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朔州市圣泉寺简介_圣泉寺开光_圣泉寺历史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4 20:26:26
圣泉寺的创建及重修  圣泉寺,又称党家庙、老龙神庙、奶奶庙,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三十五里处的黑驼山下,东与上磨石沟相接,南与孙家咀、大白坡相望,西靠黑塔山,北与平鲁区白堂乡党家沟村接壤。   根据传说,该寺庙最早可追溯到夏大禹治水时,其时,有老龙神庙建于上磨石沟尖顶帽,唐初天下大旱,蝗灾严重,徐茂公 奉


  圣泉寺的创建及重修
  圣泉寺,又称党家庙、老龙神庙、奶奶庙,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三十五里处的黑驼山下,东与上磨石沟相接,南与孙家咀、大白坡相望,西靠黑塔山,北与平鲁区白堂乡党家沟村接壤。
   根据传说,该寺庙最早可追溯到夏大禹治水时,其时,有老龙神庙建于上磨石沟尖顶帽,唐初天下大旱,蝗灾严重,徐茂公 奉命于马邑地区赈灾,他率领百姓疏通老龙神庙下的山中泉路,灌溉良田千顷,后蝗灾渐平,人们因龙王庙下的泉水有功于赈灾,乃于龙王庙的后山中建寺,取名为 圣泉寺。
  对于寺庙的创建时间,庙中残存石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切的时间,在“流芳百世”碑中记载:“唐麟德二年创建圣泉寺,寺东之圣水神泉灵 异非常,凡遇大旱,祷雨辄应洵,合郡巨观也。”“千古流芳”碑中也写到“唐之麟德二年建此寺于黑塔山下。”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圣泉寺建于唐初。在现存的七块 碑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明成化四年、清初康熙癸酉年、清咸丰九年、同治十一年、光绪三十一年、中华民国五年屡有修鄯。文革时在“除四旧”的口号下,在当时 上磨石沟村支的率领下,在倒佛拆庙声中,圣泉寺黯然消逝在人们眼中,留下来的只有一堆令人伤心的废墟。


  圣泉寺遗址
  圣泉寺的今天已非当年,清彻见底的涓涓细流快干涸了,郁郁苍苍的参天古树消失了,那雄伟庄严的殿宇也变成了废 墟。现在的圣泉寺也许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破。当你翻山越岭,逶迤于山间小路去寻访山中古寺时,当你远远望见那风间破土窑时,你绝不会将此与千年古刹相联 系,破,就是破,远远望去破,近观亦复如此,遍地的青草,满目的疮痍,不过亦庆幸的是,借助于此,我们还可以翻开老人们尘封的记忆。穿越那香炉中袅袅升起 的青烟,它却似乎仍有迹可寻。
  圣泉寺因背依大山,居于山腰之中,因此在其布局建造亦呈阶梯状,自下而上它大体可分为三阶:第一阶为一间长为七八米的土窑洞,它当时为僧侣们做饭的地方,也许下正是由于它处于最下层,因此也最不起眼;所以在文革时,此处保全的最完整,然此处却无甚可观之处。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圣泉寺曾来过一位僧人,他对此间屋宇稍加收拾,住了下来。屋内前堂住人,后堂供佛,并于房檐下挂“圣泉寺”匾,开垦了附近荒田数 亩,每游人至此,僧人即陪伴游兴,每逢庙会时节,就将菩萨请于圣泉寺主庙遗址,供游人祭祀,圣泉寺因此略有起色。过几年僧人云游它方,寺复衰,田园亦渐渐 荒芜,整治过的门窗也又斜飞出去了。在现在那土窑旁,原来还有一间不小的房子,那是间官营的赌坊,当时游手好闲之辈多聚于此,文革时此房亦被拆毁。
   第二阶是个小院,小院的左右各为两间土窑,古时用作僧房,而今也多塌毁。据老人们的回忆,以前院的右前方为庙门,庙门又一分为三,中间一大门,大门两旁 各一小门,三门并立,佛教中称其为“三门”,又因“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故其又称为“山门”,三门在佛教中象征“三门解脱”——空 门、无相门、无作门。听老人言:三门当年也曾巍巍峨峨,与身后的大殿、青山遥相呼应,现在却今非昔比了,三门几乎成了老人们的记忆,年轻人的遐想,它现在 除了一个突显起来的小土丘外再无其他。
  第二阶的后上方便是第三阶。它略比第二阶高一米左右,这一阶在以前可算的上是庙中的精华所在。整座庙的 大后方的正中间便是主殿,佛寺中一般称为大雄宝殿,殿中央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佛祖的两旁则是迦叶与阿难,迦叶年长,在左抱拳;阿难年青,在右合掌,殿的 外面则是看门的哼哈二将,二将呈微倾欲扑状,呲牙咧嘴,凶神恶煞,传说恶人见了二将后会心惊胆寒,不敢再进去亵渎神灵;而善人见了却心地坦荡,明心见性。
  大雄宝殿的右侧并排着奶奶庙和龙王庙,奶奶庙居上,龙王庙居下。
   奶奶庙中供奉的是四位奶奶,寺庙附近的村人称之为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四奶奶,这四位是四姐妹,且个个面目和善慈祥,乳长过腹,这大概喻其能养育许 多儿女,村人亦称这一带的小孩在十二岁以前统归这四位奶奶管,凡小孩子有疾病灾祸,小孩父母来此焚香祷告,则小孩就会得到庇护;凡有不生育的夫妻,夫妻二 人来此祷告,则要子得子,要女得女,有人甚至来此祈祷双胞胎、三胞胎,祈求四胞胎的也有过。
  龙王庙,最初建于尖顶帽 ,明成化四年移修于圣泉寺中,庙中供奉着的是三大王,新版的《朔县志》有三大王来历的记载:相传,拓跋公主因饮神头金龙池水,遂生赤、白、黑三条龙,及升 至天空,便能兴云致雨。乡民每求必应,遂建庙塑像,敬奉为大、二、三大王。“神头小山坡上(红桃山),至今仍有血色的手印、坐印、脐带印、剪子印,据说是 古代拓跋公主生三大王留下的印迹。”三大王中,大大王性情温和,管和风细雨;二大王性情暴躁,管雷声大雨;三大王性情倔强,管冰雹暴雨。相传拓跋公主生三 个大王后,腹痛难行,大大王乃负其母亲腾空而行,因此庙中大大王的塑像为负母腾空飞行的塑像。二大王和三大王的塑像则分居其左右。
  居于大雄宝 殿左边的几间厢房,主要是供来此游玩祭拜的人们食宿。传说这几间厢房中曾住过一个名人,然而这个名人故事却有多个“版本”,就连姓名现在也难以描画出来, 其中一个“版本”称,这位名人叫顾鸿野(作者因音造名),他自幼聪颖过人,通各家典籍,后云游至此,忽悟生命真谛,看破红尘,最后就在那几间厢房中绝食涅 槃了。在另一个“版本”中,这个名人却与那个名人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在这个“版本”中,这位是古(孤)魂爷,人们说他七岁上就死了,因为不知道和神界有什 么关系,后来成了一个“管”人死后灵魂归宿的神,当然他的官只是向阎王分一杯羹。据说人们死后,灵魂在他那“报道”过,就不用再向阎王“报道”了,可以直 接去投胎。当然还有几个“版本”,不过其事多依附于这两版本上,然而宝殿左边的这几间厢房却因此人也名动一时。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人将这个人的名字和其事 迹记录下来,现在却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考证,多半只能得到“查无可考”四个字。
  当然还有比这“查无可考”更可惜、可叹、可悲的事。“文革”的悲 哀,整座庙的悲哀。在“文革”的“除四旧”口号中整座庙宇被拆毁,第三阶,这整座庙的精华也沦为废墟。第一阶中主殿的前庭以及奶奶庙、龙王庙和厢房均被拆 毁。传说在奶奶庙拆毁的前夕,四奶奶的塑像曾哭泣不止,是夜,四奶奶塑像不翼而飞。奶奶庙拆毁后,人们说四奶奶曾在五台山显圣。至于主殿的后庭——半间石 窑,大概庙小不容佛,佛搬了出去后,奶奶却因舍弃不下自己的子孙,于是领着她的子孙们(小泥人)搬了进来,就这半间石窑成了现在名副其实的奶奶庙。每岁庙 会,这儿仍多有供奉。石窑外面则散落着七块残碑、断碑,然而也就是这遗留下来的残、断碑却见证了这古寺的沧桑。
  以前的圣泉寺除了寺院本身外, 还有许多庙地,凡遇大旱灾荒之年,寺院旁庄稼有欠收者,都可避入寺中,寺院供其食宿,但欠收者的土地也相应归于寺院,以后再种原来的地就需向寺院中交租, 这点人也便成了寺庙中的佃户。也正因为如此,圣泉寺中除了有比较可观的粮食外,还有大面积的土地,后这些土地又被划分成一个行政村,称党家沟,因此庙也又 被称为党家庙。随着圣泉寺的塌毁,党家沟也便不再是圣泉寺的附庸,圣泉寺也便成为一座孤寺。

  圣泉寺碑记
  “一失足成千古恨!”只为了一个口号,整座庙成了废墟,墙被推倒了,屋舍被拆掉了,佛像被砸毁了,僧人也被逼得还了俗。 那见证圣泉寺历史的碑文的命运又是什么样呢?据老人言,当年上磨石沟村支书率众拆毁圣泉寺后,因见寺中石碑平整光滑,乃将石碑于山中移至山下,用作新建的 上磨石沟小学教室的奠基石,其余的尽数毁弃推倒。现在圣泉寺遗址存碑有七块,多毁坏或磨损,碑中字迹依稀可辨的约有四五块,碑文大体可分为重修圣泉寺碑记 和功德碑记,为不致使碑文年久湮灭,现将清晰者抄录如下:
  其一:
  流芳百世
  重修圣泉寺老龙神庙碑记
  盖闻惟 庙有神,惟神及灵,欲妥神灵庙貌,宜崇粤稽。鄯阳西址,古有黑塔山,距城三十五里许,系朔州来龙伏脉。钟灵毓秀之所,唐麟德二年创建圣泉寺,寺东之圣水神 泉灵异非常,凡遇大旱祷雨辄应洵,合郡巨观也,明成化四年,召郡人重姓者○寺南募修老龙神庙,清初康熙癸酉复移修址西北山上后,遂称当家庙,凡邻近乡人每 岁六月十三日牵牲献供,各输虔诚,流传余香,烟不绝焉。惜代远年湮,风雨飘摇,一切殿宇墙垣,参树尾石,皆摧残剥落,荡然无存。甚赖有好善之士,接踵而日 兴,完前人之功德,补后人之缺陌,事诚一举双美矣。自乾隆癸末以至嘉庆癸酉,遥隔数十余载,○○郝述圣、刘合模、张世明、聂万银、张灼等,俱荟萃各村众善 士同心协力,募化捐资。陸继兴功后先继美故,补葺增修,众善人功力不小,而经营料理惟聂万银辛苦倍多,因此规模气象一时顿觉峥嵘,无奈雨露风霜多年,仍归 剥落今岁,春有高泰兴等,伤古迹之形残,痛前功之废弃,因欲彻底修理,整旧翻新,慷○一举而合郡之人,无不鼓舞助力,踊跃捐资,此人心之好善,?神灵之默 佑也,大兴土木之功,水彰圣泉之德,不日之间,聿观○成。自是人忻神脱瑞应祥徵不惟成一郡一邑之保障,且○○四方之庇荫,咸曰:“是宜勒之金石,垂后世而 无穷,千岁不绝,百频之○矣,子薰沐谨志
  岁贡生杜峰沐撰,边○沐手术丹
  大清咸丰九年岁次末季夏上浣
  住持僧演募化
  糓旦
  其二:
  千古流芳
  重修圣泉寺老龙神庙碑记
   尝闻石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山崇山峻岭乃仙人修行之所,尤为朔方之来龙伏脉也,粤稽唐之麟德二年建此寺于黑塔山下,殷勤 下绥乎黎元故○进井耕田亿万姓咸占兑泽,精减上格乎○昊,故和风化雨,十八村共庆丰年,由是物阜民康,文明渐兴。大哉此寺之足以移风易俗者诚不少矣,自此 之后,代远年深。○颓者已非一次,风雨飘摇,增修者亦多有人,比比然也,不能俱属。既有创于前,尤当修之于后,岂可袖手旁观,坐视残废也哉,忆自同治继修 以后,其间数十年之久,殿宇尽数毁塌,墙垣亦尽催崩,游观者不堪属目,乡民亦弗开心,此残毁宜急于修葺,既○又期于丹○也,奈寺处深山,人迹罕到,地僻壤 偏,目所未观,即云:“丸泥可封,惜无人以倡之也。”逮至今春二月,有本寺之僧人,目观心伤,日夜思维,常存好施之心,几经斟酌,每怀乐善之念,于众乡中 特举品行端方望闾者,幸有庞丕谟、落芝莱、刘文等,向周围村庄鸠众庇财,捐资一千余金。老龙神殿效鲁人之为,长府仍旧翻新,南北二院,法周祖之,乡阁人 ○○众神圣重新修绘,诸佛像依旧金装,数月之间,聿观厥成,虽曰:人功通力合作,实赖天功之默佑焉。功竣之余,刻石注名,索予作序,予不敏弗胜,其任固辞 不获,固作鄙语以垂不朽云。
  马邑乡岁贡生张叙薰沐敬撰
  朔州庠生落德邦薰沐敬书
  住持戒纳僧觉恒
  大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已蛋秋上浣
  糓旦立
  其三:
  众善
  重修圣泉寺碑记
   盖闻佛圣仙三教圣人也,三圣天外师尊十方慈父。天下凡夫敬佛圣仙而达之,惟有界内三天诸神各有应也,人有心也,天赋人性也,性也德也,合外力之道也,道 合于心,心合于神,灵之应也,应以高山出峻,诸峰之一,上有丰王古墓,朔郡八景之一,下有红石岩古洞,绿水青山景色之鲜,以下有圣水神泉,山川社稷稼穑且 将美焉,因建寺持名之纪其胜景,为前人祷雨之所,历年一十八村夏省牲设供,答报龙神甘霖降时普润苍生,视寺庙墙垣颓残,风雨剥落,创建整修,历有碑记可 考,滋不复赘,迄今民国夏己○纠集众善士,贡生庞丕谋,善人落得业等赴义捐资,重修捐者葺之,缺者补之,鸠工庀材,不数月而焕然一新,于是丙辰春二月请乞 佛会七期,钟鼓齐鸣,香灯不绝,护教龙神默佑各乡村,界○消○静风雨顺时,毓秀钟灵而蔚超焉,望于四乡善,诸位君子共襄盛世,继善无穷焉,是为序。
  世斋马化元沐手书丹
  中华民国五年孟冬月糓旦立
  住持僧昌琏门徒隆源徒孙能悦募化
  其四:
  划分地界碑记
  (正面)
   予○清孟子云:夫仁攻○自经界始。又曰:“经界不正,并地不均。”诚如是言殆不欲贪暴者生侵夺之端良善者侵凌之害降及人民罔不协同亦必经划界限,测量地 形,使彼此有分,而公私区别,如是则竞争之心不生,侵占之患预防也,○者,本寺西南有红石崖山,一架实系本庙膳地主持僧赖以生活也,前被白家窑○○,假籍 伊○○之名,开种一十二垧,据为己有,寺僧○德不忍尘守空山,失落膳地,邀同十八村施主○公众执经息讼,会平和解决,将此地归于庙,李润所费工资,情愿施 舍应士之租项,不无容再给,至此划清地界,永无轇○,今有十八村○长等同息讼会解决后转是。县长立案,同伊勒石刊碑为之以垂不朽云。
  计开四至界限:南至红石崖沟渠东西,○上至山顶,下至道渠,北俱归于庙渠,南俱属李润。
  前清庠生、国民教员落邦彦撰刘汉书
  中华民国十二年孟秋月下旬榖旦
  (背面)
  今同十八村二长、副经理人等、公众人等议定:以后如再有人等开种庙地,工资自出,现年无容给租限;第二年出租,租项多寡,良地肥瘦酌商,俱不得徇情。
  计开十八村二长、副经理人等姓名列于后:
  峙峪村:落生瑞、落成邦、落魁隆、落会鳌。
  白坡村:李林茂、高连魁。
  上团堡:杜文台。
  下团堡:尹太。
  双疙瘩:刘富贵。
  上、下黑水沟:刘全辟、高福荣
  四盛店:王万钱。
  党家沟:郝占有。
  上、下磨石沟:惠申、刘应福、庞廷弼、刘贵、张存义。
  陶卜洼:王宝鸿。
  太溪村:高株。
  田家窑:田滋科。
  刘家口:刘府、李映淮。
  庄头村:徐跻霄。
  铺上村:崔祥。
  全武营:边含藻、边岐山。
  下窑:高禧。
  马云堡:李耀贵。
  沙涧儿:刘瑞。
  白家窑:立鸿。
  石匠:李增福、李谨
  主持僧:法枝
  其五:
  立持守    圣泉寺养膳地亩案房院执照僧人蓄因情因
   圣泉寺乃五十余村恭○之庙,前世有好善之○○○纠合同志修理整齐○有党家沟村主入聂万银,嘉庆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同高步青、林业璧、杜佩、杜灏李天香支纯 伦情○将自己所○○福契为红石崖上石门沟山涌至大鱼口南梁为界,施舍上庙作为养膳公地,东至成孰地畔,西至山顶,南至长榆沟○○,北至大鱼口南梁为界,南 梁内有万银开出成孰地二十余亩,乃万银永远管业,余寺内无涉,本年一切地千万银收割,梁北阴坡地○系万银之产,亦于寺内无干,另有庙前庙后施舍地一顷,随 带州卫粮银一钱五分,庙内主持过○交纳立碑挂牌主名永○恐口难凭,有合同陪帖为证。至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义举公买,太溪村高宏窑房院二所,后有高 体泰兑换小台○地十亩,有兑换约为证,原地三顷六十七亩,地名四至开后,受时价钱九十五千整,随带粮银二钱五分,泉寺入册交纳、说合、书写,李玉、高安、 高潘有红契为证,今恐日久年远,失遗红契无所考对,理宜刊碑、立石、留传,后人住○有栖身之所,庙宇无倾费之忧,唯神灵佑福在人心,善缘相传,永垂不朽。
  道光元年七月初十日  经理人高步青   至粮房将圣泉寺膳地照契过拨太溪村高宏名下粮银   钱七分二厘五毫无银折,寺屯粮六升八合○勺三抄
  计开:
   沙元子地七亩,东○○沟西至聂○至圪塄北至路    高家梁地十五亩东西畛东至水沟西至沟南北至高烟墩坡连沟塔地五十亩○西畛东至沟西至路南至圪塄北至聂大小树株在内山寨     塔万元地五亩东南至沟西北至张○○黑圪塔路东西地十七亩,路东南地南东至圪塔路东路南至冬至圪塄西至张沟     北嘴地十四亩南北畛东西至圪塄南北至沟○故家嘴连阳坡背阴沟塔地十二亩东南北至河槽西至圪塄随河南沟塔地一块     高家梁地二十亩南北畛,东西南北俱至圪塄○寺儿沟阳坡地三块连沟塔二十亩东西至水沟西至路南至河槽北至圪塄     坟○○至徐南北至圪塄西阳坡地三十亩东西畛东至路西南北俱至高    庙洼地三亩半,东西畛东至水道西北圪塄南至沟后太溪地五十亩东至大路西至张南北至圪塄连沟 塔                                                                     成道地十二亩南北畛东西至沟堰马蹄沟南梁地十九亩东西畛东至县西南北俱至圪塄     殷家盆地八亩东西畛东西北至沟南至圪塄小道子地十一亩东西畛东至路西至水沟南北至圪塄东坪地十一亩东西畛○南北俱至圪塄西至路。
  大清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仲冬
  圣泉寺的其他传说
   南蛮盗水:传说圣泉寺下有早种晚熟地,每天清晨中下庄稼,用山下圣水浇灌,晚上就能收割,而且所产粮食有多少人够多少人吃,后来有几个南方人听说后,来 此盗水,用水瓶盛水,事发后,当地人追南人至神头,南人急,将所持水瓶扔于地,瓶碎,水溢于地,后渐聚渐多,遂成神头海。而西山之水却日少。
  丰王古墓:《朔州志》上有记载云:“范家岭村东北,黑驼山巅,唐昭宗第三子李祁墓。天佑元年晋为丰王,死后葬朔州,封土尚完整。”又有人传丰王墓是刘武周的墓,刘武周兵败后葬于此处,随葬的还有不尽的珍宝,有谣言云:“大水冲了丰王墓,能富九州十八县”。
  朔州八景:据《朔州志》记载,朔州古有八景,即翠屏积雪、小峪藏春、双花晚照、恢河伏流、丰王古墓、美女钓台、林衙古刹、广福钟声。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