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渭南市合阳梁山千佛洞简介_合阳梁山千佛洞开光_合阳梁山千佛洞历史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2 22:38:30
位置简介  美丽神奇的梁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西北20公里,因“望之如屋梁”而得名。梁山东襟黄河,西望长安,南眺华山,背倚黄龙,自古就是北方名山。《诗经•韩奕》云:“奕奕梁山,惟禹甸之。”尽管历来对梁山地名持有异义,但最新出版的《诗经名

  位置简介
  美丽神奇的梁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西北20公里,因“望之如屋梁”而得名。梁山东襟黄河,西望长安,南眺华山,背倚黄龙,自古就是北方名山。《诗经•韩奕》云:“奕奕梁山,惟禹甸之。”尽管历来对梁山地名持有异义,但最新出版的《诗经名物新证》(扬之水著,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确认清代学者陈奂等人的考证:“梁山,在今陕西合阳县西北”。
  寺庙历史
  梁山出名,除与大禹治理有关外,还在于山中美好的自然环境。在梁山东峰,盘根错节的千年龙槐,满坡的苍松和橡子林,为山间平添了几分幽静。梁山西峰上傲然挺立的千年古柏,造型各异的古树秀木,仿佛
  一道绿色的屏障。梁山东、西二谷,分别是徐水河、金水河的源头。山中清新的空气,满山的优质中草药,连同甘甜的泉水,成为古代疗养的圣地。1932年,合阳瘟疫“黑水泻”大流行时,许多人就是在山中疗养而愈的。
  自古道:“天下名山僧占尽”。梁山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然成为佛门向往之地。合阳地方志记载,北魏间,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携弟子慧可,访梁山寺般若多罗僧,此后奠定了合阳佛教寺院以禅宗为主的门派基础。唐代梁山寺重修佛殿,寺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梁山寺的影响下,全县修寺建寺,县境内记名的寺院达到16处之多。虽然宋末金兵南下,山寺遭毁。但金代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由道远和尚花费五年时间率众建成的千佛洞,仍然是陕西境内现存最大的金代佛教造像洞窟。
  到了明代,梁山寺香火重兴,誉满天下。正统九年(公元1445年),梁山东寺为开山祖师楚石建立寿塔。正德初年,水斋禅师多次率众重修千佛洞。从题刻铭文可见,参加修寺的人员中,除周边和山西沿河信士之外,两处留下印度僧人晁宗彝和悟秀的名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日月崖”题刻,至今仍存“临济正宗二十四世冰骨老人大贤亲书”铭文。从金代贞元二年修造千佛洞后,经过元代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明代正德初年及万历十五年(公元1588年)三次修造,洞内佛像达到千尊以上。从刻于明正德年间的《梁山图》可见,山上庙宇密布,建筑恢弘,其规模绝非普通寺院可比。
  清代康熙前后,合阳康乃心等举人再度修庙,富平李因笃等关中大儒为之书额题字,使梁山寺在遭受晚明变故后再度复兴。上述情况说明,明至清初的梁山寺,不但是渭南东部有影响的佛教大寺,而且,影响远及印度地区。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的兵火使梁山寺遭毁,但上世纪初,虔诚的佛教居士们在千佛洞重结佛社,聚众讲经,其中有韩城、澄城等周边地区信士参加佛事活动。世事衍变,沧海桑田。晚清之后佛教虽然渐次低落,但透过山寺遗址上一块块残破的造像,一片片残缺的摩崖文字,仍可窥见千年名寺佛塔高耸、屋宇辉煌的壮观景象。
  历史遗迹
  寺院虽成瓦砾,文化犹有魅力。近年来,梁山深厚的佛教遗迹和美好的自然环境,不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名人高士。1999年,著名作家贾平凹两次登山探幽,写下了《感谢混沌佛》的著名散文。作者在文中描写自己在千佛洞与同伴“抱在一块,跌在地上”。见到千佛洞“惊喜若狂”,下山时“恋恋不舍”。2008年4月,参加西安五重佛舍利宝塔研讨会的十几位专家,会后专程赴梁山寺遗址考察,对金代千佛洞造像艺术以及梁山佛教在陕西佛教史上的地位等,给予高度评价。梁山寺遗址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至今留在千佛洞残存的造像以及佛像旁大量的供养人地址、姓名等,成为研究黄河沿岸佛教史、艺术史、民俗史和地名史的宝贵资料。
  异物发光
  这里还想提及的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梁山多次出现不明发光物。据多位目击者反映,近多年来,在梁山东西峰上空之间,常常出现村人称为“宝灯”的发光体。尤其是2001年5月2日晚上,梁山上空出现一颗大的、五颗小的、排列成月牙状的发光群体。这些发光体忽而东来,忽而西去,直到晚上12点左右,使得正在观看电视连续剧的农民都到村外驻足观看。当时有几位大胆的青年向发光体走去想看个究竟,但当他们尚未接近这些发光体时,这些明晃晃的火球却很快消失。在他们刚转身走出不远时,火球重新出现。2006年11月2日出现的大火球,竟有脸盆大小。多年来,梁山上空这奇异的自然现象尽管神秘莫测,但这连续出现的发光物体,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重新开发
  为了进一步发展合阳旅游产业,现已由相关部门牵头,在梁山寺遗址重修寺院。梁山寺的基础建设工作已经就绪,僧人也已入住。笔者相信,借着名山名寺的深刻影响,凭着合阳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坚强决心,在不远的将来,千年名寺梁山寺必将鱼鼓重响,僧众云集,这座蕴含优美自然风光和深厚佛教文化的历史名山,必将对陕西东部的旅游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合阳县梁山千佛洞石窟
  该窟位于县城西北40余里的甘井乡安家头村,在高度为海拔1300米的梁山东峰的南面(图249),可远眺黄河。仅一窟,窟宽约8米,深约6米,高约2.8米(图250)。中有二方柱,无中央佛坛,正壁开一大龛,其像已毁,可见有莲座(图251)。四壁及二根方柱的四面均刻满小千佛,一些干佛像旁有题记,如“武阳严氏菩萨一尊”。左柱正中有题记:“冰信校尉、行合阳县尉、飞龙尉段金施菩萨一十尊。伏愿保护家眷,增添禄位,法界有情,同登彼岸。”前壁西侧有开窟题记:
  “梁山寿圣寺石室铭并序
  ……起皇统己巳岁(1149),命工刳壁,积五年而室成……深三寻、广四仞……当尊刻文殊,像列万善……时贞元二年(1154)八月五日。序其铭曰:“汤汤合水,奕奕梁山,口门道口,凿室其间。洽水流竭,梁山口朽,远公石室,天长地久。讲经论住持僧道远立石。”
  从此文中可以看出,  这是在金代皇统九年至贞元二年的五年里,由僧人道远组织开凿的,主尊为文殊,寺名初为寿圣寺。
  金代的造像由北宋的瘦长又向唐代的圆胖回复,因此较容易误认为是唐代像。石泓寺和梁山千佛洞都被人误为唐代。遗存在梁山千佛洞的清代重修碑也曾称“大唐千佛洞”。

  梁山千佛洞
  梁山地处合阳县西北,距县城20km,其东西蜿蜒约50km,北纵深约20km,平均海拔1300米,最高处磨镰峰海拔1543.8米,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数梁山乃历史名山,属黄龙山脉,因其东西横亘,远望形似屋梁机时得名。山体以水岩为主体,多峰、多石、多树、多草、多文物古迹,民谣“千佛洞,万佛塔,照影碑,睡看黄河风打碾,七十二条金水担”说的就是山上的主要景观。
  梁山东峰林有佛教寺院遗址,是古代佛教文化胜地之一。山腰建有红宝塔(万佛塔),据考证为宋代所雕。位于东峰山顶的苍崖石室。俗称“千佛洞”,是金贞元二年(1154年)道远和尚所凿,1957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景点有二龙戏珠、水斋和尚睡看黄河处、风打碾、仰天池、日月崖、风神庙、猴王石等。“风打碾”在小飞峰西端,因为这里的风可以吹动碾磙,故而得名。下有一洞,名“黑风洞”,深不可测,人站在洞口,可闻风吼,即使在炎炎夏日,满身水,站在洞口几分钟汗水即干。西峰为道教胜地。
  梁山以苍山奇峰林为骨架,森林奇石为主体,清溪碧潭为脉络,人文景观作点缀,构成了一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静态美相互协调的秀丽画卷。二十四峰东佛西道,盛极一时,登小飞峰,朝千佛洞,拜万佛塔,谒武帝词,可以感悟“风铃飘飘风落天际”、“叩天阙兮识龙颜,醉天酒兮羽仕仙”的天机,领略“睡看黄河”“风打碾”“羊群山顶舔蓝天”的神韵。

  景区地址: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城后村
  景区电话:0913—5690253
  景区门票:3元
  邮    编:715308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