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什么是六和敬?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8-11 09:06:33
师父,请慈悲为我等简略六和敬?明证法师开示: 意思简略讲一讲六和敬,六和敬是表示和合从需要有六个条件,六个条件。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知见是第一,如果大家的观点不一样,那么在一起修学就很困难,当然,除了这个观点以外,还有别的内容,你好比说宗派相关太远,其实各个宗派的观点应该是致的,但是由于凡夫,没有开悟,开了悟以后,知见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开悟,所以知见不一样,开了悟以后正确的知见都是无我,一切法

师父,请慈悲为我等简略六和敬?

明证法师开示: 意思简略讲一讲六和敬,六和敬是表示和合从需要有六个条件,六个条件。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知见是第一,如果大家的观点不一样,那么在一起修学就很困难,当然,除了这个观点以外,还有别的内容,你好比说宗派相关太远,其实各个宗派的观点应该是致的,但是由于凡夫,没有开悟,开了悟以后,知见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开悟,所以知见不一样,开了悟以后正确的知见都是无我,一切法无我,那当然就一致,剩下小的不一致,那就没关系了,大的方面一定是一致的,好比我们利用电脑,就可以直接查字典。关于六和敬有很多,具体的讲法,但是基本的讲法,都是一致的,不会有什么不同,我们先看《佛学大辞典》的说法,这个顺序是先按身口意来说的,所以,身、口、意、戒、见、利,按照这个顺序来说,身口意,戒是受戒的戒,见是刚才说知见的见,还有利,利就是利益的利,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是身口意三个方面,那么戒、见、利呢,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就是有具体的条件,大家可以住在一起,口和无诤是说在口业方面,大家都互相尊敬,没有争吵,没有争斗,意和同悦是大家没有意见,都能够忍让,住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和烦恼,能够共同如法地修行,戒和同修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有人不持戒,又不如法作羯磨,那就麻烦了。

\

所以,在一起的和合从必须受戒,受的戒应该是一致的,好比都受过五戒,都受过比丘,比丘尼戒,都受过菩萨戒,那么就在一起诵戒,都按照戒律来要求,诵戒之前要作羯磨,就是你哪些地方错了,自己发露忏悔,得到大众认可,罪当下就消灭了,可是现在这一条,僧团里面开展得不太好,可能只诵戒,但是不作羯磨,那么罪怎么消呢,把这件如此重要的事情忽略了,每次都要给他机会,因为已经攅了半个月了,半个月诵一次戒,这半个月当中有的人可能犯了不只一个错误,是要借这个机会消除的,否则的话业障 就会累积,如果没有这个机会灭罪,就会一直累积下去,不就麻烦大了吗,那就只好自己忏悔。

如果僧团不能够组织自己就要懂忏悔这件事情,可是自己的话,就缺另外一件事情,羯磨首先是自己发露忏悔,如果自己不知道,因为有的人犯错误,自己不晓得,他认为可能做得正确了,那么别人可以说出来,如果有人知道他犯了错误,却不说出来,那么就是说这个人的罪无法消除,那知道而不说出来的人就同样也犯戒了,所以,要想不犯戒,他就必须把他的事情说出来,说出来以后,他可以辩白,就是说可能你误会了,那么这一下就没事了,大家解除了误会,真的有可能会误会,会看错,可是这样一来,大家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就不会积累矛盾,也不存在矛盾爆发,这个僧团才能保持健康的,修行生活,才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

所以,这一条太重要了,有了这一条以后,下面我们刚才说的,见和同解其实是最重要的,有了戒,能够保证你们有没有正确的见解,因为大家都能持戒,以戒为师,最起码在这一条上,见解是一致的,这就好办了,就有基础了,又由于是佛学院大家组织学习,学习也基本上是共同进行,当然不反对个人再修一些,什么自己的东西,那么这些见解,应该保持一致,可是这个在末法时期很难,好比说在这里讲课,他不是一个老师,会聘请外面的一些老师,来给大家讲课,那么这个这样说那个那样说,有的学员认为这个老师说得是对的,那个老师说的是错的,又不能很好地进行统一,不能很好地讨论,那以后就不好办,见解不一致,不一致,是最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僧团,应该保持知见的一致,如果不一致,请你离开,因为受不了,就会发生争斗,这是说,大部分人的意见是一致的,大部分人的意见一致是一致,未必正确,如果不正确的话,他会把正确的那个人,假如另外一个人是正确的,或少数人是正确的,他会被排除,结果这里都是错的,如果大部分人是正确的,少部分人他不愿意,随大家正确的意见,他可以离开,不离开,僧团可以让他走,为什么呢?不一致,争争吵吵,整个团体都学不好,所以,要请到知见比较正确的老师,若干老师之间,大致的意见应该比较好统一,比较一致,这样就好,以什么为标准呢,都是以经为标准,谁说了都不算,释迦牟尼佛说了算,释迦牟尼佛不会有任何矛盾,是我们的理解有问题,这个大家可以在一起,共同学习,探讨。

\

培养人才非常重要,否则就后继乏人,培养人才有很多的方法,佛学院这种形式,未必就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实践可以证明这一点,不管是大陆,香港,台湾,这个佛学院,现在特别成功的,可以说几乎没有,学上几年出来以后,有了知识了,然后去充当老师,又讲课,那什么时候实践呢。就是说他的毛病主要是缺乏实践,实践跟不上,都在钻研学问,而且问题还不只在这个地方,教佛学院学生的老师,有不少属于学者,学者有的根本就不是居士,他只是这个方面的专家,这些人都是有毛病的,第一,缺乏信仰,第二,他们只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弊病,由于他没有足够的实践,他会误解佛经的意思,他没有办法完全和佛经一致,我们不能说,出家人,修行人,佛教徒,就一定和佛的意见一致,但是最起码比他们还要好,这是一个大问题,另外,他们对佛教的不信仰,会影响学员,因为佛教的信仰是正信,不是迷信,所以,如果不信的话那就很麻烦,有一些佛学院的学生,入学之前信仰很坚定,学了几年以后信仰没了,或者淡化了,慢慢地走上了研究的路,拿这个当饭碗了,修行抛一边去了,这就是大弊病,所以从古代到现在培养人,还有另外一条好的路,那就是实修,由师父组织一个很好的教团,这个教团带领大众包括比丘,比丘尼,也包括在家的居士,一起共同走实修的路,并不反对经教,因为经教是根本,实践的时候要依经,不能离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他有足够的实践,而且和大众在一起,以后讲经说法,指导别人修行,也都没有问题。

所以,昨天我们跟海涛法师在一起聊这件事情,说不见得走,佛学院那一条路,海涛法师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他佛学院可能读了,就读了一点点时间,没有继续读,因为他发现不行,他就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实践,然后一边弘法,这是一个好方法,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我根本没有上过佛学院,一天都没有上过,但是我可以讲经说法,那佛教学院的学生出来未必就能讲经说法,而且我实践很多,并不单纯的书本知识,实践非常重要,在佛学院,他按照课程,安排得跟学校的设置,差不多,基本上是按照课程教下来的,实践的机会很少,所谓实践大不了就是上上早晚课,那差得太远了,根本不够,所以,如果大家,有善根福德因缘,把这个地方变成一个真正培养,佛教弘法人才的地方,那是完全有可能的,大家共同发愿,发了愿以后,佛菩萨就会安排,就会帮助,这个六和敬的问题,就这样简单讲一讲,不要说太多,说太多,没有时间。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