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信佛多而成佛少?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21 09:00:06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信佛多而成佛少?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吉,远离灾厄,多福多禄,健康长寿,尽可能少一些付出而多一些回报。总之一句话,保佑我能事事如意,处处称心。 修行人不要抱怨佛法不灵。为什么不灵?是因为我们的心不灵。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信佛多而成佛少?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吉,远离灾厄,多福多禄,健康长寿,尽可能少一些付出而多一些回报。总之一句话,保佑我能事事如意,处处称心。

\

求佛人人都愿意,但学佛并不是人人都愿意的。求佛是为了自己得好处,而学佛是为了别人得好处。求佛是为了索取,而学佛则要时时准备付出。求佛是为了得便宜、不吃亏,而学佛却意味着要多吃亏、多受气。求佛是为了保护自我,而学佛却是为了打破自我。求佛是为了远离恶缘,逃避恶果的惩罚,而学佛则时刻准备着承担恶缘和恶果,最终转恶缘恶果为菩提妙用。求佛与学佛,虽然有时都披着修行的外衣,但两者的差别犹如霄壤。求佛的人以凡夫心为心,而学佛的人则以菩提心为心。

学佛的人不是不可以求佛。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太孱弱了,需要三宝的护念。但是,我们求佛的目的,不是为了眼前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坚固信心,更好地学佛,更快地成佛。学佛和成佛才是我们目前求佛的最终指向,如果忘记了这个终极指向,求佛有时候反而会浇灌或强化我们的私欲。这个是生死法,不是佛法。

小结

\

修行人不要抱怨佛法不灵。为什么不灵?是因为我们的心不灵。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的日常心态,可以反问一下:这一天,我求佛的时候多还是学佛的时候多?求佛的念头多还是学佛的念头多?我念经、礼拜的时候,心里是想着佛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还是想着如何去掉内心的贪嗔痴?通过这些观察,就可以检验出自己到底是求佛的,还是学佛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