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中国古代历史最壮观的一次大逃亡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0-16 10:19:09
中国古代历史最壮观的一次大逃亡一列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前后绵延80余里。夹在队伍的中间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有的也穿了士兵的服装,步履蹒跚,显得有点不伦不类。队伍的外围是全副武装的士兵,盔甲
中国古代历史最壮观的一次大逃亡 一列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前后绵延80余里。夹在队伍的中间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有的也穿了士兵的服装,步履蹒跚,显得有点不伦不类。队伍的外围是全副武装的士兵,盔甲铠亮的精骑,时不时的来回穿梭着,催促队伍快点前行。队伍很噪杂,孩子的啼哭、女人的吆喝、士兵的怒骂、战马的嘶鸣……各种声音混在了一起,与这支拖家带口、辎重疲沓的队伍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副毫无生气的黄昏景象。这副场景,不是胜利后的凯旋,也不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而是北燕灭亡后的举国大逃亡。

  队伍中有一个特殊人物:北燕的第二任皇帝冯弘。此时的冯弘,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完全没了昔日的王者威风。他即将去投奔另一个国家,北燕的近邻高丽国,此去前途未卜,再回故土不知何年何月。他现在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的王宫早已被他亲自毁灭,熊熊的烈火此时仍在燃烧着,带着往日皇宫内的欢声笑语,慢慢的化为灰烬,一起弥漫在空中。他疲惫的看着这支逶迤前行的队伍,发出几声无奈的叹息,无数的辛酸往事涌上心头。

  说冯弘辛酸,并不是为了辉映这个逃亡的凄凉场景,而刻意的杜撰,这该是冯弘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他落到这般田地,完全是受北魏挤兑的,冯弘一步步妥协,北魏一步步紧逼。就像一个手无寸铁的人,被一帮手持棍棒的凶神恶煞们追打,越是苦苦求饶,对方打的越是起劲。冯弘被挤兑的丧失了最后的一点点信心,最后才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去,这并不是冯弘心甘情愿的。他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心里很憋屈,却又诉说无门。

  冯弘,字文通,是北燕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帝王。他的哥哥,北燕开国皇帝冯跋,在路卫兵看来,不失为一位有魄力的君王。在治世上,他很开明;在军事上,他懂谋略;在政治上,他善用权术。在他的治理下,北燕富国强兵,百姓安居乐业。他毅然将女儿乐浪远嫁番邦的义举,让北燕与强大的北魏和柔然,形成相互掣肘的铁三角,北燕也因此在夹缝中存世二十多年。然而冯跋的晚年,却出现了王位之争,冯跋也因惊吓而死,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冯弘也是在这次皇室之乱中登上皇位的。公元430年,冯跋病倒在床,生命垂危,谁来当接班人就成了问题。他本来立了太子冯冀,结果他的另一个老婆宋氏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于是假传圣旨,不让别人进宫探视冯跋,全面封锁消息,就等着冯跋蹬腿上西天。尽管宋氏做的很隐蔽,但最后消息还是走漏了。武将出身的冯弘,当时是北燕的骠骑大将军,不由分说,带着一伙人就冲进皇宫兴师问罪,结果误闯冯跋卧室。冯跋本就病的一息奄奄,这下连惊带吓,就此一命呜呼了。冯弘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废掉太子冯冀,自己做了皇上。在路卫兵看来,冯弘恐怕早有称帝的野心。兴师问罪本也冠冕堂皇,可是事情解决了,本该拥立太子继位才是,自己当皇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同为北燕的皇帝,相较冯跋,冯弘在各方面都很欠缺,他缺少冯跋的气度和能力。更不幸的是,他也没有哥哥那样幸运。冯弘在位时,北魏正是太武帝拓跋焘执政时期,拓跋焘亲自领兵征讨柔然,“前后归降三十余万”(《魏书》),虏获牲畜百余万匹(头)。拓跋焘马踏柔然,不但让北魏有了稳定的大后方,而且获得了充裕的物资,为帝国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柔然,北魏继而便把目标锁定了北燕,于是北燕不可避免的成了北魏要吞下的下一块肥肉。其实,确切的说,这种情况在冯跋执政晚期就已初露端倪,不过是让倒霉的冯弘赶了个正着罢了。

  北魏击破柔然,打破了当年乐浪公主远嫁后形成的三角平衡,北魏和北燕的军事冲突便提上日程。延和元年,亦即公元432年,拓跋焘“发幽州民及密云丁零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俱会和龙”(《魏书》),开始为攻打北燕做战事上的准备,拓跋焘更是亲临辽西,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态。冯弘看情况不妙,“遣其侍御史崔聘奉献牛酒”,想讨好拓跋焘,拓跋焘根本不吃这一套,大兵继续推进,包围龙城(北燕都城,今辽宁朝阳)。冯弘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出城作战,结果大败而归。

  面对北魏大军的咄咄逼人,北燕内部也开始出现分裂,“石城太守李崇、建德太守王融十余郡来降”,就连冯弘的儿子冯崇也投降了北魏。被拓跋焘封为辽西王的冯崇,主动上表拓跋焘,“求说降其父”(《魏书》),要求去劝降父亲。但此时的北燕,无异于北魏的囊中之物,拓跋焘灭燕之心已决,所以没答应。

  焦头烂额的冯弘,迫于战事压力,不得不在第二年“遣其给事黄门侍郎伊臣乞和”,亲自表达了想投降的意愿,然而拓跋焘仍没理会。无奈之下,冯弘又向南朝的刘宋“称藩奉贡”,乞求荫护,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冯弘依旧不能摆脱眼前的窘境。被挤兑的实在没法子了,冯弘最后一狠心,于太延二年,亦即公元436年,“遣使朝贡,求送侍子”(《魏书》),给北魏进贡物品,还要将儿子送去做人质,以博取北魏的信任,完全没了皇帝的架子。既便这样,冯弘仍旧遭到了拓跋焘的断然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北燕败亡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就像北燕的太常杨昬说的,“魏举天下以击一隅,理无不克”,人家魏国组建了多国联合部队来打咱们一家,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事实上,面对北魏的进逼,“燕日危蹙,上下忧惧”,王朝内外早已人心惶惶,根本无心恋战。

其实,冯弘对这个结果也不是没有预期,他之所以一直这样死撑,也因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自己想好了后路,就是投奔一直和北燕交好的近邻--高丽。“若事急,且东依高丽以图后举”(《通鉴》),大不了投奔高丽国,将来找机会再报仇。

  当一切努力失败之后,冯弘就只剩下高丽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冯弘最终却死在了高丽,不能不说是历史给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冯弘先向高丽借兵,以做困兽之斗。高丽还不错,“使其大将葛蔓卢以步骑二万人迎文通”(《魏书》),然而杯水车薪,北燕与高丽的联合大军,仍旧不能抵挡北魏的铁骑。彻底绝望的冯弘终于下定决心,焚烧宫殿,举国东迁,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其实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冯弘是个缺少谋略而又鲁莽的人,他在高丽的行径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冯弘逃到高丽后,一开始高丽王对他还不错,北魏“诏散骑常侍封拨使高丽,征送文通”,要求引渡冯弘。高丽王给北魏回话,“称当与文通俱奉王化”,我们都服了,认你做老大还不行吗!没有把冯弘交出去。但后来冯弘的做派很让高丽王不满。冯弘“素侮高丽”,骨子里从来没把高丽放在眼里,对高丽派来侍候他的下属,仍像在北燕当皇帝时一样去赏罚他们,“政刑赏罚,犹如其国”。这就让高丽王很不舒服,你一个败军之将还耍什么威风啊,你还以为你是皇上啊,那我算什么!一气之下,高丽王把伺候冯弘的人都撤了,还拘捕了冯弘的太子当人质。冯弘一看这阵势,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就派人上表刘宋,要求去南方,刘宋下令高丽送遣冯弘,这下惹恼了高丽王,我成什么了,合着谁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啊,你等着我给你送的吧!于是“杀弘于北丰,并其子孙十余人”(《通鉴》),来了个满门抄斩。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成语名称以狸饵鼠成语拼音yǐ lǐ ěr shǔ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