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第二十二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04 17:50:17
第二十二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六云何断界。我今当先说阿毗昙名数近对治法。云何断界。答曰。除爱结。诸余结断。是名断界。诸余者。除爱结余八结是也。云何无欲界。答曰。爱结若断。是近对治有欲对无欲故。云何灭界。答曰。除九结。诸余结法灭。是名灭界。此中一切有漏体。说是结法。复有说者。八结结相应法。

第二十二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杂揵度人品第三之六

云何断界。我今当先说阿毗昙名数近对治法。云何断界。答曰。除爱结。诸余结断。是名断界。诸余者。除爱结余八结是也。云何无欲界。答曰。爱结若断。是近对治有欲对无欲故。云何灭界。答曰。除九结。诸余结法灭。是名灭界。此中一切有漏体。说是结法。复有说者。八结结相应法。及所起处生等若断。是名断界。爱结爱结相应法。及所起处生等。若得离欲。是无欲界。若说九结。则摄一切染污法尽。余唯有有漏善法及不隐没无记。彼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有法缚而不染污。有法亦缚亦染。有法不缚不染。缚而不染法若断。是名断界。亦缚亦染法。若得离欲。是无欲界。不缚不染者。他缚他染若灭者。是名灭界。如缚系义亦如是。复有说者。烦恼体若断。是名断界。烦恼于缘得离。是名无欲界。诸烦恼果更不生。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过去诸阴若断是名断界。未来诸阴离欲。是名无欲界。现在诸阴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若苦受断。是名断界。若于乐受离欲。是名无欲界。不苦不乐受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若苦苦断。是名断界。坏苦若离欲。是名无欲界。行苦若灭。是名灭界。尊者奢摩达说曰。舍于重担。是名断界。无欲对治有欲。若离有欲。是名无欲界。令生不相续。相续者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或有言唯断爱结。问曰。若然者。则违佛经。佛经说。诸行若断。是名断界。诸行离欲。是名无欲界诸行若灭。是名灭界。复违波伽罗那经。如说可断法云何。答言一切有漏法。复说断智法云何。答言一切有漏法。答曰。爱有缘八结者。有还缘爱者。有缘余法者。缘八结爱若断。是名断界。缘爱结爱若断。是名无欲界。缘余法爱若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唯断于使缘八结使若断。是名断界。缘爱结使若断。是名无欲界。缘余法使若断。是名灭界。若断界是无欲界耶。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先说阿毗昙名数义。今欲说真实义。若不尔者。人谓但自随己意不顺佛经。今欲随顺佛经故作如是说。若断界是无欲界耶。答曰如是。乃至广说。所言断无欲灭。此三名虽异义无差别。

世尊说三想。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三想。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彼中不说者。今悉说之。故作此论。

问曰。十六行外。更有圣道不耶。若有者。智揵度识身经中。何以不说耶。若无者。此经云何通。如说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此是何行。又如说我已知苦。为是何行。不复更知。此是何行。乃至我已修道。此是何行。不复更修。此是何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如摄法经所说。比丘尽欲漏。是名尽智。更不复尽。是名无生智。是何等行。有漏无明漏说亦如是。评曰。应作是说。十六行外更无圣道。问曰。若无者。先说善通。此经云何通耶。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乃至广说。答曰。不以知受乐受故。名如实知乐受。知此乐受。是道如迹乘。故名如实知我已知苦者是二行。谓无常行苦行。不复更知亦是无常行苦行。我已断集是集等四行。更不断集。亦是集等四行。我已证灭是灭等四行。更不证灭。亦是灭等四行。我生已尽。是集等四行。梵行已立。是道等四行。所作已办。是灭等四行。不受后有。是苦等二行。谓无常行苦行。复有说者。我生已尽有五事。一者身。二者对治。三者所作。四者果。五者人。身者。一切处生身尽。对治者得如此对治。能尽一切生。所作者智能所作使诸生尽。果者得智果。能尽一切生。人者言是人。能尽一切生。如摄法经所说。比丘尽欲漏者。是尽智。有六行。不复更尽。是无生智。亦有六行。六行者谓无常苦二行。及集四行。有漏无明漏。说亦如是。复有说者。十六行外。更有圣道。问曰。若有者。智揵度识身经中。何故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问曰。此有余说有何义耶。答曰。若行能得正决定。得果离欲。及尽诸漏者。智揵度识身经则说。若诸行不能得正决定。不得果不离欲。不尽诸漏者。然是圣所得道。为受现法乐故。为游戏故。观本所作故。受用无上圣法故。而起现在前。复有说者。若行现在断烦恼时。能害烦恼。能有所作。有大功用者则说。现在断烦恼时。彼诸行不能害结。不有所作。无大功用。是故不说。唯在未来世中修。复有说者。若行在方便无碍解脱胜进道者则说。彼说诸行不在无碍道解脱道。或在胜进道。或在远方便道。以是事故。智揵度识身经不说。若作是说。十六行外有圣道者。想是圣道。若行于断是断想。若行无欲是无欲想。若行于灭是灭想。犹如一的。为若木若铁众箭所中。如是一无为体。为三想所行。诸作说。是十六行外。更有圣道者。断想非离欲想非灭想。乃至广说。诸作是说。十六行外更无圣道者。彼想是缘。若缘断是断想。若缘无欲是无欲想。若缘灭是灭想。此文应如是说。若断想是无欲想耶。答曰如是。乃至广说。

杂揵度爱敬品第四之一

云何为爱。云何为敬。乃至广说。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婆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若比丘习惭愧满足。则有爱敬。虽作是说不广分别。云何为爱。云何为敬。今欲说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所以作此论者。欲断小人法现大人法故。其事云何。答曰。小人爱则妨敬。敬则妨爱。云何爱妨敬。犹如在家法。父母于子。则有亲爱。子于父母有爱无敬。出家法中。和上阿阇梨。于诸弟子。则有亲爱。弟子于和上阿阇梨。有爱无敬。是名爱妨敬云何敬妨爱。犹如在家法中。父母于子。教训严难。欲令诸子远恶修善。子于父母。有敬无爱。出家法中。和尚阿阇梨。于诸弟子教训严难。欲令诸弟子远恶修善。诸弟子于和尚阿阇梨。有敬无爱。如是小人爱则妨敬。敬则妨爱。大人不尔。若爱则加敬。敬则加爱。是故为断小人法欲现威势大人法故。而作此论。佛出世时一人具此二法者多。佛不出世一人具此二法者少。设令有者当知皆是菩萨摩诃萨。

云何为爱。答曰。若爱乃至广说。如是等言。尽说爱相。问曰。爱体性是何。答曰。爱有二种一染污。二不染污。染污者体是渴爱。不染污者体是信渴。爱有二种一是渴爱。二是爱。问曰。若渴爱是爱耶。答曰。若渴爱则是爱。颇有爱非渴爱耶。答曰有。不染污爱也。信亦有二种。一是信。二是爱。问曰。若信是爱耶。答曰。或有信非爱。或有信是爱。信非爱者。信而不求者是也。信是爱者。亦信亦求者是也。复有以此义作四句者。或有信非爱。或有爱非信。乃至广作四句。信非爱者。信其事而不求也。爱非信者。染污爱是也。亦信亦爱者。爱其事而求者也。非信非爱者。除上尔所事。

云何敬。若敬善敬。乃至广说。如是等言。尽说敬相。问曰。此敬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惭愧。云何爱敬。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虽说其体。未说此二法俱在一人身中。今欲说故复作此论。云何爱敬。答曰。犹如有一。以爱敬故。意常念佛。凡夫人爱敬佛者。以佛力故。使我得离赋役驱使种种苦事。使我复得种种资生随意之物。圣人爱敬佛者。以佛力故。使我断无始已来无量诸苦。尽恶道因。住决定法。见于真谛正见清净。复有说者。俱爱敬佛。意常念之。以佛力故。使我出家得比丘法及余诸善安乐之利。如尊者优陀耶言。世尊灭我无量恶法。益我无量善法。复次以佛出世故。净三种眼。如尊者舍利弗言。若佛不出世。则我盲无目。过此一生。复次佛于此法最尊胜故。复有说者。佛是法主故。复有说者。无始已来七依之法。隐蔽不现。佛能开示故。复有说者。佛能令无数那由他众生入涅槃城故。复有说者。佛世尊。独出无明壳。转于法轮故。复有说者。以世尊说法故。令无量那由他众生。种诸善根。亦令成熟。使得解脱。以佛说法故。使有念处正断神足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摩提。办如是等一切功德。尽现世间。以如是等事如凡夫圣人。爱敬于佛。亦爱敬法。意常念之。所以者何。能尽我身心等苦。亦依此法。能到涅槃。亦爱敬僧。意常念之。所以者何。以僧力故。使我出家受具足戒。得畜百一种物。得共和尚阿阇梨等梵行者。同依佛法。如是等人。我行道时。是我伴侣。以于如是等处有爱有敬。故名爱敬。有人有爱无敬。有敬无爱。乃至广作四句。有爱无敬者。如在家法。父母于子。和尚阿阇梨。于诸弟子。有爱无敬。有敬无爱者。如于有德他师长所不相伏习者。有敬无爱。亦敬亦爱者。如在家法。子于父母。弟子于和尚阿阇梨所。无爱无敬者。除上尔所事。爱敬四趣中尽有。此中所说爱敬。是佛法中所行者也。云何为养。云何为敬。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断小人法现大人法故。所以者何。小人养则妨敬。敬则妨养。养妨敬者。如在家法。父母老病。以衣服饮食随病医药。以养父母。而无有敬。出家法中。如诸弟子。威德多闻。善解法相。众所知识。彼以衣服饮食随病医药。以养和尚阿阇梨。其师或时于弟子所。受经问义。如是等养妨于敬。大人不尔。若养则加敬。若敬则加养。佛出世时一人具此二法者多。佛不出世一人具此二法者少。设当有者。当知皆是菩萨摩诃萨也。菩萨若与人养。必加其敬。若与其敬。必加其养。以是事故。欲断小人法现大人法。甚希有故而作此论。云何为养。答曰养有二种。一者财。二者法。问曰财养体性是何。答曰或有说者。所舍物是。复有说者。身口业舍是。复有说者。能令诸根四大长养者是。评曰应作是说。财养体性是五阴。问曰为是何趣耶。答曰除地狱趣。余趣尽有。复有说者。六欲天中无。所以者何。诸天若欲食时。以空金钵置前。随其福力饮食自出。何须财养。复有说者。彼饮食虽等有余财物。可以与他。问曰何处施谁与谁取。答曰或有说者。畜生趣中。还施畜生。饿鬼趣中。施于二趣。人施三趣。天施前三趣。复有说者。能施四趣。若人以饶益他意施饮食。他人食之。四大诸根而得长养。是名为施亦名为养。虽有饶益他意施他饮食。他人食之。不长养诸根四大。是名为施不名为养。若人害心。以杂毒食施他。他人以咒术药草力。若是有德众生。诸根四大。而更增长。是名为养不名为施。彼施者受不善报。问曰法养体是何耶。答曰或有说者。法养体性是名。复有说者。是语。复有说者。若闻法时生未曾有善巧方便。是法养体性。评曰应作是说。取其闻法巧便相应共生法者。体是五阴。问曰何处有法养耶。答曰五趣尽有。何以知地狱趣中有耶。答曰曾闻弥多达子小生地狱中谓是浴室。而便说偈。

人间空处受苦乐非我非他之所作

若受诸触皆缘身无有身者谁受苦

时诸众生闻说此偈。缘斯福故。从是命终脱地狱苦。云何知畜生道中亦有法养。答曰如迦宾阇罗鸟等。身行梵行。为他说法者是也。饿鬼中如毕陵迦等是也。人天中者。尽可现见。天中六欲天。及色界诸天。非无色界天。何以知色界诸天亦有耶。答曰如手天子往诣佛所。作如是言。如今世尊。四众围绕而说诸法。闻者欢喜奉行。我还至无热天中。诸天围绕而为说法。闻者欢喜奉行。亦复如是。以是事故。知色界天中亦有法养。若以饶益心。为他说法。他闻法已。生善巧便。是名为施亦名为养。若以饶益心。为他说法。他闻法已。不生善巧方便者。是名为施不名为养。若以讥刺心。为他说法。他人闻已。以智慧心。生善巧便。是名为养不名为施。

云何为敬。若敬重敬。乃至广说。敬体性是惭。如前说。

云何敬养。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先已说敬养体性。未说一人具此二事故而作此论。云何敬养。答曰。犹如有一而敬养佛。问曰。以何敬养佛。答曰。以财敬养佛。不能以法。所以者何。不能生佛未曾有善巧便故。所以者何。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不受用他法。法应尔故。问曰。何故此中不说敬养法耶。答曰。作缘义。是养义。彼法离缘故。问曰。若欲施法当施何处。答曰。法有二种。一者名数。二者真实。若欲施名数法者。应施说法人。若书写经。若欲施真实法者。守护此物。当如敬佛塔。云何施僧法养。答曰。于众僧中。作三契经偈。作娑曷遮说决定义。种种问答是也。云何财养。答曰若以种种饮食。施作长斋。般遮于瑟解经法会。供养和尚阿阇梨及余清净梵行者。问曰谁施谁受。答曰佛能施一切众生法养财养。一切众生。能施佛财养。不能施法养。辟支佛能施一切众生法养财养。除佛世尊。一切众生能施佛施辟支佛财养。不能施法养。舍利弗能施一切众生法养财养。唯除佛辟支佛。一切众生能施佛辟支佛舍利弗财养。不能施法养。目揵连能施一切众生财养法养。唯除佛辟支佛舍利弗。一切众生能施佛辟支佛舍利弗目揵连财养。不能施法养。乃至利根者。能施钝根者财养法养。钝根者能施利根者财养。不能施法养。问曰。若无有能施佛法养者。世尊何故称可阿难所说。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言。精进能生菩提。亦称赞亿耳比丘善哉善哉。汝能以微妙音声。咏诵妙法。以阿槃提国语音声遍满。其言正直易解。令多人乐闻故。此说复云何通。如佛告阿难。我亦增益出家闲静善法。答曰何故称赞阿难者。以阿难所说应时。是以称可。何以知之。曾闻世尊游行人间而患背痛。敷郁多罗僧枕僧伽梨。右胁而卧告阿难言。汝今当为诸比丘说法。尔时阿难为诸比丘解说觉意。诸长老如来。以念觉意故而得成道。亦为他说。乃至广说。择法觉意。精进觉意。当于阿难分别觉意时。世尊自忆念过去无数阿僧祇劫行诸方便。皆是精进力。以忆念故。而起喜心。令此有患四大速灭。无患四大速生。背痛即除。寻起加趺而坐告阿难言。汝说精进耶。阿难言如是。佛言善哉善哉。阿难实如汝所言。精进能生菩提。以是事故称可阿难。称赞亿耳比丘者。或有说者。欲生彼比丘无畏心故。阿槃提国和尚大迦旃延。曾遣亿耳。汝往佛所请求五愿。所谓一求常澡浴。二求皮作敷具。三求毗尼师。作第五人。得受具戒。四求着二重革屣。五求听畜长衣过十夜。以此五事故来诣佛所。世尊威德。乃至梵释护世者。不能侧近正观。以是事故不敢辄求。后世尊称美乃敢求之。是故为令彼比丘生无畏故。而称赞之。复有说者。欲饶益彼比丘故而称赞之。所以者何。彼比丘。于阿槃提土地能作佛事。欲令彼诸人加尊重心故而称赞之。复有说者。以善能诵持优陀那波罗延众义经等。适可佛意故而称赞之。复有说者。以修净业令言音清妙故而称赞之。所言增益出家闲静善法者。诸转转出家。得正决定。证于道果。能离爱欲。亦尽诸漏。种佛道因及缘觉声闻道因。生于尊贵多财之家。眷属成就。有大威势。颜貌端正。能净天道及解脱道者。皆是我力。以我力故。令多众生于我法中出家。有如是等利而起喜心故。言我今增益出家闲静善法。复有说者。欲离诽谤过故。赞叹阿尼卢头等。欲令其人威德尊重故。赞叹目揵连等。欲显有大功德故。赞叹舍利弗等。欲令生无畏故。赞叹如亿耳比丘等。

云何身力。云何身力劣。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如毗婆阇婆提说。身力身力劣。不由于身。是心所为。为止如是说者意故。欲明力体是触入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欲止弥沙塞部意故。彼作是说。身力体是精进。身力劣体是懈怠。为止如是说者意故。欲明身力身力劣体是触入。复有说者。所以作此论者。欲止譬喻者意故。彼作是论。说身力身力劣无有定体。如象力胜马马力胜牛。云何一体。即是身力。是身力劣。欲止如是说者意故。欲明身力身力劣是决定法故。若当身力非决定法。则非入所摄。非识所识。问曰若身力是决定者。譬喻者所说云何通。如象力胜马马力胜牛。答曰此因他故说胜。如马力于象。弱四大则多。强四大则少。牛力于马。弱四大则多。强四大则少。然则强力常强。弱力常弱。以是事故。为止他意欲显己义故。乃至广说而作此论。一切有为法。力有强弱。所以者何。如眼明了能见。是名强力。不如者名为弱力。乃至身亦如是。如意善能知法。是名强力。不如者名为弱力。此中说身力身力劣。而作此论。

云何身力。答曰若身力身勇等。乃至广说。如是等名。尽显现力相。如二力士角力。乃至广说。以是义故。知身力身力劣触入所摄。所以者何。由触故。知是人力强是人力劣。犹如二健夫捉一力劣者。彼当捉时。展转相知。如强力者捉劣力者。知其力劣。力劣捉强力者。亦知其力强。强力劣力。俱一入所摄。谓触入二识所识。谓身识意识。身识识别相。意识识别相总相。以如是义。则止说身力不定者意。所以者何。若当身力身力劣不定者。则不应定说一入所摄二识识也。

问曰身力身力劣体性是何。答曰或有说者。体是四大。问曰若然者。何大增故身力强。何大增故身力劣耶。答曰或有说者。四大无增。自有相似四大生身力则强。有相似四大生身力则劣。复有说者。地大增故。身力则强。水大增故身力则劣。外物亦尔。如陀婆树佉陀罗树毗摩树婆陀罗树等。以地大偏多故则坚硬。如苇柳瓠胡麻[卄/幹]等。水大偏多故则弱。复有说者。身力力劣。触入所摄。体非四大。是造色性。问曰若然者。造色性有七种。何者增故身力强。何者增故身力劣耶。答曰重偏多故身力强。轻偏多故身力劣。外物亦尔。重者则强。轻者则劣。复有说者。七种造色外。更有身力身力劣。评曰应作是说。四大身等身力则强。四大不等身力则劣。

如说菩萨有那罗延力。那罗延力齐量云何。答曰或有说者。十凡牛力。与一村天牛力等。十村天牛力。与一青牛力等。十青牛力。与一凡象力等。十凡象力。与一香象力等。十香象力。与一大力人力等。十大力人力。与一钵建陀力等。十钵建陀力。与半那罗延力等。二半那罗延力。与一那罗延力等。一那罗延力。与菩萨一节力等。是名菩萨身力。复有说者。此说甚少。十凡牛力。与一村天牛力等。乃至十凡象力。与一野象力等。十野象力。与一伽尼罗象力等。十伽尼罗象力。与一阿罗勒迦象力等。十阿罗勒迦象力。与一雪山象力等。十雪山象力。与一香象力等。十香象力。与一青山象力等。十青山象力。与一黄山象力等。如是次十倍。赤白优钵罗拘物头波头摩说亦如是。十波头摩象力。与一大力人力等。十大力人力。与一钵建陀力等。十钵建陀力。与一沙楞伽力等。十沙楞伽力。与一婆楞伽力等。十婆楞伽力。与一章[少/兔]勒力等。十章[少/兔]勒力。与一婆罗章[少/兔]勒力等。十婆罗章[少/兔]勒力。与一半那罗延力等。二半那罗延力。与一那罗延力等。是名那罗延力量。复有说者。此说亦少。千伊那拔罗龙王力。与菩萨一节力等。曾闻三十三天欲游戏时。伊那拔罗龙王。其色纯白。如拘物头华七枝安立。具有六牙。头赤如因提具波色。左右胁各二由延半。前后各一由旬。如是绕身有七由延。高二由旬半。此是常身有八千眷属。彼诸眷属。其色赤白。如拘物头华七枝安立。具有六牙。头赤如因提具波色。三十三天欲游戏时。伊那拔罗龙王身上。自然有香手现。便作是念。今者诸天须我。即自化身。有三十二头。头有六牙。头赤如因提具波色。第三十三者。是其常头。一一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化作七莲花。一一花上。化作七台。一一台上。化作七绞络帐。一一帐中。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者。一一侍者。有七伎女。作是化已。往至诸天城中。所化三十二头。三十二辅臣。及其眷属而乘其上。常头帝释。及其眷属。而乘其上。如是凡有一万诸天家族。其身轻举。犹如旋风吹于草叶。乘空而上。诣游戏处。尔时诸天。都不自见有前后者。到游戏处。尔时诸天。各各诣游戏园林。欢娱快意。尔时龙王。亦自化身。作天子形。而自娱乐。如是伊那拔罗龙王力。菩萨身者。有十八大节。一一大节。有千伊那拔罗龙王力。如是等名菩萨身力。复有说者此说犹少。菩萨身力。有十八大节。前所说者。是菩萨十八节中最下节力。第二所说。是菩萨次胜节力。第三所说。是第三节力。如是次第。各转倍胜。尊者婆檀陀说曰。意力无量。当知身力亦无量。何以知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在未来世。必生现在前。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大地震动。以是事故。知意力无量身力亦无量。问曰若然者何以言菩萨有那罗延力耶。答曰以那罗延力世人所尚。是以为喻。然则意力无量。身力亦无量。问曰以何等故。菩萨修集如是力耶。答曰欲现一切皆胜事故。如菩萨于诸世间。一切事胜。所谓色族财富眷属积集功德及诸名闻力亦应尔。如色族等益于世间力亦应尔。复有说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住如是坚牢身故。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说。若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须弥山顶者。须弥山便当摧破。以力无畏甚尊重故。是以如来初成道时。举足欲行。安徐蹈地。地故震动。复有说者。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三千大千世界中阎浮提。阎浮提中有金刚座自然而出。菩萨坐上。成等正觉。如是亦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积集坚牢之身。复有说者。以此力引致应化众生故。是中应说化力人喻诸释子射喻般涅槃时坚石喻。曾闻世尊般涅槃时。诣波波村。尔时五百力士。修治道路。时有一石。长十二丈。广六丈。诸力士等。尽其身力。不能令动。世尊既至。问诸童子。今何所为。答言。修治道路。世尊复问。我今为汝去此石耶。答言可尔。佛告诸人。汝悉远去。尔时世尊。以脚拇指。举此大石。安置右掌中。复以手掷置虚空中。下复接之。以口吹散。令如微尘。散复还合。与本无异。时诸力士。而问佛言。如是之事。为是何力。世尊答言。以足拇指。举着掌中。是我父母生身之力。后以手掷置虚空中者。亦是父母生身之力。以口吹散。令如微尘。是神足力。散复还合。如本无异者。是解脱力。时诸力士。复更问佛。颇更有力胜于世尊如是力不。佛答言有。谓无常力。佛告力士。若是父母所生之力。及神足解脱力。今日中夜。当为无常力之所破坏。尔时力士。闻说是事。心生厌离。佛为说法。得见真谛。是故为欲引致应化众生故。修集此力。问曰。菩萨何时具满此力耶。答曰。菩萨年二十五时。具满此力。从是以后至年五十。其力无减。过是已后。其力转减。复有说者。其力无减。所以者何。意力无减故。身力亦尔。评曰应作是说。法身无减。生身有减。以是报故。如优陀耶言。今见世尊。身色损减。乃至广说。问曰。余众生。有那罗延力不耶。答曰。如初所说菩萨力。余众生尚无。何况余说。然世界初成时。世界众生。有那罗延力者。有半那罗延力者。有钵建陀力者。有大力者。满阎浮提。问曰。彼诸人骨节相次云何。答曰。除彼四种人。其余众生。骨节相远。若人力与象马等者。骨节相近。大力者。骨相接。钵建陀力者。骨节相钩。那罗延力者。骨节连琐。菩萨骨节。蛟龙相结。如渴伽角辟支佛。名曰大力。问曰。转轮王。为有那罗延力无耶。答曰转轮王。无那罗延力。随轮宝德身力及余宝亦然。若其轮是金王四天下。其力最胜。若其轮是银王三天下。其力转减。若其轮是铜王二天下。其力复减。若其轮是铁王一天下。其力最劣。佛在世时。三人有钵建陀力。一是尊者阿难。二是睒弥释子。三是瞿毗迦释女。问曰。辟支佛出世。为如佛独出为有俱者耶。答曰。或有说者。独出无俱所以者何辟支佛根胜舍利弗。如舍利弗。并出于世。犹无是事。何况五百功德者一时俱出。问曰。若辟支佛不并出世。言有五百功德一时出世者为是何人耶。答曰。此皆本是声闻。以缘悟菩提故。名辟支佛。若本种辟支佛。行成辟支佛者。独出世间。当知如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