流离的日子又再度到来,告别了家乡,拜别了祖坟,一家人辗转来到-宝岛的台湾,万万没想到这样的一别就与故乡已告缘尽了!  1948年、1949年,兄弟俩随侍慈母迁台,落脚在台北的林森南路。起初也是安享-寓公悠闲的日子,后来觉得如此无所事事岂不会坐吃山空?逐与弟***开专卖食品为主,冷饮为辅的-华一商行,在兄弟俩的巧夺天工下,使这家店富有特色,颇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兄弟俩经营有道,不到十年光景,就赚到当时第一特奖的二十万即不想要再做了,来台后十余年,慈母示疾,兄弟亲侍榻前,竭尽孝心,直至汤太夫人往生,威念亲恩昊昊,体恼生命无常、悲痛难抑而无心恋钱、乃急流勇退,并结束当时如日中天之兴隆商业,发心向佛,茹素斋戒,依印顺法师授三皈依,隐居市郊,离现今故宫博物院不远的官邸附近-芝山岩。其土地是由一位副司令所提供的,盖建的房舍是十分符***现代化的而且舒适,从此清修。法师又笑著说:那栋房子比现在的茅蓬好多了。  每个人开始学佛都有其机缘,兄弟俩在商场上急流勇退,对人生有一番彻悟,除受佛法的薰习外也皈依。终日用功念佛、打坐,并背诵《金刚经》、《大悲咒》、《楞严咒》用功到形容消瘦。在舒适的芝山岩却只住短短的一年。  法师成年之际,尊翁宇润公曾告诫:娑婆世界苦不堪言,尔等切莫轻言成家,将来或有殊胜机缘,诚亦难料。法师秉承庭训,始终保持童身。  1962年(五十三岁),某日应一位任教于清华大学的朋友邀请,三人共往水里莲因寺打佛七,那位教授在佛七圆满时即表明欲在此地出家,但因缘未***和而先行离开。兄弟俩则继续停留一个星期。忏云法师乃告以因缘成熟,兄弟俩也觉得应摒绝万缘,从忏云法师祝发,就这样俩人也开始了另一种的宗教生活,并被授与法号-释圆因、释慈因。  圆因师曾任莲因寺知客师约一年多,深得忏云法师赏识,后来因感觉修行需要、来日不长,为期真正了脱生死,忏云法师也特许其于后山盖茅蓬,让俩兄弟各有一间小佛堂可各自用功,闭关苦行,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持戒守律,勤修六度,历三十余年,如法修行。在隐居茅蓬时,其弟慈因师有时会起身拜佛,而圆因师在五十多岁时就曾染上风湿性关节炎,因此拜佛相当困难,拜完之后常感头昏,旦圆因师并不加以理会身体的障碍,以坚定的毅力加以克服,拜不久后,病痛也就好了。  细观,过去圆因师生活的条件是十分优渥,钟鸣鼎食之家,自小衣食无缺,又深受到长辈的恩宠与厚爱,从仆簇拥,换言之由此法师的出家背景,可以说他与一般的人不同,因为过去在大陆的出家人,多半是因家贫,父母无力抚养,才被送到佛寺出家,他舍弃人们汲汲渴求的富贵荣华到甘于淡泊离欲。圆因师却常说:这是多生修来的因缘,唯有学佛往生极乐净土,才是真解脱,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在山中修行的岁月中,圆因师曾抄写多种经书。平日和慈因师拜佛、念佛外,还经常上山捡木柴,扛回来做燃料,也捡许多掉落满地野生的果实,如梅、李、杨桃、龙眼等,将它制成蜜饯,遇到有缘的居民则与其结法缘,有不少人都尝过,其手艺高明。  除此之外,圆因师对众生都十分慈悲,每日皆用米食喂养屋前穿梭的小鸟们,所以来到此会感到这边的鸟儿特别多,鸟鸣声也特别嘹亮。其中最特别的一事,是在多年前有对画眉鸟,老是飞来跟师父一同念佛,甚得师父之欢心,然而不幸的是,某日其中一只鸟突然失去踪迹,另外一只则飞来悲鸣不已,仿佛在哀求救助,圆因师四处找了很久,也无结果。过不久,仅存的这只鸟也不见踪迹了。  事后不久,慈因师曾从这画眉鸟彼此相思的故事做比喻并预知时至的说:圆因师我欲先离去。其弟慈因师的身体向来是很健朗的,便用在此故事中鸟的失踪做比喻,圆因师立刻能意会到言下之意。某日的夜里,慈因师忽然腹痛如绞,急送医院,结果得了腹膜炎而且病情加剧,没多久在多位僧人与居士的佛号中往生。享年七十岁,该年为民国七十年。  虽然明知生命本无常,一切皆是苦空、无我,无奈七十年的朝夕相处,相互扶持,比翼双飞,一旦雁行折翼,情何以堪。圆因师曾为此事悲伤不已,故化悲愤为力量。乃决定更加用功,闭关精进不干世事,并发愿抄写《金刚经》一百部,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此一百部约历时两、三年才完成。迄今圆因师仍然精进不懈,前后共抄写了近三百部。  近三十年的山中苦行,圆因师始终抱持规律的作息,每晚入夜即眠,子时即刻起床,漱洗后做早课,拜佛(含:八十八佛、十大愿王共一百余拜)还有念佛、诵经及打坐。圆因师平日非常爱惜物命,衣服破了自己缝补,穿针引线毫无困难。另外对十分不起眼的废物,经过其巧妙之手,就成为精致的用具,由屋内屋外均可以看见其成绩,甚至还亲自爬上屋顶上修理屋瓦,几次跌跤都毫无损伤,更深知真有护法神护持,并且除了冬天外,每天都会在屋前晒一捅水做沐浴之用,如此是既卫生又省燃料。  圆因师常在庭院处施食给往来的猫、狗、鸟及蚂蚁等小动物。当慈因师往生后,莲因寺则由缆线送斋上来,而圆因师仍然会煮一些饭并笑著说:小鸟儿比较喜欢吃熟饭。古德也云:为鼠常留饭,怜蛾罩纱灯。其慈悲更甚于此,十方善信送来的供养亦一文未留,全拿去印佛书,卡带、CD、VCD等再与大众结缘。  圆因师毕生专修净土法门,隐居近三十年,待民国八十年,以因缘成熟,开蓬度众,弘法利生。定期护生放生,倡印大量佛书,录音带。法师秉持愿众生得离苦,不为己身求安乐慈悲心愿,其作风不谈玄说妙,总是苦口婆心劝人念佛;广修福德、印经、吃素兼放生,恒常开示弟子说:以戒为师,老实念佛并且强调吃素放生的重要性又说:凡学佛者欲往生极乐,第一要吃素放生,从未闻吃荤腥并杀生的能往生。其次修学大乘佛教的精神,发菩提心多做利益众生之事业,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培养慈悲心,使自己的言行遵照佛陀的教示与古德的行持。第三是-老实念佛,学佛勿花样多,依据《弥陀经》上所说要专一心志,至诚恳切,平常要养成多念的习惯,使行愿具足,要自力加上佛力加持,往生才有希望。总而言之,其致力于净业之提倡,净宗之弘扬,不遗余力。  当今佛教界,尊为龙象的忏云法师,亦曾赞叹:莲因寺前有浊水溪,后有高山,高山上住有修行人,道行很高。  2002年六月二十一日,预知时至,往生于茅蓬内。慈德寺荼毗,得甚多舍利。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