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中峰明本禅师悟道因缘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25 09:06:56
中峰明本禅师悟道因缘  中峰明本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天目中峰明本禅师,杭州高峰原妙禅师之法嗣,俗姓孙,钱塘人。他的母亲生他前,曾梦见无门慧开禅师持着灯笼来到家中,因而生师。明本禅师一离开襁褓,即能结跏趺而坐,刚学会说话,就能歌赞梵呗,每次嬉戏,都以佛事为内容。明本禅师九岁丧母,十五岁出家,曾燃臂礼佛,誓持五戒,日诵《法华》、《圆觉》、《金刚》等经。后登灵洞山顶修习禅定。  一日,明本禅师阅读《传灯
中峰明本禅师悟道因缘

  中峰明本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天目中峰明本禅师,杭州高峰原妙禅师之法嗣,俗姓孙,钱塘人。他的母亲生他前,曾梦见无门慧开禅师持着灯笼来到家中,因而生师。明本禅师一离开襁褓,即能结跏趺而坐,刚学会说话,就能歌赞梵呗,每次嬉戏,都以佛事为内容。明本禅师九岁丧母,十五岁出家,曾燃臂礼佛,誓持五戒,日诵《法华》、《圆觉》、《金刚》等经。后登灵洞山顶修习禅定。

  一日,明本禅师阅读《传灯录》,当他读至庵摩罗女问曼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这一段时,忽然疑情顿起。后在沙门明山禅师的指点下,前往天目山院子院,参礼高峰原妙禅师。当时,原妙禅师于西天目师子岩隐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原妙禅师于中经营了一座洞室,讲退丈余许,名曰死关。

  高峰原妙禅师一向以孤峻严冷著称,从不假人颜色,因此前往参学者都非常害怕他。可是,他一见明本禅师,却非常高兴,如同故友相逢,并许诺将来为他举行落发仪式。

  一日,明本禅师诵《金刚经》。当他诵至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时,恍然开解。从此以后,凡内外典,只要一过目,即能通晓其义。当时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明本禅师才二十四岁。第二年,原妙禅师便为明本禅师剃发。

  受具足戒后不久,明本禅师一直留在死关,执侍原妙禅师。白天,他尽心尽力地从事打柴、挑水、做饭等各种体力活儿,晚上,自己则修习禅定,十余年,胁不至席。后来有一天,明本禅师外出,在山间行走,不经意间听到流泉的声音,恍然有省。于是他匆匆地赶回死关,请求原妙禅师印证。原妙禅师却将他打出死关。

  从此以后,明本禅师用功越发精进。

  当时民间讹传,官府要选童男童女,用于治水祭神之用,当地的老百姓都人心惶惶。一日,明本禅师问原妙禅师:忽有人来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

  原妙禅师道:我但度竹篦子与他。

  明本禅师一听,言下大悟。

  原妙禅师于是书真赞(画像上所题诗赞),交给明本禅师,以示付法,赞云:

  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

  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

  曾有人问及原妙禅师关于座下弟子之优劣,原妙禅师道:如义首座,固是茎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维那(明本禅师当时为维那师),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量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原妙禅师对明本禅师非常器重。不仅如此,原妙禅师后来还令座下弟子,经常向明禅师请益。

  明本禅师悟道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居无定所,或船或庵,所住之处,皆名幻住。一时僧俗二众争相瞻礼,被称为江南古佛。大元仁宗皇帝因敬慕明本禅师之道德,曾赐金襕袈裟及佛慈圆照广慧禅师、高峰佛日普明广济禅师等称号。

  明本禅师对当时丛林学者多尚言说、不求真修实证的风气,颇为不满。他说: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拌舍(扫除)积劫以来的积习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心。毕竟病在于何?其实不识生死根本故也。凡见学者,辄问曰汝唤甚么作生死?或者茫然无对,或者谓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是生死。师曰:直饶知得亦生死,所知亦生死。或指一念忽起是生,一念忽灭是死。师曰:离一念起灭,亦生死也。是说皆枝叶耳,非根本也。夫根本者,性真圆明,本无生灭去来之相,良由不觉,瞥起妄心,迷失本源,虚受轮转,以故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当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阴四大,至于动不动法,皆是生死根本。若不曾向真实法中,脱然超悟,更于悟外别立生涯,不存窠臼,岂堪向生死岸畔劄脚?或纤毫不尽,未免复为胜妙境缘,惑在那边,起诸异想,虽曰晓了,其实未然。惟有痛以生死大事为己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直下倘存毫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末生矣。可不慎乎?

  这一段话,既指出了普通人参禅易犯之毛病,同时又指出在参禅过程中,悟明生死根本之重要性。真是字字掷地有声。参禅学道者当反复咀嚼。

  关于生死的问题,明本禅师特别强调,要在当下一念心性之中去体悟,而不要等到肉体迁凋时才考虑。他说:

\

  尽不迷坠生死,业不系不受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盖因迷起妄,由妄生执。顺其所执,则爱之之念纷然而兴,逆其所执,则憎之之习勃然而起。爱憎之情作,则死生之迹动转迁流,新新不住,念念相续,以至一刹那间具八百生灭,岂待百年气泯、然后为生死者哉?

  在儒释、禅教、禅净之间的关系上,明本禅师力倡圆融不二之说。

  儒之道治心者也,修心者也。佛之道明心者也,悟心者也。治与修,渐之之谓也。明与悟,顿之之谓也。

\

  禅即离文字之教,教即有文字之禅,觅一毫同相了不可得,复何别之有耶?

  净土外别有禅耶?使果有之,则佛法二字自相矛盾,安有会入圆融之理哉?净土,心也;禅亦心也,体一而名二也。

  儒释不二、禅教不二、禅净不二。不仅明本禅师是这样主张的,比他早的,如明教契嵩禅师,比他晚的,如明末四大高僧,都是如此。应该说这代表了宋以后中国佛教界的一个主流意识。

  英宗至治三年(1323),明本禅师临终示疾。有人前来探望。明本禅师语笑如平常,说道:幻住庵,上漏旁穿,篱坍壁倒,不可久住矣!八月十四日,明本禅师书辞众偈云:

  我有一句,分付大众。

  更问如何,本无可据。

  写完便置笔,安坐而逝。春秋六十一岁。

  明本禅师生前著作不少,有《语录》十卷、《别录》十卷、《信心铭辟义解》一卷、《楞严征心辩见或问》一卷、《金刚般若略义》一卷、《山房夜话》一卷、《东语西话》一卷,等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