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修学佛法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8-24 09:07:37
人们既明白流转五趣的凄苦,便会珍惜生命流,免再造业沉沦,而趋向究竟涅盘的净乐。 所谓:出世间的清净境界,也就是说修学佛法的终点浮标是要了脱生死。再从“佛法在世间”来说,佛法是救世救人的,随处都是道场,所谓,发菩萨心,行菩萨道。众生的流转六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好像海里的浪涛,起伏无垠。人到了涅盘净乐的境界,再看众生在苦海里的浮沉,亦如人们站在海岸上看跌在浪坑里上来下去的沉溺的人是一样的。这时在岸

\

平时人们把佛法与幻术混为一谈,以为道士有法,僧人也有法,江湖术士同样有法,认为法是一件很神秘的事物。

在文字上法字的用途,确也很广泛,法律上制为各种的刑法,儒家在伦理上制为礼法,除了幻术引作法术披上神秘的外衣外,以上所指的刑法与礼法,都是一种规范,是人类社会的赏罚与秩序。

我们现在谈的佛法,既非幻术,亦非人为的礼法,是宇宙人生纵横万有的形态与动态形成坏空的定律。

尽管从无到有,已有还无的缘生缘灭,都不能离开其必然的定律─轨则。所谓:“总赅万有事理之称 与“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一切事理皆有自体、具轨则,故皆名法”。

比如一望长林花木丛生,其中竹有竹体,梅有梅的态,桃亦有桃的样子。桃的原素长出桃的种子,开出桃的花,结成桃的果,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亦如是。密林丛杂,各自有形态,不会翠竹上长出香意宜入的梅花,这是从有形上说的。至于吾人的动心举念,亦不能脱离如是因缘如是法的依归,比如前念生出一个恶的念头,后念生出一个善的念头,这种善恶的念头,虽然没有空间的位置可凭,且同是烛影摇红,但在生灭的概念上,前念还是前念,后念还是后念,所谓:“无质碍而有缘虑之用者为心法”。这些宇宙万有缘成生灭的道理,在佛陀未生前本来如是,不过由于佛陀的证悟,给予众生的 启发,便称为佛法。

这么说,儒家的礼法,是伦理的秩序,社会的法律是人民奉公守法的凭籍,那么佛法对人生社会,又有何作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的。站在寒则谋衣、饥则谋食的生活表层去看,

佛法似乎在人类的生活外一种陈旧的学说,对人生并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但吾人如肯深一层去探讨动荡不宁的社会真相来说,佛法的用处便很重要。比如一个人所以违离佛法,作罪犯科,目无法纪,就是不明佛法所说的:善恶到头因果循环的定律。

人类是追求快乐的,同时也是怕苦的,所以作罪犯科,也是因于一时追求欲乐的冲动,而蒙昧心智, 结果求乐而招来苦果,这并非人们始所欢喜的。当心芒坏念时,总以为能逃法纪,不顾后果。但佛大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造业如影随行,是无法遁逃的。人类如信仰佛法,是不肯去做坏,留给罪业让自己他生去赏还的。由是,人类照佛法去修养,人类的心理是健康的,社会如得佛法的普遍,人间便是一个净土的乐园。

世间上的学术,学为致用,不是讲究学问,便是讲究技能,但佛法虽然也可以作为一种学问来说,但佛法对人生的焦点,毕竟在于转迷成觉的修养,否则在人浮于事为生存而竞争的社会, 拿佛法只是当作学问来谈谈说说,那就等于梦里数家珍,醒来还是一幅寒酸相,所以佛法是注重于修养的。

人类是追求幸福的,但人生社会的幸福是建立在人生光明的一面,需要从自己的做人做起,比如改造自己不正当的思想与行为向真善美与光明的一面求上进。用佛法人我平等互爱的精神,来调和人我妒害相残的局面。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解除人生社会由于人心邪恶所造成的痛苦,与不良的现象,要从污浊的社会,建立净化的人间。这时人们在安宁的社会里,过着和平乐道的生活,

\

人们既明白流转五趣的凄苦,便会珍惜生命流,免再造业沉沦,而趋向究竟涅盘的净乐。 所谓:出世间的清净境界,也就是说修学佛法的终点浮标是要了脱生死。

再从“佛法在世间”来说,佛法是救世救人的,随处都是道场,所谓,发菩萨心,行菩萨道。众生的流转六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好像海里的浪涛,起伏无垠。人到了涅盘净乐的境界,

再看众生在苦海里的浮沉,亦如人们站在海岸上看跌在浪坑里上来下去的沉溺的人是一样的。这时在岸上的人,如只是一种平常的同情心,那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发起大悲无我的慈悲心,才会跳入浪坑与众生共浮沉,把沉溺在江心的人救上海岸,这便是菩萨的行为。但入海去救人, 如只是一股热情,那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懂得水性,游泳的技术好才可以,不然不但无能力救人,结果连自己会跟着沉下去。所以修学佛法的人,要深入社会去救度众生,亦如在海里救人一样,必须先觉悟自己,然后才能使他人觉悟,所谓:“立己立人”。所以必须要自己先行修持佛法。假使我们只是一个挂名的信仰佛教,没有照佛法去修持,见名还是贪名,见财还是贪财,见色还是贪色,这对佛法是没有相应的,在社会也是没有化导人心的作用。所以信仰佛法,必须脚踏实地,从改造不良的心理做起,彻底做到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的完美人格,进一步得佛法的证悟与受用,

才算是真实的学习佛法,能如是,热恼的人间,便成清凉的世界。祈祷佛光普照世界和平人民康乐。(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