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第五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尊者世亲 造时间:2019-06-04 14:31:00
第五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分别根品第二之三如是已辩得非得相。同分者何。颂曰。同分有情等论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名众同分。此复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无差别者。谓诸有情有情同分。一切有情各等有故。有差别者。谓诸有情界地趣生种姓男女近事苾刍学无学等各别同分。一类有情各等有故。复有

第五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

分别根品第二之三

如是已辩得非得相。同分者何。颂曰。

同分有情等

论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名众同分。此复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无差别者。谓诸有情有情同分。一切有情各等有故。有差别者。谓诸有情界地趣生种姓男女近事苾刍学无学等各别同分。一类有情各等有故。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若无实物无差别相名同分者。展转差别诸有情中。有情有情等无差别。觉及施设不应得有。如是蕴等等无差别觉及施设如理应知。颇有死生不舍不得有情同分。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是处死还生是处。第二句者。谓入正性离生位时。舍异生同分。得圣者同分。第三句者。谓是趣死生余趣等。第四句者。谓除前相。若别有实物名异生同分。何用别立异生性耶。非异人同分别有人性故。又非世间现见同分。以非色故亦非觉慧所能了别无别用故。世虽不了有情同分。而于有情谓无差别。故设有体亦何所用。又何因不许有无情同分。诸谷麦豆金铁庵罗半娜婆等。亦有自类互相似故。又诸同分展转差别。如何于彼更无同分。而起无别觉施设耶。又应显成胜论所执。彼宗执有总同句义。于一切法总同言智由此发生。彼复执有同异句义。于异品类同异言智由此发生。毗婆沙师作如是说。彼执与此义类不同。以说一物于多转故。又纵于彼若显不显。然此同分必有实物。契经说故。如世尊言。若还来此得人同分。乃至广说。虽有是说而不说言别有实物名为同分。若尔所说同分是何。即如是类诸行生时。于中假立人同分等。如诸谷麦豆等同分。此非善说。违我宗故。已辩同分。无想者何。颂曰。

无想无想中心心所法灭

异熟居广果

论曰。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是实有物。能遮未来心心所法令暂不起如堰江河。此法一向是异熟果。谁之异熟。谓无想定。无想有情居在何处。居在广果。谓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彼为恒无想为亦有想耶。生死位中多时有想。言无想者。由彼有情中间长时想不起故。如契经说。彼诸有情由想起故从彼处没。然彼有情如久睡觉。还起于想。从彼没已必生欲界。非余处所。先修定行势力尽故。于彼不能更修定故。如箭射空力尽便堕。若诸有情应生彼处必有欲界顺后受业。如应生彼北俱卢洲必定应有生天之业。已辩无想。二定者何。谓无想定及灭尽定。初无想定其相云何。颂曰。

如是无想定后静虑求脱

善唯顺生受非圣得一世

论曰。如前所说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如是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无想者定名无想定。或定无想名无想定。说如是声。唯显此定灭心心所与无想同。此在何地。谓后静虑。即在第四静虑非余。修无想定为何所求。谓求解脱。彼执无想是真解脱。为求证彼修无想定。前说无想是异熟故。无记性摄。不说自成。今无想定一向是善。此是善故。能招无想有情天中五蕴异熟。既是善性为顺何受。唯顺生受。非顺现后及不定受。若起此定后虽退失。传说现身必还能起。当生无想有情天中。故得此定必不能入正性离生。又许此定唯异生得非诸圣者。以诸圣者于无想定如见深坑不乐入故。要执无想为真解脱。起出离想而修此定。一切圣者不执有漏为真解脱及真出离故。于此定必不修行。若诸圣者修得第四静虑定时。为如静虑亦得去来无想定不。余亦不得。所以者何。彼虽曾习以无心故。要大加行方便修得。故初得时唯得一世。谓得现在。如初受得别解脱戒。得此定已。第二念等乃至未舍。亦成过去。以无心故。无未来修。次灭尽定其相云何。颂曰。

灭尽定亦然为静住有顶

善二受不定圣由加行得

成佛得非前三十四念故

论曰。如无想定灭定亦然。此亦然声为例何义。例无想定心心所灭。如说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灭尽定。如是二定差别相者。前无想定为求解脱。以出离想作意为先。此灭尽定为求静住。以止息想作意为先。前无想定在后静虑。此灭尽定唯在有顶。即是非想非非想处。此同前定性唯是善非无记染。善等起故。前无想定唯顺生受。此灭尽定通顺生后及不定受。谓约异熟有顺生受。或顺后受。或不定受。或全不受。谓若于下得般涅槃。此定所招何地几蕴。唯招有顶四蕴异熟。前无想定唯异生得。此灭尽定唯圣者得。非异生能起。怖畏断灭故。唯圣道力所能起故。现法涅槃胜解入故。此亦如前。非离染得。由何而得。由加行得。要由加行方证得故。又初得时唯得现在。不得过去不修未来。要由心力方能修故。第二念等乃至未舍亦成过去。世尊亦以加行得耶。不尔。云何。成佛时得。谓佛世尊尽智时得。佛无一德由加行得。暂起欲乐现在前时。一切圆德随乐而起故。佛众德皆离染得。世尊曾未起灭尽定。得尽智时云何得成俱分解脱。于起灭定得自在故。如已起者。成俱解脱。西方师说。菩萨学位先起此定后得菩提。云何此中不许彼说。若许彼说便顺尊者邬波鞠多理目足论。如彼论说。当言如来先起灭定后生尽智。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说。非前起灭定后方生尽智。所以者何。传说。菩萨三十四念得菩提故。谛现观中有十六念。离有顶贪有十八念。谓断有顶九品烦恼起九无间九解脱道。如是十八足前十六成三十四。一切菩萨决定先于无所有处。已得离贪方入见道。不复须断下地烦恼。于此中间无容得起不同类心。故诸菩萨学位不应起灭尽定。外国诸师作如是说。若中间起不同类心。斯有何过。若尔便有越期心过。然诸菩萨不越期心。理实菩萨不越期心。然非不越无漏圣道。若尔期心如何不越。谓我未得诸漏永尽。终不解斯结加趺坐。决定不越如是期心。唯于一坐时诸事究竟故。前说为善我所宗故。虽已说二定有多同异相而于其中复有同异。颂曰。

二定依欲色灭定初人中

论曰。言二定者。谓无想定及灭尽定。此二俱依欲色二界而得现起。若有不许亦依色界起无想定。便违此文。谓本论言。或有是色有此有非五行。谓色缠有情或生有想天住不同类心。若入无想定。若入灭尽定。或生无想天已得入无想。是谓是色有此有非五行。由此证知。如是二定俱依欲色而得现起。是名同相。言异相者。谓无想定欲色二界皆得初起。灭定初起唯在人中。此在人中初修起已由退为先方生色界。依色界身后复修起。此灭尽定亦有退耶应言亦有。若不尔者即便违害邬陀夷经。经言。具寿有诸苾刍先于此处具净尸罗具三摩地具般罗若能数入出灭受想定斯有是处。应如实知。彼于现法或临终位。不能勤修令解满足。从此身坏超段食天。随受一处意成天身。于彼生已复数入出灭受想定亦有是处。应如实知。此意成天身。佛说是色界。灭受想定唯在有顶。若得此定必无退者。如何得往色界受生。有余部执第四静虑亦有灭定。依彼所执灭定无退。此义亦成。第四静虑有灭尽定义必不成。所以者何。九次第定契经说故。此若必然如何得有超越定义。此定次第依初学说。得自在时随乐超入。如是二定有多种异。谓地有异。第四静虑有顶地故。加行有异。出离止息想作意为先故。相续有异。异生圣者相续起故。异熟有异。无想有顶异熟果故。顺受有异。顺定不定生二受故。初起有异。二界人中最初起故。二定总以心心所灭为其自性。何缘但说名为无想灭受想耶。二定加行中唯厌逆此故。如亦知受等唯名他心智。今二定中心久时断。如何于后心复得生。毗婆沙师许过去有前心为后等无间缘。有余师言。如生无色色久时断。如何于后色复得生。彼生定应由心非色。如是出定心亦应然。由有根身非由心起。故彼先代诸轨范师咸言。二法互为种子。二法者。谓心有根身。尊者世友问论中说。若执灭定全无有心可有此过。我说灭定犹有细心故无此失。尊者妙音说。此非理。所以者何。若此定中犹有识者三和合故必应有触。由触为缘应有受想。如世尊说。意及法为缘生于意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则此定中受想等法亦应不灭。若谓如经说受缘爱。然阿罗汉虽有诸受而不生爱。触亦应尔。非一切触皆受等缘。此例不然。有差别故。经自简言。若无明触所生诸受为缘生爱。曾无有处简触生受故有差别。由此道理。毗婆沙师说。灭定中诸心皆灭。若都无心如何名定。此令大种平等行故说名为定。或由心力平等至此故名为定。如是二定为是实有。为是假有。应言实有。能遮碍心令不生故。有说。此证理不应然。由前定心能遮碍故。谓前定心与所余心相违而起。由此起故。唯令余心暂时不转。此能引发违心所依令相续故。唯不转位假立为定。无别实体。此唯不转分位假定。入前出后两位皆无。故假说此是有为摄。或即所依由定心引令如是起。假立为定。应知无想亦复如是。谓由前心与所余心。相违而起。由此起故。唯令余心暂时不转。唯不转位假立无想。余说如前。此非善说违我宗故。已辩二定。命根者何。颂曰。

命根体即寿能持暖及识

论曰。命体即寿。故对法言。云何命根。谓三界寿。此复未了。何法名寿。谓有别法能持暖识说名为寿。故世尊言。

寿暖及与识三法舍身时

所舍身僵仆如木无思觉

故有别法。能持暖识相续住因说名为寿。若尔此寿何法能持。即暖及识还持此寿。若尔三法更互相持。相续转故。何法先灭。由此灭故余二随灭。是则此三应常无谢。既尔此寿应业能持。随业所引相续转故。若尔何缘不许唯业。能持暖识而须寿耶。理不应然。勿一切识从始至终恒异熟故。既尔应言业能持暖暖复持识。何须此寿。如是识在无色界中应无能持。彼无暖故。应言彼识业为能持。岂得随情数为转计。或说此识唯暖能持。或复说言唯业持识。又前已说。前说者何。谓前说言。勿一切识从始至终皆是异熟。是故定应许有别法。能持暖识说名为寿。今亦不言全无寿体。但说寿体非别实物。若尔何法说名寿体。谓三界业所引同分住时势分说为寿体。由三界业所引同分住时势分相续决定随应住时。尔所时住故。此势分说为寿体。如谷种等所引乃至熟时势分。又如放箭所引乃至住时势分。有谓有行是德差别依箭等生由彼力故。乃至未堕恒行不息。彼体一故。无障碍故。往趣余方急缓至时分位差别应不得有。又应毕竟无堕落时。若谓由风所障碍故。应初即堕或无堕时。能障碍风无差别故。有别实物能持暖识名为寿体。是说为善。为寿尽故死为更有余因。施设论说。有寿尽故死非福尽故死广作四句。第一句者。感寿异熟业力尽故。第二句者。感富乐果业力尽故。第三句者。能感二种业俱尽故。第四句者。不能避脱抂横缘故。又亦应言舍寿行故。寿尽位中福尽于死无复功能。故俱尽时有死说为俱尽故死。发智论说。此寿当言随相续转。为复当言一起便住。欲缠有情不入无想定不入灭尽定。当言此寿随相续转。若入无想定若入灭尽定及色无色缠一切有情。当言此寿一起便住。彼言何义。若所依身可损害故寿随损害。是名第一随相续转。若所依身不可损害如起而住。是名第二一起便住。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言。初显有障。后显无障。由此决定有非时死。故契经说。有四得自体。谓有得自体唯可自害非可他害。广作四句。唯可自害非他害者。谓生欲界戏忘念天意愤恚天。彼由发起增上喜怒。是故于彼殒没非余。又应说诸佛自般涅槃故。唯可他害非自害者。谓处胎卵诸有情类。俱可害者。谓余多分欲界有情。俱非害者。谓在中有色无色界一切有情及在欲界一分有情。如那落迦北俱卢洲。正住见道慈定灭定。及无想定王仙佛使。佛所记别达弭罗嗢怛罗。殑耆罗长者子耶舍鸠磨罗时婆。最后身菩萨。及此菩萨母怀菩萨胎时。一切转轮王。及此轮王母怀轮王胎时。若尔何故契经中言。大德何等有情所得自体非可自害非可他害。舍利子。谓在非想非非想处受生有情。传说。所余无色静虑所得自体。可为自地圣道所害亦上他地近分所害。有顶自上二害俱无。是故说为俱非可害。岂不有顶亦为他地圣道所害应名他害。如是应说举后显初。如或有处举初显后。或复有处举后显初。云何有处举初显后。如契经说。如梵众天是名第一乐生天。云何有处举后显初。如契经说。如极光净天是名第二乐生天。彼经如声显譬喻义。可作是说。举一显余。喻法举一显同类故。此无如声不可例彼。若显喻义方得有如声。是则如声余经应不有。如余经说。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识住。故知非喻亦有如声。傍论且止。已辩命根。诸相者何。颂曰。

相谓诸有为生住异灭性

论曰。由此四种是有为相法。若有此应是有为。与此相违是无为法。此于诸法能起名生。能安名住。能衰名异。能坏名灭。性是体义。岂不经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于此经中应说有四。不说者何。所谓住相。然经说住异。是此异别名。如生名起灭名为尽。如是应知。异名住异。若法令行三世迁流。此经说为有为之相。令诸有情生厌畏故。谓彼诸行生力所迁。令从未来流入现在。异及灭相力所迁迫。令从现在流入过去。令其衰异及坏灭故。传说。如有人处稠林。有三怨敌欲为损害。一从稠林牵之令出。一衰其力。一坏命根。三相于行应知亦尔。住于彼行摄受安立。常乐与彼不相舍离。故不立在有为相中。又无为法有自相住。住相滥彼故经不说。有谓。此经说住与异总合为一名住异相。何用如是总合说为。住是有情所爱着处。为令厌舍与异合说。如示黑耳与吉祥俱。是故定有四有为相。此生等相既是有为。应更别有生等四相。若更有相便致无穷。彼复有余生等相故。应言更有。然非无穷。所以者何。颂曰。

此有生生等于八一有能

论曰。此谓前说四种本相。生生等者。谓四随相。生生住住异异灭灭。诸行有为由四本相。本相有为由四随相。岂不本相如所相法一一应有四种随相。此复各四展转无穷。无斯过失。四本四随于八于一功能别故。何谓功能。谓法作用或谓士用。四种本相一一皆于八法有用。四种随相一一皆于一法有用。其义云何。谓法生时并其自体九法俱起。自体为一相随相八。本相中生除其自性生余八法。随相生生于九法内唯生本生。谓如雌鸡有生多子有唯生一。生与生生生八生一其力亦尔。本相中住亦除自性住余八法。随相住住于九法中唯住本住。异及灭相随应亦尔。是故生等相复有相。随相唯四无无穷失。经部师说何缘如是分析虚空。非生等相有实法体如所分别。所以者何。无定量故。谓此诸相非如色等有定现比或至教量证体实有。若尔何故契经中言有为之起亦可了知。尽及住异亦可了知。天爱汝等执文迷义。薄伽梵说义是所依。何谓此经所说实义。谓愚夫类无明所盲。于行相续执我我所。长夜于中而生耽着。世尊为断彼执着故显行相续体是有为及缘生性。故作是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非显诸行一刹那中具有三相。由一刹那起等三相不可知故。非不可知应立为相。故彼契经复作是说。有为之起亦可了知。尽及住异亦可了知。然经重说有为言者。令知此相表是有为。勿谓此相表有为有如居白鹭表水非无。亦勿谓表有为善恶如童女相表善非善。诸行相续初起名生。终尽位中说名为灭。中间相续随转名住。此前后别名为住异。世尊依此说难陀言。是善男子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及善知受衰异坏灭。故说颂言。

相续初名生灭谓终尽位

中随转名住住异前后别

复有颂言。

本无今有生相续随转住

前后别住异相续断名灭

又有颂言。

由诸法刹那无住而有灭

彼自然灭故执有住非理

是故唯于相续说住。由斯对法所说理成。故彼论言。云何名住。谓一切行已生未灭。非生已不灭名刹那法性。虽发智论作如是说。于一心中谁起谓生。谁尽谓死。谁住异谓老。而彼论文依众同分相续心说。非一刹那。又一一刹那诸有为法。离执实有物四相亦成。云何得成。谓一一念本无今有名生。有已还无名灭。后后刹那嗣前前起名为住。即彼前后有差别故名住异。于前后念相似生时。前后相望非无差别。彼差别相云何应知。谓金刚等有掷未掷。及强力掷与弱力掷速迟堕落时差别故。大种转变差别义成。诸行相似相续生时。前后相望无多差别。故虽有异而见相似。若尔最后声光刹那及涅槃时最后六处无后念故应无住异。是则所立相应不遍有为。此不说住为有为相。其义云何。谓住之异故。若有住亦必有异。由此立相无不遍失。然此经中世尊所说。有为之相略显示者。谓有为法本无今有。有已还无及相续住。即此前后相望别异。此中何用生等别物。云何所相法即立为能相。如何大士相非异于大士。角犎[古*頁]蹄尾牛相非异牛。又如坚等地等界相非异地等。远见上升知是烟相非异烟体。此有为相理亦应然。虽了有为色等自性。乃至未了先无后无相续差别。仍未知彼体是有为故非彼性即有为相。然非离彼性有生等实物。若离有为色等自性。有生等物复何非理。一法一时应即生住衰异坏灭许俱有故。此难不然。用时别故。谓生作用在于未来。现在已生不更生故。诸法生已正现在时。住等三相作用方起。非生用时有余三用。故虽俱有而不相违。且应思择。未来法体为有为无。然后可成生于彼位有用无用。设许未来生有作用。如何成未来。应说未来相。法现在时生用已谢。如何成现在应说现在相。又住等三用俱现在应一法体一刹那中即有安住衰异坏灭。若时住相能住此法。即时异灭能衰坏者。尔时此法为名安住为名衰异为名坏灭。诸说住等用不同时。彼说便违刹那灭义。若言我说一法诸相用皆究竟名一刹那。汝今应说。何缘住相与二俱生而住先能住所住法非异非灭。若住力强能先用者。后何成劣而并本法。俱遭异灭所衰坏耶。若言住相已起作用不应更起犹如生者。生应可然。夫生用者。谓引所生令入现在已入不应复引入故。住不应尔。夫住用者。谓安所住令不衰灭。已住可令永安住故。由斯住相用应常起。不可例生令无再用。又谁障住用令暂有还无。若言异灭能为障者。异灭力应强。何不于先用。又住用息。异灭本法自然不住。异灭二相何处如何而起作用。复有何事须二用耶。由住摄持诸法生已暂时不灭。住用既舍法定不住即自然灭。故异灭用更无所为。又应一法生已未坏名住住已坏时名灭。理且可然。异于一法。进退推征理不应有。所以者何。异谓前后性相转变非即此法可言异此。故说颂言。

即前异不成异前非一法

是故于一法立异终不成

虽余部说遇灭因缘灭相方能灭所灭法。而彼所说。应如有言服泻药时天来令利。即灭因缘应灭所灭。何须别执有灭相为。又心心所许刹那灭。更不须待余灭因缘。应灭与住用无先后。是则一法于一时中亦住亦灭不应正理。故依相续说有为相。不违正理善顺契经。若生在未来生所生法。未来一切法何不俱生。颂曰。

生能生所生非离因缘合

论曰。非离所余因缘和合唯生相力能生所生故诸未来非皆顿起。若尔我等唯见因缘有生功能。无别生相有因缘合。诸法即生无即不生。何劳生相。故知唯有因缘力起。岂诸有法皆汝所知。法性幽微甚难知故。虽现有体而不可知。生相若无应无生觉。又第六转言不应成。谓色之生受之生等。如不应说色之色言。如责无生乃至无灭。皆如是责随其所应。若尔为成空无我觉法外应执空无我性。为成一二大小各别合离彼此有性等觉应如外道法外执有数量各别合离彼此有等别性。又为成立第六转言。应执别有色之聚性。又如说言色之自性。此第六转言何得成。是故生等唯假建立无别实物。为了诸行本无今有假立为生。如是本无今有生相。依色等法种类众多。为简所余说第六转言色之生受之生等。为令他知此生唯色非余受等。余例亦然。如世间说栴檀之香石子之体。此亦应尔。如是住等随应当知。若行离生相而得生者。虚空无为等何故不生。诸行名生由本无今有。无为体常有。何得言生。又如法尔不说一切皆有生。如是应许非一切法皆可生。又如有为同有生相而许因缘望有为法。或有功能或无功能。如是应许一切有为及无为法同无生相而诸因缘望彼二法一有生用一无生用。毗婆沙师说。生等相别有实物其理应成。所以者何。岂容多有设难者。故便弃所宗。非恐有鹿而不种麦。惧多蝇附不食美团。故于过难。应勤通释。于本宗义应顺修行。如是已辩诸有为相。名身等类其义云何。颂曰。

名身等所谓想章字总说

论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应知此中。名谓作想。如说色声香味等想。句者谓章。诠义究竟。如说诸行无常等章。或能辩了业用德时相应差别。此章称句。文者谓字。如说[褒-保+可]阿壹伊等字。岂不此字亦书分名。非为显书分制造诸字。但为显诸字制造书分。云何当令虽不闻说而亦得解。故造书分。是故诸字非书分名。云何名等身。谓想等总说。言总说者是合集义。于合集义中说嗢遮界故。此中名身者。谓色声香等。句身者谓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等。文身者。谓迦佉伽等。岂不此三语为性故用声为体色自性摄。如何乃说为心不相应行。此三非以语为自性。语是音声。非唯音声即令了义。云何令了。谓语发名。名能显义。乃能令了。非但音声皆称为语。要由此故义可了知。如是音声方称语故。何等音声令义可了。谓能说者。于诸义中已共立为能诠定量。且如古者于九义中共立一瞿声为能诠定量。故有颂言。

方兽地光言金刚眼天水

于斯九种义智者立瞿声

诸有执名能显义者。亦定应许如是义名。谓共立为能诠定量。若此句义由名能显。但由音声显用已办。何须横计别有实名。又未了此名如何由语发。为由语显。为由语生。若由语生。语声性故。声应一切皆能生名。若谓生名声有差别。此足显义。何待别名。若由语显。语声性故。声应一切皆能显名。若谓显名声有差别。此足显义。何待别名。又诸念声不可聚集。亦无一法分分渐生。如何名生可由语发。云何待过去诸表刹那。最后表刹那能生无表。若尔最后位声乃生名。但闻最后声应能了义。若作是执语能生文文复生名名方显义。此中过难应同前说。以诸念文不可集故。语显名过。应例如生。又异语文诸明慧者注心思择莫辩其相。又文由语若显若生。准语于名皆不应理。又若有执名如生等与义俱生。现在世名目去来义不应得有。又父母等随意所欲立子等名。云何可言名如生等与义俱起。又无为法应无有名。无生义故而不应许。然世尊说颂依于名及文生者。此于诸义共立分量。声即是名。此名安布差别为颂。由如是义。说颂依名。此颂是名安布差别。执有实物不应正理。如树等行及心次第。或唯应执别有文体即总集此为名等身。更执有余便为无用。毗婆沙师说。有别物为名等身。心不相应行蕴所摄。实而非假。所以者何。非一切法皆是寻思所能了故。此名身等何界所系。为是有情数。为非有情数。为是异熟生为是所长养。为是等流性。为善为不善。为无记。此皆应辩。颂曰。

欲色有情摄等流无记性

论曰。此名身等唯是欲色二界所系。有说。亦通无色界系。然不可说。又名身等有情数摄。能说者成非所显义。又名身等唯是等流。又唯无覆无记性摄。如上所说。余不相应所未说义今当略辩。颂曰。

同分亦如是并无色异熟

得相通三类非得定等流

论曰。亦如是言。为显同分如名身等通于欲色有情等流无覆无记。并无色言显非唯欲色。言并异熟显非唯等流。是界通三。类通二义。得及诸相类并通三。谓有刹那等流异熟非得二定唯是等流。唯言为明非异熟等。已说如是所未说义。无想命根如前已辩。何缘不说得等唯是有情数摄。已说有情所成等故。何缘不说相通有情非有情数。已说一切有为俱故。余所未说随应准知。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