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宴游与济南历下亭兴衰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1-17 09:13:28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宴游与济南历下亭兴衰一朝宴游天下知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34岁的杜甫来到济南,在历下亭参加了一个由官员和名流组织的宴会。宴会上最尊贵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宴游与济南历下亭兴衰 一朝宴游天下知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34岁的杜甫来到济南,在历下亭参加了一个由官员和名流组织的宴会。宴会上最尊贵的客人是文章、书法誉满天下的北海郡太守李邕。名士雅集,宴会游赏,杜甫当即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正像泰山因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昂首独尊那样,毫无疑问,济南历下亭名播四方也主要擅美于杜甫的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经专家考证,杜甫当年在山东的游历情况已经大致梳理清晰:杜甫的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弟弟杜颖曾任齐州(即济南)临邑的主簿,省亲与漫游相结合,杜甫青壮年时期曾两次游历山东,并在现今的泰安、济宁、济南三处留下了十篇诗作。其中在济南作诗三首,巧合的是,这三首诗都是登亭写景抒怀之作,题目都有"亭"字。杜甫笔下的济南"三亭"分别是历下亭、员外新亭、鹊山湖亭,后两亭今已不存,历下亭却历千年风雨而独存。"亭中坐怀古,桥畔静观棋",如今的历下亭是泉城济南的一个独特标志。

  大雅不随芳草没

  历下亭始建于北魏时期,当时亭址在今五龙潭附近。郦道元来济南考察水系,曾写到此亭:"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望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所谓"客亭",是迎送之用亭子的统称,不是专名,此处即指杜诗中之历下亭。

  历下亭成为专名,目前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杜诗。北魏至杜甫来游,已有二三百年。所以,杜甫提到此亭已觉"此亭古";又因为它在城南历山下,所以称为"历下亭".天宝元年,齐州曾改为临淄郡,故此亭当时也称"临淄亭".杜甫《八海右古亭——历下亭哀诗》有 "伊昔临淄亭"的诗句。被骊道元称为"客亭"的无名小亭,因杜甫的登临而得名历下亭,成为一时名胜。

  大约在唐末,历下亭废为荒墟,后人于大明湖南岸重建此亭,袭用历下亭旧名。宋、金、元、明时移至大明湖南岸的历下亭,已非唐时故旧,中间又几经毁坏。先是金末战乱,此亭化为废墟。元明重修,但明末又毁。至清初,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 年)在大明湖今址,购买乡绅艾氏地产重新建之。其规模比以前宏大,坐北朝南,颜额为"古历亭".竣工后,又在亭西偏南,筑土垒石,建轩宇三间,题额"蔚蓝轩".此后,历下亭的规模、型制又有变异。

  回溯历史,历下亭三度兴废:北魏至唐建于五龙潭畔;宋、金、元、明移址大明湖南岸;清代至今矗立在大明湖小岛中央。今日登临,但见八角重檐,攒尖宝顶,红柱青瓦,斗拱承托,饰以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檐悬清乾隆皇帝书写的"历下亭"匾额,内设石雕莲花桌凳;亭北为"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该轩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匾额"名士轩",为1911年春朱庆元书丹,楹柱上悬挂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轩内西壁,嵌唐天宝年间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记述重修古历下亭的诗:"当时北海宴工部,海右此亭已称古";亭南偏西,与长廊相连处,为御碑亭,内立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大明湖题》诗碑,亭东大门楹联系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手书。

  却逢名士一时多

  从杜甫登临历下亭的那一刻起,历下亭已由单纯的亭子变成了一个意韵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也是历代文人如此看重历下亭的原因。明末济南诗人刘敕《历下亭》诗道:"不见此亭当日古,却逢名士一时多",概括出其间的深意。明万历年间客籍济南的诗人张鹤鸣在诗中也写道:"海内名亭都不见,令人却忆少陵诗。

"当时虽然历下亭已经毁坏,但文人学士追忆昔日盛宴,遥想李、杜诗酒酬答,仍是心中难以泯灭的情结。清初,顾炎武居济南,诗句有:"还思北海亭中客,盛会良时不可逢。""绝代诗题传子美,近朝文士数于鳞(李攀龙)。 "文人们念及历下亭,总不免追忆逝水,怀想前贤,在追慕中寄托自己的幽思。其中,蒲松龄是这群文人里痴迷执着的一个,他曾先后二十余次来到济南,与历下亭结下了不解之缘。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蒲松龄应山东按察使喻成龙之请,到济南作客,这时李兴祖、喻成龙主持重建历下亭的工程刚刚竣工。蒲松龄对历下亭的重建深感兴奋,作《重建古历亭》一首:"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 "蒲松龄以古喻今,遥忆盛唐时李邕、杜甫的历下亭盛会,寄托了自己的感慨。

  第二年,喻成龙离开山东,蒲松龄又作《古历亭》:"历亭湖水绕高城,胜地新开爽气生。晓岸烟消孤殿出,夕阳霞照远波明。谁知白雪清风渺,犹待青莲旧谱兴。万事盛衰俱前数,百年佳迹两迁更。""白雪清风"指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青莲旧谱"则指李白。全诗抚今追昔,对诗坛的振兴寄予了厚望。

  更见铺陈功力的是作于同时的《古历亭赋》,今昔交错,感慨良多。蒲松龄先铺陈描写了眼前大明湖的美景,然后笔锋一转,回忆起了唐时盛况:"旧题始于老杜,新亭结于盛唐。方其盛也,南有蜡山、北渚,西有环碧、水香。沈璧浮珠,佳人拾翠之浦;乘轩载妓,名贤醉白之堂。……"但是这种盛况曾几度中衰,直到后来,"乃有营州国士,适司鹾政于齐门,陇右洪支,又继骚宗于湖渚"."营州国士" ,即喻成龙,"陇右洪支",则指李兴祖,正是他们主持了历下亭的重建工程。于是,历下亭又重现了往日辉煌。最后,蒲松龄写道:" 于今百年来,再衰再盛,恰逢白雪之宗;焉知千载下,复废复兴,不有青莲之后哉!"在蒲松龄眼中,历下亭的兴废已经是一代文脉兴旺与否的标志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