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三十三世嵩岳慧安禅师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7-17 09:05:56
嵩岳慧安禅师

  嵩岳慧安禅师

\

  慧安(582~709),湖北荆州枝江人,俗姓李(一说姓卫)。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1]
  慧安,隋末唐初僧人。俗姓卫,荆州枝江人。隋大业(605-618年)中,开通济渠,强征民丁,饥者甚众,慧安隋大业年间追集丁夫,饿殍相枕,广施财物,救济贫穷受苦之人。隋炀帝听说此事便要召见他,他避而不见,潜入太和山,到衡岳寺去做头陀。 其后,慧安游蕲州(今湖北蕲春),止于终南山。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为其造招提寺。 后来,慧安返回湖北,入玉泉寺。当时神秀禅师逝世,众僧请慧安主持玉泉寺,慧安不从。后归嵩山嵩岳寺。弟子都非常尊敬他。唐神龙二年(706年),他被诏入宫廷,武则天派人把他迎到长安讲经说法。武则天问他:“大师甲子多少?”慧安说:“不记。”武则天又问:“为什么不记呢?”他回答说:“死生之身,若循环无端,焉用记?何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闻无见。若有起灭,乃妄想耳。从初时至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之可记严?” 他被诏入宫廷,三年后辞归,不久圆寂。慧安在世128个春秋。当时人尊他为“老安国师。”
  唐嵩岳少林寺慧安传
  释慧安。姓卫氏。荆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绀?青目。降神乃隋开皇初年也。安受性宽裕不染俗尘。修学法门无不该贯。文帝十七年敕条括天下私度僧尼。勘安云。本无名姓亡入山谷。大业中开通济渠追集夫丁。饥殍相望。安巡乞多钵食救其病乏。存济者众。炀帝闻之诏安。遂潜入太和山。至帝幸江都海内扰攘。乃杖锡登衡岳寺行头陀法。贞观中。至蕲州礼忍大师。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而止。时所居原谷之间早霜伤苗稼。安居处独无。四十里外皆苦青女之灾矣天皇大帝闻而召焉。安不奉诏。永淳二年至滑台草亭居止。中坐绳床四方坦露。敕造寺以处之。号招提是也。如是却还家乡玉泉寺。时神秀禅师新归寂。咸请住持安弗从命。天后圣历二年四月告门人学众曰。各归闭户。至三更有神人至。扈卫森森和铃鉠鉠。风雨偕至。其神旋绕其院数遭。安与之语丁宁教诫再拜而去。或问其故曰。吾为嵩山神受菩萨戒也。天后尝问安甲子。对曰。不记也。曰何不记耶。乃曰。生死之身如循环乎。环无起尽何用记为。而又此心流注中间无闲。见沤起灭者亦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记耶。天后稽颡焉。闻安阙井。敕为凿焉。安曰。此下有赤祥慎其伤物。将及泉见虾?金色。蠢然出沮洳间。合其悬记。帝倍加钦重。殆中宗神龙二年九月敕令中官赐紫袈裟并绢。度弟子二七人。复诏安并静禅师入中禁受供施。三年赐摩纳一副。便辞归少林寺。至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嘱门人曰。吾死已将尸向林间待野火自、焚之。勿违吾愿。俄尔万回和尚来。见安猖狂执手言论移刻。旁侍倾耳都不体会。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许岁。起开皇二年至景龙三年故也。火焚尸毕收舍利八十粒。内五粒红紫色进内。余散施。随力造塔。先天二年。门人建浮图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释慧安。未详何许人。少经被虏。属荆州人为奴。执役勤紧。主甚爱之。年十八听出家。止江陵琵琶寺。风貌庸率颇共轻之。时为沙弥。众僧列坐。辄使行水。安恒执空瓶从上至下水常不竭。时咸以异焉。及受具戒稍显灵迹。尝月晦夕共同学慧济上堂布萨。堂户未开安乃绾济指从壁隙而入。出亦如之。济甚骇惧不敢发言。后乃与济共坐塔下。便语济云。吾当远行。今与君别。顷之便见天人伎乐香花布满空中。济唯惊惧竟不得语。安又谓曰。吾前后事迹慎勿妄说。说必有咎。唯西南有一白衣。是新发意菩萨。可具为说之。于是辞去。便附商人入湘川。中路患痢极笃。谓船主曰。贫道命必应尽。但出置岸边不须器木。气绝之后即施虫鸟。商人依其言出卧岸侧。夜见火炎从身而出。商人怪惧就往观之。已气绝矣。商人行至湘东见安。亦已先至。俄又不知所之。济后至陟屺寺诣隐士南阳刘虬。具言其事。虬即起遥礼之。谓济曰。此得道之人。入火光三昧也。时蜀中又有僧览法卫。并有异迹。时人亦疑得圣果也。
  [《高僧传》卷十]
  【简介】
  佛祖道影白话解(二)禅宗初期祖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三十三世嵩岳慧安禅师
  师,荆州枝江人,姓卫氏。隋开皇间,括天下私度僧尼,师遁入山谷。大业中, 发丁夫开通济渠;饥殍相枕,师乞食救之。既乃,杖锡登衡岳,行头陀行。唐贞 观中,谒黄梅五祖,遂得心旨。于是遍历名迹,至嵩少,云:“是吾终焉之地。” 自尔禅者辐辏。神龙二年,中宗赐紫衣摩衲,尊以师礼,延入宫中供养。三载 ,辞归嵩岳。是年三月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有八。门人遵遗命, 舁置林间,果见野火自燃,得舍利八十粒。
  赞曰
  据少室座 秉黄梅印 钝置南岳 持挈万乘
  入冰知水 末后正令 人不能识 火能听命
  或说偈曰 ◎宣公上人作
  遯世隐居入深林 出家修道觅天真
  乞食济人活众命 衲衣遮体抖擞生
  帝王礼请以师事 黄梅嗣法重传心
  偃身而寂自然逝 野火焚烧舍利精
  白话解
  “三十三世嵩岳慧安禅师”,这嵩山,就是中岳嵩山;这位禅师叫慧安。
  师:就是这位慧安禅师。你看见这个“师”,它就是一句,从这里点一个点看。 荆州枝江人,姓卫氏:荆州在现在湖北。湖北有个地方叫荆州,又叫襄阳。枝江 是个县的名字。禅师是荆州枝江县的人,他在家姓卫。
  隋开皇间,括天下私度僧尼:“隋”,是一个朝代的名字,隋代;“开皇”,是 个年号。在隋文帝那时候,不准人随随便便就出家。“私度”,就是政府不知道 。你想要出家,一定要申请,要政府许可你出家才可以;若政府不许可,你不可 以随便出家,也不可以随便当比丘,也不可以随便当比丘尼。师遁入山谷:这个 时候因为政府不允许私度出家,他就跑到一个深山大谷里头去。
  大业中:隋炀帝大业年间,发丁夫开通济渠:“丁”,是丁夫。“发丁夫”,就 是叫很多人去做政府的劳工、苦工,也没有什么钱。“开通济渠”,开一条运河 之类的。饥殍相枕,师乞食救之:“饥殍”,就是饿死的人。饿死的人你枕着我 、我枕着你,那个死尸多得互相叠在一起。这位慧安法师就各处去化缘,化饭回 来给这些个要饿死的人吃。
  既乃,杖锡登衡岳,行头陀行:南岳衡山,这是在湖南的地方。没有多久,他就 拿着锡杖登衡岳,在那儿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但三衣,或者冢间坐,或者露地 坐──在那儿行头陀行。梵语头陀,此云叫抖擞;意思就是忍不了的也要忍,受 不了的也要受;就是怎么样的困苦艰难也要修行,不改变修行的宗旨。
  唐贞观中,谒黄梅五祖,遂得心旨:在唐朝太宗贞观那个时候,他去拜访湖北黄 梅的五祖,就得这个心印的妙法了。
  于是遍历名迹:他于是乎就遍历名山大川,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看一看。至嵩少 ,云:是吾终焉之地。到这个中岳嵩山──就是河南少林寺,又叫少室山。他说 :“哦,这就是我应该死到这个地方了!我要在这儿修行,就到死我也不走了, 我就在这儿死了。”自尔禅者辐辏:由这个之后,修道的人就络绎不断,源源不 绝而来,都到这儿来亲近他了。
  神龙二年,中宗赐紫衣摩衲:在唐中宗神龙二年,唐中宗赐给他一件紫色的大衲 袍,尊以师礼,延入宫中供养:中宗皇帝就拜慧安禅师做师父,把他请到宫里边 去供养。三载,辞归嵩岳:他在宫里头住了三年,他又和皇帝告假,回到嵩岳去 了(注1)。
  是年三月八日,闭户偃身而寂:在这年,就是神龙五年三月初八那天,他把门关 上,躺到那个地方就圆寂了。“偃身”,就是半躺半卧的那个样子。春秋一百二十 有八:他的年龄活到一百二十八岁。
  门人遵遗命,舁置林间:“门人”,就表示可以到他那门里边去了,都是他传法 的人。他的入室弟子遵奉他的遗命──就是他临死所告诉的话,把他抬到林子里 边去了。果见野火自燃,得舍利八十粒:果然就见着那个野火,不用人去点,草 就自己着火了!得到的舍利子有八十粒那么多。
  赞曰
  据少室座,秉黄梅印:他到这个少室山就在那儿弘扬佛法,不走了;他秉持着黄 梅五祖的心印。
  钝置南岳,持挈万乘:“南岳”,就是衡山。他在南岳那个地方隐遯,修行种种 难行能行之苦行。在唐中宗神龙二年,皇帝就把他请去了,那么他去支持这个皇 帝。“万乘”,就是皇帝。
  入冰知水,末后正令:他遇到冰了,就知道这个冰原来就是水变的冰;这就是最 末后他告诉人的一个法,说你到了冰那个地方,就知道那就是水变的。
  人不能识,火能听命:所有的人都不认识,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可是那个火 能听他的话,说叫它着火,它就着火了。你看这个怪不怪?
  或说偈曰
  其实这位慧安法师不需要人赞;他已经成道,你就赞他也成道了,你不赞他也成 道了。因为我们觉得这位禅师修行特别认真,值得我们赞叹一下;所以他虽然不 需要赞叹,我们为警惕后人,令后人来摹仿,勉强写出几句浅显的文字来赞叹他 一下。
  遯世隐居入深林:“遯世”,就是他想要修道,不和其他人见面,所以隐遁了, 隐居了。这个“隐”,他并不是不守规矩,他就是想要守规矩;那么想要守规矩 ,就不给旁人麻烦,他就也不愿意旁人给他麻烦,所以跑到山里头去。并且那时 候,政府不许可人随便出家,必须要向政府申请许可再出家;他因为不愿意费这 种的手续,所以他自己就偷偷地跑到山里头去,就出家了。跑到那个人迹到不了 的那个深山穹谷的地方,人找不着的。
  出家修道觅天真:他在那儿,就自己把头发也剃了;那么出了家,就在那儿修道 。修道干什么呢?就找这个天真。“觅”,就是找。什么叫“天真”呢?就是本 源的佛性。《证道歌》上不是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就 找这个天真佛。
  乞食济人活众命:在当时,政府抓人去做苦工;大约这个年成也不好,种的五谷 也歉收,所以在路途上饿殍很多。饿殍,就是没有饭吃的人,在路上就饿死了。 《孟子》上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说是皇帝在厨房里头有很多肥肉,在马圈里有很多肥马;可是老百姓都饿得 面黄肌瘦的,在路上很多人都饿死了,也不知道来救济救济这些个难民。那么这 位法师他去化缘,化回来的米啊、斋菜,就给要饿死的这些个人吃,所以救活了 很多人。
  衲衣遮体抖擞生:他就穿着一件破衲袍来遮身体,修这个头陀行,在那儿维持自 己的生命。
  帝王礼请以师事:“帝王”,就是皇帝。中宗把他请到宫里头供养了三年,以师 礼事于他,就侍奉他为师父,帝王皈依他。
  黄梅嗣法重传心:这个黄梅传给他心印的法。传法,就是释迦牟尼佛把法传给迦 叶尊者,迦叶尊者传给阿难尊者,一代一代地那么传下来,这叫以心印心的法门 。“黄梅”,就是五祖。“嗣法”,传法给他。“重传心”,就是以心印心来传心。
  偃身而寂自然逝:“偃身”,就是半躺半坐的;那么样子就圆寂了,很自然地就 往生了。
  野火焚烧舍利精:“野火”,是那个火没有人点,它自自然然就有火了。遗体放 到那个树林子里头,自然就着火了,就把他这个身体给烧了,烧了有八十粒舍利 子出来。所以这个舍利子就是持戒才能有舍利,你若不持戒,不好好修行用功, 不去欲断爱,那就不会有舍利的;就要去欲断爱,才能养成这个舍利子。
  ──宣公上人.一九八○年十月十八日讲解
  注1:《指月录》记载── 初隋炀帝,尝征师不赴。及唐高宗征,师亦不赴。武后时以师礼迎,师至辇下。 后尝问:“师甲子多少?”师曰:“不记。”后曰:“何不记耶?”师曰:“生 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 乃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记乎?”后稽颡信受。中宗 即位,益加钦礼。神龙三年辞归嵩岳。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