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人身的宝贵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图文)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8-10 09:06:50
人身的宝贵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图文)

\

  【认识佛教】:佛弟子必学人身的宝贵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堕失人种。累劫不复《佛说分别经》译:一旦失去人身,即使经历无数劫都难以得到。
  一失人根万劫不服。甚难甚难。《妙法莲华经》译:一旦失去人身,万劫都再难以得到。甚难甚难。
  一失人身难可追复。毕此一形常须警察。无常大鬼情求难脱。《大般涅槃经》译:一旦失去人身,就再难得到,尽此一身,时刻需要警醒观察自心。无常大鬼没有任何情分可言,即使百般祈求,也难以脱离。(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
  盲龟浮木孔。时时犹可值。人一失命根。亿劫复难是。海水深广大。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菩萨处胎经》
  译:眼盲的龟在大海中遇到浮木之孔,还是有经常遇到的机会,而人一旦失去命根,亿万劫都难以再有。海水很深很广很大,一根针投入大海中,仔细寻找历经艰难还是可能找到,但是一旦失去人身之命。再想得到就比这种难度还要大。
  而此蚁子。亦在中生。乃至今日。九十一劫。受一种身。不得解脱。生死长远。唯福为要。不可不种。《贤愚经》 译:过去七佛相继出现世间救度众生,而这个蚂蚁也在其中出生,直到今日,历经九十一劫,受此畜生之身,不能解脱。累劫生死长远,唯有培植福德为要,不可不种植善根。
  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华严经》
  译:诸多菩萨能以大悲水饶益苦难众生,因此而能成就菩提正果,所以菩提是属于众生,若没有苦难众生,一切菩萨终究不能成就无上正觉。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著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壹阿含经》
  译:比丘们应当知道,三十三天贪着于五欲不得出离。他们均以人间而为善道。能于如来教下出家修道,行种种善业而得三达明(天眼,宿命,漏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佛世尊都出自于人间,从人间而得道,并不是在天上而得道。
  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是谓名为快得善利。《增壹阿含经》
  译:世尊回答说:人间对于天界来说则是他们的善处,所谓得到善处,得到善利的人就是能够生在正见的家庭,能得遇善知识而从事,能于如来法中得到坚定的信根,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最快的善利。(因为三十三天都太过于快乐,不能布施,忍辱,没有嗔恨,烦恼,很难发起修行之念)
  时二菩萨白佛言。释迦文佛于娑婆世界说法甚难。佛言。如是如是。彼佛说法实为甚难。时二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获大善利不生彼国。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言。应速悔过。时二菩萨白佛言。世尊。我闻彼国说法甚难。乃无一念乐生彼国。何故悔过。佛言。速舍此语。应当悔过。所以者何。若于此土二十亿百千那由他劫种诸善根。不如彼佛世界。以一食顷。说诸波罗蜜。教一众生。受三自归。奉持五戒。远离声闻心。如是菩萨所行甚难。何况以出家正法发菩提心而作饶益。如是菩萨倍为甚难功德无量。所以者何。娑婆世界多秽恶故。时二菩萨白佛言。娑婆世界有何秽恶。佛告美音妙音。娑婆世界秽恶之事。以我神口尽汝寿量说不可尽。所以者何。彼土众生烦恼厚重。多行贪欲嗔恚愚痴。无量无边诸不善法。我以佛智乃能具知。《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佛陀正法本意本意工作室译:
  华光开敷遍身如来的左右二侍菩萨,一个是美音大菩萨,一个是妙音大菩萨,这两个菩萨在说不退转音声极乐佛土中对佛说,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界说法很难,佛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实在是很难,这时美音菩萨和妙音菩萨又对佛说,我们如今都获得了大善利没有生在娑婆世界的国土,佛说。善男子,千万不要这样说,应当速速忏悔改过。这时美音菩萨和妙音菩萨对佛说。世尊,我听说在娑婆世界说法很难,真的没有一念想生在那个国土。为什么要忏悔改过呢?佛说。快速舍弃这样的言语。应该立即忏悔改过。为什么呢?若于我的极乐佛土二十亿百千那由劫种植种种善根。不如在娑婆世界,以一顿饭的时间,说诸波罗蜜智慧法。教化一个众生,受持三皈依,奉持五戒。远离声闻小乘心。这样的菩萨能够这样做已经很难很难。更何况以出家正法发菩提心而作种种饶益众生之事,这样的菩萨更是很难难,功德无量无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有很多很多秽恶的缘故。这时两个大菩萨对佛说。娑婆世界有什么秽恶呢?佛陀告诉美音菩萨和妙音菩萨说。娑婆世界秽恶的种种事,以我神口尽汝等寿命也无法说尽。这时为什么呢?娑婆世界中的众生烦恼厚实深重。多行贪欲嗔恨和愚痴。有无量无边的不善之法。我以佛智慧才能尽知。注:一劫约是人间四十三亿二千万年,1个百千那由劫已经是无量无边的时间,更何况是二十亿个百千那由他劫。所以很多人说等往生极乐佛土了后再继续修行,为什么不当下努力精进修行,多闻佛法修行当下呢?为什么极乐净土的修行不如娑婆世界,我们继续看佛经,需要结合佛经才能得知。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嗔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维摩诘所说经》解析:此娑婆世界的菩萨,对于诸苦难众生,大悲心坚固,诚如我所说的话,他们仅此一世利益众生所得福德,比诸净土世界百千劫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娑婆世界有十种善法,是其他极乐净土所没有的。是哪十种呢?他们能以布施来摄持贫穷众生,以严持净戒摄持毁破戒律的众生,以忍辱摄持嗔恨的众生,以精进修行摄持懈怠的众生,以禅定来摄持心乱的众生,以智慧摄持愚痴的众生,勤说除苦难的法门度化八难的众生,以大乘佛法度化喜乐小乘的众生,以诸多善根来济度没有道德的人,能够时常以菩萨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来成就众生。就是这十种事。
  这里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一世饶益众生之行,比极乐佛土百千劫之行,因为极乐国土比天界还要过于快乐,没有贫穷困苦,不能修布施,没有嗔恨,不能修持忍辱,没有烦恼与痛苦,没有八难,没有秽恶之事,以至于想要修菩萨行难上加难,那么想要提高生命层次就会需要历经很长很长的时间,有大德曾经屡屡强调“带业往生”,的确在佛经里有此相关开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在机缘成熟命终的时刻见金色莲花犹如太阳在他的面前。如一念的时间就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能够开放,这时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大悲的音声才能为他开示实相,除去罪业。往生者闻后欢喜,即时发菩提之心,这时下品下生的人。
  十二大劫是多长时间呢?一大劫=四中(贤)劫(成、住、坏、空)=八十小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乘以12,也就是说带业往生是在莲花胞里呆上约人间160亿万年的时间,才能见到菩萨听法,然后继续修行。在人间我们等人一年,已经觉得漫长无比,等人一辈子已经觉得遗憾终身,若是在莲花里等待160亿万年才能见到菩萨,这有多漫长,无法想象。部分人始终强调带业,却忽略了时间的长度。即使努力精进机缘好的人得下品上生的人,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一小劫约是人间1680万年,也就是说机缘好的也要在极乐世界修行1亿多年方能入初地证果。而维摩诘经中说“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在极乐世界的一千劫之行,不如娑婆世界一世饶益众生,那么在极乐国土需要花费十个小劫的时间,若本身能在人间发奋精进修行,饶益众生,也许不需要十小劫,半世足够。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六年苦行而得道。达摩祖师、慧可禅师、弘忍大师、慧能祖师、憨山大师等都是当生成就,虚云老和尚55岁而开悟成就,很多很多举不胜数,祖师大德也是由人来做,并非都是佛菩萨再来。就看自己是否能得遇正法,得遇善知识,勤修精进。
  《佛说阿弥陀经》中云“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在极乐世界中同样也要多闻学习,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也要常念佛念法念僧等,具体日后会再做详细解析,很多人有一个很奇怪的情况,现在好好的三十七道品,诸佛经法现成的好好的在佛教中不去当下学习,非要等到带业往生历经亿万年莲花开放后再去学习?除非时间来不及的人,时日所剩不多的人都是可以理解,若一切正常还年轻却不知当下努力勤奋修行,等着往生后再去学习正法多闻学习的人,就真的是难以理解。智者理应明白,这里笔者并不是反对往生,而是用佛经告诉有缘一个情况,人身的宝贵,当下修行的重要,现在越精进修行,在莲花中等待的时间越短。在极乐世界日日精进修行亿万年,不如人间精进修行一世,因为人道符合中道,苦乐兼半,能以四摄法,六度利益众生,快速累积福德资粮,所以诸佛世尊皆出自于人间。若能再人间得遇善知识,得遇正法,如法修行,必能一生成就。
  有人看到娑婆世界的人泛滥,越来越多,就以为人身不珍贵,须知人乃万物之灵,人间的苦难众生多更有利于菩萨行持菩萨道,菩萨能因众生而成就,若无苦难众生又怎么行菩萨行而圆满正觉呢?是故经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另外人的身体特殊构造,非常易于修行,若是能得遇善知识,得遇正法而勤修精进,即使是三十三天的天众都很羡慕,有觉悟有修行的天人都很想得到人身,所以他们以人间为他们的善趣。我们曾经问善知识为什么人类众生越来越多,善知识曾经开示因为六道众生都想得到人身,很多有灵性的动物,其他空间的很多非人及修行者,都要获得人形,而动物要获得人形还要经历四种劫难,方成人形,其中雷劫最为凶险,一旦不慎则前功尽弃,若能得遇有证量的善知识及真修行人在他们的光明场中可以很容易度过劫难。所以我们民间不是常听到某某动物成精渡劫失败的传说,乃至有些动物被雷劈死的新闻报道。很多东西都是有一定因缘的,并非是无中生有。很多具体涉及实相的内容避免人们诽谤,暂不言及过多,未来再择机渐渐公开以利有缘。
  学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原来人身是如此稀有,不知道稀有而不知道珍惜,所以往往我们看到某些人或自杀,或不珍惜人身,或沉迷五欲不知修行,实在是很悲叹,不知道有多少无数众生勤求千年也难以得到人身,若一旦失去人身,真的亿万劫都再难以得到,《佛说佛医经》云“犯十恶后生便失人形。堕畜生中”作诸始终恶业就会失去人形,堕落畜生道。所以圣贤都教导我们行五戒十善,勤修正法,而很多众生一旦得到人身,因为入胎之谜,也忘记了来之前发下的愿心,忘记了修行。即使得到人身,若是入了不是正见的家庭,不是信佛的家庭,不能得遇善知识,依然会经历很多苦楚,所以祖师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华严经》云“当愿众生,得一向意,勤求佛道。”我们来到人世间是为了成就佛道的,是为了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缘聚禅莲恩师法语开示“任何再难再苦的环境都要记住自己是个修行人,人身是用来完成生命的最终解脱升华的,是自觉觉他圆满回归本源的,不是用来只是吃饭穿衣安逸享受的。”所以希望有缘见闻的众生,都能记住人身是用来修行升华生命的,不是为了来世间享受穿衣吃饭的,工作生活只是辅助更好修行的助缘,任何时候以修行为第一任务,为修行而开道,如此才能不被世俗凡务所转,忘失菩提心。人身虽苦,确是整个六道众生,无量佛土中最容易最快成就佛道的世界,我们能得此暇满人身当珍惜努力,才能不愧对诸佛恩德,不愧宝贵人身。是故“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甚勿放逸。”最后附上佛经原文共勉之《大乘华严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教是宇宙真理,佛陀对众生的生老病死至累世累劫的轮回种种诸相都了知彻底,是即成住坏空之妙谛,佛陀以智慧开示众生让人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及如何如理如法的智慧处理面对,如法修行解脱。佛教以大慈悲大智慧大威德力折服众生,不强迫不强制任何人信教,倡导和平慈爱众生以四摄法随缘化度有缘,诸佛菩萨圣者倒驾慈航及祖师大德努力担当弘扬正法护持正法之责任与使命,以此佛法经久流传,我等众生当惜法重法效仿诸佛菩萨的慈悲精神,踏着圣贤的足迹而行,护持正法流传。佛经者,包含佛法修行解脱的路径,凡夫没有深入经藏而不明佛陀教诲,不明修学的路径,没有树立正知正见,只是自我想当然的修行,懵懂传懵懂,只会耽误自我修行解脱的大好机缘,甚是可惜,时光匆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故整理出佛弟子常用经典外,再深入经藏,提取整部大藏经诸多经典之精华,制作系列佛言慧语心灵桌面,以卷轴表法意,图文并茂,弘扬佛陀正法,树立正法眼藏,利益万源众生,以报浩浩佛恩与师恩。愿一切众生都能修学正法,自觉觉他,让佛陀正法广布十方利益万源众生。(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