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三位菩萨为玄奘法师安排的师徒因缘 戒贤大师为何说“不须苦留”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8 09:05:22
菩提伽耶玄奘大师到达印度以后,一路瞻礼圣迹,最后来到了最重要的佛教圣地——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处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有两尊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向而坐。据传这是佛陀涅槃以后,诸国王所安立的,如果他们身没不现,就意味着佛法当尽,而玄奘大师到达此处时,南边的菩萨像已经没至胸部,奘师在树下,五体投地至诚瞻仰,心中却十分悲哀懊恼,不住地说:“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

菩提伽耶

玄奘大师到达印度以后,一路瞻礼圣迹,最后来到了最重要的佛教圣地——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处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有两尊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向而坐。据传这是佛陀涅槃以后,诸国王所安立的,如果他们身没不现,就意味着佛法当尽,而玄奘大师到达此处时,南边的菩萨像已经没至胸部,奘师在树下,五体投地至诚瞻仰,心中却十分悲哀懊恼,不住地说:“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不禁潸然泪下,周围的数千人见此景象,无不哽咽悲泣。

菩提伽耶充满圣迹,玄奘大师在此朝礼了八九天,到第十天时,那烂陀寺派了四位大德来迎接他,随后,更有二百多名僧众与一千多名信众,手持幢盖花香前来迎请,他即将踏入世界上第一座综合性大学——那烂陀寺。那烂陀历史悠久,也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出生和圆寂之处,其兴建年代有多种说法。按照玄奘大师的记载,那烂陀意谓“施无厌”,寺址本是庵摩罗园,佛陀曾于此处说法三个月,帝日王等六位国王先后在此建造寺院,尔后合为一寺,庭序别开,中分八院,诸院僧室皆四重,壮丽宏伟,在印度千万伽蓝中,此为其极。

自从佛教的流传之始,这里就承载了印度佛教的法运,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佛教的“盛世”,龙树、提婆、无著、世亲、解脱军、德光、安慧、陈那、护法、玄奘、月称、寂天、法称、义净、释迦光、莲花戒、那洛巴、阿底峡……那烂陀这块热土上,闪耀一代又一代“舍利弗”的光芒,玄奘正走向它,正走向那个时代的智慧最高峰。

古那烂陀寺

抵达那烂陀寺之时,僧众在门前欢迎这位东土大唐而来的高僧,并迎请奘师升座,随后去谒见住持戒贤法师,法师德行深厚,大家都称他为“正法藏”,奘师见到一百零六岁的正法藏,极为恭敬,以印度最隆重的礼节,跪在地上,膝行肘步至法座下,行接足礼,问讯赞叹大师。

正法藏请玄奘与诸僧就坐,问他从何而来,师言:“从支那国来,欲依师学《瑜伽论》。”正法藏竟热泪盈眶,唤自己的弟子觉贤法师讲述他三年前患病的因缘:

大师曾患有风病,每次发病都手足拘急如火烧刀刺之痛,乍发乍息,如此经历了二十余年,到三年前苦痛尤甚,于是决定绝食而尽。可是夜里梦到了三位菩萨——现金色身的文殊师利菩萨、现碧色身的观自在菩萨、现银色身的弥勒菩萨,形貌端正仪服轻明,来告诉他,经中说身有苦,却未说厌离于身而自绝之事,你过去生中曾作国王却施加痛苦于人民,故招此报,如今当省察宿世罪业至诚忏悔,于苦痛中修习安忍,勤宣经论,罪业自然销灭。随后,大师礼拜弥勒菩萨说,“戒贤常愿往生于您的座下,不知得否?”菩萨告诉他“汝广传正法,后当得生!”文殊菩萨告诉大师:我们因为见到你不为利益众生而作无谓的舍身之事,故来劝你住世,要显扬正法,将《瑜伽师地论》等传授给未闻大法之众生,那样你的身体也会慢慢好起来,有一位支那国远来的僧人,好乐大法,想要随你学习,你可以安心地等候他的到来,悉心教导他。大师再度顶礼菩萨,菩萨言已不见。自此以来,大师的病就慢慢痊愈了。

在座的僧众听闻这个故事,无不叹为稀有,奘师更是悲喜不能自胜,礼谢道:“若如所说,玄奘当尽力听习,愿尊慈悲摄受诲教!”

在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里,玄奘顶礼正法藏,戒贤法师亲自讲述了这个故事“我之所以活了这么久,就是在等你啊!”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幕时,我也不禁流泪。对于一个有志于圣道的人而言,“亲近善知识”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事,能够在具有大悲心与正知见的师父身边修行,领受代代相传的清净法流,亲承大师的教诲与关怀,体会人格与智慧的感召,这种对心灵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

作为一名大唐的留学生,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备受礼遇,他被安置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接受供养七日后,安置在护法菩萨旧居的北面一间上房。玄奘大师每日的供养十分丰盛:赡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摩揭陀国出产的大人米一升,又每月供养油三升,酥乳等都是随日取足,还有净人一人、婆罗门一人、象舆侍奉。在那烂陀寺主客上万名僧人,也唯有十人享受如此礼遇。

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校园时光一样,在那烂陀寺的求学生涯,是玄奘大师极为宝贵的经历,这里有开放而严谨的学风,有高山仰止的师长,有和合精进的同学,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处讲席,学僧珍惜光阴潜心修习,德众所居自然严肃,建立已来七百余载未有一人犯讥过者,国王非常敬重,每年都供养丰富的资具,使得学僧不必为衣食担忧,专心于道业。这里僧徒主客常有万人,并学大乘兼十八部,俗典吠陀等书,因明、声明、医方、术数,亦俱研习。能够深解二十部经论的有千余人,能够解三十部的有五百余人;但能够解五十部经论的,包括奘师在内,十人而已;唯戒贤法师一切穷览,德秀年耆为众宗匠。

\

戒贤法师

玄奘法师又在那烂陀寺和王舍城附近的圣迹朝礼一番,回到寺院时,戒贤法师就开始讲授《瑜伽师地论》,这部论是弥勒菩萨所造,也是唯识学派的根本经典,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正是为学习此论,正法藏一开讲,闻名而来学习的僧众竟有数千人之多,讲堂里还传来忽而悲泣忽而言笑之声,正法藏派人去询问,这时一位婆罗门讲述了自己的因缘:我是东印度人,曾在布磔迦山观自在菩萨像面前发愿做国王,菩萨却现身呵斥我说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此后某年某月某日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将会为支那国的僧人讲授《瑜伽师地论》,你当去那里听法,自然会见佛,何必做无常脆弱的国王呢!今天得预听法,与菩萨的预言一模一样,所以悲喜交加!

大众听了,也都欢喜踊跃,一同在此听正法藏讲授这部一百卷的大论,历经十五个月。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听经、阅读,学习,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度过了五年珍贵的求法时光,其间听《瑜伽师地论》三遍,《顺正理论》一遍,《显扬圣教论》、《对法论》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论》等各二遍,《中观论》、《百论》各三遍,其它的如《俱舍论》、《大毗婆沙论》、六足论、阿毗昙等,他曾于迦湿弥罗诸国听受,此时在寺中将以往的疑难逐一解决了。

那烂陀寺遗址

一片一片的贝叶经将五年时光匆匆翻过,玄奘大师已经完整学习了佛教各个宗派的重要著作,他的修为与学养都突飞猛进,想到西来不易,玄奘大师决定南游诸国,一边朝圣一边参学,这样又过了五年,他回到那烂陀寺,并在曲女城大会上宣讲大乘妙旨,德昭五印!

当玄奘大师学成欲归大唐之时,大家不舍同门法谊,纷纷挽留,而戒贤法师却问他自己的想法,奘师答道:“此国是佛生处,非不爱乐,但玄奘来意者,为求大法广利群生。自到已来,蒙师为说《瑜伽师地论》,决诸疑网,礼见圣迹,及闻诸部甚深之旨,私心慰庆诚不虚行。愿以所闻归还翻译,使有缘之徒同得闻见,用报师恩,由是不愿停住!”(此处是佛陀的故乡,我何尝不爱乐圣地,但玄奘来印度之初心,乃是为求大法广利群生。幸而有师父您讲授《瑜伽师地论》,许多疑惑有圆满地抉择,还朝礼了诸多圣迹,学习各部微妙的义理,此行不虚,心中倍感欣慰!只愿能够回到故国,翻译所见闻的诸多经典,使得大唐有缘的众生都能同沾法益,以此来报师长教导之恩,是故不愿留在这里!)

戒贤法师听罢,大为赞叹:“此菩萨意也!吾心望尔,尔亦如是。任为装束,诸人不须苦留。”(你这是菩萨之发心啊!其实这就是我对你的期许,你没有辜负我的厚望。去收拾行装吧,大家不要苦留了。)

师徒相契如斯,实乃佛门之佳话,十余年后印度来信,正法藏圆寂,玄奘大师悲恸不已,想起此事,“辞还本邑,嘱累尤深,殷勤之言,今犹在耳”。当年的师徒授受、言传身教……在玄奘大师往后的生涯中,想必常常回忆起,他不辞佝劳传译、弘扬,将师父的智慧传承永续,当年师父就这么说,“吾心望尔,尔亦如是!”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