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临终开示的技巧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2 09:02:04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本来是对的!要往生,本来就是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但这个并不容易,我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到,所以,如果以命令口气,半强迫地要对方这样做,其实常常会有反效果。末学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莲友,她得了癌症,蔓延到整个腿都肿起来,皮都裂开,汤水从裂缝流出来,非常痛苦,她有一个儿子已十七、八岁,却还需要包尿布照顾,她平时为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本来是对的!要往生,本来就是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但这个并不容易,我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到,所以,如果以命令口气,半强迫地要对方这样做,其实常常会有反效果。

末学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莲友,她得了癌症,蔓延到整个腿都肿起来,皮都裂开,汤水从裂缝流出来,非常痛苦,她有一个儿子已十七、八岁,却还需要包尿布照顾,她平时为人很热诚,也蛮热心助念,到她临终之前,莲友去看她,她讲到——她死了以后,不晓得谁去照顾这个儿子?因为十七、八岁了还要换尿布,若无人照顾,那儿子怎么办?

想到此,她心里蛮难过的,就情不自禁掉眼泪,莲友就跟她说:;这什么时候了!你应该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个儿子就放下了!结果这临终的莲友一听,整个人就像发狂一样,很激动,叫说:;我知道他不是你儿子,你才说风凉话、说放下,要是你儿子看你多会放下?我不相信你多会放下!大家可别怪她会这么激动,她是在教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一个凡夫面对生死的苦痛、情感和无奈不舍。

因为大家不体谅她的心——她觉得很痛苦的事,别人却好像很轻松说风凉话的样子,她就很反感!其实以前她常为人助念,自己也知道要万缘放下,这道理大家都听过也会说,但问题是——情感很深、很痛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放下,这末学自己也有经验。 (而其实,只要真能往生西方,由西方放光照顾儿子,比在娑婆更容易!但这个;跳跃——观念的扭转,需要对佛法的深信。)

奇妙的转折——由激动回归信愿

有关上面所说那位莲友的例子,当她很激动谁都劝不下来的时候,她的女儿很孝顺一直拜佛、求佛,后来我的剃度恩师去看她,只说了几句话,她就回心转意平静下来。恩师怎么说呢?

恩师摸着她肿痛的脚,轻柔地对她说:;你这双脚已经为众生走了很多的好路,你的功德回向到哪里呢?她忽然间静下来,回想到自己以前为众生奉献的那份菩提心,含着眼泪回答说:;西方极乐世界。

\

恩师又牵着她的手——那双手经过一次一次的打针,已经肿胀又充满瘀斑,恩师问她说:;你这双手已经为众生做了很多的好事,你的功德回向到哪里呢?她回答:;西方极乐世界。(她终于想起了自己以前每天在佛前作课的回向,一念之间她就回心转意了!)

恩师就问她说:;那么我们送你一程好不好?她说:;好!于是,在大家的助念声中,她凝视著佛像念佛,大约十五分钟就往生了。

恩师顺情而化,善巧的三言两语,就把她从激动的情绪,带回到往生的信愿。这其中的奥妙转折,我们要细心体会。这位莲友过去热心为人助念的善因,终于也感召了自己临终时的大善缘,帮助自己提起信愿。

所以我们在劝临终人的时候要将心比心——要细心体会他的感情,看他的程度,我们先要自己反省一下——平常我们对这娑婆世界的;芝麻小事都有意见,仅仅是别人的意见跟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难立刻就放下自己的意见,一点点;不重要的意见,都没有那么容易放下,何况要放下;所有的意见?尤其是在临终—— 那种最苦、又最舍不得的时候!

我们可以假想,平常自己正有意见的时候,别人来说:;你万缘放下,听我的,念佛!难道我们肯一听就放下吗?就这样乖乖念起;阿弥陀佛来吗?心里不会嘀嘀咕咕吗?不会跟他辩论起来吗?

由以上的反省,我们可以了解——平常意见多、个性强的人最容易吃亏,临终危险性很大!平常地位越高,觉得自己越;大的人,到时候堕落的可能性越大!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断气,平常一些;我相、;我见都不肯放(就好像不肯解大便一样),谁敢说临终一刹那,正好都可以放下呢?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为临终人助念时,要反观回来,帮助自己提起正念。先由自己反省,将心比心推到临终人——体谅他跟我一样,是个无可奈何的凡夫,;身见一点都没有破,他还是会痛、会苦的,而且他会怕死,也和我一样会舍不得亲情;所以,我们不要一去助念,就把对方当成初果以上的程度,不要一去就要让他;断惑!

事实上,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就是为了像我们这一种又证不了果、又断不了惑的人而设的。

所以当我们去助念的时候,无论时间是多么急迫,都要先顺凡情——先顺凡夫的感情,先去仔细思惟体谅他的苦处,也要关怀他身体的苦,感同身受。(千万不要漠不关心,当作无所谓,想想我们自己要是肚子痛或是断了腿,能够无所谓吗?)

我们关怀他的苦,感同身受,就算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也一定要表达。要为他求佛救拔,;希望他永远不要再受苦,;希望他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就是;往生真正的意思)

\

顺情而化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弥陀要解里面有一段话解释:;化作众鸟何义?(这是讲解经文中;鸟音法利——就是鸟说法那段。)

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化作众鸟,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只因为我们这些凡夫的感情,都喜欢小鸟,叫;凡情喜此诸鸟;所以阿弥陀佛就顺着我们凡夫的感情这样教化我们,这叫;顺情而化,末学看了这句话非常感动啊!

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慈父化作小鸟,停在我们肩膀上、停在树梢上唱歌,你看看迎面飞来一只可爱的迦陵频伽,那就是阿弥陀佛爸爸变的,只因为我们这些孩子喜欢小鸟,佛就把他尊贵的佛身变成小鸟。

这是多么可爱,何其;无我的大慈悲,这是;恒顺众生的极至啊!由此我们就可以体会佛是很幽默、很可爱,心非常的柔软,他是用多么可爱的一双慈眼来看众生、化导众生。我们是;舍利弗——美目鸟的孩子,要学习;乃父之风顺情而化啊!

助念的时候也是要;顺情而化,就像水能随方就圆,而成就清洁洗涤的功德,又像云彩、那水蒸气的水滴,就算跑到眼睛里面也不会刺眼。所以我们去助念的时候,可以说不是高姿态的劝导,而是一种请求,要先设身处地交换角色,将心比心,体会临终的这个人,他的凡情所有的苦衷,先深入他的情,才能够顺情而化。

然而,也不能只顺情,只顺情会堕落!顺情还要顺势转化,才是顺情而化,先;顺情——顺情疏导他的苦,疏导他的恐怖,然后才;而化。先;顺情——就他痛苦的地方,转;而化入阿弥陀佛救苦救难的大悲。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