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什么是“缘起性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8-11 09:06:11
“缘起”是宇宙现象的原理,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所以其本性为空。常人对空的认识,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空;佛法所说的

  “缘起”是宇宙现象的原理,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所以其本性为空。常人对空的认识,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无不变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的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梦参老和尚缘起性空  诸位善友,昨天苏护理长提到“缘起性空”,希望我能解释其中的涵义,这个题目的涵义非常的广,可以用许多经论来解释,因此我就依这些年来所做的笔记,总结来说“缘起性空”,其中可能有说错的,说错的部份还请大家纠正。
  佛法最基本的原理,或者佛法主要的纲要,就是“缘起性空”。“性空”本身就是佛的法身,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具足的佛性,每个人都有,这是息,在你心识之中形成了一种主观的影像,在你心里头成了一个影子,落到你的心识成了一个影像,这是“亲所缘缘”。
  “疏所缘缘”是指在你的第六意识,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妄想,在六识之外有一个实体所执的外境,有时候我们一生中见不到这个境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法尘”。以前收摄的影子、收摄的事物,落到你的识里头,就成了“所缘缘”的一个对象,所缘的一个条件。
  第四种“增上缘”,是帮助一切诸法生起的各种条件。生起一法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有很多的条件来助成,增上生起,给它做缘,这叫“增上缘”。我们平常讲,因缘生的!这很笼统,要是分析起来,就有这四种缘,也就是增上的作用。“增上缘”像中药的药引子,我们吃中药的话,每一味药都抓好了,或者搁三片姜或者搁几颗红枣,“增上缘”就是帮助你的药力快一点达到,帮助你的缘很快的成就,这就是“增上缘”。
  这是一切有为法生起时绝对必要的,离了条件是不可能的,这都是说物质的有法。心法是生起,缘法是助成,昨天我们讲到诸心,你现前一念心的活动,又是因又是缘,就具足生起了。大家要念住,不让它生起。说你作什么就住在什么上面,这叫念住。念住是要把定的功力,训练到在任何地方都能住,作饭时住在作饭上,工作住在工作上,等你入定的时候就住在入定上,修智慧的时候就住在智慧上,智慧就增长了。
  因此这一念心的活动就能生起,这是依心的活动而生的,一生出来就是现象的生起,这里头没有“次第缘”。一切诸法都是因缘聚集而起的,说“昔日诸缘之中,缺一缘不能生起”,如果没有这个“次第缘”怎么会生起?所以在《杂阿含经》第十二卷里头,佛对于因缘和合的关系是如此说的,譬如三枝芦苇,要互相的交叉才能立的起来,缺了一枝的支撑那就不能成立了。因缘法就是说,缺一个缘,就算是有其它的缘,也不能成立。佛在经上也说,佛说法,说了那么多经,什么意思?就是对缘说法,如果他没有闻这个法的因缘,你就不能给他说。可是我们现在解释经论就没有按照次序了,也相应不到有缘、没缘。像我们现在说“缘起性空”,谁来听都可以,我们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佛不是这样的,佛看大众,佛说法是圆音,你要取《阿含经》的意思,你闻到的就是佛跟你说《阿含经》,你是《华严经》的菩萨,你就听到佛跟你说《华严经》,&

\

ldquo;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们现在不是如此,你本来是大乘根机来听小乘法,你也如是学;你本来是小乘根机,也来听大乘法,你也如是学。
  我们是大学、小学都在一块儿学,所得的利益就不同了,也不对机了。这就是所谓的因缘不成熟,闻大乘法的因缘不成熟,闻小乘法的因缘也不成熟,所以他就不能获得利益了。
  刚才讲的是“次第缘”,就是说明了没有“次第缘”不能生起,四缘缺一缘并不能生起,没有“增上缘”,那件事情也不能成功,这一大段都说明因缘和合而生诸法。
  第二种就是“诸法无常”,无常的意义就是生灭法。变化无常,不是常义,这个缘不是常有的。因果相续,没有间断的。诸法无常,但是因果是相续的,这个相续是不是常呢?也不是常。因缘和合了聚在一起,就产生了一切有为法,这是暂时性的存在,因为一切法都处于“生住异灭”当中。就拿人来说,我们生的时候是生了,住就是成长到死亡,这个阶段都叫住,但是在这个住的当中会发生变化,从十岁到二十岁,二十岁到三十岁都不同,住的时候就产生异,异就是不同,不同的变化,一年跟一年不同,就叫异。异之后,就是灭,灭就没有了,死亡了。四相上永远是迁流的,都是处于“生住异灭”当中。它不能够常住不变,太阳有出还有落,月有缺又有圆,我们经常说斗转星移、四季雕谢,草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百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四季代谢都如是,人也如是。
  因此,当我们看到沧海变桑田,历史的演变,宇宙万物从来就是纷纭变化不定的,你如果再观察一下,对每一个变化的过程,哪怕是极短暂的,里头也含着“生住异灭”四相,念念生灭。念念生灭而念念不间断,念念都有“生住异灭”,你左一个念消失了,右一个念又生起了,这就叫做念念不断的。\

/>  大家读过《仁王护国般若经》,经中说:“四法即生、即住、即异、即灭、一切法。”四法就指这一切法,生的时候就是在住的时候,住的时候就是在异的时候,异的时候就住灭的时候,四相永远如是迁流。那就是说明,有的时候就是空,我们佛门经常说空是“缘起性空”,不是我们所说的空,我们所说的那个空是断灭的。《仁王护国般若经》说:四法是即生、即住、即异、即灭,每一法都如是,生的时候是住的时候,也是灭的时候,一切法就是即有、即空。大家都读过《心经》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字是对着,前面说的那个境界还没有达到究竟,所以跟着又说了:剎那剎那都如是!说生住异灭法都是这样。为什么这样说呢?九十剎那为一念,我们心里一动念,就有九十剎那,唯有佛才能了解。像我们就不能看到,我们认为这一念就一念了,但是这一念中还有九十剎那生灭,生了灭了,灭了生了,就在这一念间有九十剎那,乃至色的一切法也如是,一切的色相都在变化当中,不停的变化。
  所以在禅宗的《楞伽经》上说:“有为法速灭速如电。”那个灭的,就像电那么快。《无量义经》说:“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灭。”你念念的没有一念是住的,念念不住,所以是生灭无常。〈俱舍论〉上说:“谓有为法,灭不待因。”有为法在灭的时候,并不等待因才灭,缘灭了,法就灭了。
  千经万论都说无常。这么多部经论,不论是哪一部经都说无常。这是有为法所共同具足的一个本性,有为法的本性是什么?无常!因此我们修无常观的时候,就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你想要让你这个身体万万岁,恐怕是永远达不到。因为它念念都是生灭的,这有另一种理解,这个生灭不是断灭的,缘起的生、缘起的灭,不是断灭的生、不是断灭的灭,我们不要理解成断灭了,断灭就是断灭空了。
  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相续的,始终如是,它不变灭故。我们人的寿命才活到百年,我们断灭了就没有了,但百年之后,它又相续了,这是什么相续?因果相续的关系。前面的因灭了,后面的果生了,因恒生果,因常时生果,果没有间断,前念之因就为后念之果,这就是“等无间缘”,中间是不间断的。由这个因果相续的缘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个时间内,甚至久远时间,相似相续。我们看见树、看见山、看见水,也是念念生灭,它是相续的生灭!
  我们看见一座山,好像是一百年还是如是,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肉眼看的,这种“见”是有问题的。所以这种好像是稳定的状况,其实还是念念生灭的,像我们看金刚石、黄金,经过亿万年还没有朽坏,可是,它还是念念迁流的生灭,永远不断的。
  〈瑜伽师地论〉第十卷,总结“缘起”的意义是这样说的:“依托诸缘,数谢灭已!缘起和合生故名缘起。”意思就是说,依托众缘生起的诸法,很快就消灭了,但是续缘又和合而生了,速灭速谢,速缘速生,故名“缘起”。“数数现灭,浮相缘起,故名缘起。”很快灭了,很快又生起了。第三种,凡是有相对的法,互相不想舍离。相对的法就多了,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相对的法有:大对小,大小是相对的,这个道理大家都能懂的;长的和短的,阴和阳、男与女、真与妄、生死与涅槃,这些都属于相对法,这些一切诸法都依待诸缘而生起的,这叫依他起,这是指什么呢?是指诸缘。“相对的法,无不以对方为自己。”这句话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大,怎么会有小呢?没有小,大立不起来。没有大,小也立不起来!没有他,也没有我!这叫相对法。相对法是互相而成的,缺一方是不能成立的,就不叫相对了,但是必须依一定的条件。大和小是在一个体内,长和短是在一个体内,同一体故。
  这是解释性体的,同一体,不论这么多的相对法,性空、缘起要讲性,就是性空的条件,所以在〈瑜伽师地论〉第五十四卷是这样说的:诸有的相对法,同处一处,不相舍离。大小同住在一处,不相舍离。长和短同住在一处,没有短就没有长,相交而缘起的,同是一个体性,不相舍离。
  〈瑜伽师地论〉还说:“有对法聚,无对法性。”有相对法相聚的形相统一,没有相对法的性体,因为随顺转故,大随小转,小随大转,因大而说小,因小而说大,因长而说短,因短而说长,没有一法是定的。像这个杯子,我们说它是大,对某些人来说它就是小。这间房子对我们来说,是小了一点,但与其它的事物比起来?它是在同一体故。这样使我们理解到,凡是相对法就互相不能离开,离开另一方,这一方也不存在了,就是这么个涵义。因为它是随顺速谢,长短的位置可以变化,因为它随顺而生的,当此法对彼法的时候,它属于大。
  而此法对另一法的时候,又变成小了,它是随顺转的,不是固定的,但是互不妨碍。有了相对法,就有矛盾。矛盾性是什么样的呢?矛盾性就是相对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的,大绝不排斥小,没有小,成不了大,因此就知道它们互相并不排斥的,这样的双方合起来的是什么?是缘起法,我们讲“缘起”,合起来才是缘起法。第四种,诸缘互遍的相知义。一切缘互相遍,此缘遍彼缘,彼缘遍此缘,此缘支助彼缘,彼缘又支助此缘,所以说宇宙万物是互相缘起的。任何一缘皆能遍应多缘,一缘能遍了很多缘,很多缘又即是一缘。因此,这样的解释就是多种的事物能够做为一个事物生起的条件,一种事物又能促成多种事物生起的一个条件,所以这个缘是互相支助的。
  《华严经》上讲:“以一故,成就众;以众故,成就一。”就是这个涵义,一微尘成就了大地,大地成就一微尘。所以在《华严经》上经常有这种涵义,说“一微尘里转大法轮,一毛端现宝王剎。”一摄大,少摄多,在《华严经》上,这叫做“周遍含容”。
  这个意思我们可以简单的说,以我们每一位道友来说,你本身是家庭成员之一,对你的父母来说,你是儿子、女儿;对你的子女来说,你又是父亲、母亲了;对你的夫人来说,你是先生,对你的先生来说,你是夫人;这就是说一缘成多的涵义。总之,是团体成员的一份子。我们的存在成就我们这个家族,家族的存在成就我这个人。人的体是依赖于空气、依赖于水、依赖于食物,如果没有这些,你不能生存。没有这个社会,你没有办法生存。地球与太阳,没有太阳的引力,地球也没有了。
  广而言之,就是普遍你随便举哪一件事物,任何一缘都是宇宙的大缘起网,甚至整个的宇宙,就是一个大缘起网,你是在这个缘起网当中的,你既成就它缘,它缘又辅助你,此缘是不可或缺的。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说:大缘起生起陀罗尼法,要是没有一,一切不成;没有一切,一缘不成,去一缘即不成一切,去一切即不成一缘。这意思解释起来很多,它是属于《华严经》 〈十玄门〉当中的,一中具多,一里头具足很多。
  由此而言,宇宙万法互相的缘起,组成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互相依赖关系网,而诸缘有立无立,有体无体,同一、隐显、主客,是因为这些种种关系,相即相依、相摄相入,呈现出来的重重无尽,纷纭无尽的境界相,这就是佛学的缘起法则。
  但是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佛学的缘起法则,跟现在社会上所讲的“辩证法”相似,但是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原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原理,是最根本的“辩证法”。因此在它的涵义上、层次上,与“辩证法”有所不同。但是由“辩证法”可以理解到这种缘起的法则,非常相近,可以相通的。就是随便哪一法都不能离开这个缘起法则,所以缘起法则是一切佛教诸宗,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就是一切经论最根本的方法。有关“缘起性空”的记载还很多,我简单的跟大家讲说一部份,今天就讲到这里了,如果有因缘,再跟大家讲讲。“缘起性空”的道理很深奥,但是也很浅显。很深的意思就是一直到成就佛果,也是成就这个性空,大家读《般若经》就知道;说它很浅显,你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是“缘起”的。一天当中的生活、说话、吃饭、接触人、工作,这一切都是“缘起”,但是都没有实体,都是假的,随时在变化,随时在“生住异灭”。真的是什么?真的是“性空”;“性空”是什么呢?“性空”就是“缘起”,这叫真空,不是断灭空。“缘起”是什么?就是达到“性空”,因为“性空”无碍,诸法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才能成就“性空”。
  当然这不是我说两句话大家就能够明白了,这个得要深入的观想。佛教的一切内容就是“缘起性空”的法则、规律,“缘起性空”不是情理,也不是道理,更不是法理,那么是什么理呢?是性理,也就是一真法界的性体。
  最后祝大家吉详如意!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