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兜率龟镜集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宏赞 译时间:2019-05-31 15:45:47
兜率龟镜集卷上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初集 应化垂迹一切大地菩萨。住首楞严定。于十方世界。以种种色像。普门示现。诱化群生。同归觉岸。故首楞严三昧经云。

兜率龟镜集

兜率龟镜集卷上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

○初集 应化垂迹

一切大地菩萨。住首楞严定。于十方世界。以种种色像。普门示现。诱化群生。同归觉岸。故首楞严三昧经云。尔时名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弥勒菩萨。一生补处。次于世尊。当得阿耨菩提。得是首楞严三昧耶。佛言。其诸菩萨。得住十地。一生补处。受佛正位。皆得是首楞严三昧。时弥勒菩萨。即示现神力。一切众会。见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阎浮提中。皆是弥勒菩萨。或见在天上。或见在人间。或见出家。或见在家。或见侍佛如阿难。或见智慧如舍利弗。或见神通如目犍连。或见头陀如大迦叶。或见说法如富楼那。或见密行如罗睺罗。或见持律如优波离。或见天眼如何那律。或见坐禅如离婆多。如是一切中。皆见弥勒。或见入诸城邑聚落乞食。或见说法。或见坐禅。时诸菩萨及诸天众。一切皆见弥勒菩萨。现首楞严三昧神通势力。见已。即大欢喜。白佛言。世尊。譬如真金。虽复锻磨。不失其性。是诸大士。亦复如是。随所试处。皆能示现。不思议法性。若能通达此三昧。当知则能通达三乘一切道行。余如华严经。善财童子。入毗卢楼阁所见。弥勒菩萨告善财言。我为化度与我往昔同修诸行。今时退失菩提心者。亦为教化父母亲属。及诸婆罗门。而生于此阎浮提界。摩罗提国。拘吒聚落。婆罗门家。我住此大楼阁中。为随顺众生心故。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子故。为欲示现将降生时。大智法门。与一生菩萨。共谈论故。为欲教化释迦如来所遣来者。令悉开悟。故于此命终。生兜率天。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善妙福处。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尽。(依正两观详如经文)优婆离白佛言。世尊。今此大士。何时于阎浮提没。生于彼天。佛告离波离。却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加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艳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陀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师子床座。忽然化生。于莲华上。结加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悉具足。顶上肉髻。发绀琉璃色。释迦毗楞伽摩尼。百千万亿。甄叔迦宝。以严天冠。其天冠中。有五百亿色。一一色中。有无量百千化佛。诸化菩萨。以为侍者。复有他方诸大菩萨。作十八变。随意自在。住天冠中。弥勒眉间。有白毫相光。流出众光。作百宝色。乃至艳出八万四千光明云。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经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不退转法轮。度诸天子。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是名弥勒菩萨于阎浮提没。生兜率陀天因缘(阎浮提。新云赡部州。此娑婆三千大千世界。共有万亿阎浮提。劫波利村。即拘吒聚落。释迦毗楞伽。此云能胜。甄叔迦。此云赤色。兜率陀。新云睹史多。此云熹足。彼诸天。多修熹足定故。亦云知足。于五欲知止足故)。

傅大士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婺州义乌县人。父名宣慈。字广爱。母王氏。世为农。以齐建武四年丁丑岁。五月八日生。端靖淳和。无所爱著。少不学问。时与里人渔。每得鱼。常以竹笼盛之。沉深水中。祝曰。去者去。止者留。时人以为愚。梁天监十一年。年十六岁。娶刘氏。名曰妙光。生子。一曰普建。二曰普成。普通元年。年二十四。于稽停塘下。遇一梵僧。号嵩头陀。语大士曰。我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愿。汝今兜率天宫受用现在。何时当还。因命临水观影。乃见圆光宝盖。大士笑曰。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门下足病人。当度生为急。何暇思天之乐乎。于是结庵松山下双梼树间。即今双林寺是。自号双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日与妙光营作。夜则行道。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放光集大士身。从是身常出妙香。又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每旦钟鸣。有仙人腾空而下。随喜行道。尝谓弟子曰。我得首楞严三昧。又曰。我得无漏智。弟子佥曰。首楞严三昧。唯十地菩萨。方能得之。故知大士是住十地菩萨。示迹同凡耳。告大众曰。学道若不值无生师。终不得道。我是现前得无生人。昔隐此事。今不覆藏。以示汝等。又弟子礼拜。大士因谓之曰。汝等礼我。但礼殿中佛。即我形像。又曰。我于梦中。忆得过去师。名曰。善明世尊。或问曰。善明世尊。得道时师耶。发心时师耶。答曰。非发心时师也。彼佛出世时。我为国王。供养彼佛。彼佛寿八万岁。我作佛时。寿量亦尔。大通六年。大士诣阙。武帝问大士。师事从谁。答曰。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自是天下。名僧云集。此处常降甘露。大士躬写经律。千有余卷。愿诸众生。离苦解脱。大士三至京师。所度道俗。不可胜计。谓弟子曰。我于贤劫千佛中。一佛耳。若愿生千佛中。即得见我。又告众曰。我舍此身时。期嵩头陀。暂往忉利天。不久还兜率天。汝愿生彼。即得见我也。大同八年。立誓持上斋。作愿文曰。弟子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弟子自念今生。无可从心布施。拔济受苦众生。自今立誓三年。持上斋。每月六日不饮食。以此饥渴之苦。代一切众生酬偿罪业。速得解脱。以不食之粮。广作布施。愿诸众生。世世备足财法无量。永离爱染。不作三业。得大总持。摧伏诸魔。成无上道。誓舍身命财。普为一切供养诸佛。谨持不食上斋。而取灭度。执志烧身。为大明镫。为一切供养三宝。遂先告众曰。莫怀忧恼。夫物有生有死。事有成有败。天下恩爱。皆悉离别。今舍此秽浊之身。当得无上清净法身。唯愿徒众。无怀悲恋。生生世世。不相舍离。永为眷属。至成佛道。但自相率。共办樵薪。于双林山顶。营作火龛。愿以此因缘。当来世界。必为佛事。普度一切。共同解脱。至四月八日。弟子留坚意。范难陀等。十有九人。各请奉代师主。持不食上斋。及烧身供养三宝。复有四部弟子。刺心烧指。割耳。留大士久住世间。又曰。吾悟道已四十劫。释迦世尊方始发心。盖谓能舍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耳。嵩头陀入灭。大士心自知之。乃集诸弟子曰。嵩公已还兜率天宫待我。我同度众生之人。去已尽矣。我决不久住于世。乃作还源诗十二章。时太建元年。岁次己丑。夏四月。丙申朔。大士寝疾。告其子普建普成二法师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二师因问曰。脱不住世。众或离散。佛殿不成若何。大士曰。我去世后。或可现相。至二十四日乙卯。大士入涅槃。时年七十三。肉色不变。至三日。举身还暖。形相端洁。转手柔软。更七日。乌伤县令。陈钟耆。来求香火。结缘因。取香及四众。次第传之。次及大士。大士犹反手受香。沙门法璇等曰。我等有幸。预蒙菩萨示还源相。手自传香。表存非异。使后世知圣化余芳。初大士之未亡也。语弟子曰。我灭度后。莫移我卧床。后七日。当有法猛上人。送织成弥勒佛像来。长镇我床上。用标形相也。及至七日。果将弥勒佛像。并一小铜钟子。安大士床上。猛时作礼流泪。须臾忽然不见(详载本传。此乃大士证首楞严三昧。示现如是。如首楞严三昧经明)。

契此和尚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不详氏族。自称契此。形裁腲脮。蹙额播腹。居止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入市肆聚落。见物即乞。或醯酱鱼菹。亦投囊中。时号为长汀子。自说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或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皆奇之。或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屐。人知必雨。水潦则系湿草屦。人知必晴。或坐街头。或立衢中。儿童竞逐。群而戏之。师有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师于梁贞明三年。在岳林寺东廓。盘石上。端坐示寂。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众共埋之。后见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四众竞图其像焉(千百亿。即娑婆三千大千世界。万亿四大部州)。

婆罗门

中天竺。菩提树东。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广二十余步。迭以青砖。涂以石灰。层龛皆有金像。四壁镂作奇制。或连珠形。或天仙像。上置金铜宝瓶。东面接为重阁。檐宇特起三层。榱柱栋梁。户扉寮牖。金银雕镂。以饰之。珠玉厕错。以镇之。奥室邃宇。洞户三重。外门左右。各有龛室。左则观自在菩萨像。右则慈氏菩萨像。白银铸成。高十余尺。精舍故地。无忧王先建小精舍。复有婆罗门。更广建焉。初有婆罗门。不信佛法。事大自在天。传闻天神在雪山中。遂与其弟往来求愿焉。天曰。凡诸愿求。有福方果。非汝所祈。非我能遂。婆罗门曰。修何福可以遂心。天曰。欲种善种。求胜福田。菩提树者。证佛果处也。宜时速返。往菩提树。建大精舍。穿大水池。兴诸供养。所愿当遂。婆罗门受天命。发大信心。相率而返。兄建精舍。弟凿水池。于是广修供养。勤求心愿。后皆果遂。为王大臣。凡得禄赏。皆便檀舍。精舍既成。招募工人。欲图如来初成佛像。旷以岁月。无人应召。久之。有一婆罗门来告众曰。我善图写。如来妙相。众曰。今将造像。夫何所须。曰香泥耳。宜置精舍之中。并一灯照。我入已。坚闭其户。六月后。乃可开门。时诸僧众。皆如其命。尚余四月。未满六月众咸骇异。开以观之。见精舍内。佛像俨然。结跏趺坐。右足居上。左手敛。右手垂。东面而坐。肃然如在。座高四尺二寸。广丈二尺五寸。像高丈一尺五寸。两膝相去八尺八寸。两肩六尺二寸。相好具足。慈颜若真。惟右乳上。涂莹未周。既不见人。方验神鉴。众咸悲叹。殷勤请知。有一沙门。宿心淳质。乃感梦见昔婆罗门。而告曰。我是慈氏菩萨。恐工人之思。不测圣容。故我躬来图绘佛像。垂右手者。昔如来之将证佛果。天魔来娆。地神告至。其一先出。助佛降魔。如来告曰。汝勿忧怖。吾以忍力。降彼必矣。魔王曰。谁为明证。如来乃垂手指地言。此有证。是时第二地神踊出作证。故今像手仿昔下垂。众知灵鉴。莫不悲感。于是乳上未周。填厕众宝。珠璎宝冠。奇珍交饰。设赏迦王。不信三宝。伐菩提树已。欲毁此像。既睹慈颜。心不安忍。回驾将返命宰臣曰。宜除此佛像。置大自在天形。宰臣受旨。惧而叹曰。毁佛像。则历劫招殃。违王命。乃丧身灭族。进退若此。何所宜行。乃召信心。以为役使。遂于像前横。迭砖壁。心惭冥闇。又置明灯。砖壁之前。画自在天。功成报命。王闻心惧。举身生疱。肌肤攫裂。居未久之。便丧没矣。宰臣驰返。毁除障壁。时经多日。灯物不灭。像今尚在。神功不亏。云云(无忧王。即阿育王。婆罗门。此云梵志。天竺四姓之一也)。

闻二百亿阿罗汉

南天竺恭达那补罗国。宫城侧。大伽蓝中。有精舍高五十余尺中有刻旃檀慈氏菩萨像。高十余尺。或至斋日。神光照烛。是闻二百亿罗汉之所造也。

末田地尊者(是鞠多尊者弟子)

北天竺瞢揭厘城东北。逾山越谷。逆上信度河。途路危险。山谷杳冥。或履絙素。或牵铁锁。栈道虚临。飞梁危构。[木*豕]栈蹑隥。行千余里。至达丽罗川。即乌仗那国旧都也。多出黄金。及郁金香。达丽罗川中。大伽蓝侧有刻木慈氏菩萨像。金色晃昱。灵鉴潜通。高百余尺。末田底迦(旧云。末田地讹)阿罗汉之所造也。罗汉以神通力。携引匠人升睹史多天。亲观妙相。三返之后。功乃毕焉。自有此像。法流东派。又中天竺战主国。大城西北。伽蓝中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中有如来舍利一升。昔者世尊。当于此处。七日之中。为天人众类说妙法。其侧则有过去三佛座。及经行遗迹之处。邻此复有慈氏菩萨像。形量虽小。威神嶷然。灵鉴潜通。奇迹间起。

引正王

中天竺。憍萨罗国。西南三百余里。至黑峰山。岌然特起。峰岩峭险。既无崖谷。宛如全石。引正王为龙猛菩萨凿此山中。建立伽蓝。去山十数里。凿孔道。当其山下。仰凿疏石。其中则长廊步檐。崇台重阁。阁有五层。层有四院。并建精舍。各铸金像。量等佛身。妙穷工思。自余庄严。惟饰金宝。从山高峰。临注飞泉。周流重阁。交带廊庑。疏寮外穴。明烛中宇。初引正王。建此伽蓝也。人力疲竭。库藏空虚。功犹未半。心甚忧戚。龙猛谓曰。大王何故若有忧色。王曰。辄运大心。敢树胜福。期之永固。待至慈氏。功绩未成。财用已竭。每怀此恨。坐而待旦。龙猛曰。勿忧。崇福胜善。其利不穷。有此弘愿。无忧不济。今日还宫。当极欢乐。后再出游。历览山野。已而至此。平议营建。王既受诲。大石并变为金。王游见金。心口相贺。回驾至龙猛所曰。此日畋游。神鬼所惑。山林之中。时见金聚。龙猛曰。非鬼惑也。至诚所感故有此金。宜时取用。济成胜业。遂以营建。功毕有余。于是五层之中。各铸四大金像。余尚盈积。充诸帑藏。招集千僧。居中礼诵。龙猛菩萨。以释迦佛所宣教法。及诸菩萨所演述论。鸠集部别。藏在其中。故上第一层。惟置佛像。及诸经论。下第五层。居止净人。资产什物。中间三层。僧徒所舍。闻诸先志曰。引正营建已毕。计工人所食盐价。用九拘胝金钱(龙猛。旧云龙树。拘胝者。唐言百亿)。

嗢嗢罗(唐言上)罗汉

南天竺。珠利耶国。都城西不远。有故伽蓝。提婆菩萨与罗汉论义之所。初提婆菩萨。闻此伽蓝。有嗢嗢罗阿罗汉。得六神通。具八解脱。遂来远寻。观其风范。既至伽蓝。投罗汉宿。罗汉所居之处。惟置一床。提婆无以为席。乃聚落叶。指令就坐。罗汉入定。夜分方出。提婆于时陈疑。请决罗汉。随难为释。提婆寻声重质。第七转已。杜口不酬。窃运神通力。往兜率陀天。请问慈氏。慈氏为释。因而告曰。彼提婆者。旷劫修行。贤劫之中。当绍佛位。非尔所知。宜深礼敬。如弹指顷。还复本座。乃复抑扬妙义。剖析微言。提婆谓曰。此慈氏菩萨圣智之释也。岂仁者所能详究哉。罗汉曰。然。诚如来旨。于是避席礼谢。深加敬叹。

清辩论师

南天竺。大安达逻国。都城南不远。有大山岩。清辩论师住阿素洛宫。待见慈氏菩萨成佛之处。论师雅量弘远。至德深邃。外示僧伽之服。内弘龙猛之学。静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谁决我疑。于观自在菩萨像前。诵随心陀罗尼。绝粒饮水。时历三岁。观自在菩萨。乃现妙色身。谓论师曰。何所志乎。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观自在菩萨曰。人命危脆。世间浮幻。宜修胜善。愿生睹史多天。于斯礼觐。尚速得见。论师曰。志不可夺。心不可二。菩萨曰。若然者。宜往彼大安达逻国。城南山岩执金刚神所。至诚诵执金刚咒者。当遂此愿。论师于是往而诵焉。三岁之后。神乃谓曰。汝何所愿。若此勤励。论师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观自在菩萨。指遣来请。成我愿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秘方。而谓之曰。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开即入中。可以待见。论师曰。幽居无睹。讵知佛兴。神曰。慈氏出世。我当相报。论师受命。专精诵持。复历三岁。初无异想。咒芥子以击石壁。豁而洞开。是时百千万众。观睹忘返。论师跨其户。而告众曰。吾久祈请。待见慈氏。圣灵警祐。大愿斯遂。宜可入此。同见佛兴。闻者怖骇。莫敢履户。谓是毒蛇之窟。恐丧身命。再三告语。惟有六人从入。论师顾谢。时众从容而入。入之既已。石壁还合。众皆恐嗟。恨前言之过也(阿修洛。旧曰阿修罗。此云非天)。

佛驮跋陀罗禅师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常与同学僧迦达多。共游罽宾国。同处积载。达多虽服其才明。而未测其人也。后于密室闭户坐禅。忽见贤来。惊问何来。答云。暂至兜率致敬弥勒。言讫便隐。达多知是圣人。未测深浅。后屡见贤神变。乃敬心祈问。方知得不还果(阿那含果也)。

德光论师

中天竺。秣底补罗国。德光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毗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制俗书数十余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覃思佛经。十数不决。研精虽久。疑情未除。时有天军罗汉。往来兜史多天。德光愿见慈氏。决疑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宫。既见慈氏。长揖不礼。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德光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菩萨知其我慢心固。非闻法器。往来三返。不得决疑。更请天军。重欲觐礼。天军恶其我慢。懱而不对。德光既不遂心。便起恚恨。即趣先林。修发通定。我慢未除。不时证果。

道法禅师

法。姓曹。炖煌人。弃家入道。专精禅业。亦时行神咒。后游城都。王休之。费铿之。请为兴乐香积二寺主。训众有法。常行分卫。不受别请及僧食。乞食所得。常减其分。以施虫鸟。每夕辄脱衣露坐。以饲蚊虻。如此者。累年。后入定。见弥勒放脐中光。照三涂苦报。于是深加笃励。常坐不卧。元徽二年。于定中灭度。平坐绳床。貌如恒日(分卫。即乞食也)。

慧览禅师

览姓成。酒泉人。曾游西域。顶戴佛钵。仍于罽宾。从达摩比丘。咨受禅要。达摩曾入定。往兜率天。从弥勒受菩萨戒。后以戒法授览。还至于填国。复以戒法授彼方诸僧。乃归东土。宋文帝。请住钟山定林寺。孝武帝起中兴寺。复敕令京邑禅僧。皆随踵受业。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