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是成熟阶段,在佛典校勘、佛...
美国佛教徒,截止2005年约有272万,约占美国3亿总人口的0.9%。佛教徒的人数、比例虽然有限,但其种类十分复杂,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共存共荣,中国佛教、日本佛教、韩国佛...
绍琦(1404-1473) ,俗姓雷,字楚山,别号幻叟、荆璧 ,生于蜀之唐安(今四川省崇州江源镇),是临济宗杨歧系传人,明代中期着名高僧,被尊为四川五大禅宗派系 之一的天成寺绍琦禅系开山祖...
编篡《法显西行求法的目的与意义》李四龙 南北朝时期,僧人的游学之风很盛,南北交通虽然不甚方便,但在各个佛教中心之间围绕着新译的印度佛典形成了多个重要的学派,譬如,毗昙...
20世纪60年代初,天主教召开“梵二会议”、主张宗教对话,当时,西方的天主教徒开始酝酿如何能把禅与灵修相结合。1971年,耶稣会士乔史顿(william johnston)发表专着《基督禅:...
佛教是一部舍利史——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李四龙 去年,为了考证河南鄢陵县乾明寺塔的历史,笔者发现,佛教史料里保存了大量的舍利信仰资料。但是,这种舍利信仰...
佛教教育的学科设置和学制管理北京大学:李四龙 近代中国的佛教教育,在内忧外患之中,改革传统的丛林制度,创设佛学院、僧学堂,寻求振兴佛教之策。1903年,湖南僧人笠云在长沙...
研究中国的早期佛教史,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不能不看,这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汤着出版于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荷兰汉学家许里和(erich zurcher)又推出一部...
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李四龙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最重要思想体系。一般认为,唯识学的出现晚于中观学,在印度佛教史上,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