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中山市古香林寺简介_古香林寺开光_古香林寺历史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2 23:53:52
中山市古香林寺  古香林寺位于五桂山山脉北部,距石岐区五公里的“雪山”上。据杨悦生先生(曾任中山县卫生局长、石岐烟墩区办事处副主任,原古香林寺僧人惠普的亲属)所书,传说唐朝贞观年间有一大官夫妇听说“雪山”是块福地,便决定在此削发为僧为尼。  据有史可查

中山市古香林寺

  古香林寺位于五桂山山脉北部,距石岐区五公里的“雪山”上。据杨悦生先生(曾任中山县卫生局长、石岐烟墩区办事处副主任,原古香林寺僧人惠普的亲属)所书,传说唐朝贞观年间有一大官夫妇听说“雪山”是块福地,便决定在此削发为僧为尼。

  据有史可查,古香林寺(原名香林庵)乃明代崇祯年间僧人慧庸所建。几经历史演变,古香林寺也几经兴衰,直至20世纪50年代惠普和尚圆寂,量光和尚(俗名刘生,1992年78岁,有三个孩子,二女一男)还俗。1958年大跃进时期,寺院被拆,砖、瓦、木被用于兴建学校和集体饭堂。从此,古香林寺面目全非,无寺、无佛、无僧。根据省政府(1990)306号文件第四款(“如确实要新建寺观教堂的应报省宗教事务局审批”,“不能以拓展旅游、保护文物为名修复早已荒废的寺庙和新建寺庙”)的精神,至2007年还没有重建恢复宗教活动。

  该寺尚存的石香炉、笔洗(洗笔用的石器)和“神仙脚”、“洗心”、“古香林接龙税山”、“天人来”石刻均无年鉴记载,石块上刻的“雪山”、“古香林”、“老实念佛”、“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字句是惠普和尚亲笔所书。1990年市政府所发(90)第6号文(中山市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布告),古香林寺还未被列入古迹保护单位。2008年6月,该寺仍未重建。

中山市古香林寺简介_古香林寺开光_古香林寺历史

  一、历史上的游览胜地

  原古香林寺位于中山市(旧称香山县)城区以南约4公里,现属东区办事处所管辖,相距约3公里,经南下麻洲街、沙岗村直入到新安村(古名梯横、新庵)后的古香林山(古名小岭、南岭、雪山、小雪山、二尖山)上。古香林寺靠近山顶,寺院面对状如平台的卜鱼山(又名白头岭),左邻上塘山、东坑;右望长命水村,背靠石榴坑水库,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座落在密林的山窝里,周围的山窝地形似一只田螺,故名田螺地。远看像一张天然的椅子,有稳坐泰山、纵观四方的气势;近看如和尚、僧人作拂袖饮茶的姿势。

  古香林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在“深水坑”可见从上而下的瀑布似悬石倾泻,还有多处从岩层深处不断涌出的泉水,有些涌泉终年满而不溢,汲而不涸,清洌甘甜,所谓“名山多聚泉,古刹具神水”,为古香林寺增色不少。

  据传,古香林寺一带,原是原始森林,曾有老虎、狐狸、豺狼等野兽出没。直至清朝年间,仍有罕见的琴蛇出现。当它走动的时候,蛇身一伸一缩,蛇鳞相互碰撞,发出像音乐般悦耳动听的声音,因而得名。可惜这一种奇特的琴蛇,现已绝迹了。到1939年,人们还在那里常见毛色灰黑,嘴尖,尾巴特别长的豺狼出现。但以后这种豺狼亦见不到了。

  历史上到古香林寺的道路是崎岖的,虽然四周都有路可上,但行人多从南面攀登。这路右面是马家寨(传说宋朝前后均为打家劫舍的贼人巢穴);左面是“跌(摔)死马”。那里山路危险,直至现在仍留下一个大陷坑。据说马从山上跑下来时,一不小心就会摔死。

  再上山岭,就是白头岭,那里原是一个光秃秃、不长草的小山头,因而人称它为卜鱼山(像僧人用的木鱼一样)。但今天旧貌已没,我们见到的是一幅秀丽的景色:漫山的松林,遍地的灌木,满目青山,分外壮观。

  继续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过去,可见半山亭遗迹。据79岁老人黄葵(现居石岐)回忆:我曾听前辈说,历史上有不少文武官员、有钱人在古香林寺山下隐居。我幼年也见半山亭的原地有一幢别墅式隐居的屋宇。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用石柱、椎木建成。民国初年,该屋宇已成为瓦砾之地,但地上仍留下一块石碑,上刻“程道室”三个大字,左下角刻有“咸丰四年”(1850年)四个小字,字迹清晰可见(现已散失)。据说屋宇主人是来自湖南省(一说四川省)的程道室,因慕古香林寺风光旖旎,故晚年曾在这里隐居。1930年惠普大师认为有纪念价值,故在原地重建起半山亭,给游人作躲避风雨和歇息之用。同时设大铜钟作通传之用。当有名人到来游览,寺内听到钟声,即做好迎接的准备。再转几条小道,便是古人称为“牵丝过墨”的山坳,向西南方望去,就可见一条长达百米的山涧——深水坑(土名)。溪水从山腰直向山下飞泻,银光闪闪,水声隔山可闻。在深水坑顶部有一片约有1000平方米的湿地,长有大片水草和椎树。当年僧人敬告游人,不要从湿草地下山,否则像入了“八卦阵”;进入之后要增加三倍的体力和时间才可以出阵。为此,僧人年年在湿地三角形的出口修筑堤坝,以致蓄水更丰,水声更响。由于筑坝只用草皮泥土,因此,遇上台风大雨,这些草皮泥土往往被冲走。

  再往前望,呈现在游人面前的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山窝,树木显得特别苍翠。一棵有300多年历史的高大桄榔树,挺拔地耸立于丛林之中,树叶随风摇动,像在向客人招手致意。这就是古香林寺古迹所在。

中山市古香林寺简介_古香林寺开光_古香林寺历史

  二、建寺与重修历史

  在深水坑的上游,溪中的右边,有一块大石,上段刻着“古香林深水坑内禅地也”十个大字,据说是唐朝僧人所书。而下段则用正楷字体刻着“洗心”两字,字体雄浑有力,据考究为清末惠普大师的手迹。由于有此佛训,故后人都称深水坑为“洗心坑”。当地老人说:这涧溪水是从岩石隙缝流出来的优质矿泉水。每逢夏天,过往的行人多在此歇脚休息。他们在坑里洗洗脸,饮上几口清凉的溪水,抖擞精神又上路而去。绕过深水坑,就是步上古香林寺的石阶梯。那里,阶梯平滑而宽阔,为历代僧人所建,恰有100级,故名 “百步梯”。

  据古人传说:古香林山上,曾有只老狐狸“修炼成仙”,且经常“显灵”。又云:到了三国时代,因台风关系,也有人曾漂流至古香林山下,得到当地人的热情帮助,遂逐水草而居。因附近的海面渔获较丰,迁徙来此者便逐渐多起来,以至后来附近的村落发展成香山寨、香山镇。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此地获准成立香山县。因此,古时候就流传着“先有香林,后有香山”的说法。

  据寺谱载称:古香林寺于唐朝贞观年间正式开山建寺,第一个和尚是正芳祖师,第一个尼姑是正机老师太。正芳原在窝地内盖起茅棚居住,把该处小山定名“南岭小雪山”,把茅舍称为“雪山古香林寺”;而正机也在山下择地建草棚,定名“善慧庵”,以后人们就把那地方称为“师姑(即尼姑)坑”。

  正芳原是高官,后来因某种缘故弃官出走,夫妇乘船从北来南,欲觅个“风水”好的地方出家,以安度晚年,所以,他一直不愿透露身份。当他发现古香林一带是“风水”胜地时,就命家丁把船泊在桥仔头的桥边。徒步上山,最后认定古香林山最好,就择此地筑室定居。他俩经过商量,决定改夫妻关系为师兄弟关系(尼姑虽是女性,按出家人规例是称师兄弟)。他俩把带来的金银财物各分一半,同时削发,各取法号,男称正芳,女称正机。数十年后,正芳、正机相继百年归老。弟子为了纪念他俩,尊称正芳为“开山祖师”,将他的骸骨葬在寺院左上方的山上,后用石料凿成骨灰塔安放于寺院内(现已丢失),供人拜祭。正机身后也被尊称为高祖老师太,立墓纪念。

中山市古香林寺简介_古香林寺开光_古香林寺历史

  古香林寺遗址的大门,是一个天然生成并经过加工的石拱山门,至今保持完整。山门入口有2.5米高,1.6米宽。上方大石刻着“雪山”两个正楷大字,左上角落款:“述之中锋书”。这是清朝末年香山县隆都申明亭村(今属沙溪镇)杨述之用凤眼中锋笔法写成的,字体刚劲有力,甚具神韵。左方巨石刻着惠普大师所述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两行隶书。左下角小字是“惠普述《玉律格言》所书”。过了山门,左侧之处曾建有“退思亭”(已毁)。此亭是僧人们在圆寂之后,作为摆放遗体之用,供寺内僧人追悼。山门右侧原建有“镇守山门大王”庙,现仅存遗址,但石碑仍保存完好。沿石阶直上就是唐朝年间僧人修筑的蒲桃路。再走前数十米,原有一扇闸门,是出入寺院的必经之路,门上横匾刻有“陀天”两个大字。从闸门往上再走数十米,便是古香林寺院的遗址了。寺院原有两座,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现仅留下后座(110平方米)两米高的断垣残壁。寺院周围成了瓦砾之地。在古寺遗址的大门口,除可见一个石“笔洗”、两个石香炉、一个汉白玉石香炉之外,原来寺院的铜、铁造成或木雕、泥塑的大小佛像,早已荡然无存了。

  古香林寺历代主要建筑布局和佛像陈设大同小异。寺院分前后两座,均立有菩萨。前座入门是韦陀,左右有十八罗汉,后座是三宝佛像,正中为释伽牟尼佛,右边为过去佛,左边为如来佛,据说早年所有菩萨都是画像。

  宋朝摩呵和尚担任古香林寺住持期间,寺院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及观音诞,前来瞻仰参佛的人往往过千。那时,古香林寺由于远近闻名,得到官府的重视,把附近数十平方公里税山统归古香林寺为寺产,以维持寺院僧人生活和日常所需费用。税地契证一直由寺院住持保存。可惜1955年,住持惠普圆寂,这些证物也随即烧毁了。

  古香林寺在历代均有修葺,至摩呵的徒弟九还和尚接任住持时,才以泥砖块修建了古香林寺院。并把寺内的佛像由画像改为泥、石、木(部份檀香木)雕塑。

  宋末元初,国家动乱,古香林寺僧人不满异族入侵,有的参加抗元复宋的斗争,有的云游四海。寺院因无人管理,一度日久失修,部分寺院倒塌。元朝政局稳定后,非石和尚以泥砖块结构重建了古香林寺。而寺院内的部分佛像则改用铜、铁铸成,使古香林寺生色不少,香火重新兴旺起来。

  明朝洪武初年(1368年),全国僧人因找不到“真神”(神仙),被太祖朱元璋下令追杀。古香林寺的僧人们也被迫得流离失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僧人才逐渐回到寺院。明永乐年间(1403—1421年),古香林寺香火最为兴旺,后来见到随缘乐助的木箱上还刻有“永乐年”三个字(现已散失)。到了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古香林寺智能和尚非常重视寺院来往县城石岐的交通,为方便香客游人漫游寺院,他想方设法修桥整路,倡议修建了天皇桥,率领僧人挑土搬石填平半山亭前面的大缺口,使更多的游人到古香林寺登山揽胜。

  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3年),倭寇不断袭扰沿海,及后清兵入关南下,造成当时社会动荡,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到古香林寺的香客游人逐渐减少,僧人生活十分困难。住持慧庸(《香山县志》记载是慧融)大师便把寺院规模缩小,把雪山古香林寺易名为香林庵,实行“止单”(不同意外地僧人凭戒牒来挂单——食宿),以减少收留外地僧人长期住院的开支。明朝灭亡后,香林庵僧人生活更加困难。慧庸的徒弟元朗大师经过在观插笏山山腰的十皇庵、西林庵和相邻的白衣庵后,发现这些寺庵参佛者众多,因而认为寺院应建在人口稠密及环境幽美的地方。

  清初顺治年间,元朗大师到石岐庵前正街西山庵山下新建了一间香林庵(1945年初英大师圆寂后,因无人管理倒塌了),果然招来了众多香客,香火鼎盛,解决了香林庵的经济困难。

  清乾隆乙亥年(1755年),僧人解圆又上古香林山修香林庵。同治元年(1862年),僧人弥勤得到乡民积极捐款,修葺了这个破落的寺院。同治中期,著名的“十梅”(又称“十枝梅”,意指每人的法号均以梅字为头)大师齐上香林庵,充实了力量,重修了寺院。

  在此期间,年龄最小、排行第十的梅石大师往四川峨眉山寺院深造,梅庄、梅菊、梅芳等和尚先后圆寂后才召其回寺接任住持。梅石经过进修,佛学水平有很大提高,主持寺院有方,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受到邑人的称赞。

  后来,梅石在石岐收了一卖艺者为徒,并赐以淡霞法号,又把住持之位传于他。淡霞大师任住持后,为了维持寺院经济开支,大部分时间外出卖艺卖药。清末民初,淡霞大师传位给首徒惠普大师。

  1930年,在华侨、港澳同胞及石岐郑启运堂家族的大力资助下,惠普住持把明朝所留下的古香林旧寺拆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扩建成新寺院两座,建筑面积达460平方米,院高4米,平顶假瓦,寺内的门楣仍挂着明朝遗留下的木刻“古香林寺”的牌匾。门口两旁的门联亦是明朝遗下的木刻:

  五百年古寺独存,花落花开,都是本来色相,好趁四龛重建,一篑无方,佛路约同登,我乐何如众乐;

  三千界群生普渡,善因善果,端凭过去功程,还期七宝恒参,六根澈悟,雪山逢返照,明心仍见禅心。

  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古香林寺中僧人逐渐离散。1955年,惠普大师心脏病发作,自知命不久矣,便传位给量光大师。惠普大师圆寂后,古香林寺基本无人管理,所存的竹简经书,地契证件等被焚,铜、铁佛像,唐朝的红色花瓶,照明用的“金钱眼”夜明珠及其他物品亦逐渐散失。1958年,石岐市在古香林寺开设精神病院,收治30多个患者,由于交通不便于次年迁走。1968年,古香林寺前座已夷为平地,后座被拆去上盖,仅留下三面短墙残壁,两块牌匾和门联被拿去兴修中顺大围水利去了,巨大铁钟被长命水村农民搬走了。寺院再没有人管理,处于荒芜状态。

  三、现存的古迹、古物

  古香林寺是中山市最早的寺院,现存的古迹、古物还有很多。传说5000年前留下的“神仙脚印”,就在雪山石拱山门左侧的一巨石面上。这赤足脚印比常人的脚印大一倍,长44厘米,宽18.8厘米,轮廓较分明,其中尤以五趾最为清晰。寺院遗址内现存一古井,原是岩层深处的涌泉,据说由唐朝僧人加上护栏,井下放有一只双夹杯石修建成水井,至今井水仍然长年不涸,满而不溢,汲而不干。现存的“笔洗”,像一个香炉,但其底部比香炉浅些,至今仍完好无缺。据惠普大师生前所说:这器具是唐朝僧人挥毫后作洗笔之用,故名“笔洗”。现存一对石狮子仍完好,每只重约200公斤。

  宋朝皇帝御赐的“税山山界”界碑,位于元朝非石老师太墓地右上角约250米的山顶上。一块坐西北向东南,长4.1米、宽4米的天然巨石上,刻着“古香林接龙税山”七个大字。其中,“接龙”二字是指皇帝赐地之意。

  明朝崇祯年间的石刻大字“天人来”距非石老师太墓地右上方约150米。刻字的天然巨石长250厘米,宽180厘米,字径为55×67厘米。左下角落款为当年寺院住持慧庸和尚的亲笔署名。在古香林寺南面的山脚下,现仍存有石碑、石香炉。石碑刻有7×7厘米字体的“古香林护法山门土地”字样。石香炉长40厘米,宽15厘米,正中刻有“天梯老社”四个字,字体为6×6厘米。

  在古香林寺院的后面,原在一块巨型鹅卵石上刻有数十个篆体字,据说是在唐朝以前刻成的。古香林寺周围还有一些古迹遗址,因年久已毁,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山市古香林寺简介_古香林寺开光_古香林寺历史

  四、护法修行

  僧人的生活比常人艰苦,他们出家常常是因为环境所迫。以原古香林寺的僧人来看,要求削发为僧的大概有六种人:一是因自幼身体孱弱或残疾,父母认为必须一心向佛才能长大。二是少失怙恃,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儿,得到僧人的厚德,收养为徒。三是父母因某种原因许了愿后,以子出家作还神,或者认为“一子出家超九族”,于是送子为僧。四是环境所迫,为了寻求生活出路免遭饿死。五是因受某种极大刺激,如情场失意,决心与世无争而削发为僧。六是逃避刑罚,有的因为犯了弥天大罪,被官府追捕,走投无路,便落发为僧,得以赦免。到古香林寺出家也不容易,往往要经过数月以至三年的考察,拜了师父,还要方丈或住持批准受戒。

  为了满足与佛有缘的人的要求,古香林寺历年收有“四众”弟子,即在家“两众”弟子和出家“两众”弟子。在家的指男女两众弟子,又称俗家弟子。男的叫优婆塞,又称居士,俗称斋公;女的叫优婆夷,又称女居士,俗称斋姑。他们虽然不留在寺里生活,但要定期或不定期回寺听佛经,接受师父的教诲。出家的男女两众弟子,男的叫比丘,落了发的才是僧人;已出家但没有落发的只能是静人。女的叫比丘尼(即尼姑),由于古香林寺是一所和尚寺,不留女的在寺里,故不给她落发,只作静人。

  按寺院规矩,受了戒的僧人在寺院的地位有明显分别。僧人有句谚语:受过宝花山(指大山名寺)戒,见到皇帝“唔用拜”(即不用下跪)。因为受了戒,已是佛的继承人。

  受戒是僧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受戒后要求僧人素食,不准娶妻,有妻儿的也不能相聚。所以受戒前往往思想斗争很激烈,有少数因为环境所困,被逼受戒的人,在受戒前往往痛哭一场,也有个别人临戒逃跑的。

  出家人认为:头发是烦恼之丝,必须剃去,但落发为僧不一定就是和尚。和尚是僧人中最高的“职称”,以古香林寺为例,被批准落发的僧人,分别先做走堂(搬运)、饭头(煮饭)、桶头(给别人打饭)、柴头(打柴、劈柴)、铁按(做厨师工作)、知随(负责接待)等杂务工作。僧人上一级叫沙弥(未受戒)或禅师(已受戒)。再上一级称大师。大师是指经过方丈亲自传授法语(即重要经文)又已收有徒孙的才获得此称谓,经选担任方丈职务的大师才能称为和尚。

  古香林寺的知客僧、住持、方丈是一种行政职务。知客僧由住持指定,住持由上届传下,一般也是指定的,方丈就要在大师中选举了。候选人可以在寺院内外物色,范围可以广些,这叫做“十方丛林”或称“子孙丛林”。当选为方丈的,法定三年一任,不准连选连任,任期满后被称为老和尚了。和尚中被称为老师太的,规定除有徒弟外,一定要有徒孙。

  僧人日常任务除了诵经、习武、劳动生产之外,就是做功课,即朝时课诵、暮时课诵。上午念《椤严咒》、《十小咒》、《忏悔文》……下午念《弥陀经》、《忏悔文》。此外,寺院还有晨钟暮鼓的规定,上午先打钟后打鼓,钟要求打108下,当钟敲至106下时,敲鼓的就要接上去,敲了“三通鼓”才能结束;下午则相反,采用先打鼓后打钟的制度。

  僧人们除诵经、习武,完成各自岗位工作之外,还要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古香林寺里的僧人吃的是白米吃,斋食仅是辣椒、萝卜干和咸菜等。一天只吃一餐或两餐,过午不食(时间超过中午12点就不准吃饭了)。僧人手拿盛饭钵头也有规定,只准伸出拇指、食指及无名指,形成“三足鼎立”姿势。拿筷子进食时,要按东、南、西、北方向顺拨进口里,这叫做:“食十方”,又称“食四方”。每当寺院经济困难的时候,僧人们只能吃少量的稀饭、红薯或芋头。僧人一向过着艰苦生活,他们的腰包大多是没有银钱的,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僧人外出化缘,任务更为艰苦,他们穿着袈裟或僧袍,身藏戒牒,配带小铜钟(化缘时摇铃用),手拿衣钵(又名钵盂、饭盅)、龙头匙(像龙头样的木制汤匙),村挨村,户挨户地祈求施主。但规定一餐只准化缘三户人家。如果化不到缘,就得饿肚子了。如果有人布施,就立即诵经,表示上报“四恩”:父母、师长、君恩(又名国土恩)、众生恩;下济“三途苦”:地狱、饿鬼、牲畜,还要表示保佑施主“合家利泰,人口平安”,晚上休息时,只准在路旁或山旁,选择树林之下划地为“具”(即划1平方米左右的圈子,传说这样可以防止野兽的攻击),“具”的上面要用树枝、树叶盖顶,以避风雨及受凉。还规定化缘僧在“具”内参禅(即静坐或打坐),不准倒单(即不得躺下睡觉),不习惯整夜参禅的僧人,最初的夜晚是非常辛苦的。僧人衣着简朴,出家后大多数一辈子只有一套衣服。衣服破了,自己补了又补,没有针线的时候,要用松针来补,更换新衣只是个别人的事。

  僧人相见也有一套制度:平辈相见要合掌念声“阿弥陀佛”(即过去佛),表示问讯(问平安的意思);见了长辈要“顶礼”(跪拜)。

  住持对僧人的管理订有一套制度。古香林寺历来传下有“十戒”:一戒红尘不下山,二来劝心把经看,三宝殿前拜慈航,四大金刚摩伽像,五百罗汉列两行,六祖当年为方丈,七层看破到此方,八臂哪吒儿好汉,九层萝卜救母娘,十足修成为和尚。实行“五戒”(戒杀、盗、淫、妄、酒),要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做到“六尘”(声、色、香、味、触、法)不染,并要勤修“戒、定、慧”,以消灭“贪、嗔、痴”(又名“三毒”)。他们的谚语是:“好花在手插瓶中,无根之物不长久”。僧人要做到“四大”皆空,不断深化认识“酒”乃穿肠之物,“色”乃削肉之钢刀,“财”乃祸之根苗,“气”乃无烟之火炮。

  对违反戒律、制度的僧人,寺院要给予严肃处理。犯一般错误的,从罚跪香开始,时间长短以一柱香或多柱香燃没为止;对错误较为严重的责罚“抄单”(抄写若干经文),或纸背“抄单”(在作红包用的红纸后面抄写若干经文),并要根据僧人犯错误的程度,处罚抄单时间数月至一年;错误严重一点的要处以“打香饭”(即右肩后光膀的肌肉上用力打三下);对错误更为严重的,分别给予传单(通报至有关寺院)、催单(规劝他离开本寺),摈(开除)出师门的处罚。犯有重大罪恶的,则要组织僧人公审,由僧会师(相当于法官)根据证据、犯罪情节予以判决,对被判处极刑者即执行绑架焚烧。

  僧人死亡称作圆寂(又作示寂、归单)。从前,僧人死后均作打坐姿势,并用铁条支撑起他的遗体,以固定姿态、位置,摆放七昼夜才准架木柴焚化。现在古香林寺山上、山下仍保存有两处为历代安葬僧人的骨灰、尸骨肉的“普同塔”,也就是俗称的“百骨坟”。

  五、寺中僧人,赠医施药

  古香林寺一向以佛学、医药、武术著名,首创香山县第一个门诊部、第一个留医部。

  古代香山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生疾病时都是采集山草药外敷和煎服的,严重一点的,大多数到古香林寺求医。因此古香林寺每天都有僧人(多是历届住持)主诊,为求诊者把脉开方,并传授防治疾病的方法,赠送一些治疗常见病的草药,如治疗肠胃炎用的“黄丝鸡烂”(草药名)、感冒发热用的“倒扣草”、劳动受伤用的“铁包金”、“牛大力”和“松筋藤”等等。

  清同治年间(1870年左右),梅石等僧人外出化缘的时候,眼见一些“癫狂”(神经失常而无理智者)的疯人在社会上缺乏治疗与收容,故决心在寺里开一间留医之所,收治“癫狂”病人留医。留医者常有二三十人,形成香山县第一个精神病留医部。

  梅石大师诊治“癫狂”病人时,首先拿熟大蕉给病人食,及用烟丝哄他,接着叫病人洗干净双手。在病人洗手过程中,梅石大师书符念咒,随即用丝线绕缚病人右手中指尖部。待患者安静下来,然后给他按脉诊症,处方开药,并与患者做些开解思想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好转或痊愈出寺。也有极少数“癫狂”复发殴打别人的,或随山乱跑的,就用“粗叶藤”或铁链把病人的手或脚系在石锁上,看管一段时间。

  开设这样的留医部,虽然说赠医、留医不收钱,但药费仍然要患者家人负担的,其他生活费用都在“随缘乐助”中开支。可是好心的香民或病人家属都懂得“长贫难顾”的道理,经常送一些东西给寺里使用,除乐助钱币之外,还有副食品,像头菜、梅菜、榄角、豆类和咸萝卜干等。经济好一点的送给花生油一樽或数樽、米一斗(6.4司斤)或一石(64司斤)、一担(100司斤)的,表示支持或谢意。

  民国期间,中山县第二区溪角乡(今沙溪镇龙瑞村、云汉村)知识分子刘胥平,自幼热爱医学,曾拜惠普为师,解放后去了香港行医,现已是香港著名老中医之一。惠普大师在30年代已是中山县名医,治愈了不少患者。他原名杨友章,绰号“蹩友和尚”,南门杨家人氏,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圆寂于1955年农历正月十日下午3时。他13岁出家,自幼勤奋好学,是一位集佛学、医学、武术等知识于一身的僧人。他在古香林寺除继续收治精神病人外,还收治麻风病和肺结核病患者,让他们在寺中疗养。

  精通中医草药的惠普大师,创制了“雪山古香林寺伤寒茶”(即凉茶),主要功效是防治感冒和肠胃病。有患感冒发热、头痛、肠胃疾病的人饮了确有特效,因而享有声誉。到了清末民初,古香林寺也成为中山历史上第一家生产凉茶的单位。该院僧人还研制了“小儿疳积散”、“小儿甘和茶”,远销港澳、美国等地。

  古香林寺历代僧人大都练武强身,相传梅石大师一次正在打坐练气功时,突然有10多个手持刀、棍的强盗歹徒侵入,威逼他交出寺院的金银财物。但他不慌不忙,向着前面装有沙子的香炉运出一掌,其掌风立即把炉内的沙子散射到强盗们的眼里和身上,歹徒吓得抱头鼠窜。名师出高徒,淡霞有位徒弟凡大师,是一位著名的“打架和尚”。他经常行走江湖,打抱不平。首徒惠普大师虽然腿跛,亦练就了一条腿力,并掌握了“锁喉功”的绝技,可惜现在已失传。

  古香林寺自建寺以来,从未遭受掠劫和破坏,这可能是与寺内僧人的高强武艺有关。据说该寺僧人一向重视学习武艺,锻炼身体,寻求长寿之道。僧众每天坚持蒲团打坐,聚精会神地练习气功。在古香林寺圆寂的僧人,享寿大多是80岁左右,梅石圆寂时已是98岁高龄了。

  古香林寺历代住持都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教育僧人和俗家弟子,如梅石、淡霞所收的沙溪、大涌、圣狮、象角和渡头村的武术弟子,爱国情绪很高。1841年清道光年间,红毛鬼(指英兵)从珠江口登陆,沿水路向象角、渡头进犯,占领了象角村山上最高点和进犯渡头村。当年村领导号召村中各间武馆大小教头和徒弟等,冲上山拼命与红毛鬼交战,结果把红毛鬼赶走,其中就有多位古香林寺培养出来的弟子。

  古香林寺地处五桂山系古香林山中,是佛门清静地,古树较多,所以五桂山部分游击队经常把古香林寺作为出没隐蔽的地方,在那里驻守、食宿。由于古香林寺每天都有参佛者到来,敌人很怕参佛者就是游击队,所以常有敌人的大队人马来寺搜查,希望从中揪出游击队来。古香林寺因地势有利,居高临下,游击队袭击敌人时常常能以少胜多,运用麻雀战打击敌人。

  惠普大师是中山有名望的医师,所以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前后,游击队的伤病员到寺院要求疗伤或请惠普大师秘密出诊,惠普大师总是及时为他们治病。为此,惠普大师曾被日本军队、国民党伪军捉去审问三次。但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利诱,惠普大师总是强忍拷打都不暴露游击队活动的情况。

  六、僧人支持五桂山游击队

  惠普大师首徒量光大师(惠普大师圆寂后接任住持)回忆说: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天,惠普大师出诊去了,五桂山区游击队有两位执行侦察任务的同志,被日军发现追截,被迫跑到寺里躲避。我一见情况危急,二话没说,就叫他们赶快换上民众的衣服,站在参佛者中间。不久,果然有200多个日军跟踪追入寺院,要捉拿这两位侦察兵。我虽然不懂日语,但明白他们要寺里交出侦察兵。我摇摇头,表示没见过侦察兵到古香林寺。日军不相信,用枪头连续在我胸部撞了两下,打了我两下耳光,还用枪口对着我胸部喝令交人,好险!在翻译到来后,我才知道日军不相信我是和尚,要我即时念诵经书。由于经文是日本学校必修课之一,我一念经,日军便听懂,才把我放了。相信这两位侦察兵同志不在寺里,日军也跟着撤走了。当日军走后,两位侦察兵同志才道谢而去。

  惠普大师深明大义,总是以和尚身份出现,带领僧人支持和保护游击队。遇有游击队被日军或伪军追击的时候,僧人们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游击队往邻近的大尖山脐部乱石草丛中的乱石板下躲避,关心游击队生活。每当惠普大师查知游击队未有食饭或下雨无地方躲避的时候,便命僧人做饭、送饭,主动带领他们进寺避雨。游击队纪律严明,食饭后把碗、筷洗干净才离开,吃了寺里的粮食,总是千方百计地归还。

  日本军队入侵中山期间,古香林寺成为县城石岐人避难之所,外地人逃难歇息之地。日军入侵中山两个时间,第一次是1939年10月,但被中山县军队及中共中山县委组织的抗日先锋队赶走。第二次是1941年至1945年8月长据中山5年,中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军杀、烧、抢、活捉妇女等,可谓无恶不作。日军飞机在石岐投弹,人被炸死、房屋被炸毁。石岐居民四出逃难,留下的多往山里避难。逃难的人们路过古香林寺必作歇息,僧人们总是热情接待,对有急病而无钱医治的赠医赠药,对因饥饿而危及生命的施以稀饭。僧人们在食不饱的情况下进一步减食,让给有疾病者,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

  七、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佛家宗旨

  僧人向来拯救众生,劝人向善,自己则看空名利,以济世为己任,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修养。他们认为:僧人的日常生活是向施主化缘而得来的,广大人民是僧人的衣食父母,因此,僧人一定要为民众办好事。僧人们说:“僧家饭,众人饭。”“施主一粒米,大过(大于)须弥山;食了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如果不做好事,下世‘投胎’可能是畜牲)。”古香林寺的僧人遵从中国佛教道德传统习惯,一向以慈悲为怀,助人为乐,为香山(中山)民众办了许多好事。

  八、古香林寺近况

  自从改革开放后,笔者接到不少国内外和香港、澳门同胞的来信、来电、讲话的录音带,要求重修古香林寺,恢复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刹,并愿意做宣传发动工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早提议的有旅香港乡亲杨志云(景福金铺、美丽华酒店老板),旅美国乡亲、原石岐仙逸中学何颂生老师,旅澳门乡亲郭玲芳女士。他门还介绍联系了美国檀香山的张镜波、李惠芳、李伍春华等。特别是张镜波先生,他是张惠长亲侄,曾任管辖过古香林寺的第四区区长;还有旅澳洲乡亲、原中山华侨中学李佐校长,本地佛门弟子,顺德、四会僧人,香港、湖北、湖南热心人士等。中山市人大原副主任、原副市长沈大启,市政协原副主席、致公党原主委吴祖文等还亲自到古香林寺原址视察。各民主党派与市长协商座谈时,市致公党两次向市长提出建议。1989年5月,《香山报》和《澳门日报》刊登《中山最早古迹——古香林寺》,《中山市地方志》于1989年4月2日和1990年10月也同样刊载该文。1989年,中山电视台拍摄了《寻觅古香林寺》专辑,并多次播放。《澳门日报》、《中山日报》、《中山地方志》、《香山报》、《中山侨刊》、《良都侨刊》、《东镇侨刊》、《东区侨刊》和《下泽侨刊》等都先后刊登了介绍古香林寺旅游区情况的文章。1993年,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发行了《中山文史》第28辑《古香林寺史迹考》(杨悦生撰)。2003年,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韩泽生(现任副市长)带领统战部和宗教局有关负责人两次到古香林寺视察,国际著名高僧、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副院长释觉真也亲自来视察,认为古香林寺是个风水宝地,应该重建。近年不少海内外中山人士向市政府建议,希望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中山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4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9日...

1997年4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3日...

1997年4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5日出...

1997年5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2日...

1997年4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8日...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