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心经结缘网
早吃素 放生问答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放生知识 临终备览
主页/ 放生知识/ 文章正文

马占国:慈悲护生,合理放生

导读: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把可能被宰杀、面临生死痛苦的动物解救出来,放归到适合它们的自然环境中。放生本是中国大乘佛教传承和提倡的优良传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倡导下,放生活动蔚...

  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把可能被宰杀、面临生死痛苦的动物解救出来,放归到适合它们的自然环境中。放生本是中国大乘佛教传承和提倡的优良传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倡导下,放生活动蔚然成风。但是近年来,随着放生人数的增多,放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放生物种、放生方式逐步多样化,放生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做好慈悲护生,合理放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

  二、护生放生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提倡放生,可以培养,增加人们的慈悲心。哲理学家康德说:“人必须以仁心对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会变得残忍。

”通过放生,可以唤醒世人的恻隐、仁恕之心,使人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升华,有利于引导人心向善,抑制杀戮和恐怖主义,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让人们懂得仁爱地对待每一个人,从而使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第三,放生能让人们了知生命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非常珍爱对自己的生命,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只要能保存性命,其他的许多东西都可以被舍弃或者付出。《华严经》中云:“诸根法中,命根为首。”因为在所有根当中命根最主要,所以只要命保得住,舍弃手臂、腿脚、眼睛、耳朵等肢体或器官也不要紧。

  佛教放生激励大家体恤众生、慈悲利生,戒除杀伐之心,善行菩提之道。放生为了护生,护生才是目的。然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放生乱象,越来越饱受社会的诟病,甚至造成人们对佛教修学问题的严重误解。佛教界放生乱象,在各地都普遍存在。佛教界这种放生形式客观上已经演变成一种“商业行为”,可以发现其行为模式是捕捉动物、囚禁动物、买卖动物、“放生”动物。

  此盲目放生没有积功德,反倒有罪过。试想,如果我们一边热衷于“慈悲放生”,一边却造成生态的破坏,漠视甚至严重危害其他生命群体的生存和生命,就谈不上“慈悲为怀”、“功德无量”。这种悖离信仰精神的行为,不仅强化了虚浮、粗陋、浅薄的信仰心态,扭曲了信仰者的价值追求,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针对佛教界放生乱象的产生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人们有“一念之私”,将放生当成了满足私欲和粉饰自己的工具。

  针对现代社会放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佛教协会高度重视,早在2014年就向全国佛教界发出了“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前我认为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二要精心组织,讲究科学。要了解放生动物的习性和放生的环境,确保被放生动物与放生环境相协调。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或机构寻求咨询和帮助,努力避免放生动物对人类生命、生活或放生地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主办方要精心组织,尽量减少放生动物在放生过程中的意外死亡。放生法会,应按照佛教仪轨如法进行,体现拔苦与乐、普度众生的佛教宗旨。

  综上所述,佛教界开展放生活动时,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科学合理方式,使放生活动善愿结善果、好心成好事,同时放生活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界、宗教界的多方指导,配合和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放生及早回归其本意。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